首页 / 正文

卷五 词语

一 泰娘桥

蒋胜欲《一剪梅》词,俗本作“秋娘容与泰娘娇” ,殆承升庵《词品》之误。此与下二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了无关涉,甚不可解。《花草粹编》、汲古阁《六十家词》均作“秋娘度与泰娘娇” ,亦误。惟《历代诗馀》作“秋娘渡与泰娘桥” ,是已。

蒋词别有《行香子·舟宿兰湾》,词意与此阕全同,结拍云:“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可以为证。

刘禹锡《泰娘歌》云“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 ,此泰娘桥也。

又升庵《词品》此词换头云“何日云帆卸浦桥” ,亦误,诸本均作“何日归家洗客袍” ,可知此句元不重押桥韵也。

《花庵词选》有陈敬叟《水龙吟》云:“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 亦可取证。

二 花面丫头

唐刘禹锡诗曰:“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留青日札》曰:“花面者,未开脸也。”

此言今人亦已不能解。盖旧时女子年及笄则开脸。开脸者,修饰其脸面,自此而施脂粉,扫眉黛矣。未开脸,犹童女也,不整容,故曰“花面” 。花面丫头,犹今言毛头姑娘也。

晁无咎《调笑》词云:“花面丫头年未笄。” 又《永遇乐》云:“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只你厌厌,教人竟日,一点无由诉。”

三 马知人意

唐雍陶诗云:“唯到高原即西望,马知人意亦回头。” 又张蠙诗:“而今马亦知人意,每到门前不肯行。” 又温庭筠诗云:“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宋词人多袭取此意。晏叔原词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南畔路。” 张子野云:“骊驹应解恼人情,欲出重门嘶不歇。” 周美成云:“花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蒋竹山云:“认得游踪,花骢不住嘶骄。” 皆同一机杼。

四 社日停针线

唐宋时逢社日休假,学童不上学,妇女不事针线,故诗词中常用“社日停针线” 之语。

张籍诗云:“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周美成词云:“闻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宝钗落枕春梦远,帘影参差满院。” 史邦卿词云:“忌拈针线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御。明朝双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黄公绍词云:“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 皆咏及此风俗。

《岁时杂记》云:“社日学生皆给假,幼女辍女工。云是日不废业,令人懞懂。” 可知此仅为少儿、少女之假日。社有春秋二社。立春复第五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复第五戊日为秋社日。以上所咏,皆春社日也。

五 些娘

赵师侠《蝶恋花》词歇拍云:“茶饭不忺犹自可,脸儿瘦得些娘大。” 贯酸斋《阳春曲》咏金莲云:“金莲早是些娘大,着意收拾越逞过。”

些娘,宋元人俗语,谓“如此” ,有“仅此” 义。“些娘大” 即如许大,言其小也。

今江苏无锡方言中犹有此语。“逞过” ,未详。大字与可、过协韵,当读作“度” 。

六 排遍

曹元忠跋《乐府雅词》云:“《玉照新志》载曾文肃作《水调歌》大曲述冯燕事,其排遍一至七皆称遍排,疑其或有所据。”

余检涵芬楼印行夏敬观校本《玉照新志》,则俱作排遍,未见有作遍排者。夏校所用鲍渌饮校本、明刊本、元钞本,亦均同,不知曹氏所见为何本。

七 罪过

松江方言,凡向人道谢,辄曰“罪过罪过” ,此言他处未闻,然亦宋人语也。

杨万里《听蝉》诗:“罪过渠侬商略秋,从朝至暮不曾休。” 薛泳《守岁》词:“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杨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 辛稼轩《夜游宫》词云:“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 凡此“罪过” ,皆致谢之意。

“罪过渠侬” 即“谢谢他” ,“罪过杨花” 即“多谢杨花” ,“罪过你” 即“谢谢你” 。

八 头道

张仲举《蜕岩词》有《多丽》词《为友生书所见》云:“银铤双鬟,玉丝头道,一尖生色合欢鞋。” 又《鹧鸪天·为朱氏小翠绣莲赋》云:“半臂京绡稳称身,玉为颜面水为神。一痕头道分云绾,两点眉山入翠颦。”

此二词皆用“头道” 字,盖处女绾双髻,云发必中分一道,是为头道,即今言头路也。

《彊村丛书》本均依汪氏摛藻堂抄本改作“头导” ,不可解矣。又张伯雨《贞居词》有《满江红·咏玉簪花》词云:“玉导纤长,顿化作云英香荚。” 疑亦“玉道” 之误也。

九 别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辛稼轩的一首小词,调名西江月,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词文就老老实实的描写他深夜在山野中赶路时所见所闻。不掉文,不用典,完全用口语。这种词总是最容易懂得的了。但是,为了第一句中一个语词“别枝” ,几乎使所有的注释家、欣赏家都堕入陷坑,没有能把这首词讲得完全正确。

“明月别枝惊鹊” 这一句,如果改成散文句法,就是“明月惊别枝之鹊” 。“惊” 是全句的动词。“别枝” 呢?有人解释为“斜枝” ,“惊起了睡在斜枝上的乌鹊” 。有人解释为“横斜突兀的树枝” 。全句的意义是说:“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这两家都把“别枝” 理解为“斜枝” 。还有人把“别” 字解作“离开” ;“明月出来,鹊见光惊飞,离开了枝头” 。此外,还有一种讲法,以“别枝” 为另外一枝,根据的是方玄英的诗:“蝉曳残声过别枝。”

以上这些讲法,散见于各种注释本和鉴赏辞典,甚至教材。读者如果一对照,就会怀疑。于是,这一首非常浅显明白的小词,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这个“别” 字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确是很少见了,但是在唐宋诗词中,却是常见的。读者如果从“鉴别” 、“区别” 这两个语词去求索,就可以悟到它可以有“拣选” 的意义。曹操有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其中有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是描写月光下,受惊的乌鹊,想找一个安全的树枝栖息,正在彷徨不定,挑选不到合适的树枝。这个意象,被后世诗人用来比喻一个人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地方。苏东坡诗云:“月明惊鹊未安枝。” 又有一句云:“拣枝惊鹊几时眠。” 周邦彦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 都是用曹操诗意。辛稼轩这一句也同样。可知“别枝” 就是“拣枝” 。

白居易《见紫薇花怀元微之》诗句云:“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又《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诗句云:“移它到此须为主,不别花人莫使看。” 这两个“别花” ,都应当解作“鉴别花卉” 。“不别花人” ,就是不会赏花的人。郑谷诗中两次用到“别画” :“别画长忆吴寺壁” 、“别画能琴又解棋” 。都是鉴别(欣赏)名画的意思。梅圣俞有句云:“君谟善书能别书” ,是说蔡君谟自己能写字,因此,也能鉴别书法。曹唐《病马》诗云:“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 这个“别” 字是单独用的动词,明清时代的人已不能理解了,所以《全唐诗》中此句下有一个小注云:“一作识” 。可知有过一个版本干脆把“别” 字改作“识” 字了。

更可怪的是,尽管这个“别” 字唐宋诗人都在用,也还有诗人不能懂。葛立方著诗话《韵语阳秋》有一条云:“白乐天诗多说别花,今好事之家,有奇花多矣,所谓别花,人未之见也。” 他竟以为“别花” 是一种花名,这位著名的诗论家不免出了洋相。

一九九一年六月五日

一〇 偏枯

《西清诗话》载:“皮光业尝得绝句云:‘行人折柳和轻絮,飞燕衔泥带落花。’自负警策。裴光约曰:‘二句偏枯,不为土。盖柳当有絮,泥或无花也,” 由此可知,一联之中,有一句不谐于情理,谓之“偏枯” ,亦诗病之一。

唐李群玉诗云:“万木皆凋山不动,百川皆旱海长深。” 当时盛传,以为杰句。然对句极有气象,出联则于理有失。盖木自木,山自山,木凋本不与山事,岂如下句之川与海同其为水乎?

又岑嘉州诗:“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亦脍炙人口之句。吾乡吴山氏讥其柳露相粘,花星无涉。(见《唐诗醳》)此皆偏枯之失也。

一九七四年一月八日

(以下未出版)

一一 忺

造物小儿忺簸弄,翻云覆雨难擐触。(吴潜《满江红》)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忺、菱花再拭。(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鬔松云鬓,不忺鸾镜梳洗。(柴望《念奴娇》上片歇拍)

东风著面,却自依然相认。哄痴儿、忺声弄景。盘蔬杯酒,强教人欢领。也微酣、带些春兴。(陈著《卖花声·立春酒边》)

绿云凤髻不忺盘。情味胜思酸。(陈允平《诉衷情》)

恨结眉峰。两抹青浓。不忺人、昨夜曾中酒,甚小蛮绿困,太真红醉,肯嫁东风。(仇远《好女儿》上片)

相思尚带旧恨,甚凄凉、未忺妆束。(张翥《声声慢》。此词又见《须溪词》,“恨” 作“子” 。)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髻亸,未忺整。(潘元质《贺新凉》(见《阳春白雪》))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姜白石《浣溪沙》)

翠帘低护郁金堂。犹自未忺妆。(高续古《眼儿媚》(《阳春》))

宿酒初醒,全不忺梳洗。抬纤指。微签玉齿。百色思量起。(朱尧章《点绛唇》(《阳春白雪》))

对花时节不曾忺。见花残。任花残。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无名氏《江城梅花引》(《阳春白雪》七))

靓妆照影,未忺整、雪艳冰清。只恐不禁、愁绝易飘零。(赵戆庵《江城梅花引》(同上))

浅雨微寒春有思,宿妆残酒欲忺时。(彭元逊《瑞鹧鸪》(元《草堂》))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李曾伯《青玉案》)

明朝又有秋千约。恐未忺梳掠。倩谁传语画楼风。略吹丝雨湿春红。绊游踪。(许梅屋《虞美人》下)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李玉《贺新郎》,《草堂》上)

妒云恨雨腰肢袅。眉黛不忺重扫。(秦观《桃源忆故人》)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未忺。(孙夫人《南乡子》)

而今百事心情懒。灯下几曾忺看。算静中、惟有窗间梅影,合是幽人伴。(沈端节《留春令·元夕》)

雨后轻寒天气。玉酒中人小醉。乍报一番秋,晚簟清凉如水。忺睡。忺睡。窗在芭蕉叶底。(沈端节《如梦令》)

流水小桥横,冶头沙路。一道清阴转林坞。满襟凉润,犹是夜来新雨。幽禽忺客至,如晤语。(王恽《感皇恩》)

一二 一烘尘

唐无名氏题长乐驿壁云:“三十骅骝一烘尘,来时不锁杏园春。杨花满地为飞雪,应有偷游曲水人。” 又见李郢诗,题云:“春晚,与诸同舍出城,迎座主村郊。” 又见郑颢诗。

“马嘶尘烘一街烟。” (张泌《浣溪沙》)

一三 著莫

怀抱恶。犹被暗香著莫。(李俊民《谒金门》)

一四 能

瘦得黄花能小。(方岳《一落索》)

一五 虚字入词

香衾暖梦些些者,可更伤春也。(张砚铭《虞美人》)

万点真珠云外起,滴碎芭蕉矣。(宋舜纳《虞美人》)

世间良计,识字耕夫耳。(樊榭《点绛唇》)

剪就钗头春胜也,添个春人。(樊榭《卖花声》)

重阳过也成虚负,赖有诗仙。肯作延缘,人与黄花共一船。(樊榭《采桑子》)

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樊榭《西湖月》)

水晶帘底,日出三竿矣。(高不骞《清平乐》)

看远山、日脚片云遮,雨来也。(陈崿《满江红·邨居》上片结句)

恰中间、添个冷吟人,如吾者。(同上,下片结句)

正瓦盆、浊□□乌乌,颓然矣。(陈崿《满江红·邨居》又一首,上片结句)

且豆棚、说鬼谎田夫,偷闲耳。(同上,下片结句)

孤山之下,雨中正好看花也。(宋荔裳《减兰》),酸极。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顾贞观《夜行船·郁孤台》起句)

一六 《花间集》用字

(一)伊

莫交移入灵和殿,宫女三千又妒伊。(牛峤:《柳枝》)

终是为伊,只恁偷瘦。(欧阳炯:《贺明朝》)

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尹鹗:《菩萨蛮》)

倚窗学画伊(张泌:《胡蝶儿》)“伊” 字指蝴蝶。

(二)他

为他沈醉不成泥。(张泌:《浣溪沙》)

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牛峤:《菩萨蛮》)

好是问他来得磨,和笑道,莫多情。(张泌:《江城子》)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和凝:《何满子》)

却爱薰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又)

(三)尔

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牛峤:《梦江南》)

(四)侬 家

谁似侬家疏旷。(孙光宪:《渔歌子》)

尽属侬家日月。(又)

(五)我·你

礼月求天,愿见知我心。(牛峤:《感恩多》)

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牛峤:《更漏子》)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温庭筠:《更漏子》)

一七 无奈/无那/争那/那堪/可堪/更堪

(一)见于《花间》、《尊前》者

(1)无计那

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婿。(顾敻《玉楼春》)

(2)争那

争那别离心,近来尤不禁。(孙光宪《菩萨蛮》)

无憭悲往事,争那牵情思。(毛熙震《菩萨蛮》)

轻咲自然生百媚,争那尊前人意。(尹鹗《清平乐》《尊前集》)

(3)那堪

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魏承班《诉衷情》)

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李珣《浣溪沙》)

那堪暮雨朝云。(毛文锡《赞浦子》)

(4)可堪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李珣《浣溪沙》)

(5)更堪

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李珣《临江仙》)

(6)争忍

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顾敻《诉衷情》)

(二)见于诗文集者

(1)无那

丁六娘《十索词》:“无那关情伴,共入同心帐。”

无那两三新进士,风流长得饮徒怜。(韦庄:《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遍能飘散同心蒂,无那愁眉吹不开。(雍陶:《春风怨》)

(2)争那

崔涂《续汉武内传》:“争那白头方士到,茂陵红叶已萧疏。”

白居易《强酒》:“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

(3)那(奈)

李贞白《咏狗蚤七绝》:“忽然管著一篮子,有甚心情那你何。”

(4)无计那

“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韦庄《题七步廊》)

(5)不那

孙蜀诗:“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闲看月即更深。” (《中秋夜》)

唐彦谦《寄徐山人诗》:“吴中高士虽求死,不那稽山有谢敷。”

一八 调品

品: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白居易《简简吟》)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白居易《答维扬牛相公诗》)

堪爱晚来韶景甚,宝柱秦筝方再品。(欧阳炯《玉楼春》)

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滨老《薄幸》)

筝:有个人人相对、坐调筝。(于湖居士《虞美人》)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李商隐《无题》)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宝柱秦筝弹向晚,弦促雁,更思量。(尹鹗《江城子》)

弹筝吹笙,更为新声。(张平子《南都赋》)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毛熙震《南歌子》)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李珣《酒泉子》)

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棹遥。(李珣《菩萨蛮》)

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孟浩然《宴张记室宅》)

雨馀深院,漏催清夜,更轧秦筝送。(张仲宗《青玉案》)

轻打银筝坠燕泥。(孙光宪《浣溪沙》)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张先《菩萨蛮·咏筝》)

银筝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晏同叔《拂霓裳》)

斜雁轧弦随步趁。(张先《天仙子》)

弦: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孙光宪《浣溪沙》)

喷笛:莫向高楼喷笛。(侯彦周《凤凰台上忆吹箫》)

喷竹:瑞龙声喷蕲竹。(陆子逸《念奴娇》)

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

曾约双琼品凤箫。(陈允平《思佳客》)

箫:休晕锈,罢吹箫。(李珣《望远行》)

笙:红炉深夜醉调笙。(顾敻《甘州子》)

弦:芳心已解品朱弦。(向子諲《浣溪沙》)

一九

且休殢,陶令菊。也休羡,子猷竹。梦百年一梦,谁荣谁辱。(吴潜《满江红》)

红欹醉袖殢阑干。夜将阑。去难拼。烧蜜调蜂,重照锦团栾。(刘辰翁《江城子·海棠花下烧烛词》)

春风殢杀官桥柳,吹尽香绵不放休。(元遗山《鹧鸪天》)

不是花开常殢酒,只愁花尽春将暮。(段克己《渔家傲》)

毕卓未来轻竹叶,刘晨重到殢桃花。(唐刘兼《访饮妓不遇招酒徒不至诗》)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烂熳也,算百花,犹自未知。(无名氏《声声慢·赋梅》)(《乐府雅词·拾遗》)

回首旧游如梦,记踏青殢饮,拾翠狂游。无端彩云易散,覆水难收。(晁叔用《汉宫春》)

闲抛绣履。愁殢香衾浑不起。(舒信道《减兰》)

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舒信道《菩萨蛮》下片)

红炉欢坐谁能醉。多少看花意。谢娘也拟殢春风。便道无端,柳絮逼帘栊。(舒信道《虞美人·周园欲雪》)

石榴双叶忆同寻。卜郎心,向谁深。长恁娇痴尤殢怎生禁。(晁次膺《江城子》)

来朝匹马萧萧去,且醉芳卮。明夜天涯。浅酌低吟欲殢谁。(又《丑奴儿》)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晁无咎《金凤钩》)

倚醉传歌留客处,佯嗔不语殢人时。风流态度百般宜。(向伯恭《浣溪沙》)

一旦分飞。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谁知别后相思苦。(康伯可《金菊对芙蓉》)(《类编草堂诗馀》)

二〇 茶/茶茶/姹女

公、郡、县主,宫禁呼为“宅家子” ,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 ,亦犹“陛下” 之义。至公主以下,则加“子” 字,犹“帝子” 也。又为“阿宅家子” ,阿,助词也。急讹乃以“宅家子” 为“茶子” ,既而亦云“阿茶子” ,或削其“子” 字,遂曰“阿茶” 。(郑文宝《江表志》)

元遗山诗:“牙牙娇女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 自注云:“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

唐元和八年八月四日,扶风马氏墓志称女“姹姹” ,又陈直墓志女孙“姹娘” ,皆“茶” 字之转也。(叶奕苞《金石录补》)

二一 宜春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阎选《八拍蛮》)

每到花时,长是不宜春。(冯延巳《江城子》,见《阳春集》。《尊前集》作张泌词。)

二二 可可

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他乡。(薛昭蕴《浣溪沙》)

二三 好是/早为/早是

孙光宪《浣溪沙》:“早是销魂残烛影。”

李珣《浣溪沙》:“早为不逢巫峡梦。”

张泌《江城子》:“早是自家无气力。” (《尊前集》,又见《阳春集》)

二四 峭措

挥彩笔,展红绡。十分峭措称妖娆。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刘克庄《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下片)

二五 

张仲举《水调歌头·己丑初度自寿》云:“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腊彘剈红玉,汤饼煮银丝。” 剈,音渊。

《说文》云:“挑取也,一曰窐也。” 《玉篇》云:“剜也。” 《六书故》云:“少割而深也。” 未详孰是,大抵方言中犹用之,词家使此僻字,惟见于此。

二六 霍索

重温卯酒整瓶花,总待自霍索。忍听海棠初卖,买一枝添却。(赵孟坚《好事近》下片)

二七 比似/比如/把似

比如去岁前年,今朝差觉门庭静。(刘克庄《念奴娇》起句,此作“比较” 解)

比似寻芳娇困。不是弓弯拍衮。无物倚春慵,三寸袜痕新紧。(刘辰翁《如梦令》咏美人褪履)

楼台烟雨朱门悄。乔木芳云杪。半窗天晓又闻莺。比似当年春尽最关情。(刘辰翁《虞美人·客中送春》上片)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围街转鼓,总似添恻楚。(刘辰翁《永遇乐》)

二八 非词语

顾翰《拜石山房词》《鹊踏枝·田家词》第六首:“豹脚最能飞食肉,幸亏檐下多蝙蝠。”

又《渔家傲》云:“倘许浮家如甫里,目前不用商归计。”

又《临江仙·上巳杂忆》云:“盼到斜阳才下学,颇嫌春日迟迟。”

又《贺新凉》云:“闻道明妃犹未嫁,锈罗衣、又压谁家线。宜早副六宫选。”

又云:“好令江城诸士女,向风前、争识佳人面。”

龚自珍《菩萨蛮》:“此度袷衣单,蒙他讯晚寒。”

二九 渐迤逦

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潘元质《倦寻芳》)

芳草渡,渐迤逦分飞,鸳俦凤侣。(陈允平《芳草渡》)

天际,渐迤逦、片帆南浦。(陈允平《荔枝香》)

三〇 奢遮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随分杯筵称家计。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待儿官大,做奢遮会。(赵孟坚《感皇恩·为慈闱寿》下片)

三一 炙灯

银灯炙了,金炉烬暖,真色罗屏。病起十分清瘦,梦阑一寸春情。(梦窗《朝中措·题兰室道女扇》)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鹧鸪天》)

醺着酒,炙些灯,伴他针线懒成眠。情知今夜鸳鸯梦,不似孤蓬宿雁边。(赵长卿《鹧鸪天·霜夜》)

暝霭黄昏,灯檠上、荧荧初炙。(胡惠斋《满江红》)

三二 鞓红

陈莹中《满庭芳》:“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尘沙。”

鞓红,牡丹花名。

三三 都来

范希文《御街行》词曰:“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王湘绮批曰:“‘都来’,即‘算来’,因此字宜平,故用‘都’字,究嫌不醒。”

按:“都来” 乃唐宋人常语,不始于范词。齐己诗:“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又欧阳修《定风波》:“艳树香丛都几许。” 苏东坡《减兰》:“年纪都来十三四。” 秦少游《蝶恋花》:“屈指艳阳都几许。” 柳耆卿《慢卷袖》:“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 又《合欢带》:“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 叶道卿《贺圣朝》:“花开花谢,都来几日,且高歌休诉。” 陆放翁《满江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辛稼轩《一剪梅》:“锦字都来三两行。”

此皆当时语,义即“算来” ,或今言“大约” ,非为平声而改字也。或省作“都” ,元人杂剧中辄用“大都来” 。急言之,即“大概” 也。

三四 行

(一)

周美成《少年游》云:“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行,读若“行列” 之“行” 。谁行,即“谁处” 。此亦宋元人俗语,词曲中屡见。美成《绕佛阁》结拍云:“两眉愁向谁行展。” 又《花草粹编》载郑意娘《胜州令》云:“番思往事上心,向他谁行诉。”

又有用“伊行” 者,晏同叔《临江仙》云:“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周美成《风流子》云:“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曾纯甫《诉衷情》云:“身在此,意伊行,㬠思量,不言不语,几许闲情,月上回廊。” 杨无咎《柳梢青》云:“暴雨生凉,做成好梦到伊行。” 蔡伸《极相思》云:“不如早睡,今宵魂梦,先到伊行。” 苏竹里《祝英台近》云:“归鸿欲到伊行,丁宁须记,写一封书报平安。” 《古今词话》载无名氏《转调贺圣朝》云:“把从前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行。”

至清人厉樊榭《一络索》犹有“分明新梦到伊行,但道得相思字。” “伊行” 犹言“她那里” 也。亦有用“咱行” 者,如杜安世《木兰花》云:“若言无意到咱行,为甚梦中频梦见。” “咱行” 亦见于柳耆卿《乐章集》,云:“你若无意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 “咱行” 犹言“我这里” 也。

亦有用“君行” 者,见于高续古《眼儿媚》:“春今不管人相忆,欲去又相将。只销相约,与春同去,须到君行。” “君行” 犹言“你处” 也。

此外剧曲中有“他行” 、“我行” 、“娘行” 、“官人行” 、“夫人行” 、“嫂嫂行” 、“大师行” ,其义均同,盖凡人称词后皆可用之。张相《诗词曲语辞集释》中已详言之。惟张元幹《浣溪沙》云:“归梦等闲归燕去,断肠分付断云行。画屏今夜更思量。” 此“断云行” ,犹言“断云处” 也,则又不限于人称词后,即名物词后亦可用矣。

张相所举诸例中,有姜白石《踏莎行》云:“别后书词,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余窃以为疑,“郎” 、“行” 叠韵,恐碍歌唱,此“行” 字似仍以“行旅” 之义为是。周美成《醉桃源》结拍云:“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姜白石《古乐府》之二云:“甚欲逐郎行,畏人笑无媒。” 可证其为“行旅” 之“行” 也。颜师古《匡谬正俗》云:“或问俗呼某人处为某享火刚反,其义何也?答曰:此是‘乡’音之转耳。‘乡’者,居也。‘州乡’之‘乡’,取此为义。”

按:颜注“火刚反” ,正是音“杭” 。因悟宋元人之“行” 字,即唐人之“享” 字,惟唐人诗文中尚未见此俗言,故未得其例。然师古谓“享” 即“乡” 之音转,恐亦未可定论。

余疑“享” 、“行” 并“许” 字之音转,其义更近,“许” ,古音虎,正得一转成“享” ,再转成“行” 也。《乐府雅词》录清真词,已将“向谁行宿” ,改作“向谁边宿” 。陈元龙注《片玉集》,亦已将“两眉愁向谁行展” ,改作“向谁舒展” 。皆后人不解此“行” 字用法,故妄为改易也。谭复堂《少年游》换头云:“芳梅折倩谁行寄。” 此乃误以“谁行” 作“何人” 义,亦未得其确诂。

(二)

余观宋词中凡“行列” 之“行” 用平声者,皆纵行之义。如欧阳修云:“两行红粉一时羞。” 晏同叔云:“分行珠翠簇繁红。” 柳耆卿云:“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苏东坡云:“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此皆用平声也。

用去声者,皆横行之义。如张子野《西江月》云:“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 秦少游《采桑子》云:“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两行芙蓉泪不干。” 晁次膺《诉衷情》结拍云:“两行垂杨,一片新蝉。” 辛稼轩《添字浣溪纱》云:“艳杏夭桃两行排。莫携歌舞去相催。” 张叔夏《梅子黄时雨》结拍云:“一行柳阴吹暝。” 姜白石《蓦山溪》云:“两行柳垂阴。” 又诗云:“辇路垂杨两行栽。” 吕渭老《好事近》云:“两行艳衣明粉,听阿谁拘束。” 侯寘《鹧鸪天》云:“寻画烛,照芳容。夜深两行锦灯笼。” 此皆当读去声,“一行” 、“两行” 犹云“一排” 、“两排” 也。

刘龙渊《竹香子》云:“一项窗儿明快。料想那人不在。” 此径用“项” 字代“行” 字,岂当时俗言如是,彼亦不知其即“行” 字耶?又或惟恐人误读作平声,故改用同音假借之“项” 字耶?

晚唐郑史《赠妓行云诗》曰:“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从来南国名佳丽,何事今朝在北行。” (见《全唐诗》)此“行” 字亦读若“抗” ,“北行” ,犹“北边” ,北方地也。“北” 字一本作“此” ,“此行” ,犹“此处” 也。

三五 二

二,《说文》云,而至切。《唐韵》、《集韵》并入去声六至,与“利” 、“腻” 、“戾” 诸字协。盖今吴语读若“腻” ,此乃正读,国音读若“耳” ,去声者,不知何时转变也。

张子野《雨中花令》:“似赛九底,见他三五二,正闷里、也须欢喜。” 欧阳修《青玉案》云:“一年春事都未几,又过了三之二。” 黄山谷《贺圣朝》云:“佳人何事轻相戏,通得之何济。君家声誉古无双,且均平居二。” 又《鼓笛令》云:“小五出来无事,却跋翻和九底。若要十一花下死,那管十三,不如十二。” 康伯可《宝鼎现》云:“便趁早占通宵醉,缓引笙歌歌妓,任画角吹老寒梅,月满西楼十二。”

政和间有士人作《踏青游·赠妓崔念四》云:“同倚画楼十二,倚了又还重倚。” 赵长卿《夜行船》云:“一叶扁舟烟浪里,曲滩头此情无际。窈窕眉山,暮霞红处,雨云想翠峰十二。” 李弥逊《念奴娇》云:“对影三人,停杯一问,谁会骑鲸意。金牛何处,玉楼高耸十二。” 史邦卿《夜行船》云:“曲水湔裙三月二,马如龙钿车如水。” 周公瑾《过秦楼》云:“清眠乍足,晚浴初慵,瘦约罗裙尺二。曲砌虚庭,夜深月透,龟纱凉生蝉翅。看银潢泻露,金井啼鸦渐起。”

凡此皆当以吴音读之始协也。

三六 参差

(一)

杜牧《闻雁诗》结句云:“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谓归梦几欲到家,为雁声惊断也。

张谓《湖上对酒》“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又《送别》诗:“溪边杨柳色参差” 此言深浅也。又张碧《美人梳头歌》云:“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亦此义。

参差犹言差一点。唐周濆《逢邻女》诗云:“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又施肩吾《抛缠头词》云:“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唐杜牧《送别》诗:“溪边杨柳色参差。” 此言深浅也。

(二)

参差,今但作不整齐解。然余读唐宋人诗词杂文用此词者,多不可以不整齐解释。如何逊《嘲刘孝标》诗结句云:“宁知早朝客,参差已雁行。”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此“参差” ,必非不整齐之义也。

近日始悟此语可引申而为“几希” 、“几乎” 之义,犹今言“差一点” 也。宋之问《观妓》诗云:“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云:“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顾况《咏筝》云:“莫遣黄莺花里啭,参差撩乱妒春风。” 张谓《湖中对酒》云:“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又《春园家宴》云:“山简归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杜牧《闻雁》云:“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张碧《美人梳头歌》云:“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周濆《逢邻女》云:“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施肩吾《抛缠头词》云:“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游仙窟》云:“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南部新书》云:“李英公为宰相时,有乡人常过宅,为设食,客裂却饼缘。李责之,且曰:‘此处犹可,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客大惭悚。”

又记濠州有高塘馆,附近淮水,御史阎敬爱题诗曰:“借问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胜阳台。今朝寓宿高塘馆,神女何曾入梦来。” 有客题诗讥之曰:“高唐不是这高塘,淮畔江南各一方。若向此中求荐枕,参差笑杀楚襄王。”

此皆唐宋人诗文用“参差” 字当解作“几乎” 者也。宋人词中则有苏子瞻《水龙吟》云:“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苏养直《鹧鸪天》云:“秋入蒹葭小雁行,参差飞堕水云乡。” 朱雪崖《摸鱼儿》云:“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又如王安石《咏梅》诗云:“肌冰绰约如姑射,肤雪参差是太真。” 《董西厢》云:“当日个孙飞虎,因亡了元帅,夺人妻女。莺莺在普救,参差被虏。” 皆此义也。

何逊《嘲刘孝标》诗结句云:“宁知早朝客,参差已雁行” 。

三七 梯

唐宋人诗词中常有以梯字代楼字者。李商隐《日高》云:“云梯十二门九关。” 冯浩注云:“云梯十二,用十二楼。” 又《九成宫》云:“甘泉晚景上丹梯。” 丹梯,即“朱楼” 也。刘筠《此夕》云:“南州石黛有遗妍,目极危梯月上弦。” 危梯,即“高楼” 也。若戎昱《从军行》云:“归来邯郸市,百尺青楼梯。感激重然诺,平生胆力齐。” 此直以“楼梯” 为连绵词,取义于“楼” 而协“梯” 韵,殊为勉强尔。

宋词则晏小山云:“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周美成云:“劝君莫上最高梯。” 吕渭老云:“上危梯尽,望画阁迥。” 赵长卿云:“十二玉梯空伫,闲却琐窗朱户。” 陈允平曰:“石荒台老,三十六梯平。” 韩子畊云:“三十六梯人不到,独唤瑶筝。” 吴文英云:“画图新展远山齐。花深十二梯。” 陈策《摸鱼儿》云:“倚危梯、酹春怀古,轻寒才转花信。”

诸如此类,皆以“梯” 代“楼” ,取便押韵耳。惟张元幹云:“楼下十二层梯。日长影里莺啼。” 此句或有误字,否则造语为拙,亦戎昱之比矣。

吴文英《瑞龙吟》第二段起句云:“瞰危梯。门巷去来车马,梦游宫蚁。” 郑文焯校注云:“梯字当是睇字之讹,词律云叶平,误矣。” 郑说实谬,若作“瞰危睇” ,此句竟作何解?盖郑不知宋人有以“梯” 代“楼” 之习惯,且拘泥于周美成所作词此处用仄声,遂以万红友为误也。

三八 圣得知

陆龟蒙《头陀岩》:“空岩圣得头陀号,啼鸟枯松也解禅。” 不著知字,可证其谬。又杨诚斋诗云:“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灵圣得知。” 可见“圣得” 乃常用之俗语。

又按退之句:“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言初不成池而蛙已知之,速如圣耳。

山谷诗云:“罗帏翠幕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此“知” 字何所属耶?若以属蜂,则“被” 字不可用矣。(王若虚《滹南诗话》从此说。)

三九 是也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周邦彦《解语花》)

烧灯时候是也,楚津留野艇,曾趁芳友。问月赊晴,凭春买夜,明月添香解酒。(丁元隐《齐天乐》,《阳春白雪》卷八)四〇 何楼、黄龙、黄六 叶景文诗云:“此间何事不何楼,莫为何楼苦苦愁。炎客五更驰宝勒,海翁终日对沙鸥。” “何楼” ,谓虚伪也,亦宋人语。

宋初汴京有何家楼,其下卖物皆赝品,故俗以“何楼” 喻虚伪者,此见《刘贡父诗话》。今吴下方言称薄劣欺诈之物为黄龙货,殆即何楼之声转。

明张萱《疑耀》云:“今京师勾阑中诨语言绐人者,皆言‘黄六’,余初不解其义,后阅一小说,乃指黄巢。巢兄弟六人,巢为第六而多诈,故诈骗人者为‘黄六’也。” 余按:此说不经,殊不可信,“黄六” ,实亦“黄龙” 之音转也。

四一 窥牧

唐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为哥舒翰作也。翰为王忠嗣牙将,吐蕃每寇边,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披靡。后筑龙驹岛戍守,吐蕃遂不敢近青海。

此诗选入《唐诗三百首》,传诵已久,并不费解。窥牧,犹言偷牧。窥牧马,乃窥牧之马。全句意谓吐蕃人不敢再侵入临洮草原以放牧耳。

近见林庚、冯沅君注释唐诗云:“如今敌人只能远远地窥伺而不敢越过临洮。” 又云:“牧马,指敌军的马队。” 皆谬妄,于此诗全未解得。

即使以窥字作动词,则所窥者亦当是马,不能释为“远远地窥伺” 也。杜甫诗云:“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过临洮。” 意尤明显,二君岂未尝见耶?

四二 三白饭

宋人小说载刘贡父一日以简招东坡过其家吃皛饭。东坡不省,以为必有出处。比至赴食,则案上所设惟盐、萝卜、饭而已。

盖东坡尝为贡父言,少日习制科时,与舍弟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因问三白之义。东坡曰:“一撮盐、一楪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 既而贡父设此狡狯,东坡已忘其前言矣。

余昔日读此,以为三白之说,东坡所创。近见晁伯宇所录唐人《膳夫经》,有云:“萝卜,贫窭之家与盐、饭并行,号为三白。” 盖唐人已有此说,东坡非无所本也。

四三 肮脏

《汉书·霍去病传》:“鏖皋兰山下。” 注云:“今谓糜烂为鏖糟。”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云:“今人读鏖为庵,读糟为子甘切。” 可知宋人言腌臜,即鏖糟,已变而为秽污之义。

自宋以来,又音变而为肮脏矣。然吾乡方言犹有鏖糟,读如本字,谓零乱不可收拾者。

又或言“心里鏖糟” ,则有抑郁之义,此犹近于糜烂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阮阅
  提要·陈廷敬
  第四十九章 凯旋见母·屠隆
  第七出·李开先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臧懋循
  甲集第十·钱谦益
  卷二十六·徐世昌
  卷四·陈师道
  卷478 ·佚名
  卷一百五十七·陈思
  卷十一·朱彝尊
  卷一百八十·曹学佺
  巻四·李蓘
  卷三百八十六·陈廷敬
  第六出 五娘赏灯·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东窗·姚茂良

    【齐天乐】〔净贴上〕荷枯菊老秋光尽。时値小春天气。画阁新开。红炉再整。户垂帘幙。〔合〕三友堂前。共赏松竹梅花寿。〔占〕你看东窗好景眞奇绝。竹间苍松梅似雪。〔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夫人。

  • 道诗精华录·佚名

    丘处机:《蟠溪集》 《先天吟》:大哉无极玄元道,何者不蒙灵应药?点化三光转碧空,滋荣万物开花萼。腾今跨古未尝坏,历险冲艰殊不弱。浩浩洪流自激扬,纷纷大化谁斟酌?混元一气首兴变,元上至尊唯独恶。踏碎虚空出杳冥,擘开混沌生挥

  • 卷二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七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一作杰】开筵上日【一作月】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

  • 卷十一·李心传

     故事  亲笔与御笔内批不同本朝御笔御制皆非必人主亲御翰墨也祖宗时禁中处分事付外者谓之内批崇观后谓之御笔其后或以内夫人代之近世所谓御宝批者或上批或内省夫人代批皆用御宝又有所谓亲笔者则上亲书押字不必用宝

  • 通鉴续编卷十五·陈桱

    【辛亥】绍兴元年【金天防九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帅百官遥拜二帝不受贺○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以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时孔彦舟据武陵张用据襄汉李成据江淮湖湘十余郡连兵数万有席卷东南之志多造符防蛊惑中外以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五 【起甲寅梁武帝中火通六年魏孝武帝永熙三年东魏孝静帝夫平元年○止己巳梁武帝太清三年魏文帝大统十五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凡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自宋暨梁代已三易俱

  •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樗里疾甘茂相秦史记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

  • ·会擒首逆沿途搜捕凯旋赴郡到任摺·丁曰健

    奏为自彰化宝斗街会擒首逆后拔队南下,沿途搜捕;至嘉义县城,督县妥筹善后事宜;并凯旋赴郡到任日期:恭摺驰报,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十二月十三日,派主事周懋琦、参将田如松、绅士军功范义庭等各带兵勇赴宝斗街会剿;

  • 梦列 第二十八·王符

    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在昔武王,邑姜方震太叔〔二〕,梦帝谓己:“命尔子虞,而与之唐。”及生,手掌曰“虞”〔三〕,因以为名。成王灭唐,遂以封之〔四〕。此谓直应之梦也〔五〕。诗云:“维熊维罴,男子之

  • 墨子閒詁卷五·孙诒让

    非攻上第十七

  • 卷之二 俶真训·高诱

    俶真训上俶,始也。真,实说道之实。始於无有,化育于有,故曰怀真。因以题篇。有始者,天地开辟之始也。有未始有有始者,言万物萌兆未始。有始者,始成形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言天地合气,寂寞萧条,未始有也。夫未始有始,彷佛

  • 卷二十五·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五  元 刘因 撰论语二十一子张首章【士见危致命】问致命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道穷之时但当委致其命以遂吾之志而已致命犹送此命与彼不复为我之有授命亦然【僴】○祭思敬

  • 庄子天下篇述义后记·马叙伦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正是学术界开放以后「百家争论」的开始(周盛时学术掌于王官),那时如老聃、荀卿、韩非、庄周的著作最为杰出,尤以庄周的著作更是文质彬彬,不过其中如外篇或已有为庄子之徒所作,至杂篇顾名思义已非庄子所作什

  • 叹品第十二·佚名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梵忍积天。来在众会,则以天华供养散佛。致敬以讫而说斯言:若族姓子族姓女。假使得闻溥首童真。所说经法欢喜信者,则便降魔及外异学。所以者何,则离一切诸见之想。设令闻说此深妙法。不恐不怖亦不怀懅,则

  •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于是式弃佛后有佛出世。号尾舍浮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除盖障我于是时。为忍辱仙人住处深山。其间硗确嵚

  • 奥勃洛莫夫·冈察洛夫

    俄国作家И.А.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奥勃洛莫夫的童年、恋爱和事业塑造奥勃洛莫夫性格。奥勃洛莫夫本性温柔善良纯洁诚实,享受过高等教育,有条件成就一番事业。但他在自己闭塞的庄园,远离都市文明的“奥

  • 六经天文编·王应麟

    二卷。宋王应麟撰。是编集录六经中有关天文的文字并加以解说。以 《易》《书》《诗》所载为上卷,《周礼》《礼记》《春秋》所载为下卷。除六经中星象外,凡阴阳五行风雨以及卦义,皆汇集其中。解说文字多引用先儒经说,间或

  • 桃花女阴阳斗传·佚名

    内封题“绣像阴阳斗法传”,左右栏分题“周公擅卜神通卦”、“桃花女破解压魂符”。此书传世刻本均为坊刻,最早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联益堂刊,内封题“桃女阴阳斗传”。凡四卷十六回,是清代某无名氏约在道光前后问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