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行传第二十二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俯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着,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郑遨张荐明附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及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荷?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衤任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石昂

石昂,青州临淄人也。家有书数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无远近,多就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而昂不求仕进。节度使符习高基行,召以为临淄令。习入朝京师,监军杨彦朗知留后事,昂以公事至府上谒,赞者以彦朗讳“石”,更其姓曰“右”。昂趋于庭,仰责彦朗曰:“内侍奈何以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彦朗大怒,拂衣起去,昂即趋出。解官还于家,语其子曰:“吾本不欲仕乱世,果为刑人所辱,子孙其以我为戒!”

昂父亦好学,平生不喜拂说,父死,昂于柩前诵《尚书》,曰:“此吾先人之所欲闻也。”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污吾先人。

晋高祖时,诏天下求孝悌之士,户部尚书王权、宗正卿石光赞、国子祭酒田敏、兵部侍郎王延等相与诣东上阁门,上昂行义可以应诏。诏昂至京师,召见便殿,以为宗正丞。迁少卿。出帝即位,晋政日坏,昂数上疏极谏,不听,乃称疾东归,以寿终于家。昂既去,而晋室大乱。

○程福赟

程福赟者,不知其世家。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少为军卒,以战功累迁洺州团练使。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开运中,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自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得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军将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福赟终不自辨以见杀。

○李自伦

李自伦者,深州人也。天福四年正月,尚书户部奏:“深州司功参军李自伦六世同居,奉敕准格。按格,孝义旌表,必先加按验,孝者复其终身,义门仍加旌表。得本州审到乡老程言等称,自伦高祖训,训生粲,粲生则,则生忠,忠生自伦,自伦生光厚,六世同居不妄。”敕以所居飞凫乡为孝义乡,匡圣里为仁和里,准式旌表门闾。九月丙子,户部复奏:“前登州义门王仲昭六世同居,其旌表有听事、步栏,前列屏,树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乌头二柱端冒以瓦桶,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树槐柳,十有五步,请如之。”敕曰:“此故事也,令式无之。其量地之宜,高其外门,门安绰楔,左右建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焉,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义者见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三十三·赵尔巽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高等游民馆·吴虞公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九·杜大珪
  卞彬传·李延寿
  丘处机、祁志诚传·宋濂
  杨一清传·张廷玉
  卷二十七·黄训
  自序·孙中山
  卷一百二十四·雍正
  卷六十七·雍正
  卷八·陈骙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五李岘李岘信安郡王禕之第三子乐善下士以门?入仕历京兆府尹天宝中杨国忠恶其不附己出为长沙太守时京兆雨灾米麦踊贵百姓謡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拜中书侍郎

  • 石田诗选巻六·沈周

    (明)沈周 撰○忠孝【节义附】唐琦琦绍兴卫士也髙宗南渡海金琶八追至绍兴李邺为守以城降方与琶八并马行琦从后持一大甓祝曰愿天一击杀两贼甓中马不利被执骂贼不絶口琶八谓曰汝欲何以死曰我愿以布裹灌油焚烧三日示媿降贼

  • 卷三百七·列传第六十六·脱脱

        乔维岳 张雍 董俨 魏廷式 卢琰 宋抟 凌策 杨覃 陈世卿 李若拙 陈知微   乔维岳,字伯周,陈州南顿人。治《三传》。周显德初登第,授太湖主簿。四年,迁平舆令。开宝中,右拾遗刘稹荐其才,擢为太子中舍、知高邮

  • 卷一百九十一 嘉祐五年(庚子,1060)·李焘

      起仁宗嘉祐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戌,降新知信州、屯田員外郎蔡挺知南康軍。初,挺與李仲昌開六塔河,坐罪勒停,以祫享赦,起知信州。而監察御史裏行王陶言:「挺前罔朝廷以希功賞,使濱河以來民被其害,至今未已。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万历四年六月壬戌朔提督漕运总兵官灵璧侯汤世隆以母病乞归不允○内织染局署局事太监张钺等请敕差官苏杭织造工科都给中刘铉等山西道御史贾如式等交章极言民力匮乏供应浩繁乞赐停止 上曰织造事非淂已科道官既言民力困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纪昀

    列传元 【二】○元二察罕【伊埒萨哈勒喇勒智喇斡】 彻伯尔和卓卓沁台实讷台【玛古岱尔乌尔图】乌页 尔苏布特【乌兰哈达】阿勒楚尔 鄂约达勒察罕彻伯尔和卓卓沁台实讷台乌页尔苏布特阿勒楚尔鄂约达勒△察罕察罕初名

  • 评鉴阐要目録·乾隆

    第一卷自太昊伏羲氏起至汉恵帝止【共七十八则】第二卷自汉文帝起至后汉安帝止【共九十四则】第三卷自汉顺帝起至晋安帝止【共一百一则】第四卷自南北朝起至隋末止【共九十七则】第五卷自唐髙祖起至唐肃宗止【共七十二

  • 戴案纪略·蔡青筠

    戴万星作乱三年,台湾道、镇皆殉难,知府洪毓琛亦积劳病故。尔时,北至大甲、南至嘉义三县之交,盗贼蜂起;官军分中、南、北三路进剿,始克荡平。其害较林爽文尤甚。光绪甲午,全台纂修「通志」,爰取林卓人「东瀛纪事」以为参考;但林

  •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 第三十八·班固

    (霍光,金日磾)【原文】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陽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陽侯家,与侍者卫少皃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皃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

  • 卷十二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二下    宋 沈枢 撰勤王门 汉沮授劝袁绍迎献帝 兴平二年是时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沮授说袁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

  • 三四 到捕房·邹韬奋

    我于十一月廿二日的深夜被押解到卢家湾法巡捕房。在捕房门口下了汽车以后,那个法国人和翻译在我左右拥着走上石阶。这时那翻译不但在旁拥着我,而且用一只手挟着我的手臂。我向来没有做过犯人,这是破题儿第一遭,心里想这明

  • 卷十四·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四诸王传文献钦义皇帝【按原书以东丹王□传日据下文自在太子称皇帝隆佑称皇太弟皆其追加之号不应托云独异今改称文献缼义皇帝以符体例】东丹王名托云太祖长子母曰舒噜氏大祖攻渤海

  • 温应星·周诒春

    温应星 字鹤荪。年三十三岁。生于广东新寗。永久通信处。上海极司菲而脱路十五号。已婚。子一。初学于北洋大学。及南洋公学。任粤汉铁路学习工程师。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勿吉尼亚兵工学校。习军事工程。光緖

  • 精神与物质·钱穆

    人类往往有常用的名词,而一时说不清他的涵义的,如精神即其一例。 精神与物质对列,让我们先说物质。粗言之,物质是目可见耳可闻,皮肤手足可触捉的东西。精神与物质相对列,则精神应该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捉的。不可见,不可闻,

  • 不净观颂并序·省庵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返思量。(死想○先作此想,为下九想张本。)记得秾华态,俄成胮

  • 卷第二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一已依三界。辩得心等。今应思择。三界是何。各于其中。处别有几。颂曰。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此上十七处  

  • 漂泊的记录·胡也频

    短篇小说集。胡也频著,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旧中国一切愚昧、落后、野蛮、残杀的社会生活图画。这些作品的可贵在于尖锐地提出并揭露了畸形社会中的严重问题,为旧中国的畸形面作了真实的写照。有反映帝国主义、封建主

  • 天妃娘妈传·吴还初

    小说。明吴还初撰。二卷。原署“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德学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作者身世未详。此书从字体、版式及文字内容看,是明万历时福建建阳书坊编写、刊刻的通俗读物。主人公天妃,是我国沿海居民信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