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近思录》卷十四圣贤气象,凡二十六条。明道言:“尧与舜是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今按:明道承孟子意,把汤武与尧舜分别了。其实细读《论语》,孔子已先有此分别,但孔孟皆不分别在其事功上。同样是治国平天下,事功哪有死样子,在此可不细作分别。亦不分别在其德性上,皆是圣人,亦无法细分别。其所分别,则只在气象上。一有迹,一无迹。一禅让,一征诛。依着世俗眼光,汤武惊动人,似可学。尧舜若无事,似乎人人可能,但却无可学。禹之治水,一大事,显大能,但可学。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亦若无事,不见能,却似不须学。宋儒提出气象二字来分别圣贤,气象本属天,人人可知。但以言人文,则似无可指说。气象两字从《周易》来,对中国文化精神却有大意义存在其中。今人于宋明理学,率与西方哲学思想同类视之,情味已差,更何论于气象。
明道言:“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焉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孔子尽是明快人,颜子尽恺悌,孟子尽雄辩。”今按:此条观圣贤气象,古人少言,明道始提出。其实此中甚包有道家味,亦兼含佛家味。理学家亦求兼容并包,学孔子天地气象。濂溪明道若近颜子之微有迹,故后起理学家群尊之。伊川若近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故每启后起理学家之争。实则明道之后不得不出有伊川,正犹颜子之后不得不出有孟子,此皆明道之所谓时然也。今人则尚表现,喜雄辩,不论其所言内容,观其气象则多类孟子。但岂亦明道之所谓时然乎。
明道又言:“传经为难,如圣人之后才百年,传之已差。圣人之学,若非子思孟子,则几乎息矣。”今按:是明道之甚赞孟子,而其上尚有颜子一境,此其见道之高,求道之深。若谓乃轻视了孟子,则失之远矣。
明道又言:“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今按:明道辨历代名贤,自孟子下有荀卿、董仲舒、杨雄、诸葛亮、王通、韩愈,而及周濂溪。光风霁月之语,则采自同时诗人黄鲁直。斯亦见明道持论之严。而气象之宽和矣。
猜你喜欢 ●通慧鉴第十四(二十九案)·徐谦 修身·吕坤 汉文·胡宏 管子补注卷二十三·刘绩 平书卷五经学篇上·王源 经济文衡后集卷四·佚名 第十七章 22·辜鸿铭 第二章 10·辜鸿铭 卷六·陈则通 卷十四·张尔岐 贵直论第三 知化·吕不韦 玉不琢不成器①·戴圣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三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