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1  王序

  2  旧序

  3  东征集目录

  4  东征集卷一

  5  上满制府论台湾寇变书

  6  与制府论进兵中路书

  7  与施提军论止杀书

  8  檄台湾民人

  9  六月丙午大捷攻克鹿耳门收复安平露布

  10  鲲身西港连战大捷遂克府治露布

  11  擒贼首朱一贵等遂平南北二路露布

  12  檄外委守备陈章抚擒逸贼

  13  檄南路营进兵阿猴林

  14  东征集卷二

  15  檄查壆甲流民

  16  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

  17  檄施恩陈祥谕抚杜君英

  18  檄南路营剿捕百壁寮

  19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

  20  檄北路将弁分搜小石门诸山

  21  檄查大湖崇爻山后余孽

  22  檄诸将弁搜捕竹仔脚逸贼

  23  檄下加冬李守戎

  24  檄淡水谢守戎

  25  东征集卷三

  26  复制军论筑城书

  27  与制军再论筑城书

  28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

  29  答道府论陈福寿入山书

  30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31  覆制军迁民划界书

  32  论台变武职罪案书

  33  论刘得紫书

  34  东征集卷四

  35  论台镇不可移澎书

  36  覆将弁衿功觖望书

  37  论旧兵停饷撤回内地书

  38  论征台壮丁停饷归农书

  39  请班师书

  40  覆军前将弁可当大任书

  41  请宽杨姓株连书

  42  论哨船兵丁换班书

  43  复吕抚军论生番书

  44  请行保甲责成乡长书

  45  请权行团练书

  46  东征集卷五

  47  料三林逸贼逃归内地请移广省擒捕书

  48  论下加冬半线二守备书

  49  论苏荣书

  50  论诸弁书

  51  论周彩书

  52  论蔡奕陈祥送考军前弁缺书

  53  论台中时事书

  54  论擒获奸匪便宜书

  55  论复设营汛书

  56  与朱参戎札

  57  与林游戎札

  58  谕闽粤民人

  59  东征集卷六

  60  纪十八重溪示诸将弁

  61  纪虎尾溪

  62  纪水沙连

  63  纪竹堑埔

  64  纪火山

  65  纪荷包屿

  66  纪台湾山后崇爻八社

  67  覆台变殉难十六员看语

  68  覆台变逃回澎湖押发军前效力奉参解任十六员看语

  69  覆台变在事武职四十一员看语

  70  后记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刘昫
  卷九十五·毕沅
  越绝卷第三·袁康
  ●卷四·佚名
  ●卷三·邵博
  建康实録卷一·许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九百十三·佚名
  凡例·陈均
  二百九十八 内务府奏查各处呈报赔款案均符恩诏请予宽免摺·佚名
  一三三八 谕内阁将冯铨等从《贰臣传》撤去不必立传仅为立表·佚名
  ·劝捐乡会试公费约·丁曰健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复堂词话·谭献

    ○序右录三百四十余人,词一千四十七首。叙曰:“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律吕废坠,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夫音有抗队,故句有长短。声有抑扬,

  • 东观集卷二·魏野

    宋 魏野 撰四十自咏闲心虽不动记性觉潜衰棋退难饶客琴生却问儿手慵农噐信身散道装知笔砚将何用天隂改旧诗喜大孙状元见访道同忘贵贱陋巷每频看相见惟呼字留题不着官狂吟无所忌静坐有余欢却恨归公署堂防宿难谢师刑

  • 卷三·徐世昌

    清仁宗颙琰仁宗睿皇帝,高宗纯皇帝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建元喜庆。葬昌陵。有《味余书室全集》、《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嗣统述圣诗》、《全史诗》。含碧堂自警众绿被陈根,含生遂长养。孳蕃沐

  • 慎微第六·陆贾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是以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修道德于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故释负鼎之志,为天子之佐,克夏立商,诛逆征暴,除天下之

  • ●卷一百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十五。   起建炎二年正月十二日丁酉,尽二月十九日甲戌。   十二日丁酉金人(删此字)银术(改作尼楚赫)陷房州。   十三日戊戌金人(删此字)娄宿(改作罗索)陷长安安抚使唐重战卒总管杨宗闵运使桑景询通判曾谓提

  • 卷之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十五·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五月。辛未朔。遣刑部侍郎伊尔都齐、学士蒋赫德等、赍敕慰问朝鲜国王。敕曰。朕惟左道恒致煽愚。诅咒事属妄诞。然而奸宄之徒、每每借此以启乱端。若禁戢不早、必受其祸。乃从古已然之明鉴也。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九·丁传靖

    文天祥 陆秀夫 谢枋得 张世杰 汪立信 文天祥大父梦一儿乘紫云而下,已而复上行,生天祥,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行,字履善。及廷试第一,理宗见其名曰:“天之祥,乃宋之瑞也。”字之曰宋瑞。南宋杂事诗注 宝祐登科录,一甲

  • 卷二百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慎刑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诏羣臣言事知睦州桐庐县刁衎上谏曰刑书谓淫刑酷法非律文所载者望诏天下悉禁止之巡检使臣捕得盗贼

  • 纲鉴易知录卷二七·吴楚材

    东汉纪孝献皇帝纲 乙未,二十年,春正月,立贵人曹氏为皇后。纲 夏五月,刘备、孙权分荆州,备使关羽守江陵;权使鲁肃屯陆口。目 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数劝孙权取蜀。权遣使谓备,备报曰:&ldquo;备与刘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林语堂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语译人民若饱受虐政苛刑到了不怕死的地步,以死来威胁他又有何用?假使人民怕死,一有作

  • 卷六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五   宋 王与之 撰秋官司寇下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王昭禹曰布以敷施之宪以表示之○郑锷曰国朝自淳化三年始置诸路刑狱事乃周家布宪之意然不止于二人而已今

  • 卷第四·道宣

      归正篇第一之四舍事李老道法诏梁高祖武皇帝废李老道法诏北齐高祖文宣皇帝通极论隋沙门释彦琮舍事李老道法诏梁武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四登位。在政四十九年。虽亿兆务殷而卷不释手。内经外典罔不厝怀。皆为训解数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宗喀巴

    又云:「果故此虽无,我就世说有。」此义非说一切建立唯就他立,以诸法无性,须以如理观察有无自性理智安立,非于庸常名言识前能安立故。若彼能立无性,理智应无义故。论云:「我就他说有。」此说立有色等就世立故。言不许世俗者,谓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王顼龄

    二十一卷。清王顼龄(1642-1725)等奉敕撰。项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初以文学进,游历诸卿,谙练典故。卒,谥文恭。着述除《书经传说汇纂》之外,尚有《世恩堂集》等。康熙六十年(1

  • 曹溪大师别传·佚名

    全一卷。撰者不详,日本临济宗僧汉兴祖芳(1722~1806)校订。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内容包括六祖慧能之传记、传法宗旨、高宗等帝之敕书、曹溪山宝林寺之由来、六祖之六种灵瑞异闻等。推测本传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