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康熙十五年四月甲寅,诏诸将不时奏报军中情形。上谕兵部:逆贼吴三桂死守湖南,我师不能骤进,相持日久。顷大将军安亲王克取萍乡、直逼长沙,湖南诸贼震动;顺承郡王既已渡江,贝勒尚善等复遣舟师败贼于洞庭。又据报彝陵之贼,相继沿江而下;大将军等切临贼境,深知情形,宜乘此逆贼可败之机,不时侦探以闻。安塘笔帖式未能深晓兵事,据传闻来报,恐未详确;朕每怀远虑,且调遣官兵,尤难遥度。大将军等其各以措置机宜及所闻见并吴三桂见驻何所?贼势何似?悉具奏闻;勿得因有谕旨,遂缓进兵。倘有隙可进,即酌量以行。
  乙卯,敕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等调兵防萍乡。总督董卫国奏:逆贼数千逼近萍乡。上谕:萍乡为安亲王进兵后路,所关最重;简亲王及副将军希尔根、总督董卫国等速调官兵,严加防御。
  丙辰,趣〔大〕将军康亲王杰书进兵。将军贝子傅喇塔奏:屡奉康亲王檄趣,心思惶惑,是以前后语言舛误。今谓臣大负信任之意,夫复何辨!但王将所答催檄之词合并具奏,以为误王进闽之行,似属冤抑。臣前驻台州时,王之前进,大抵以俟破台州贼寇为言。故臣一得黄岩,即遣副都统沃伸巴图鲁领兵赴王军前;乃又云侯取温州。以是责臣,臣亦何辞相抵乎!今蒙皇上宽恩,不即治臣罪;惟勒期速下温州,臣敢不力战自效!但环温皆河,我兵未能前进。奏入,上命康亲王量留兵围困温州,亲统大兵赴衢州剿灭江山逆贼,进取福建。又谕曰:王、贝子皆朕懿亲,受任讨贼,师克在和;近览王、贝子屡次章奏,似不相辑睦。嗣后务同心一志、合谋并力,以奏肤功;毋各执己见,贻误封疆,负朕委任至意。
  臣谨按:将帅和协,则统帅征讨,罔不奏功。是时杰书与傅喇塔各持意见,交相瞻顾;及奉旨趣行,又彼此推诿奏辨。皇上念师克在和,若军主不谐,必因之偾事;特颁敕谕,令其一志同心,合谋并力。然后杰书等咸思感奋,始归于好;遂各统兵前发,击败贼众,底定浙、闽。盖皇上所以温纶开谕、感化其心者,诚深知夫成功之本在乎将帅辑睦也。
  戊午,命拨京口诸处战船赴荆州。时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请添战船;上谕:战船关系重大,将军华善、王之鼎其拨京口沙、唬船三十,星赴荆州军前。又闻江西所造得胜船殊佳,其令总督董卫国酌发,速送荆州。寻又命安徽巡抚靳辅准式督造得胜船三十艘。
  辛酉,总督董卫国奏尚之信叛。时贼犯广东,总兵官苗之秀、副将吴启镇、游击李有才等相继叛。之信阴与贼通,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伪号,于二月二十一日易服、改旗帜,遣人守其父尚可喜第;以炮击我营,倡众作乱。镇南将军舒恕等遂引兵归,副都统莽依图自肇庆突围出,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巨、陈洪明俱降贼。
  增驻守两江兵。上谕议政王等:广东变乱,江南、江西俱属可虑;倘粤、闽诸贼合力来犯京口诸处,江南兵单,难于防御。且江西猝有缓急,自江南遣援甚便,官兵不可不增。前发往大将军图海军前盛京兵一千人及驻兖州每佐领骁骑一人俱调赴江南,仍发京城每佐领兵一人驻兖州,其江南满洲蒙古兵,令将军华善用平寇将军印统之,以学士萨海、署副都统科尔扩岱为参赞;副都统杨凤翔以安南将军印,驻防京口。其遣赴江南之兵到日,听将军华善、王之鼎及参赞大臣、督、抚等会同整饬军马,以待调遣。寻简亲王喇布果请兵援江西,上即命此兵抵江南养马毕,速行酌遣江西应援。
  命大将军贝勒尚善分兵援长沙、将军哈尔噶齐等速取吉安。总督董卫国奏:尚之信叛变,将军舒恕、额赫讷等兵悉退还。上谕:粤东之事,今已如此;长沙攻取,不可不亟。今贝勒察尼、总督蔡毓荣既还荆州,其自河南发往荆州兵,可速调赴岳州;到日,贝勒尚善分兵自陆路趋长沙,与安亲王协力进取。简亲王喇布即令将军哈尔噶、齐、额楚等速取吉安,与将军舒恕等合兵剿御闽、粤诸寇,接应安亲王为大兵后继。
  戊辰,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奏退兵荆州,谕旨严饬。三月二十七日,勒尔锦等击贼于太平街失利,退还荆州;上疏请罪。上谕:勒尔锦身为大将军,统领精兵征讨逆贼,乃抵荆以来,州邑多陷,且踯躅不前;以致孙延龄、耿精忠等相继叛变,徒劳我师、虚糜国饷,坐守三年,未获寸功。察尼身为参赞,不能助大将军剿除凶逆,拓地收疆:均应解任,严加治罪。念其身在行间、临敌对垒,姑留原任立功自效,以赎前愆。
  臣谨按:当安亲王之趋长沙也,皇上即料吴逆必撤诸路兵自救;荆、岳之间贼势衰减,爰命勒尔锦等乘机进剿。既勒尔锦等统兵渡江,贼果甚少,不能搘拒,弃营遁走;使我兵长驱径前、不少稽滞,则湖南诸郡可迎刃解也。何意迁延数日,得太平街而不守;贼自松滋来援,又不能奋击。藉称暑热,保守荆彝,遽引兵而还;致贼复据长江之险,久抗我师。夫以皇上规画神妙,指授精明;而勒尔锦等乃坐失事机、弗克奏绩,诚有负圣明之任使矣。
  辛未,趣大将军贝勒尚善等分兵赴长沙。先是,上命分岳州兵赴援长沙,屡诏督趣。至是,尚善等奏:增发官兵到岳州日,须从三眼桥、通城一带赴长沙;正值水涨之时,经涉四河,不能无阻。且萍乡、浏阳贼众出没,恐难骤至。请以此兵悉发江西,令彼处分兵赴安亲王军前。上复趣之曰:当安亲王未取萍乡时,贝勒尚善等曾言得每佐领兵四人,即可分剿逆贼,断其饷道。今安亲王既克萍乡、深入长沙,已如贝勒等请增发官兵赴岳州,因命分岳州兵赴长沙;乃又称沿途水涨贼阻,难以骤至,请将官兵发往江西。若发往江西转令赴援,则稽滞月日。如谓水涨贼阻,安亲王攻破平乡、直抵长沙,沿途遂无守贼并不渡一水,一路坦途而下耶!如此展转迁延,地方何日得宁?贝勒尚善等其以文到日,即多发官兵由三眼桥或通城等路速赴长沙;勿得仍前迟缓,以误军机。寻尚善等奏:以八旗骁骑兵八百、蒙古绿旗兵各五百,令副都统阿进泰率之,于本月二十六日由通城赴长沙。
  戊寅,命将军乌丹等剿御商南贼。总督哈占奏:逆贼盘踞龙驹砦及资峪铺阻商州商南之路,邀杀商南知县卢偀。上谕:将军乌丹、席卜臣及总督哈占等会商剿贼,毋致蔓延。商南与河南接壤,河南巡抚、总兵官等亦酌调官兵分守边界隘口,以备不虞。

猜你喜欢
  卷二百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没有·雍正
  卷二十八·张廷玉
  通鉴续编卷十六·陈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佚名
  ◎风雨话金陵·李定夷
  第三四二验充名单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七日一二二○二--一九·佚名
  第十一卷 江阴 宜兴荆溪 靖江·缪荃孙
  卷八十四·班固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范晔
  秦王与中期争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三·彭定求

        卷403_1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元稹   昔附赤霄羽,葳蕤游紫垣。斗班香案上,奏语玉晨尊。   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自从真籍除,弃置勿复论。   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轩。请帝下巫觋,八荒求我魂。

  • 胡惠斋·唐圭璋

      惠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胡元功之女。尚书黄由之室。   百字令   几上凝尘戏画梅一枝   小齐幽僻,久无人到此,满地狼藉。几案尘生多少憾,把玉指亲传踪迹。画出南枝,正开侧面,花蕊俱端的。可怜风韵,故人难寄消息。

  • 刘均国·唐圭璋

      均国,颍川人。   梅花引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孤光似被珠帘隔。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   似霜结。与霜别。莫使幽人容

  • 第三折·刘唐卿

    (桑树神上,云)园内开花我最奇,封为绫锦树神祗。蚕虫食叶生丝广,结果能充腹内饥。吾神乃桑树神是也。我枝叶荣旺,生长青肥。桑条弄翠影,桑叶有阴浓。那山妻采叶,喜柔条续续连青。稚子攀枝,爱紫椹重重带黑。吾神根蟠数丈,岁久年

  • 第一折·杨显之

    (孔目同搽旦上,云)小生郑嵩,自到大姐家住许多时,难得大姐赤心相待。争奈我那浑家害的重了,我家中看一看去。(搽旦云)那里去?再住几日去,怕有甚么事?(净扮高成上,云)头顶军资库,脚踏万年仓。若将来撒镘,不勾几时光。小可高成的便

  • 端平诗隽卷四·周弼

    宋 周弼 撰絶句春怨极浦苹花白空壕兰萼红伤心城上燕飞入馆娃宫送客欲知行逺近细数杜鹃声暗入苍山去千闻是一程冷泉幽憩水源穷不尽垢腻生春袜未敢辄揭流且向幽亭歇落梅玉树分明照夕流粉痕翻为碧苔留三更枝上玲珑雨乱

  • ●卷八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一。   起靖康二年三月十七日丁未,尽二十七日丁巳。   十七日丁未张邦昌令尚书省榜施行事件。   三月十七日三省枢密院同奉面旨嗣位之初宜广推恩霈今四方道路未通致赦宥未能宣布缘京城围闭日久

  • 卷之四十九·佚名

    洪武三年二月辛酉朔命赏陆仲亨所部征南将士指挥文绮帛各三匹千户卫镇抚各二匹百户所镇抚各一匹战死者倍之病故者视战死减三之一军士赐米有差○上御东阁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等进讲大学传之十章至有土有人濂等反覆言之

  • 卷之八十三·佚名

      顺治十一年。甲午。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庙。遣贝子吴达海行礼。  ○户科都给事中杜笃祜条奏、清厘关弊四事。一裁吏役。一查税票。一关差回避原籍。一批文核对限期下所司议  ○辛酉。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朱

  • 卷五十四·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五十四典礼【五 祭告】【臣】等谨按五礼之序首吉礼百顺受福祭统称之是以国有大庆聿修昭告之典以歆格天祖和悦神人盖本馨德上通迓蕃厘而申崇报皆凖古义

  • ●孝友鉴第一(二十四案)·徐谦

      孰无父母,孰无兄弟。猗嗟物兮,孝友如是。歌者伤心,闻者陨涕。辑孝友   孝象(《矩斋杂记》)   刘时用言:见一老象将死,其子取草饲之,已不能食,则运鼻周拭其身,双泪如雨。及母死,子泣跃而仆。   鹤子曰:一腔血泪,滴滴从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不壞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去來今諸如來所得不壞   信悉能承事一切佛故.於諸菩薩乃至初發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壞信誓修一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降魔品第十三复次寂慧。菩萨安处大菩提场师子座已。即放眉间白毫相光普遍照曜。是光名曰警照诸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俱胝魔众蒙光照触。各各于自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七·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三(修证亦有漏亦无漏禅)今约三种法门。以辩亦有漏亦无漏禅。一者六妙门。二者十六特胜。三者通明观。此三法门亦得说为净禅。此中明净禅与阿毗昙有小异浅

  • 胜鬘经疏·佚名

    昭法师撰胜鬘经疏者必速解真常八十之寿应物故耳。言心得无疑也。宜时遣信发其道意者。宜及今时遣信发胜鬘所为众生常解道意也。今正是时者。今日正是发胜鬘所为众生常解之时也。□胜鬘书者。此明遣书也。略赞如来无量

  • 孚远县乡土志·佚名

    作者佚名。 清末奉饬而纂。不分卷,列14目,约2000余字,孚远,今吉木萨尔。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格为县。简明记述了该县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等,是志行文虽简,然叙同治、光绪年间该地民团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蒋叔舆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

  • 白话辽史·脱脱

    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元脱脱等撰。至正四年(1344)成书。一百十六卷。其中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 附《国语解》一卷。记载辽代二百余年历史。此书为《辽史》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