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辽纪叙

辽纪一卷明田汝成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明史有传其所著书著录于四库者二种入存目者五种是书则入史部杂史类之存目为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其已否刊于明代则不能详也所纪始于洪武二年置辽东卫讫于嘉靖十七年把当亥入寇历一百七十年而事不必备近人考明代事者皆以实录为主实录无征始参以他书此必遵之程也是书所纪设卫年月几无一与实录合者如辽东卫置于洪武四年刘益奉表来归之日而是书则云置于二年辽海卫置于洪武二十三年而是书则云置于十一年金复海盖四卫本不置于同时 【 洪武七年置金州卫九年置海州盖州二卫十四年置复州卫】 而是书则云俱置于洪武九年至铁岭卫则于洪武二十一年置于古铁岭城二十六年徙于古银州地而是书则谓二十一年置于银州不着迁徙之事其它如宁远卫置于宣德五年而是书谓在永乐三年行太仆寺置于洪武三十年而是书谓在十一年诸如此类皆与实录乖异无可征信其尤误者安乐自在二州置于永乐六年奴儿干都司置于宣德三年实录纪载甚明而是书谓皆置于永乐二十七年按明成祖在位二十二年自无永乐二十七年其误固不待辨矣盖田氏未尽依据实录杂采他书或据传闻以成此作 【 近人谢国桢清开国史料考谓是书多取材于实录殊不尽然】 四库总目讥其叙事疏略挂漏洵不诬也然实录及明史皆谓洪武六年设辽阳府州县十年革之而是书则谓置于五年以千户徐便署府事既而罢之全辽志亦云置于壬子即洪武五年也又是书谓定辽左右二卫置于洪武十年虽异于实录 【 实录谓置于六年】 而与辽东志则脗合是其致误之由亦未必无据又是书谓洪武十年罢定辽县当为罢辽阳府州县之误二十年命东川侯胡定等北伐纳哈出当为胡海之误此证之实录及明史而可定者不待辨也总目谓是书多载未行之奏议无以资考订然核之实录即不免此病讵宜独责田氏自辽金以来尝以辽河迤西之地属于中京大定府元代易大定府曰大宁置山北辽东道于此明代因之置大宁都司是一言辽地未尝遗大宁而不数也是书以辽纪命名故颇详朵颜三卫事朵颜据大宁都司故地不得谓之非辽而总目讥其详于朵颜疆域未能分明岂得为定论乎即就辽东都司不兼大宁而言亦非失其断限辽东志尝以开原徼外之地叙入书内此固为奴尔干都司故地也奴尔干故地因久废而附于辽东则大宁故地附于辽东亦有何不可者矧是书未尝以辽东命名也耶考日本尊经阁本辽东志为嘉靖十六年重修本在是书所讫之前一年或辽东志刊本已为田氏所见且书中数事有与全辽志畧同者 【 全辽志卷六史考一篇多同是书】 全辽志刊行在后 【 嘉靖四十四年】 恐又取材于是书卷首署无锡俞宪校正宪字汝成无锡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着盛明百家诗三百卷见四库存目 【 总集类】 其年辈后于田氏故任校字之役是书世尟流传惟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钞本余得借钞以校实录诸书多所异同可备一方之掌故故取而刊行焉金毓黻校竟记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三 【 史部杂史□存目二】 

辽纪一卷 【 清江汪启叙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缴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于洪武二年迄于嘉靖十六年叙事疏略挂漏至多又多载未行之奏议殊不足以资考订又三卫之中惟福余跨辽而东泰宁已为辽西境朵颜则大宁都司地非辽东地矣书中详于朵颜是疆域且未分明无论记事矣 

案是书讫于嘉靖十七年文中误作十六年应正

猜你喜欢
  邓寇列传第六·范晔
  卷五十四·黄以周
  卷第二百五十三·胡三省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一·陈邦瞻
  清朝前纪·孟森
  卷二百五十四上·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上京·吴廷燮
  第三六五谕咸丰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五--一·佚名
  第26章 言行不一致·冯玉祥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班固
  高车传·魏收
  卷一百五·杨士奇
  晋纪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兴二年(己卯、319)·司马光
  卷之二·努尔哈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王实甫

    (末上,云)“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本是举过便除,奉圣旨着翰林院编修国史。他每那知我的心,甚么文章做得成。使琴童递佳音,不见回来。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早问太医院着人来看视,下药去了

  • 韵语阳秋卷六·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老杜卒于大歴五年享年五十九当生于先天元年观其献大礼赋表云臣生陛下淳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以此推之天寳十载始及四十则是献大礼赋当在天寳九载也本传以谓天寳十三载因献三赋帝竒之待制集贤院误矣其后又进

  • 卷五十三·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五十三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刘子翬屏山集钞刘子翬字彦冲以父韐任授承务郎辟幕属韐死靖康之难子翬痛愤哀毁服除通判兴化军事以羸疾丏祠归隐屏山学者称屏山先生而自号病翁与籍

  • 卷八十五·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八十五明 高棅 编七言律诗四羽翼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未央月晓度踈钟鳯辇时巡出九重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飞龙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峯遥羡枚臯扈仙跸偏承霄汉渥恩浓赠阙下裴舍

  • 卷五百八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七李频李频字德新睦州夀昌人少秀悟逮长庐西山多所记览其属辞於诗尤长给事中姚合名为诗士多归重频走千里丐其品合大加奬挹以女妻之大中八年擢进士第调秘书

  • 樵云独唱巻五·叶颙

    (元)叶颙 撰○律诗幽居杂兴疎斋清夜醒修径白云长袖归南山影心潜上国光西风岩桂老细雨野椒黄地僻人踪少烟扉开竹房和张仲达客苏州春暮览古韵异国逢春暮惊心对日西湖生吴水冷云压楚山低老树风霜古荒城烟雨迷夫差旧台馆花

  •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司马迁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

  • 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沈约

    略阳清水氐杨氏,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驹后有名千万者,魏

  • 明宗纪五·薛居正

    天成三年春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辛亥,前河阳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孔勍以太子太师致仕。癸丑,诏取今月十七日幸邺都。甲寅,以国子祭酒朱守素卒废朝。丙辰,以镇南军节度使袁建丰卒废朝,诏赠太尉。丁巳,诏

  • 例言·梁溪坐观老人

      一本记以咸、同、光、宣四朝之事居多,初名《四朝野记》,兹以四朝未能并包,故易今名。  一凡朝廷、社会、京师、外省事无大小,皆据所闻所见录之,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一所闻之事必书明闻于某人,或某人云。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纪昀

    列传宋 【八十七】○宋八十七陈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陈俊卿虞允文辛次膺△陈俊卿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同僚宴集恒谢不往一日郡中失火守汪藻走视之诸掾属方饮 某所俊卿舆卒亦假之

  • 七○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月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七○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月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每三月查校一次,分校记过二次者,交部察议,毋庸于下次积算。嗣奉旨,总裁等不过从中抽阅,其书既少,嗣

  • 张翰传·脱脱

    张翰,字林卿,忻州秀容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隰州军事判官。有人诬告一家兄弟三人拦路抢劫,张翰暗访得知真实情况,就向州里说明并释放了他们。历任东胜、义丰、会川县令,补任尚书省令史,又任户部主事,升为监察御史

  • 卷一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三图谱略【一】【臣】等谨按郑樵通志辑图谱为专门上自经史下迄物类胪举博矣然分记有记无者以郑氏生际南宋偏安书缺有间未能赅载无遗故存信而阙疑也钦惟我朝重熙累洽列圣相承考文制度美备

  • 卷07·吴缜

    尝见前史所载,凡父祖子孙同书而别传者,必各于其传中略相称引其官及名,或所仕之朝,及乡里世系之次,以见其家世所承。善恶晓然相属不绝,非独使览者易于考见,亦所以示奖劝而为风教之助也。自迁、固以来,此法未之有改,若不略加叙述

  •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印光

    接手书,知阁下卫道之心,极其真切。而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狱种子,极可怜悯也。《起信论》之伪,非倡于梁任公,乃任公承欧阳竟无之魔说,而据为定论,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1]真伪也。欧阳竟无乃大我慢魔种,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

  • 世载堂杂忆·刘成禺

    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本书为作者晚年回忆往事所写杂记。篇幅长短不一,惟以亲身闻见为主。所记多为清末民国人物轶事和典章文物考证,间有内幕材料披露,可补史乘之不足。然因记忆力之限制,记述常有讹误。中华书局1960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智顗

    凡五卷。隋代智顗说,灌顶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之注释书。初以五重玄义叙述经之大意,次为入文解释。据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载,智顗在陈末时宣讲仁王般若经二次。本书之注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