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系三

○皇太子(杂录上附)汉二年六月,立太子,赦罪人。(高纪。)五年,汉王即皇帝位,太子曰皇太子。(高纪。)

惠帝即位,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高后纪。)

孝文元年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也,诏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飨也,天下人民未有惬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于国家之体吴王于朕兄也。淮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且千岁,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始平天下,建诸侯,为帝者太祖,诸侯王列侯始受国者,亦皆为其国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天下之大义也,故高帝设之以抚海内,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因赐天下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孝景四年,立皇子荣为皇太子。(本纪。)

七年正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四月丁巳,立皇子彻为皇太子,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孝武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立皇太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征和二年七月,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充,吕节发兵与丞相刘屈犛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本纪。)

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嫚,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明日,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昭纪。)

孝宣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大赦天下,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爵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五凤元年正月,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太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年三岁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说,乃着令令太子得绝驰道云,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而定陶恭王有材艺,母傅昭仪又爱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为嗣,赖侍中史丹获太子家,辅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爱太子,故得无废,竟宁元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

成帝绥和元年二月癸丑,诏曰,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由斯焉,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以上成纪。)

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上令诵诗,通习能说,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不能对,令诵尚书,又废,及赐食于前后饱,起下袜系解,成帝由此以为不能,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材,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来朝,私赂遗上所幸赵昭仪,及帝舅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昭仪及根见上亡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更称定陶王,劝帝以为嗣,成帝亦自美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时年十七矣,明年,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召定陶王立为皇太子,谢曰,臣幸得继父守藩,为诸侯王,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宗,奉顺神只,宜蒙福祐子孙千亿之报,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书奏,天子报闻,后月余,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祀,所以奖励太子专为后之谊。(哀纪。)

○杂录(上)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每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疾,欲使太子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即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乃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皆不肯为用,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常居前,上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上,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莫肯为用,且布闻之鼓行而西耳,上虽疾,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强为妻子计,于是吕泽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之,孺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良疾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疾甚,楚人剽疾,愿上慎毋与楚争锋,因说上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谓子房虽疾,强卧傅太子,是时叔孙通已为太傅,良行少傅事,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晏,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彼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吕氏真乃主矣。(张良传。)

叔孙通为太子太傅,高帝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师古曰当作淡。)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特戏耳,通曰,太子天下本,本壹摇,天下震动,奈何以天下戏,高帝曰,吾听公,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遂无易太子志矣。(叔孙通传。)

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周昌传。)

孝文时,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上书言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故人主知所以临制臣下而治其众,则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则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从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则臣子之行备矣,此四者臣窃为皇太子急之,人臣之议,或曰皇太子亡以知事为也,臣之愚诚以为不然,窃观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庙而劫杀于其臣者,皆不知术数者也,皇太子所读书多矣,而未深知术数者,不问书说也,夫多诵而不知其说,所谓劳苦而不为功,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绝远,然于术数未有所守者,以陛下为心也,窃愿陛下幸择圣人之术可用今世者,以赐皇太子,因时使太子陈明于前,唯陛下裁察,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晁错传。)

文帝时,贾谊上书曰,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傅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螀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贾谊传。)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张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繇是奇释之。(张释之传。)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魏收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六·宗室四·脱脱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八·脱脱
  第二十回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 水流花谢撒手尘寰·蔡东藩
  唐鉴卷十一·范祖禹
  元经卷十·王通
   第四节 入学·老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纪昀
  六九二 大学士阿桂等奏孙士毅得邀宽免恳请代谢天恩折·佚名
  六○二 谕内阁着将明人违碍书籍内匡救时艰诸疏选择编为《明季奏疏》·佚名
  锦里耆旧传卷三·句延庆
  卷六中·佚名
  张继孟传·张廷玉
  金幼孜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耜·唐圭璋

      耜字季益,号南岳先生,自号鹤林,称鹤林靖。长乐(今福建省)人。拜大都功。   十二时   素馨花、在枝无几。秋入阑干十二。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兰英菊蕊。霜蟹年时,香橙天气。总是悲秋意。问宋玉、当日如何,对此凄凉

  • 雨村曲话卷下·李调元

    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长兴人,万历庚辰进士。所选元人杂剧百种二十卷,元一代之曲借以不坠,快事也。尝云,“曲自元始有南北,各十七宫调,而《北西厢》诸杂剧无虑数百种,南则《幽闺》、《琵琶》二记而已。自高则诚《琵琶》,首

  • 三集卷七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古今体一百四十五首【己丑三】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遂由万泉庄进宫之作半月镫宵一瞬看畅春清晓诣询安仲春例有祈农祭必告因之返禁銮相去泉宗【万泉庄泉神庙名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上官仪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藁私宴未尝不预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诗其词绮错

  • 御选明诗卷八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五七言律诗十八王懋明同鸿山公游吴尚寳水云居【时吴复宦京师】公子高标抗俗氛翠微开馆坐氤氲回塘暗引荆溪水虚阁常蒸玉洞云花隠房栊春不去席依松竹画疑曛主人却有家山胜鹤怨空岩讵忍闻姚咨

  • 卷之三·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春正月。己亥朔。免朝贺。  ○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  ○诣观德殿。大行皇帝几筵前行礼。内记注  ○命吏部尚书英桂。兵部尚书沈

  • 皇王大纪卷六十六·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二十九年蔡侯将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公孙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薨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文之锴后至曰如墙而进多而杀二人锴执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锴遂杀之子朔嗣逐公孙辰秦塟其君楚单浮余围蛮氏蛮氏

  • 御制题明人影宋钞清波杂志·周煇

    逸史犁然志绍熙久无本此称奇唐钩晋迹隔一间明影宋刋非两岐【昔人谓双钩下真迹一等如唐临晋帖之影宋钞亦然】世道人心斯系矣南迁北伐早卑之【此书虽杂志古今事迹而于髙宗南迁临安建都特详于题宋中兴圣政草诗已论之

  • 一四二八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为清结书籍银两事呈稿·佚名

    一四二八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为清结书籍银两事呈稿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武英殿修书处官员等呈,为清结书籍银两事。查本处通行书籍处一项,结至五十四年十二月,呈明下存银九百八十二两一钱二分七厘三毫七丝二忽;旧存书二

  • 第53章 制造谣言说陈嘉庚是共产党的蒋介石·冯玉祥

    陈嘉庚先生在重庆我见了他,说话痛快而耿直。他这次在抗战中回国来,抱着很大的热心,想着用他的力量帮助抗战。陈嘉庚先生是一个很切实的人,他知道要帮助抗战,必须要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他回国以后,他并不安安静静住在

  • 卷三十八·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三十八明 黄训 编兵部【职方上之中】为边务事【于谦】内府抄出镇守大同太监陈公题审得生擒敌人指挥巴蘓台供系克呼和斯人先因徃威拉进贡就留在彼住坐曽跟随乌鲁斯并彻珍三次来朝比先下畨使

  • 政事第十卷·朱熹

      1、伊川先生上疏曰:"夫鍾怒而擊之則武,悲而擊之則哀。"誠意之感而入也,告於人亦如是,古人所以齋戒而告君也。臣前後兩得進講,未嘗敢不宿齋預戒,潛思存誠,覬感動於上心。若使營營於職事,紛紛其思慮,待至上前,然後善其辭說,徒

  • 原序·胡广

    书传大全原序汉孔安国【先圣十二世孙】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去声】天下也始画八卦【干坎艮震巽离坤兑】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氏曰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去声】即太皥也书契刻木而书其侧以纪事也易系辞云上古结

  • 瑜伽菩萨戒本讲录·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成都文殊院讲── 释名题    一 释本题    二 释说者    三 释译者   释文义    甲一 总劝勤学    甲二 正说戒相     乙一 说戒相      丙一 四重戒  

  • 辨法法性论讲记·太虚

      ──二十七年夏在重庆佛学社讲(附注)──   悬论    一 泛明五论    二 释本论题   释颂    甲一 所为    甲二 正论     乙一 略标      丙一 总标      丙二 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澄观

    疏。第二明中后九支者。亦可言十义如前说。隐现行识即言九耳。下当广明疏。然论兼结文总分三段者。其结一文。即疏科经。即前具足诸苦观初。以约十二缘明苦故。总科云文分为二。先别明缘相。后如是众生下结成妄苦。就

  • 佛说六字咒王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尔时有一外道栴陀罗女。厌惑尊者阿难即时如来见阿难恍惚。为说六字咒王经。先佛所说我今亦说。即说咒曰。安陀隶 般陀隶 迦罗知 趐由隶 帝阇婆帝 频头婆帝

  • 卷之四·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四 水 专使请住持 凡住持补处公拈已定文命下寺。库司会两班耆旧茶。卜日通先书命制山门疏。茶汤榜。缺书记择才德人用绢素制榜。当修广如法。库司送纸诸寮作书。差能事行者老郎通书。次请人充专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