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簷曝雜記續

○欽賞三品職銜准重赴鹿鳴宴謝摺

原任貴州貴西道臣趙翼、原任刑部郎中臣姚鼐為恭懇代為奏謝聖恩事。奉上諭:「本年庚午科鄉試,據廣厚奏『江蘇省原任貴州貴西道趙翼,現年八十四歲;安徽省原任刑部郎中姚鼐,現年八十歲,均係乾隆庚午科舉人,循例懇請重赴鹿鳴宴』等語。趙翼、姚鼐早年登第,耄齒康強,賓興際周甲之期,壽考叶吉庚之歲,允宜加錫恩施,以光盛典。趙翼着賞給三品頂戴,姚鼐着賞給四品頂戴,俱准重赴鹿鳴筵宴,以示朕加惠耆儒至意。欽此。」臣翼、臣鼐竊自思樗櫟菲才,草茅陋質。昔年入仕,曾無補於涓埃;中歲歸田,但專營於著述;猥以林居晚景,適逢鄉舉初程,蒙皇上寵加舊秩以賞銜,准隨新班而赴宴。禮筵有座,聽廣樂於笙簧;章服增榮,耀襴衫於黼繡。與作人之化,彌知聖壽之無疆;遊化日之舒,又及引年之優賜。恩施非望,感切難名。惟有咏歌太平,虔祝純嘏,教兒孫經書奮迹,世篤忠貞;率鄉里孝弟力田,各勤耕鑿,以期仰報高厚洪慈於萬一。所有感激下忱,伏乞代為陳奏恭謝天恩。

按歷科以來,惟庚午鄉試多有重赴鹿鳴者。姜孺山松江詩抄云:康熙庚午,上海人陸秉紹中副榜,有和黃宮詹會先後同年詩云:「車騎聯鑣赴綺筵,鹿鳴歌後謁高年。卻誇蘂榜題名外,添得三朝一地仙。週甲科名曾有幾,鄉邦舊事卻重新。東山久繫蒼生望,六十年前榜上人。」余中式乾隆庚午科順天鄉試,亦有吏部侍郎黃叔琳來會先後同年。 【 蓋即黃宮詹。】 今嘉慶庚午,余又與姚鼐及漢軍施奕學、浙闈周春、閩闈林田培共六人,皆重赴鹿鳴。是庚午科必有重赴之事。其他如黃宮詹詩所稱王文恭重赴癸卯。此外則近年梁同書、翁方綱皆重赴丁卯,餘不多見也。

又按少司寇阮吾山茶餘客話記:東莞尹之逵,順治丁酉舉人。至康熙丁酉科,以巡撫會先後同年,重赴鹿鳴筵宴。主司嚴思位贈詩云:「六十年前攀桂客,天留碩果到今時。已從石室傳丹訣,復與瓊筵泛玉巵。金粟山頭清白吏,珊瑚淵畔去來辭。非潛非見窮經術,百歲常為後輩師。」康熙乙卯鄉試,松江進士唐昌期以萬曆乙卯亦會先後同年,有客贈詩「鷹揚杖履追前哲,鶚薦科名接後賢」。乾隆己未,趙執信亦與新舉人會先後同年,沈歸愚贈詩有「後先己未亦同年」之句。余中庚午科,亦有侍郎黃叔琳崑圃來會先後同年。次年辛未,崑圃并會會試同年。其家本住京師,乃邀新進士至家,大合樂,輦下稱盛事。庚辰會試,史文靖貽直相國亦循故事。壬午,閩中黃莘田亦會先後同年。又浙江丙子科有吳大煒,順天甲午科有孟琇,雲南己酉科有賽璵,俱重赴鹿鳴。賽璵年正百歲,特賜進士。壬子科,湖北萬年茂、福建陳材、邱理德,湖南覃昌明亦俱會先後同年。庚戌科會試,嵇相國璜重赴瓊林。

○跋吴氏三老圖

鄉先輩胡忠安公年老致政。家有兄弟三人,俱康強無恙,乃築壽愷堂,觴詠其中。明史載之,傳為盛事。今吾鄉又有吴氏昆弟三人,長瑞豐年八十四,次載功八十二,次太和八十。白首相對,雍睦一堂,至老不析產。兒孫兩三代,或儒或賈,皆能守其家。雖校之忠安公名位聲望有大小之不同,而家門聚順、和氣致祥,實足稱昇平人瑞也。

○老境

昔文徵明八十七歲時,嘗自謂燈下猶能作蠅頭細書,作畫猶能為徑丈大幅,足見其老而強壯,神明不衰。余今年亦八十六矣,既不能書,又不能畫。以詩遣日,亦安得許多詩思。惟范蜀公景仁言:「端居靜坐,不起念慮,雖兒童喧譁,近在咫尺,亦不見聞。」黃山谷謂景仁深於學佛,故得此養閒之法。而余則浮躁性生,此心不能一刻不用,又安能竊景仁之緒餘也?

○妖民吸精髓

徽州歙縣顏子街有妖民張良璧,能吸童女精髓,年已七十餘,鬚眉皓白,而顏貌只如三、四十歲人。其術誘拐四、五歲女童,用藥吹入鼻孔,即昏迷無所知,用銀管探其陰,恣吸精髓。女童猶未死,抱送還其家,或數日,或十數日始殞命。人皆不知其中傷也。忽一日門扃有罅縫,同被誘之女童瞥見之,歸語其父母,事遂敗露。此聲既揚,縣尉某先拘其妾某氏訊供。諸被害家亦爭控於官,然無贓證。良璧到案,挺身長跪,抗論不撓,謂:「從古無此事,何得以莫須有之事誣陷人?」嚴訊三日,并呼其妻質對,始吐實。二十年來,被拐者共十七人,其四人尚無恙,餘十三人皆被戕。適有同鄉御史吴椿官於朝,合邑士民公札寄知,椿據以入奏。皇上飭地方有司,訊得實情。良璧照採生炙割律凌遲處死,妾及子皆遣戍,失察之官吏黜革有差。此嘉慶十六年八、九月間事。

○書史印曾死孝事

毀不滅性,親喪而以身殉,過矣。然在死孝者,非必以身殉為期,而傷慘之至,有不期而殞其生者,君子未嘗不哀其志而惜其命也。溧陽史印曾,字綬紫,父汝杰官潞安府同知。印曾幼隨任事父及母謝氏,即能得其歡心。父解官歸,母病,印曾奉湯藥。衣不解帶者累月,骨柴立如枯腊。籲禱不效,母歿,呼搶不欲生,長號擗踊,嘔血數升而死。是真死孝者矣!

○書劉慕陔綿州救難民事

綿州為蜀省最衝要地,杜甫所謂「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者也。歷代沿革載在州誌。嘉慶五年,忽有白蓮教匪徒俶擾,偷渡嘉陵江,漸逼潼、綿,肆搶掠。適毘陵劉慕陔以名進士來牧是州,嘆曰:「是不可以徒手障也。」乃先捐米五百石、錢千緡為士民倡。士民見公為民保護如此,無不踴躍樂捐。不數月,得白金六萬兩。鳩工庀材,不匝月工成,屹然崇墉。士民扶老攜幼入城,俱得倚毘,無一被戕者。將軍魁公亦領兵萬餘駐綿之金山驛,相距僅三十里。恐有匪徒混入難民內,城下有船數十艘,不許撥往濟渡。慕陔目擊阽危,不忍以非己部民遂恝視。請於將軍,不得,繼以涕泣跪求,願供具軍令狀,如有不測,惟州牧是問。於是萬餘人咸得生路。其自舊綿赴新任也,迎者、送者,父老旌幢,兒童旗傘,幾於錦天繡地。在籍李翰林調元曾有句云:「百堞能容千戶住,一航先救萬人生。」今競稱劉使君城。蓋自古官民之相愛未有盛於此時者。僉曰:「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劉使君也。」予嘗讀明史宋禮、周忱等傳,謂皆能殫公心以集事,而其才又足以濟之。然事之有迹者易以傳,而事之因人者難為繼。如慕陔之築城、濟渡二事,實兼昔人之長。行當與漢之欒公社、唐之狄梁公生祠並垂不朽矣。

○西山煤 【 煤本屋塵。其產於山而可供爨者,曰石炭。今概以煤稱之。】

京師自遼建都以來,千有餘年,最為久遠。凡城池宮殿、朝廟苑圃及水陸運道,經累代締搆,已無一不完善通順。其居恒日用所資,亦自然輻輳,有若天成。即如柴薪一項,有西山產煤,足供炊爨。故老相傳「燒不盡的西山煤」,此尤天所以利物濟人之具也。惟是都會之地,日益繁盛,則烟爨亦日益增多。雖畿甸尚有禾梗足資火食,而京師常有數十萬馬騾藉以芻秣,不能作炊爨之用。是以煤價日貴。余在京時,煤之捶碎而印成方墼者,每塊價錢三文,重二斤十二兩。今價尚如舊,而每塊不過斤許矣。此不可不預為籌及也。聞直隸真定府之獲鹿縣有煤廠,產煤甚旺,距京不過六百里,似可以獲鹿之有餘,補西山之不足。其間或有水道不通之處,量為開濬,如淮右之五丈河,俾船運常通,則永無薪桂之患。

宜興山中人有善捕虎者,用黏膠散布於亂草上。虎來必就草打滾,則草盡粘在身,愈滾愈粘。虎性急不耐煩,滾愈急,輙哮吼而死。此亦前人未有之奇也。

簷曝雜記

猜你喜欢
  志第五 礼仪五·刘昫
  ●卷一·陆深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上·佚名
  ◎陈公博的妾是谁?·佚名
  卷之三·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一一三二 掌浙江道监察御史左周奏请清查全书缮字总数并采进书籍折·佚名
  从征缅甸日记·周裕
  南唐书卷二·陆游
  哀太子萧大器传·李延寿
  张普惠传·李延寿
  梁周翰传·脱脱
  王廷相传·张廷玉
  卷二十六·阿桂
  卷三十一 职官三·龙文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零六·彭定求

        卷206_1 【江上曲】李嘉祐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   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   尽是湘妃泣泪

  • 序·梁章钜

    《楹联丛话》之辑,始于桂林节署。阅二年而稿成。时远近知好以佳联录示者犹纷至沓来,因前书已剞劂过半,无由潺入,姑存箧衍而已。辛丑仲春,防堵梧江,未遑从事铅椠。夏初,奉量移苏抚之命,由湘江放荆江,顺流以达吴中。甫受事即提兵

  • 卷七百四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七李中李中字有中陇西人仕南唐为淦阳宰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春日作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染【一作澡】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高台旷望处歌

  • 卷二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九杜甫石笋行【石笋在成都西门外二株双蹲一南一北陆游曰其状不类笋乃累石为之】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一作街】上石笋双高蹲古来【一作老一作远】相传是海眼苔藓蚀【一作食】尽波涛痕雨

  • 诗女史纂卷之八·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关盼盼关盼盼徐州人节制张建封妾也白乐天序云徐州张尚书有爱妓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校书郎时游淮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佐欢予因赠诗落句云醉娇扶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絶不复知兹一纪矣昨日司勲

  • 卷三·宁调元

    姜如農萊陽姜如農埰崇禎間以直諫下獄幾死。久之,奉命戍宣州,未至戍所,而宣城陷。遂與其弟垓變姓名為僧,走浙東,閉門不出,自號敬亭山人,又號宣州老兵,嗣奉母歸山東。巡撫某雅重其人,欲以官縻之,因佯墜馬折股,傅故事得免,即夜馳還江

  •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一·宋濂

        王都中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仕宋为宝章阁学士、福建制置使。至元十三年,宋主纳土,乃以全闽八郡图籍来,入觐世祖于上京,降金虎符,授中奉大夫、刑部尚书、福建道宣慰使,兼提刑按察使,寻除参知

  • 卷之七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二 学希腊文·周作人

    在伍合居住的期间,还有两件事值得记述,其一便是在这年(一九〇八)的秋天,我开始学习古希腊文,其二则是太炎先生叫我给他译印度的“邬波尼沙陀”(Upanishad),——可惜终于因为懒惰,没有实现。那时日本学校里还没有希腊文这一科目,

  • 卷七十·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七十    宋 程公说 撰郑世本第三定公       献公声公定公【谥法纯行不爽曰定】【名宁简公子昭十二年嗣立明年改元至二十八年卒在位十八年】昭公传十三年秋七月晋合诸侯于平丘子产

  • 尚书孔氏序·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孔氏序正义曰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之书后世之所慕尚故曰尚书要之非孔子之旧乃伏生之所加何以知之安国作序言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是伏生之意谓是书乃上古之书故加

  • 立教第一·朱熹

    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则天明,遵圣法,述此篇,俾为师者知所以敎,而弟子知所以学。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瞽

  • 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二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预流支品第二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种法。若正勤修是人名为多有所作。何等为四。谓亲近善士。听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所缘缘蕴第四之五诸无色界系善心。若体已断所缘已断耶。曰如是。设所缘已断其体已断耶。或所缘已断其体已断。或所缘已断其体未断。或所缘已断及所

  •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佚名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请问品第一  尔时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发如是问。我曾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曼荼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并诸眷属神验之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

  • 诸真歌颂·佚名

    辑众经歌颂。以出自 《真诰》者为多,其余亦大多出自六朝道经。疑辑于隋、唐。歌颂内容为描述仙境及劝人修仙等。

  •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佚名

    二卷,一名伽耶山顶经论,天亲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经有论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凡四卷。失译。乃属于杂部密教之密部经典之一。 又作七佛神咒经、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七佛十一菩萨陀罗尼经、七佛所说神咒经、广济众生神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可视为后世纯密教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