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 参考书及资料来源

(一)苏东坡诗文的早期版本

苏东坡在世时所出的诗集,按时期分,我们知道的至少有七种:《南行集》,《钱塘集》(杭州),《超然集》(密州),《黄楼集》(徐州),《毗陵集》(常州),《兰台集》(任翰林时),《海外集》(在海外)。苏诗就现在所知最早的出版人,是王诜王驸马,书名是《王诜刻诗集》。他刊印了苏诗的一部分,那是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以前。在苏东坡被控受审那一年,有四卷诗呈上作为证物。大概在元丰五年(1082年),陈师仲出版了《超然集》和《黄楼集》。在神宗末年,也就是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自黄州获释之后,苏东坡写信给朋友滕元发,要他把他诗集的木版毁掉。在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到哲宗绍圣七年(1100年),刘沔写信给他商量印全集,苏东坡赞美那本集子毫无伪作掺入。苏东坡去世后,各种评注本出现,评论部分都是注出他诗句的出处,注解部分则集中在人名、地名和写诗的背景。大约在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也就是苏东坡死后十年,《苏诗四注》变成了赵次公等的《苏诗五注》。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苏诗八注》和《苏诗十注》相继出现,由赵夔分题编纂。大约在南宋孝宗乾道六年,苏东坡大作家的名望已然确立,王十朋有名的《苏诗百家注》,或简称《王注本》出现,本集编者只在审慎选择以前各注解之精当者排印之。那些为人所重视的注解,自然是苏东坡门人朋友等的解释,也就是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他们知道诗里有关的实际的情形。在附表中九十七家评注本里,北宋占四十七,南宋占三十一,有正史上可稽。

(凡收入数种丛书者,举其佳者一种。列入《丛书集成》者加★号)

A.最初刻本

1.《王诜刻诗集》(1079年以前)

2.《陈师仲编超然黄楼集》(1082年前后)

3.《刘沔编文集》(约1097—1100年)

4.《赵次公等苏诗五注》(崇宁大观间,约1110—1126年)

5.《赵夔等苏诗十注》(绍兴间,约1130年)

6.《王十朋编苏诗百家注》(约1170年)

7.《施元之苏诗编年注》(1208年)

8.《郑羽重刻施注》(1262年)

B.清代刻本

9.《宋荦编施注苏诗》(邵长蘅李必恒补注)(1699年)

10.《查慎行东坡编年诗补注》(1702年)

11.《纪晓岚苏诗点论本》(1771年)

12.《翁方纲苏诗补注》(1782年)

13.《冯应榴苏诗合注》(1793年)

14.《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1822年初刻,1888年重刻)

C.现代刻本

15.《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四部丛刊)

16.《东坡七集》(四部备要),

17.《苏文忠公全集》(世界书局)

18.《王状元集注东坡先生诗》(四部丛刊)

19.《苏诗补注》翁方纲(国学基本)

D.苏东坡著作

20.《易传》(学洋)★

21.《书传》(学津)★

22.《论语说》(佚)

23.《志林》(学津)★

24.《和陶合笺》(顺德邓氏藏版)

E.选集

25.《东坡题跋》(津逮)★

26.《苏沈良方》(知不足)★

27.《仇池笔记》(龙威)★

28.《东坡文谈录》(学海)

29.《东坡诗话录》(学海)

30.《东坡乐府笺》龙沐勋编(商务)

31.《东坡禅喜集》刘仁舫编(商务)

32.《苏长公小品》王纳谏(康熙刻本)

F.伪托书

33.《艾子杂说》(顾氏)★

34.《广成子解》(说郛)

35.《格物粗谈》(学海)★

36.《物类相感志》(宝颜)★

37.《问答录》(宝颜)

38.《渔樵问答》(宝颜)

39.《杂纂二续》(说郛)

G.年谱事类等

40.《苏氏族谱》苏洵(说郛)

41.《宋史本传》

42.《墓志铭》苏辙(见全集16、17)

43.《年谱》王宗稷(见全集16、17)

44.《纪年录》傅深(见18)

45.《苏颖滨年表》孙汝听(藕香零拾)

46.《眉山苏氏族谱》(一九二九刻本)

47.《乌台诗案》(学海)★

48.《苏长公外纪》王世贞(明刻)

49.《东坡事类》梁廷楠(光绪五年刻本)

50.《东坡逸事》沈宗元(商务)

H.嘉祐至元祐诸贤文集

51.《嘉祐集》苏洵(“四部丛刊”本,下同)

52.《栾城集》苏辙

53.《斜川集》苏过

54.《山谷集》黄庭坚

55.《淮海集》秦观

56.《宛邸集》张耒

57.《鸡肋集》晁补之

58.《后山集》陈师道

59.《济南集》李廌

60.《参寥子集》道潜

61.《临川集》王安石

62.《宝晋英光集》米芾

I.宋人笔记(诗话不录)

63.《涑水纪闻》司马光(学津)★

64.《东斋纪事》范镇(守山)★

65.《闻见前录,后录》邵伯温,邵博(学津)★

66.《挥尘前录,后录,三录》王明清(学津)

67.《挥尘余话》王明清(学津)★

68.《玉照新志》王明清(学津)★

69.《师友谈记》李廌(学津)★

70.《后山谈丛》陈师道(学海)★

71.《山谷题跋》黄庭坚(津逮)★

72.《无咎题跋》晁补之(津逮)★

73.《宛邸题跋》张耒(津逮)★

74.《姑溪题跋》李之仪(津逮)★

75.《侯鲭录》赵令畴(知不足)★

76.《孔氏谈苑》孔平仲(宝颜)★

77.《孔氏杂说》孔平仲(宝颜)★

78.《冷斋夜话》惠洪(学津)★

79.《石门题跋》惠洪(津逮)★

80.《春渚纪闻》何薳(学津)★

81.《晁氏客语》晁说之(学海)★

82.《道山清话》(失名)(学津)★

83.《曲洧旧闻》朱弁(学津)★

84.《高斋漫录》曾慥(学海)★

85.《孙公谈圃》刘延世(学津)★

86.《泊宅编》方勺(稗海)★

87.《石门燕语》叶梦得(唐宋)★

88.《避画录话》叶梦得(津逮)★

89.《东轩笔录》魏泰(稗海)★

90.《铁围山丛谈》蔡条(学海)★

91.《扪虱新话》陈善(宝颜)

92.《萍州可谈》朱彧(学海)★

93.《栾城遗言》苏氏(百川)★

94.《枫窗小读》袁絅(宝颜)★

95.《贵耳集》张端义(津逮)★

96.《老学庵笔记》陆游(学津)★

97.《晦奄题跋》朱熹(津逮)★

98.《益公题跋》周必大(津逮)★

99.《鹤山笔录》魏了翁(学海)★

J.历史

100.《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浙江书局)

101.《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杨仲良(广雅刻本)

102.《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江西书局)

103.《东都事略》王称(四朝别史本)

104.《宋史》托克托

105.《太平治迹事类统编》彭百川(适园)

K.特种参考

106.《名臣言行录》朱熹(遭光壬寅刻本)

107.《宋元学案》黄宗羲(长沙河氏)

108.《王文公年谱》蔡上翔、杨希闵节略(豫章先贤九家年谱)

109.《王荆公》梁启超(广智)

110.《王安石评传》柯昌颐(商务)

L.地理

111.《元丰九域志》(聚珍)★

112.《太平寰宇记》乐史(乾隆刻本)

113.《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学津)★

114.《梦梁录》吴自牧(学海)★

115.《武林旧事》(知不足)

116.《西湖游览志余》田汝成(西湖集览,嘉惠堂重刊)

117.《入蜀记》陆游(宝颜)★

118.《吴船录》范成大(宝颜)★

M.真迹墨帖

119.《西楼苏帖》汪应辰刻(文明书局)

120.《天际乌云帖》(嵩阳帖)

121.《剔耳图二苏题跋》(文明书局)

122.《赠柳子玉诗帖》(文明书局)

123.《故宫博物院周刊月刊》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房玄龄
  列传第二十三 宗元饶 司马申 毛喜 蔡徵·姚思廉
  表第五 方镇二·欧阳修
  卷四百九十四·列传第二百五十三·蛮夷二·脱脱
  卷十四 晋语八·左丘明
  卷九·连横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一三一一 谕内阁所有武英殿国史馆等承辩空函各书着派八阿哥等督饬赶办·佚名
  别集上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粤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半弓居省墓日记·徐一士
  韩禽传·李延寿
  林空斋传·脱脱
  卷九上·沈枢
  第三节 东西对打·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彭定求

        卷340_1 【辛卯年雪】韩愈   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   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   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   翕翕陵厚载,哗哗

  • ●卷七·赵翼

      ○陆放翁年谱小引  《放翁集》向无年谱。然身阅六朝,历官中外,仕而已,已而仕,出处之迹既屡更;且所值之时,当宋南渡,战与和局亦数变,使非有谱以标岁月,则读者於先生之身与世,将茫无端绪。幸先生诗自入蜀以後四十卷,系手自编

  • 卷三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徐祯卿【五十首】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人治乙丑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国子监博士有迪功集又有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慙等集【李献吉云昌谷诸诗温雅以发情微婉以讽事

  • 卷一百三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鸟兽鹊赋            【梁】徐 勉观羽族之多类实巨细以羣飞既若云而弥上亦栖睫而防归爰有兹禽六翮斯具生无隠嘿质有?素匪违凉而就暑通四节以驰骛岀昆山而抵玉入召南

  • 卷五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九白居易【二】古体诗【二】寓意诗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丈本末皆十围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匠人执斤墨米度将有期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

  •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蚕生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春动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清明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

  •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欧阳修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补弘文生,休澣,它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举明经及第。补濮州司仓参军,历御史、起居舍人,浸迁黄门侍郎。调露二年,同中书门下三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一·汪楫

      崇禎三年二月   ○崇禎三年二月   三年庚午二月辛亥朔免朝   帝以戶科條議欲停給內外文武七品上各官俸薪傳諭諸臣但能稽核侵冐杜絕漏卮清償夙逋徵完舊額此即富國安邦第一策詔祿為養廉彝典不必請停   

  • 第二回 起义师入京讨逆 迎御驾报绩增封·蔡东藩

      却说刘裕既商定密谋,遂与何无忌托词出猎,号召义徒。共得百余名,最著名的约二十余人,除何无忌、刘毅外,姓名如左:  刘道怜即刘裕弟。魏咏之 魏欣之咏之弟。 魏顺之欣之弟。 檀凭之 檀祗隆凭之弟。 檀道济凭之叔

  • 第十章 结论·梁启超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之轶事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虽然,其人物之位置果何等乎?其与中外人物比较,果有若何之价值乎?试一一论列之。第一,李鸿章

  • 帖木儿不花传·宋濂

    帖木儿不花,世祖孙,镇南王脱欢第四子。起初,世祖第九子脱欢因讨安南无功而令终身不许进见皇上,封为镇南王,出镇扬州。脱欢死,子老章袭封镇南王。老章死,其弟脱不花袭为镇南王。脱不花死,其子孛罗不花尚幼,由其弟帖木儿不花嗣为

  • 卷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二田赋考【十二】官田【臣】等谨案官田之名见於周礼郑衆以为公家所耕田郑康成以为庶人在官者所受田二说不同马端临前考官田类止载殷周之公田耤田不及载师之官田似未赅备自汉至唐不闻云官

  • 由天热想到从前皇帝的避暑·齐如山

    古来的皇帝,都愿驻离宫,清朝皇帝更甚;人们都以为驻离宫,是专为避暑,所以夏天才去,连西洋人也是这样的看法,所以他们把中国颐和园,翻成夏宫字样。我个人从前当然也是这样的想法,后来听到老辈人谈起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 陈洋赞·周诒春

    陈洋赞 年二十七岁。生于美国檀香山。兄洋球。留学美国。永久通信处。广东香山县石岐安栏街二千八百二十四号。未婚。初学于檀香山英华学校。弥勒学校。毕业于圣路易学校。宣统二年。以半官费游美。入纽约学校。习理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智旭

    自觉圣智。第一义心。非名相之所诠。奚思议之能入。依染净而分五法。法法本真。由迷悟而辨三性。性性无性。因迷中体用差别。立八种识。识若空华。约悟时显理偏圆。称二无我。我同兔角。是以一切佛语。唯传此心。一切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信解品第二十七   尔时世尊。告净饭王言。大王。如上所说解脱法门。当自系心正念观察。勇猛精进决定修作。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依

  •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六·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元都燕。起世祖。至顺帝。凡八主。□十□年。世祖世祖讳忽必烈。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睿宗第四子。庚申即位。改元中统元年。大赦。普度僧尼。十二月以梵僧八念思八为帝师。授

  •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