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路史卷十二

后纪三

禅通纪

炎帝

炎帝神农氏,一曰石年,是为后帝皇君,炎精之君也。

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列山之石室,生而九井出焉。初少典氏取于有蟜氏,是曰安登。生子二人,一为黄帝之先袭少典氏,一为神农是为炎帝。

炎帝长于姜水,成为姜姓。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颠,龙顔而大脣,怀成钤、戴玉理。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三岁而知稼穑、般戏之事,必于黍稷日,于淇山之阳,求其利民宜久食之谷、而蓺之。天感,嘉生菽、粟、诞苓,爰勤收拾刚壤地,而时焉已,则厘牟五子偕至,神农灼其可以养民也。于是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垡土、秽烧埩野,以教天下播种,嗣瓜蓏之实,而省杀生之敝,始诸饮食烝民乃粒。惟生亡德,咸若古政,于是师于悉诸九灵,学于老龙吉祖,其高矩以致于理。受火之瑞,上承荧惑,故以火纪时焉。于是修火之利,范金排货,以济国用;因时变,以抑时疾,以炮、以燖、以为澧洛。谓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而食于土,于是大埏埴以为器,而人寿。官长师事悉以火纪,故称炎焉。

肇迹列山故,又以列山、厉山为氏。预若天命、正气节、审寒暑,以平早晚之期。谓人之生,太仓为主,而太仓谷为主天下,万物亡以易于谷,于是斲木为耜、揉木为耒砩,穷发跋艽野,制畮清甽,分龙断,而戒之耕。然后六谷,以供粢盛,而给军国、爰布国,禁春夏所生不伤不害。谨脩地利以成万物,亡敚人所务,而所农得以顺其时,教之桑麻以为布帛,相土停居令人知所趍避。乃命赤冀创捄铁为杵臼,作耝耨钱;梋鬵井竃,以济万民;熣刳,以蒸以民;始播食而不胜。故为政曰:惟天生民,惟君奉天,惟食丧祭,衣服教化,一归于政。林林生人亡乱政典。又设教曰: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农不正,食不充;民不正,用不衷。士丁壮而不耕,则受其饥;女当年而不织,则当其寒。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物。是故耕不彊者,亡以养其身;织不力者,莫以盖其形有余。不足各,各归其身,是故亡十倍之贾倍称之民,士力耕而女力绩,力归于上而功被于下。

岁守十三,三年与少半成;岁三十一,而国又十一岁之储,有以利下而不足以伤民。乃制为之数一:谷不登,损一谷,谷之法十倍;二谷不登,损二谷,谷之灋倍数十。蓰夷疏满之亡食者,与之尘;亡种者,贷之新。农夫敬事力作,故天毁、地凶、旱泆并作,而亡有入于沟壑乞请者,时其时以待天权也。是以年谷顺成,衣食而礼义兴,奸邪不作,制令而人从。衆金货通有亡,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有亡,于是俱兴。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天下号曰皇神农。谓乱时不殖、乱气作沴,乃纪上元、调息朔以端启閟,拂焄蒿、辟尸隰以逃民害。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

乃命司怪主卜,巫咸、巫阳主筮。于是通七变以成天地之文,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八八成卦,以酬酢而佑神,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谓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东北之卦也,故种艮以为始,所谓连山易也,故亦曰连山氏。谨时祀尽敬,而不喜挹。春间焚封,豨块桴土鼓以致敬于鬼神,而上下达矣。悼浇、泊、闵、愚、愗,爰问于泰乙,小子曰:『上古之人,寿过百岁。后世不究天年,而有殂落之咎。』独何?气使然邪?小子曰:『天有九门,中道最良。』乃稽太始说玉册。

磨唇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着其本草,过数乃乱。乃立方书,命僦贷季理色脉,对察和齐,摩踵訰告,以利天下。而人得以缮其生。

粤又制请雨之法。盖南置水,掩髂理,以待天泽之至。赤松子者,诸侯也。移老襄城,于是下之致为雨师。

剸剸民食,形尽悴而不顾。每岁阳月,盍百种、率万民,蜡戏于国中,以报其岁之成。建亥之月,火伏而蛰,毕农事终而始蜡祭也。或云后世之文,攷之郊特牲,乃以周正,非也。周蜡以十二月,盖夏十月、商之十一月,晋以周十二月袭。虞故宫之奇曰:『虞不腊矣。』月令以孟冬祈来年,祠公社门闾,腊先祖、五祀,蜡腊共月,三代同之。皇氏以为三代皆以十二月,亦非也。故祭司啬山林、川泽,神示在位,而主先啬,享农及邮。表畷禽兽、猫虎,水防昆虫,而祝之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亡作,草木归其泽,苇籥土鼓,榛杖丧杀。』既蜡而收,民息已,年不顺成之方,其蜡不通,以谨民财也。惟不顺成,则厌礼而婚,条风至则合。其亡夫家者,以蕃其民。是故淳卤作而人民毓,教化兴行应如捊鼓,耕得利而究年受福。

乃命刑夭作扶梨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下谋。制雅琴、度瑶瑟,以保合大龢,而闲民欲通其德于神明,同其龢于上下,于是神沣瀵、嘉谷茁。

乃命屏封作穗书,以同文攽令。

命白阜度地,纪脉水道,窬木方竹,杭潢洋而有亡大。遂甄四海、纪地形、远山川林薮,所至而正其制。于是辨方正位,经土分域,处贤以便势,于以相用,而寄其慽。近国地广,恶远弥小,负海之邦,率三在地。国土相望,彘狗之声相闻。以大用小,由中下外,犹运指建瓴,而王者以家焉。

乃课工定地,为之城池,以守之。后岁省方,观民设教,月省时攷,终岁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补遂不,乃伐补遂,而万国定。

爰崇郊祀,封岱禅,云以大报,而天下治。袭九窾,种九,提挈形气,而嫥捖乎刚朒,以窍领天下。是故万物百族,皆有经纪条理,不以物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一上一下,而浮游乎万物之祖,故其民璞,重瑞慤,有善而亡恶。

虚素以公,希声若退,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是故威厉而不试,谓赏在于成民之生,赏诚设矣。然施于人而天下化,谓政亡有弃法而成,治,法诚立矣。然刑罚不施于人而俗善;不忿争而财不足;不劳形而成功;因天墬之资而与之龢同;任贤使能,故官利,则贤者归。是以天下共尊、共富之。

怀其仁成之心,神不越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知其白,守其黑,是故求死而不得。后其身而先外,其身而存。其神不国,其鬼不神。亡隅亡适,而天下正。南交北幽,三危暘谷,偎僾之人,靡不戾止。天不牟其道,地不爱其宝,故黄龙川泳,丹渠先産,风不鸣条,雨不破蒯,亡扎瘥沈,焙之惄人,犹劮洼尊、臼饮竦身,戴听以陶乎至化。唯亡共胥之怒,而不闻王役之摇,故人皆恶其死而尚其生。是以唐尧敷言朕之比神农,犹民之鼂旦也。而嵬说者犹以为夫负妻戴,以有天下,是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足以言人道邪?

盖宇于沙,是为长沙,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有唐尝奉祠焉。太祖抚运梦感见帝,于是驰节求,得诸南方,爰即貌祀。时序隆三献,恶戏盛德百世祀,至神农亡以尚矣。我宋火纪,上协神农,岂其苗裔邪?何谁昔之夜,神交万载,而乃丕扬于今日欤?

在治百四十有五祀,年百六十有八,亦谓赤帝。其崩也,天下之人为之不将者七日,纳承桑氏之子,子十有三人。

赞曰:

火德开统,连山感神。谨修地利,粒我烝民。鞭茇尝草,形神尽悴。避隰调元,以逃人害。列廛聚货,吉蠲粢盛。夷疏损谷,礼义以兴。善俗化下,均封便势。虚素以公,威厉不试。弗伤弗害,受福耕桑。日省月攷,献功明堂。天不爱道,其鬼不神。盛德不孤,万世同仁。

济世有道,岂可与贪而躁者谋哉?天下无常势,而时势有通塞。世固有利害,而利害有浅深。近而浅、贪而躁者,能知之、利害之。长而深,非圣智有所不能悉也。封建、郡县,其事可见矣。借以巨室俔,之偃猪,有十囩;之籍,其月举亦博矣,其课辨亦剧矣,必委能囩,率之将、卒之傥,来十钳奴之为利乎?抑何如推囩之愿民而甲之邪?其忠主、仁民、经略,久近固不同邪?知此,则封建、郡县可得而议矣。

予尝言之『彊干弱流,天之之道也,封建之行也』,岂利一宗哉?其于民俗,尤所急焉者也。是以先王世虽极治,犹且漼然,莫敢或后,况乱世邪?圣人之忧患,莫非为乱世计邪?苟上有明辟,则封建而治。郡县而治,上失其道,则封建者乱,郡县者亡。封建,而民犹能存;郡县,而四海累气——事之深浅有间矣。而昧者乃谓封建圣人之所不得已,或又谓郡县则主祚促而利于民,谈何易邪?

请毋多言,而简喻之:王者,奉天地、法至公者也。封建者,天下之公也;郡县者,一人之私也。惟公也,故人皆得遂其私;惟私也,俱废士民兵政,一切取苟且之术,岂直越肥之视秦瘠耶?又将剥之以自厚也,郡县若此,而上之人犹欲冀俗之归厚,是何异于秉梲而招狗?而栁乡犹以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何不思之甚欤?圣人之所虑,固不在于彼也。

昔者鼂子请削七国,而七国反逮。夫主偃策行,而列侯之坐酎除者百有六,可谓罚非其罪矣。而汔亡叛其势异也,恶戏自封建法废而后世不见成康之俗,君无世臣,民无常主,无惑乎?道之卑也,国家承平,百年之间,民物阜毓,波夷夏海,实超轶乎三代。唯世变、风移之事,视之有愧,则封建不行之所致也。兹岂陋儒、俗吏之所知哉?

日者汉唐虽稍封建,然而因陋就简,不稽古纪纲,法制一无或备,是顾得言封建邪?兹其所以历世纷纷,傽偟救弊之不暇者,岂封建之咎哉?制之失其道也,予观神农之治天下、甄四海、建诸侯,处贤以便势,胥用而平民;近者国地广而远弥小负海,有十里之侯;若二十里者,以大制上,犹榦役指由中下,外如水建瓴,是故上下得以相安,而人皆恶死,然后知贾顔之谟盖亦善而未尽。圣人之经国立法,其虑世防患可谓至矣。三代之所以长久,此其效焉。故曰三代之末尚有仁义,六代之季尽矣。不然,扬子云识下于柳宗元,而王仲淹岂见卑于李百药乎?彼宋祁兴递救之言尤为可切厥哂,不出齿笑也。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司马迁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脱脱
  ●卷三·魏泰
  卷第四十·胡三省
  卷二百三十八·杨士奇
  中兴小纪卷三十五·熊克
  第五十卷 孝义 三·缪荃孙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佚名
  卷二十八·朱轼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丁曰健
  高宗文成帝纪·魏收
  孟郊传·欧阳修
  卷五十五·佚名
  食货三三"·徐松
  四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邓剡·唐圭璋

      剡字光荐,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祥兴时,历官礼部侍郎。厓山兵溃,为张宏范所得,教其次子,得放还。有中斋集。   念奴娇   驿中言别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

  • 第一幕·老舍

    时 间 二十七年初秋的一个上午。地 点 重庆。洗局长家客厅。客厅里不十分讲究,可也不算不讲究。装饰与布置大概是全家人的集体设计,大概也就是不十分讲究而又不算不讲究的原因。左壁设红木长几,几上有古瓶一尊,座钟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九月辛未朔诏总制司近取漕司杂税及常平增收头子钱钞旁勘合钱耆户长雇钱常平一分<宀十见>剩钱正税零畸剩数等并罢以久旱用都省请也 封吴才人母孺人张氏为咸宁郡夫人弟世景盖并补承信郎壬申徽猷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正统元年十一月壬辰朔行在钦天监进正统二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及群臣颁行天下 山东都指挥同知王真老疾命其子勋代为指挥同知 诏免两浙逋负盐课五万七千引有奇以比年灾伤民多流徙故也 癸巳升江西南昌府进贤县

  •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二十五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五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郊祀志第五下 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师古曰勇之越人名也俗鬼言其土俗尚鬼神之事】而

  • 卷九十六 下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下·班固

    (西域)【原文】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

  • 卷四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宰执上上太宗荐张齐贤可任为相 赵 普臣叨受宠荣致招殃咎昨萦疾苦全是困危承圣主之悯怜切加救疗念微臣之衰朽难以扶持近者虽获朝参尚无气力料兹病苦那得久长疑大

  • 施厚元·周诒春

    施厚元 字培生。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上海。父肇曾。陇海铁路督办。已婚。初学于上海纯正学堂。及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入苦克学校。光緖三十三年。入马沙贝学校。宣统三年。入本薛文尼大学。习普通

  • 二端第十五·苏舆

      《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從起,亦未可與論 異也,小大微著之分也。夫覽求微細於無端之處,誠知小之將為大也,微之將為著也。吉凶未形,聖人所獨立也,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此之謂也。故王者受命,改正朔,不順數而往,必迎來而

  • 迩言卷三·刘炎

    ○立志心无得则志不立志不立则事不成事不成则妄动轻举不根于素夫是之谓妄人昔者二帝三王志于仁天下汉祖唐宗志于定天下伊周自任以治孔孟自任以道下而荀卿扬雄期以言语文章成名于后世皆其素有得者也圣人有容天下之度故

  • 卷十下·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十下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鲁既卑矣小国犹有朝者晋亦衰矣诸侯犹有朝者然君德不修而权移于下积重莫反故同归于乱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周六月夏四月也正阳之月谴见于天灾孰大焉祝史请用币亦应

  • 曲礼下·姚际恒

    执行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衡」与「绥」皆准车上之器为言。「衡」,高七尺七寸,中人八尺,「衡」盖与眉齐。「绥」,登车之索,正立执绥,盖与手齐。上「衡」者,在眉之上。平「衡」者,与眉齐。「绥之」者,在

  • 分别身行大慧空品第十一·佚名

    又复族姓子。菩萨大士。於己身尽其身。等如幻。眼之所见。随於法界。菩萨之定兴。亦等於身诸毛孔。一一之毛。现诸法界。而菩萨居之正受。彼亦住於幻法耳。及所知诸国土。亦如彼法俗。以知诸法。便知亿那术。无数国土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彼之楼阁众宝装严清净严饰。金刚宝柱金刚铃铎。微风吹动出微妙音。复有种种殊妙

  •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跋·高峰原妙

     (侍者)持正录 (参学)洪乔祖编参禅虽以不立文字不假修证为宗。然既可参则必有要。要者何。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使人一举而径得其直遂者是也。万目非不网也。舍纲举目。网必不张。万缕非不衣也。遗领举缕。衣必不

  • 武林藏书录·丁申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

  • 李姬传·侯方域

    侯方域著。见《壮悔堂文集》,收于《历代文选》下册。这是写明末秦淮名歌妓李香的一篇小传。侯方域在南京结识李香,直到他避祸离开南京,两人交接有五年之久。这篇小传以写作者与李香相接、相处的一段关系为其主体。李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