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拳变纪略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初,盛京卿宣怀由沪电致总署云,由保定电局寄信,直隶涞水有义和团匪,拒捕戕官,焚教堂,据涿州,有犯省城之语。朝旨询直督有无其事,裕帅禄始奏称有之,现派兵捕治云云。时都中有传闻该匪猖獗情形,毁电杆,拆铁路,因命提督聂士成派队弹压,保护路工。匪众竟敢伤聂军,聂军亦伤拳众。军机大臣荣禄,适在假中,七上章请剿。旨责以不得盂浪从事。盖枢臣中刚毅、启秀,赵舒翘均力主解散,剿恐激变。乃命赵往。次日复命刚往。赵至,知不可,遽回京。刚至,谕之不听,借口聂军杀其头目,不肯散。刚因循在涿十余日,未及返,而拳匪已来都遍布党羽,假神道设教,托忠义为名,以保清灭洋互相煽惑,士大夫颇信之。势已固结,不可解矣。

皇太后、皇上驻跸颐和园。一夕有人沿海淀街狂呼,比户烧香。经步军统领衙门拿获李群子一名,按造言惑众例弃市。

上奉慈驾回驻西院苑。荣相已销假。朝廷尚须剿匪,迟疑不决。端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濂贝勒、澜公,徐相桐,崇绮,刚毅.启秀、赵舒翘均狃于民心不可失,宜乘机用之。惑圣听,谓八旗兵丁,半入团中。其实端邸备府内,已习其术。又商诸董福祥,令其剿办。董不肯,乃以御外侮自任。十六、十七连日召见卿贰,多依违其词。且德使独赴总署,止之不听。街市汹汹,旗兵列队弹压。德使生疑,在轿内放枪,兵团激怒,致戕德使于途。永定门外,又有伤日本书记生杉山彬之事.亦未获凶。朝廷犹饬缉犯,奈成骑虎,团匪颇狂悍。法使又照会总署,限二十四点钟让大沽炮台,否则将以兵力强占。大廷托词询谋佥同,复各使照会,立令出京,稿乃许侍郎手拟。启秀谓彼既限我时刻,我亦限以二十四点钟。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力陈利害。皇上挽许景澄袖哭,谕曰:事若决裂,朕一人不足惜,如百万生灵何。皇太后怒叱,景澄退。濂贝勒坐瀛秀园门外直房,盛气痛诋联元,遂请诛之以示警。太后来允,命荣禄、立山、许景澄、联元赴使馆宣谕。各使复照会云,未奉彼朝命,不敢出京。十八日,邃降宣战之旨。稿乃军机章京连文冲所拟,出自袖中。授载勋步军统领并命办城防。是日,裕帅奏报各国水师已攻炮台,罗荣光与之接仗,闻药库被焚云云。实炮台已失,不敢遽言,迟之二日始奏耳。时东西城内,凡教堂及洋人居,为乱民所焚,处处火起。前门外大栅栏德记洋药庄被焚,致延烧珠宝市、西河沿一带铺户千余家。该处乃精华所萃,悉付一炬,并毁正阳门楼一角,公然搜杀教民,街市间尸横于路。十九日,团与董军合攻交民巷各使馆,又与虎神营合攻西什库教堂。刚毅在军机处见火起,出院叩头谢神。是日傍晚,皇太后微服乘车,皇上微服步行还宫,枪炮声昼夜不绝,命载勋、刚毅统率团众,副以英年、载澜,赏米银以奖励。缮旨时,刚云是义民,不同饥民,不可用散给字样,措语须得体。

连日纷扰,只长安街奥馆、中国银行焚烧。交民巷各馆,西什库教堂,洋官率洋兵、教民抵御甚力,勇丁死伤千余,哨官阵亡十余员。而武卫中军肆行抢劫,王府井等处官民商贾家,大半一空。团民愈聚愈众,无赖辈悉混入,借端寻仇,任意横行。副都统庆恒、翰林院黄思永、尚书立山皆诬为汉奸。庆恒全家被杀,黄、立下刑部狱。又妄拿平民男妇百余名,指为学道会邪教,骈戮于市。有稍为异议者,辄家亡身丧。王章尽隆,比户自危。各督抚闻其事,多以剿乱保使入告。朝中亦知其非,讳言攻使馆,乃致俄、日、英、德、法、美六国电,大旨谓团民兆[挑]衅,剿抚两难,事属万不得已,致犯众怒,排难解纷,执牛耳挽回时局,仍有望于各国。又由总署通函使馆,谓彼此均勿再放枪炮,恐保护不及,劝令赴津。上并赐以菜蔬瓜果示慰藉。盖攻击匝月,使馆无恙。

六月十八日,裕帅奏津郡失陷与宋庆退保北仓。启秀特荐五台山僧普济,摇铃能涸海水,请饬裕帅物色之,令其抵御轮船。旨即启所手拟。先是聂军奏奉命护路,团与为仇。聂避之督署,军多溃。后攻紫竹林,聂阵亡。提督马玉岜甚能战,奈军火不济,师亦失利。朝廷闻津郡失,二十日拟西幸,征车马于内府,不得而止。屡诏催各省勤王,各督抚奏疏,半隐约其词,均以不可失和为旨。惟山西巡抚毓贤奏称,晋省洋人四十余,以计聚而歼旃,自鸣得意。启阅其疏,拍案叫曰:痛快!刚曰:若各省皆如此,事焉有不济。王协揆曰:噫,伤一洋人,多一不了耳。时言官多箝口。翰林中有迎合徐桐,崇绮意者,谓妄言不可听,委琐可笑。只朱祖谋一疏,尚明事理,然亦不敢伸【申】其说。军机章京继昌,具呈堂官,谓躅乃乱民不可恃,宜速停战。未蒙代奏。旨调李傅相督直,并屡促来京。傅相与刘岘帅等会奏,保全大局,因有饬各省仍还洋款,及保护商埠汉[洋】人教士之旨。七月初一日,李秉衡奉召到京。李先以剿乱为言,比入见,退遽变其说,乃命帮办武卫军,张春发、陈泽霖、万本华、夏辛酉四军归节制。初二日,庄王等面奉懿旨,许景澄、袁昶拿交刑部,次日即正法。十三日宋庆奏北仓已失。退扎蔡村。裕帅用手枪自击而死。始授李爵相全权大臣,徐桐犹悻悻不可。半月前,岘帅等十三人以此入请,袁世凯亦代递美国电称,愿为中国调停。袁并奏议和即可由美入手。不报。至是始有是命,已无及矣。李秉衡十三日始出视师,十四日甫战,全军皆溃。李奏请处分,并参陈泽霖不知兵。摺留中。敌兵进至通州。十六日,定议西巡。派崇,刚留京办事,庄仍办城守,端邸、荣相等随扈,而留武卫中军住守。刚谓荣曰:虎狼之士,我不能制。十八日因有刚毅帮办武卫军之旨。

先一日,驾仍拟西行,又因车马不集而止。降旨立山、徐用仪、联元皆弃市。五官之罪莫须有,天下冤之,而无识之徒谓可杀者仍不止此。十八日,董军出都,夏辛酉入防交民巷。十九日夜,火器声竟夕。二十日早,夏队撤回北城而去,闻使馆洋兵已出。是日,敌兵抵朝阳门,未刻城陷。申刻马玉崑入见,渝令在厚载门候扈驾。四次召见军机,渝以明日出狩,尽令随行。刚欣然以得去为幸,盖彼等实怂恿也。酉刻,敌兵登朝阳门楼,击破大清门,止而不攻。皇太后率同皇上、皇后、大阿哥,在宫院焚香,吁天痛苦。扰扰至子刻,太后入寝宫,仍因车马难集,犹豫未决。二十一日早,敌兵攻东华门,荣相策马带小队四十名,自御箭亭东向宁寿宫而来。时礼邸等将往见起,甫行至景运门,守门护军惊骇相告,疑敌已入禁内,荣相带勇敢走,亟掩景运门及乾清门。逾刻探悉无事,荣相缓步至军机处云,进内觅澜公议事,东华门已派勇往御。少憩,同礼邸等再往宁寿宫,预备召见。未至,太监迎告曰:驾已行矣。荣即由苍震门夹道赶赴,礼邸等回抵军机处,各匆匆散归。皇太后亦误闻敌兵入内,虽传不及召对,仓皇手挈大阿哥,皇上、皇后相从,澜公及太监一人随侍,步出神武门。仅有澜公及李莲英内侍车三辆,分而乘之,奔西直门而去。马玉崑扈驾,庆邸等遇于途间,随行。午后闻东华门旗兵当敌人进逼时,竭力抵御,后知圣驾已出,乃尽散去。而城内团匪不下二万人,除先时陆续散去,尚有数千聚于庄王府,及分住阜城、西直各门,至是皆逃溃。闻车驾诣颐和园,少坐即赴贯市。皇太后改乘驮轿,皇上仍乘车,御用服饰皆未及带。噫!团匪本属市井无赖,乌合之众,借端滋事,乃王公大臣中竟误信为忠义奋发,假恩纶奖许,以益助其气焰,遂致误国殃民若此。军机章京继昌七月十六日入直,犹具呈礼邸,谓乘舆不可轻出,万国公法有不准以兵入宫禁之条,速遣总署王大臣赴使馆宣谕,犹可止之,亟为城下之盟虽属下策,尤胜于无策。奈刍荛之言,不克上达,彼二三亡国之臣,只知顾惜一身,苟且偷生,方以避敌为得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其罪可胜诛哉。嗟嗟!上何以慰九庙之灵,下何以列天下臣庶,只有付之痛苦而已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史宁 陆腾 贺若敦 权景宣·令狐德棻
  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七十八·赵尔巽
  卷第一百九十四·胡三省
  卷第六十六·胡三省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二·王元稚
  八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腌鲥鱼等物·佚名
  陆机传·房玄龄
  王僧达传·李延寿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司马光
  卷二百四十·佚名
  卷四·宋敏求
  卷三十八·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二十七·钱若水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278_1 【天长久词】卢纶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   云日呈祥礼物殊,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晚间。地点 赵秀才书房处。人物 王 兴 赵 鹏 荷 珠 赵旺 金三官〔王兴怒冲冲地由书房出来。赵鹏在后面跟着。王 兴 秀才,我劝你,别象茅房的砖头,又臭又硬!写下退婚书,大家好聚好散,干吗找不自在呢?赵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刘昫

    ○李德武妻裴氏 杨庆妻王氏独孤师仁乳母王氏附 杨三安妻李氏 魏衡妻王氏 樊会仁母敬氏 绛州孝女卫氏 濮州孝女贾氏 郑义宗妻卢氏 刘寂妻夏侯氏 楚王灵龟妃上官氏 杨绍宗妻王氏 于敏直妻张氏 冀州女子王氏

  • 第七十六回 据镇城氏倡乱 用说客叛党骈诛·蔡东藩

      却说鞑靼部酋俺答,自受封顺义王后,累年通使,贡问不绝。万历九年,俺答病殁,朝旨赐祭七坛,采币十二双,布百匹,三娘子率子黄台吉上表称谢,并贡名马。黄台吉系俺答长子,年已渐老,不喜弄兵,且迷信佛教,听从番僧,禁止杀掠,因此西北塞

  • 唐鉴卷二十一·范祖禹

    宣宗大中元年二月初李徳裕秉政引白敏中为翰林学士及武宗崩徳失势敏中乘上下之怒竭力排之使其党李咸讼徳罪徳由是自东都留守以太子少保分司九月前永寜尉吴汝纳讼其弟湘罪不至死李绅与李徳相表里欺罔武宗枉杀臣弟十二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万历三年六月戊辰朔户部题先年各边银两缺乏故预发年例差官召买今各边粮草颇充亦有省积银两者以后年分查照年例额数止于上下半年解发至于一番差官道路烦费如一时本色不敷听督抚郎中等官即于本镇见在银两随宜动支召买候

  • ◎洪宪皇子之真迹·李定夷

    洪宪皇子袁抱存,夙以名流自称,尝喜与文人学士相往还。自回彰德后,即挈眷寓居上海。因慕无锡山水之胜,特由邑人钱保奇引导至锡。因嫌马路旅馆之尘嚣,遂假寓西门外振新纱厂。先期由小万柳堂主人廉泉致函邑中诸名宿,为作东道主

  • 卷一百十二·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二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

  • 袁翻传·李延寿

    袁翻,字景翔,陈郡项地人。父亲袁宣任宋青州刺史沈文秀的府主簿,跟随沈文秀归顺北魏。而大将军刘昶自称是袁宣外祖父刘淑的近亲,让袁宣与他的府咨议参军袁济认作本家。袁宣当时孤单寒微,于是依附袁济。后来,袁翻兄弟们官位显

  • 石雄传·欧阳修

    石雄是徐州人,家族贫寒,不知道祖先从哪里迁来的。他年轻时任牙校,勇敢坚毅善于作战,在军中有威名。王智兴讨伐李同捷,收复棣州,派石雄领先渡过黄河,所向披靡。先前,徐州军队讨厌王智兴苛刻残酷,想赶走他拥立石雄。王智兴害怕出

  • 曾樱传·张廷玉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又做过郎中。天启二年(1622),他略有提升,做了常州知府。当时御史巡按盐政、粮仓、江防、漕运及提学、屯田的都掌握着检举、弹劾地方官的大权,他们的文书天天传来

  • 八年·佚名

    丁未春正月1月1日○丙子朔,以朴長遠爲刑曹判書,趙復陽爲吏曹參判,李慶徽爲兵曹參判,李慶億爲大司憲,尹文擧爲右副賓客,李時術爲兵曹參知,李翊、沈梓、李有相、洪萬鍾爲春坊兼官,尹趾善爲說書,金澄爲掌令,吳斗寅爲校理,洪重普加輔

  • 朝鲜史略·佚名

    撰者不详。一名 《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等书。今观

  • 鲁迅日记·鲁迅

    日记集。鲁迅著。上海鲁迅著 作编刊社1951年编辑、上海出版公司影印出 版。线装本。收1912年5月5日—1921年12 月31日、1923年1月1日—1936年10月18 日共23年零5个多月的日记。1922年日记于 1942年被日军搜去而遗失。

  • 诊家正眼·李中梓

    诊法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 已著录。李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兼采各家之说,参以己见,于崇祯十五年 (1642) 撰成此书。原刻本已散佚,后由其门人尤乘加以增补,收入《士材三书》 中。卷

  • 五色石·徐述夔

    短篇小说集。清徐述夔撰。八卷。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作品自署笔炼阁主人、五色石主人,以寓愤世嫉俗之意。著有《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及小说《八洞天》、《快士传》等。《五色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

  • 廿二史劄记·赵翼

    中国古代读书笔记性质的史学著作。赵翼著。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曾刊板行世。后收入《瓯北全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州广雅书局和二十八年(1902)湖南新化西畲山馆曾加以翻刻。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经王树民校证

  • 法镜经·佚名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