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江苏藩署厅事额

江苏藩署听事悬一额云:“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盖顺治间商丘宋文康公抚畿辅时,尝以四语自警,而哲子牧仲中丞开藩吴下,即用以训诫僚属者也。额为中丞手书,匪乱后尚无恙。

◎林文忠临殁大呼星斗南

粤贼初起,首陷平乐府城,时林文忠公已由西域赐环,文宗特诏起之田间。公方卧疾,闻命束装,星夜兼程,宿疴益剧。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口占一联云:“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患难避趋之。”乃舁疾亟行,忧国焦劳,驰驱尽瘁,遂卒于广宁行馆。初,贼震公威名,咸胆裂,思解散,猝闻溘逝,毒焰益张。公临殁,大呼“星斗南”,莫解所谓。噫!武乡侯出师未捷,宗忠简三呼渡河,千古贞臣,同此遗憾耳。

◎张武壮公病殁浔州

时又有张武壮公必禄者,本蜀名将。三省教匪之乱,公方在巴州营中,手舞大刀,单骑入阵,所向如拨<麦丰>扫箨。昭勇杨侯深赏之,由偏裨擢至专阃,战功最多。是年,亦奉旨驰广西军营,甫至浔州,亦以积劳病殁。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任封疆而持节钺,殆劫运将临,非人力所能挽救与。

◎灵石何氏之遗泽

灵石何太史思钧,乾隆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旋充四库全书馆分校。时总裁请添派总校四员,以君居首。明年散馆,改部主事,因总校故,仍留庶常。又明年议叙,授职检讨,亦词林中一故实也。相传太史笃古劬书,校雠极精密,自膺总校后,心力日瘁,卒以疾辞职。长子元良,次子道生,同入制科,并有文誉。今灵石之何,尚有掇上第、官清班者,盖遗泽长矣。

◎荐校顺天乡试

康熙间,浦江郑侍读江官庶吉士。时高安相国荐校顺天乡试,复以校阅公明议叙,授检讨,亦词林一故事。

◎湖南老人

《苏州府志》杂记引《顾丹五笔记》云:乾隆辛未南巡,有湖南老人汤云程来接驾,年一百四十岁。皇上先赐匾额云“花甲重周”,又赐云“古稀再庆”。其孙曾随者,皆白发飘萧之翁也。

◎叶文敏因逋赋一厘左迁

昆山叶文敏公方霭,顺治己亥以第三人及第。辛丑逋赋狱起,士绅同日除名者,万有余人,叶适欠折银一厘,亦被左迁。因具疏云:“所欠一厘,准今制钱一文也。”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见《柳南随笔》。国初慎重度支,吏议之严若此。今包揽侵吞,习为惯技,维正之供,至欲借势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绳以严刑,岂得为过。

◎四星联珠日月合璧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今山西巡抚威毅伯曾公国荃克复安庆,钦天监奏:是日四星联珠,日月合璧,见《曾文正公集》沅圃弟四十一初度诗注。按文正公兄弟,收湖湘之猛士,膺鲁卫之崇封,东征十载,直捣金陵,除僭号巨寇。其光复王土,由尺寸以基至千百里,实赖同安一郡,为中兴戡定之基。固宜城下之日,三光现瑞,百神效灵,中外欢欣,焯然知为天之所佑也。

◎碧螺春

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杀人香”(“吓杀人”三字,吴谚,见《柳南随笔》)。康熙己卯,车驾幸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苏州治平寺氵㸒僧案

苏州治平寺有二十二房,囊橐饶裕,造密室藏妇女,恣意氵㸒纵。乾隆二十四年,巡抚陈文恭公宏谋廉得其实,密掩捕之,搜获妇女四人,并衣饰奁具无算。公派员谳鞫,二十二房内犯奸者一十四房,氵㸒僧一十六名,并供出被奸妇女二十五人。奏闻,械氵㸒僧解京治罪,刑部请杖毙。奉旨:发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今苏州道观僧寮,檀施极盛,化日之下,当无复幽房曲室,渔色藏奸。然有风化之责者,仍不可不以文恭之心为心,隐微必察,惩创必严也。

◎育婴堂

元明之世,育婴堂尚未通行。自国家忠厚开基,发粟振饥,岁不绝书,孤独鳏寡,各得其所。世祖皇帝讲筵触发,特严溺女之禁,海内始知育婴为善举,然在官尚无常饩也。仰维孝庄皇后首颁禄米,满汉诸臣,以次输助,不数年,由京师以达郡县,育婴之堂,遍天下矣。康祺按:《周礼》《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郑康成注:与之母,与之饩。《王制》:幼而无父者有常饩。《月令》:仲冬养幼少存诸孤。三代以上,必无无故弃婴之举可知也。厥后唐元和间,诏婴儿无亲属及有子不能养者,廪给之;宋淳间,诏给官田五百亩,创慈幼局,法犹近古。然后世疆域日广,生齿日繁,饥馑流离,委弃载道,朝廷发帑活人,势难遍给。盍若我圣朝诚求保赤,大德曰生,创自宫闱,传诸陬澨,及人之幼,因民所利,休养生息,尤为可大可久之规模也。

◎红豆书庄

东吴惠氏红豆书庄,在苏城东南冷香溪之北。先是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老而朽,复萌新枝。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意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僧目存为绘《红豆新居图》,主人自题五绝句,又赋“红豆词”十首,属和者数百余家。客过吴门,必停舟瞻赏。传至子孙,数十年来,铁干霜皮,遂有参天之势矣。惠氏三世研经,蔚然为东南耆硕,余事作诗,复风流照曜如此,洵令人追慕不置也。

◎昆山徐氏传是楼

昆山徐健庵先生,宋元经解之刻,实足津逮来贤,肇起熙朝朴学。其私家藏书,曰“传是楼”,向不得其解。后阅汪钝翁《传是楼记》云:“先生召诸子登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尝慨为人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歌舞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娱乐也。吾方鉴此,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杨彭岭

国家征讨粤寇,自长江创设水师,军事始有归宿,而水师统帅,惟今陕甘总督善化杨公岳斌(原名载福)、兵部侍郎衡阳彭公玉麟,忠勇朴诚,始终其事,其功绩为独多。咸、同二朝之诏令,曾、胡诸公之章奏,及中外士大夫、妇人孺子之称述,莫不以长江千里,再造于杨、彭手。康祺按:京口为长江咽喉,其地夙有杨彭岭,康熙间汤文正公尝作游记,今载集中,惟公亦不解命名之何义。由今思之,伟人未生,嘉名先锡,青山无恙,战迹常留,事皆前定,不信然与?

◎钱文端公有知人鉴

秀水钱文端公陈群,有知人鉴。诸城刘文正初释褐时,以所业就正。公谓文正房师王楼山云:吾贺子及门得伟器,他日令仆才也。金坛于文襄方为孝廉,来谒,公即大赏异之。刘文正及钱唐梁文庄,俱以笔法自诩。公曰:“二君毋高自位置,会看贤郎跨灶耳。”后文正子文清相国、文庄子山舟学士,果濡染家学,八法冠时,碑版大书,照耀四裔,不必如大令自誉,而书名突出二公上。

◎钱文端公少时之贫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手,肤为之坼。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级,缒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江浙大老”之目,可谓荣已。回忆童牙孤露,饥寒逼人,虽寤寐中当无此冀望。士之匿影蓬荜,憔悴谋生者,观于公无自戚戚也。

◎谷应泰得陆清献卷

顺治丁酉,谷户部应泰督浙学时,得平湖陆清献公卷,评其上云:“胸无寸书,见不类字,便如爰居之骇钟鼓矣。磊落英多,我正以不类赏子。”

◎陆清献留心经济

陆清献年三十八,下第出都,由水路南旋。于水道之源流,漕运之奥,及古人名迹,无不详志。其随处留心经济如此。

◎魏敏果荐陆清献

陆清献宰嘉定时,魏敏果公方长御史台,与清献素不相识,闻其政声,以诗遥寄,有“吏道虽云杂,天下岂无人”,及“盥手赠荒言,始终愿自珍”之语。值会推福建按察使,上命选天下贤能爱民之官,不拘资格擢用。魏公遂以清献荐,后虽为巡抚慕天颜中沮,而魏公之求贤若渴,以人事君,洵不愧古大臣矣。

◎陆清献劝民早完钱粮

清献治曜两载,每于初限,进民而命之曰:“钱粮者,朝廷之国课,非县官之私蓄。尔民能急公,身家快乐,县官亦得安逸有工夫做好事以加于百姓。我与尔非怨雠,何苦日行杖责。况一杖责,私与皂役杖钱,若雇人代比,又当与雇钱。二者皆虚费,而有欠粮受责之名,何不省此以凑正数,则尔我俱安。”从此传闻四野,云集响应,右见公日记。康祺按:公堂数语,岂遂足以沦浃民心,清献之居官,必先有深入民心者在。

◎吴源起荐陆清献语

康熙十六年,诏举博学鸿词,秀水主事吴源起以陆清献名上。其荐牍中有“理学深醇,久入程朱之室;文章闳博,复登韩柳之堂”四语。

◎陆清献居丧礼

清献再起,应鸿博科,在都闻封公讣,即徒跣出国门。抵家后,日夕丧次哭泣,尽哀茹素,不入内寝,席地而卧。期年后,乃以土壤置垫四隅,而寝其上。所制服悉准家礼,大约三月之内,衰不去体;三月后始易麻帽,以麻缕为纬,服麻袍;小祥后,始用白布帽,以棉纱线为纬,服粗白布袍;大祥后,以月白线为纬,始用浅色布套子,加于素袍上。盖从时法古,两得之矣。士大夫不幸遭大故,可取法也。

◎九卿公举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江南总督于清端公成龙卒,上谕诸臣,有清操如于成龙者,公议奏闻。时九卿公举直抚格尔古德,郎中苏赫、范承勋,学道赵仑,知府崔华、张鹏翮,灵寿县知县陆陇其,凡七人。

◎陆清献不谒明珠

稼书先生权直隶平山时,偶入都,同年徐健庵司寇来会,具述时相明珠仰慕意,劝先生往投刺。先生以县务倥偬,不敢久留京师为辞。越日来,束装行矣。

◎陆清献劝盗文

先生作宰时,尝作劝盗文,遣吏往狱中诵读。大略谓:“一念之差,不安生理,遂做出此等事来,受尽苦楚。然人心无定,只将这心改正,痛悔向日的不是,如今若得出头,从新做个好人,依旧可以成家立业”等语。一时狱中痛哭失声。呜呼!今之从政者,特患无先生用心耳。

◎荐主不用师生礼

陆灵寿之入御史台也,由总宪陈文贞公廷敬疏荐。故事:知县行取改京秩,谒荐主,多用师生礼。先生独否。陈公益嘉叹,且云:昔年冯中堂(按:指大学士冯溥)荐魏环极,我曾荐王阮亭、汪钝庵,皆未尝署门生帖,自立者宜如此。

◎陆清献殁后犹受知君上

陆清献以康熙壬申十月归道山。明年冬,会推直隶、江南学院,廷臣咸拟翰詹大僚。上皆不允,特旨:直隶著李光地去,江南著陆陇其去。相国王文靖公熙奏称:“陆某已经身故。”上曰:“何不启奏?”对曰:“七品官在籍身故,无启奏例。”上嗟叹久之曰:“本朝如这样人,不可多得了。”清献贞廉忠鲠,没后犹受知君上若此。

◎国子监古槐

国子监彝伦堂西,旧有古槐一本,为元臣许衡手植,阅五百余年,雨蚀霜侵,久成枯干。乾隆辛未,恭遇宪皇后六旬万寿,灵物效祉,枯朽发祥,振叶鼓柯,逾岁益茂,盖圣孝之格被神矣。当时词臣文士,咸有赋颂。

◎常熟多画师

国初,常熟多画师。有黄鼎者,足迹半天下,尤在秦蜀间久,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然亦坐是多病败。同里王石谷,稍后起,陶铸董巨,含跨关李,名遂出鼎右。识者谓譬诸诗家,鼎其青莲,而则少陵。常绘《南巡图》进呈,天子嘉赏,议官之。不乐仕进,遽归。一时名公巨卿,投诗攀援,卒不可得。立品如此,其笔墨始可宝贵也。

◎陈清端公清操

陈清端公宾释褐归里,讲学五年,足迹未尝入公门。每谓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尝举此入对,圣祖嘉之。士未有未仕时律身不严,而居官能以清廉著闻者,观于公益信。后公令古田,调台湾,督川学,巡台厦,开府湖南、福建,孑身在外几二十年,未尝挈眷属,延幕宾。公子旷隔数千里,力不能具舟车,一往省视。亻兼从一二人,官厨以瓜蔬为恒膳,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公晏然安之,终其身不少更变。圣祖目为苦行老僧,又曰:“从古清官,计无逾宾者。”盖公之壁立千仞,与张清恪之天下清官第一,均邀圣许,斯真泰、华两峰,同标峻绝矣。

◎剿夷谕

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近畿各州县地方士民,或率领乡勇,齐心助战,或整饬团练,阻截路途。无论员弁兵民人等,如有能斩黑夷首一级者,赏银五十两;有能斩白夷首一级者,赏银一百两;有能擒著名夷首一人者,赏银五百两;有能焚抢夷船一只者,赏银五千两,所得资财,全行充赏。钦此。”时抚议未成,夷酋日骄,圣心震怒,原望中外臣庶,敌忾同仇,除边患而壮国威,在此举也。当国诸臣,设能仰禀睿谟,坚持初议,数千丑类,一鼓可歼。即鼓棹重来,亦必弭首乞怜,断不如今日之再三要挟,盖夷性然也。贻误至斯,感愤何极!

◎桐城方氏仕宦之盛

桐城方恪敏公观承,尝由直隶藩司抚浙。其侄受畴先为浙中守令,后复由直藩擢任;而受畴弟维甸,又曾以闽浙总督权抚事。受畴尝题联署中云:“两浙再停骖,有守无偏,敬奉丹毫遵宝训;一门三秉节,新猷旧政,勉期素志绍家声。”有守无偏,新猷旧政,盖仁宗御赐诗中语(按:桐城之方,自明弘治间,有讳印者,知天台县,称廉吏。印玄孙大镇,万历间巡按浙江。入国朝后,方氏宦浙,三公以外,尚有恪敏弟观本令秀水,侄孙传穟为宁绍台道,咸有名称)。

◎吴省钦荐王昙能作掌心雷

秀水王昙仲瞿,负才任侠,不喜绳检。客游京师,名满公卿间。值川楚教匪不靖,其座主吴总宪省钦荐昙知兵,能作掌心雷。睿皇帝斥其诞妄,吴遂罢废,而昙亦连蹇终其身。或曰:省钦本和党,窥新政肃然,和珅且败,自托于骏不解事,冀以微咎去官也(谨按:《嘉庆东华录》仁宗谕旨亦谓吴省钦恐被人弹劾,故避重就轻)。

◎成都府礼殿画像

乾隆乙未上稽古之暇,垂问四川督臣,成都府学礼殿画像存否。奏言:今成都府学宫礼殿已非旧,画亦早湮,谨录《汉礼殿记》元费著《礼殿圣贤图考》以闻。按礼殿不见正史,宋祁、董谓文翁作,欧阳修、席益、吕陶谓高联作。观初平五年殿柱记,盖礼殿实祀周公、孔子,文翁立学时所建,朕特增修之者也。汉郡国有学,自成都始;郡国学有庙,亦自成都始。宜纯皇帝眷念遗模,几余垂询与!详吴省钦《重修成都府学大成殿记》(文翁名党,字仲翁,见张崇文《历代小志》;吴省钦《锦江书院讲堂记》引之)。

◎学院学道之分

国初凡提督学政,惟直隶、江南、浙江曰学院,以进士出身之卿贰及翰林院侍讲、侍读充之。余曰学道,并系以按察司副使衔,由六部郎及知府之有资望者推用(按:康熙间,田山姜侍郎方为郎中,尝视江南学,或以田文望,破格用之)。

◎河道总督驻节之所

国初,河道总督行署,驻山东济宁州。康熙十六年,圣祖以江南功程重大,特令移驻淮安清江浦。雍正三年,添设北河总督,驻济宁;而改南河总督,仍驻清江。

◎王世铨分校得士之盛

山东王大令世铨,以道光壬午进士,需次吾浙。乙未乡闱,充同考官,榜发,得未弱冠者三人,萃于一房:归安钱振伦,年十七;瑞安孙锵鸣,年十八;鄞县童华,年十五。三人皆已食廪饩,举优行,时已诧为仅有。后钱、童以戊戌,孙以辛丑,皆成进士,入翰林,跻坊局,握文衡。钱、孙皆中年告归,钱至司业,孙至学士。童先以编修乞养,乱后再出,今官吏部侍郎。乙未至今,几五十年,三人者皆健在。曰幼慧,曰蚤达,曰清班,曰贵官,曰耆寿,曰宿学(三人皆屡主书院,钱、孙今尚为江南山长,皆有著述),无一不具,无一不同。在今日为天上之景卿,在当日实一门之桃李,亦可谓名场佳话矣。

◎兄弟相继督学一省

乾隆己亥秋,典闽试者为朱文正公,兄笥河先生,适奉命督学是省。明年秋,特旨复以公代笥河。因题使院之寝曰韡雅。三山孝秀,赓迭持衡,中岁弟昆,对床使院,固天伦之极乐,亦圣主之殊恩也。

◎曹侍御以劾和珅家人得追赠

定例:五品以下官,非殉寇难,无赠官给萌者,五品官亦无追赠至正三品者。乾隆间,御史上海曹锡宝上章劾和珅家人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为同郡某侍郎漏言,和得部署掩蔽,奉旨勘查无迹,曹亦寻卒。仁宗亲政,和珅下狱赐死,谕云:“当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给予荫生。”天下闻之,莫不同声感叹,呼圣明万岁。

◎曹侍御请建辟雍于国子监

汾阳曹宗丞学闵为御史时,建言宜考古制,建辟雍于国子监,部议格不行。乾隆甲辰,天子将临雍,命大臣规浚园水,礼乐备举。上忆及前奏,特旨嘉奖学闵,未几,由内阁侍读学士超擢宗人府府丞,盖仍因前奏云。

◎训导特授知州

海阳吴文伯,雍正丙午以训导引见,奏对称旨,特授河南禹州知州。文伯父隆,尝以奉化丞权县事,时方养疴奉化,得家书,伏床褥北向叩头,<厂勤>及见之。隆盖孝子,鞠逊行曾为作传。帝简循良,天酬纯孝,则我宪皇帝之圣且神也。

◎宛委别藏

阮文达公官浙日,进七阁未录书百种,睿庙锡名“宛委别藏”。公仿《提要》例,各书咸有评骘,载《擎经室外集》中。

◎昆山三徐

康熙朝士评昆山三徐曰:公肃仁人君子,健庵大人君子,果亭正人君子。

◎段大令居丧哀毁

金坛段若膺大令,七十丧亲,如孺子哀,八十祭先,未尝不哭泣。八十时,读书未尝不危坐。坐卧有尺寸,未尝失之。见其外孙龚自珍《定续集》。可见士大夫非至性天植,操行不瑕者,必不能壹志殚精,成千秋绝业也。

◎庄侍郎廉鲠

武进庄侍郎存与,性廉鲠,典浙江试,巡抚馈以金不受,遗以二品冠,受之。及途,从者以告曰:“冠顶真珊瑚也,直千金。”公怒曰:“何不蚤白。”驰使千余里返之。为讲官日,上御文华殿,同官者将俟上起,讲仪毕矣。公忽奏讲章有舛误,臣意不谓尔也。奉书进讲,琅琅尽其旨,同官大惊,上为少留颔之。

◎侍卫

故事:凡宿卫之臣,满洲辄除乾清门侍卫,其重以贵戚或异材,乃擢御前侍卫。汉籍辄除大门上侍卫,领侍卫内大臣辖之。其有材勇擢侍乾清门,而班之崇极矣。惟嘉庆间,果勇侯杨芳特授国什哈,辖汉国什哈,内臣惊为未有。

◎王文简公言人所不敢言

嘉庆十八年,巨逆林清以七十七人入禁门,既殄定,有议筑圆明园宫墙高厚者,有议增圆明园兵额者。高邮王文简公意非之,具折上,睿皇帝大动容,召对良久,乃罢。谕军机大臣曰:“王引之乃能言人之所不敢言。”其奏牍何语,海内迄今弗知,而公之风旨可见矣。

◎翁学士视学之久

翁覃溪学士,乾隆甲申奉命视学广东,至辛卯秋役峻,凡三任八年。嘉、道而后,学臣无此久任者。

◎粤东亦有西湖

粤之雷州亦有西湖,坡诗所谓“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者也。其地相传有“西湖平,状元生”之语,郡人因构书舍于湖上,颜曰“平湖”。覃溪学士按临雷郡,有句云:“可笑此郡士,不愧文不工,但祝西湖平,结此一亩宫。”

◎九十九岁应试

乾隆间,番禺县学生王健寒年九十九,尚能入试,握笔为文,翁覃溪记以诗。

◎减粮赋

雍正初年,用怡贤亲王言,减苏松一道地丁银四十五万两,南昌一道十七万两。乾隆二年,又减江、浙两省地丁银二十万两。乾隆一朝,凡蠲七省漕米者三,普蠲天下地丁银者亦三,前史未有也。且今制,丁统于地,非计丁出赋,有漕省份,并地丁计为什一,无漕省份,只计地丁,尚未及三十分之一。顷同治三年,东南大定,江苏巡抚李肃毅伯又奏减江苏苏、松、太三属漕米五十四万余石,浙江巡抚左恪靖伯又奏减浙江杭、嘉、湖漕粮三分之一,两宫太后立允所请。滂恩大恺,益久益深,等百世而溯三古,莫与比仁矣。

◎国初诸僭逆钱文

国初奠定区宇,所除诸逆寇,皆尝窃大号,铸钱文。如郑成功僭号常平,孙可望僭号兴朝,吴三桂僭号利用,耿精忠僭号裕民,迤西土酋王耀祖僭号大庆。蛮睫螳轮,竟非全无大志者。录之以见真人扫除之难,元勋栉沐之苦。详钱侗《建元类聚考跋》(按残明鲁王窜越,铸大明通宝钱)。

◎阎征君古文尚书疏证

阎征君《古文尚书疏证》,每卷末各有自跋。其第一卷写成,覆舟武进郭外,私念疏证定本在此,当邀东坡元符三年宿大海中例以济。其写第四卷,别录四本:一寄太华山顶,一寄罗浮山,其二本则寄千顷堂、传是楼之主人,仿白氏文集别录三本例。其写第五卷成,属人写图二:一礼堂写定图,一传与其人图,居然以郑君自命。征君著是书,其自信之笃若此。康祺昔尝取征君书与毛氏《冤词》互证,西河纵横穿穴,论辨之雄,在阎书右,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赵帜而立赤帜也。

◎陶筱奏建义庄得补实官

乾隆十五年,吴县候选员外郎陶筱,置常稔田千亩,营守舍三十余楹,为义庄。是冬十二月,苏抚雅尔哈善疏闻。明年四月,奉旨依部议,照原衔即用,以示奖劝。本朝崇尚敦睦,海内好义之家,以义田、义庄上闻者,靡岁蔑有。顾皆宠以虚衔,或诏部臣存档册,若陶氏之原官即真,真旷典也。

◎阮文达公拯婴法

金华贫家多溺女,阮文达抚浙时,捐清俸若干,贫户生女者,许携报郡学,学官注册,给喜银一两,以为乳哺之资,仍令一月后按籍稽查,违者惩治。盖一月后顾养情深,不忍杀矣,此拯婴第一法。

◎学政不得监临

嘉庆己巳恩科,浙江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闱后人言藉藉,有“监临打监军,小题大作;文宗代文字,矮屋长枪”之对语,密旨查询。经巡抚阮元以对语达天听,上复遣侍郎托津等三人抵浙按问,刘获重谴,阮亦以徇庇夺官。谕旨中有云:“乡试士子,系由学政录送入闱,刘凤诰本当避嫌,何以辄将监临之事,交伊代办,已属非是。”何以近科秋闱,竟违祖训,仍有以学政监临者。

◎和珅蒙恩眷之缘

乾隆朝,故相和珅贵为首辅,爵封上公,子尚公主,凡一切龙褂、紫缰、双翎、宝顶,茂典殊荣,靡不崇备。本朝八旗大臣中,宠眷罕有其伦。闻其始特銮仪卫一校尉。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语云何。和珅独曰:“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凡内臣称上皆曰老爷子,或曰佛爷)上为霁颜。问:“汝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自是恩礼日隆,迁官多不次。和珅才敏给,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以故高宗晚年倚毗益笃。设稍感激知遇,持盈保泰,移其封殖自利之谋,以协赞军国,其功名福泽,岂在郭汾阳下?后之懿亲戚畹,肺附国家者,鉴之哉!鉴之哉!

◎赈粥良法

嘉庆乙丑,浙西水灾歉收,杭、嘉、湖三府散筹赈粥,分男女两厂。择佛寺立大芦篷,无雨淋日炙之苦。道路出入次第,皆以木栅梆炮为号令纪律,日赈数万人,无拥塞之虞。有疾者给以药,老病废疾别有厂,妇女有厕篷,数月中无一人死于厂者。其煮粥浓厚,以立箸不倒、裹巾不渗为度。司事与饥民同食之,无一盎饣壹者,民情欢悦。时阮文达抚浙,所谓实心行实政也。今年直隶旱,闻天津粥厂,多冻饿践踏死者,而篷席遭焚,数千灾黎,熠于一炬。司厂务者,为流外官某,合肥人,经直督肃毅伯奏参夺职。言路谓不足蔽辜,请旨严治。适余将出京,未悉后事。过津门,益思文达不置。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志第十·柯劭忞
  外篇 杂说上第七·刘知几
  卷第二百四十二·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十四·佚名
  一百七十二 李煦曹(禺页)奏护送做乐器人上京并进各样竹子摺·佚名
  史记集解卷五十五·裴骃
  卞昆冈 第五幕·陆小曼
  李谔传·魏徵
  卷七十六·阿桂
  后周纪五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958)·司马光
  卷一百十·雍正
  卷三十四·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元诗卷六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七五言絶句二宋无墙头杏花红杏西邻树过墙无数花相烦问春色端的属谁家萍风波长不定浪迹在天涯莫怨身轻薄前生是栁花渊明心寄羲皇上生逢晋宋时风流千古意只有杜防知苏堤汉苑花何处唐陵柏已空

  • 巻一·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一     明 宋公传 编四言体四言最古经史韵语二南之前有矣其经圣人所删者岀自闾巷谓之风岀自朝廷谓之雅用于郊庙谓之颂而有赋比兴之分焉后人摹拟虽多终不得其情性之真今特择其近似者置诸

  • 卷十三·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十三     无锡浦起龙撰外篇疑古【第三○旧注十一条或作十二条今刋去】盖古之史氏区分有二焉一曰记言二曰记事而古人所学以言为首释【以记事托记言发端起议】至若虞夏之典商周之诰仲虺周任

  • 卷三十二·连横

    列传四海寇列传王得禄列传谢、郑列传吴沙列传姜、周列传许尚、杨良斌列传姚、徐列传张丙列传方振声列传李石、林恭列传郑勒先列传郭光候、施九缎列传海寇列传台湾固海上荒岛:当明中叶,林道干作乱闽海,都督俞大猷征之,遁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十二月己酉朔 诏于京城内外并顺天等八府选民间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辛亥升兵科左给事中凌汝志户科左给事中王国祯为都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徐纲为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游震得礼科给事中王鸣臣为右给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一·佚名

    嘉靖元年十二月癸酉朔以浙江湖州府水灾令该府漕运粮米再改折六万石每石徵银七钱仍命总理粮储尚书李充嗣于浙江运司量支盐课银五千两督同守巡等官核实赈济饥民○甲戌谕礼部朕祖母寿安皇太后夙事皇祖宪宗诞生兴献帝壸范

  • 卷之七·佚名

    天顺八年秋七月壬子朔享 太庙奉 英宗睿皇帝神主诣庙享祀○遣内官祭司户之神遣太常寺乐舞生赍香祝付所在有司祭历代帝王及先师孔子陵墓故事三年一祭于八月内行礼故先期遣之○癸丑给靖江王府故奉国将军佐常宫眷食米岁二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周灭齐陈文帝天嘉三年齐主之为长广王也清都和士开以善握槊弹琵琶有宠辟为开府行参军及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四年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内宴赏湏防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

  • 契丹传·薛居正

    契丹,是古代匈奴人的后代。世代居住在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契丹所居之地本是鲜卑人的故地。那里的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代的史籍中已记载得很详细了。唐朝懿宗咸通末年,契丹王叫习尔之,疆

  • 艾穆传·张廷玉

    艾穆,字和父,平江人。因中乡举任命为阜城教谕,邻郡诸生如赵南星、乔璧星等都前来学习。后进入京城,为国子监助教。张居正知道艾穆的名声,想将他任用为诰敕房中书舍人,艾穆不答应。万历初年,他升任刑部主事,晋为员外郎。审查陕

  •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四兵考【六】直省兵山东八旗驻防青州副都统一人【驻劄青州府】统辖协领四人佐领十二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笔帖式二人八旗满洲蒙古委前锋校三十二人前锋一百六十八名领催六十四

  • 卷二百五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五上 朱批高斌奏摺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苏州织造兼理浒墅关税务郎中【臣】高斌谨 奏为奏 闻事【臣】於本年二月十二日同巡抚【臣】张楷

  • 十年·佚名

    (乙卯)十年清大正六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八〉一日。〈陰曆丙辰十二月初八日〉兩宮遣李堈公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詞○李堈公、李埈公以下宗戚、貴族謁見于兩宮。以新年問候也。1月3日○三日。醫院長

  • ●毛詩多識卷二·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召南   ◆召南◆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蔽芾甘棠

  • 卷一百三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九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七【宋板】天子崩未殡至奉帅天子【曽子问】经俎豆及陈正误及当作既考异足利本自啓至于反哭奉帅天子至上有比字 古本

  • 卷第四·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四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造大寺学处第七尔时薄伽梵在憍闪毗国。六众苾刍斩伐胜树欲作大寺。虽为僧伽。致招讥恼。妨修善业。因起违诤。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作大住

  • 卷第十·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法语下 示茅蔚起居士 本来面目。体自常明。才落言诠。便成千里。所以诸佛不敢正眼觑着。诸祖不敢一语犯着。但今曲为方便。不免饶舌一场。盖真如不守自性故。无明突起。能

  • 大人赋·司马相如

    西汉赋。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