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谔传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

好学,知道作文章。

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

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

李谔见隋高祖有奇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

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受禅后,李谔历任比部、考功两曹的侍郎,赐为南和伯爵。

李谔生性公平方正,通晓事务,被人们推重。

升任治书侍御史。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

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作官。

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纟采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风俗。

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

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即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

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这是古今的通例。

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生交好,情如兄弟。

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

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妾不得改嫁,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荡的心,显示他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

五教六行,是教训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

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大理。

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

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

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

下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

江东的齐、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贼贤愚,只求吟诗咏词,于是就不管大理,只求文辞不同,追求清虚,追逐文辞,竞比一韵之奇,争比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但其内容未超出描写月亮的形状;堆满书案,积满书籍,但其内容只是描写风云的形状。

世俗以此比高低,朝廷以此选辟吏。

既然开了文辞可得禄利的道路,世间崇尚文采的感情就更深更重。

于是,不管是民间的小孩,还是贵族家的孩子,还没有看六甲,就先作五言诗。

至如尧、舜、商、汤的典诰,伊、傅、周、孔的学说,不再关心,何曾入耳?以傲慢放任为清虚,以缘情赋诗为勋绩,指责儒士为古拙,把作词赋的当作君子。

所以文笔一天天繁琐,而其政治却一天天混乱,的确因为弃掷了大圣的正道,制作无用的东西而以为有用。

损本逐末,偏爱华章,转相师法,越久越严重。

到大隋受命,圣道复兴,摒弃轻浮,遏止虚伪,如非胸有经典,生性质朴,有志于大道,归依于仁孝,不得引入仕途,为官为宦。

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举凡公私文书,并宜实录。

这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文的表章言辞华丽,交有关部门治罪。

从此公卿大臣都知走正路,无不崇仰典籍,抛弃华丽虚浮,选择先王的令典,行大道于这个盛世。

但我听说,外州远县,仍然承袭坏风气,选举官吏,不遵照规矩。

以至出现宗族人等称其孝顺,乡里乡亲说他仁义,学习先圣的经典,不随便交友的人,就被摈弃在门外,不加录用的情况;出现学习不师古,追逐时尚,写作轻薄的文章,交结朋党而求声誉,就反被选作官吏,送到朝廷的怪事。

这都是因为县令、刺史不行风教,犹讲私情,不讲公道。

臣下我既然在司法部门充数,我的职责,就应该纠察这类事。

但是,如果闻风即弹劾,恐怕处理的人又太多,请皇上下令有关部门,普遍加以搜寻访查,如有此类情况的,一律写明情况送到台省处置。

李谔又因当官的好自我吹嘘,又上奏道:我听说舜帝告诫大禹说:“你只有不矜持,天下人才不能与你争比才能;你只有不骄傲称功,天下人才不能与你争功。”言偃又说:“侍奉君王,自数其功,这就要自取其辱;侍奉朋友,自数其功,这就会被朋友疏远。”这些都是先哲的格言,是后王的正道。

那么臣下之道,出力济时,即使勤劳可与大禹相比,功勋有如太公望吕尚高,也不能骄傲自大,要挟君父。

何况还是功劳不足以录下,勤奋不足以补过,却胆敢自述功勋,随意地干扰皇上的视听!世间的丧亡之道,到北周就到了极点:下无廉耻,是上头使他这样的。

北周用人唯信其口,取士不看其行。

自吹自擂的,就以干练有才而承蒙提拔;谦虚退让的,多因其静默而被遗忘。

因此,周代大臣上表章表达忠诚,就先论自己的功勋;承受龙颜敷衍上奏,也说:“臣下我最为用心。”自我吹嘘,自卖自夸,都无惭愧羞耻之色;强行求官横行要爵,只以把天下搞光为能事。

自大隋受命以来,此风顿改,甚至连耕田的农夫、贩卖的农妇,也无不洗心革面,何况还是大臣,却仍旧遵从坏风气!我听说,刺史入京朝觐皇上,还有自述巴掌大的小宝,喧闹于朝廷之上,言辞不逊,自我吹口虚的,对皇上如此轻慢不敬,特别难以饶恕!凡是这样的人,都要写清他们的罪状,送交台省,公开地加罪废黜,以惩风教。

皇上把李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蔚然成风,深深地革除了弊政旧俗。

李谔在职几年,务求存大体。

他不喜欢严酷激烈,因此无刚正之誉,但他悄悄地却有很多匡正。

邳公苏威以为临街的商店客舍,都是求利之徒干的,事情污杂,不是敦本务农之义,于是奏明高祖,要他们归农种田。

如有想依旧从商的,所在的州县要把商店客舍录附市籍充公,拆毁商店客舍,并限定时日,令他们到很远的地方去。

那时正值寒冬,没有哪个敢陈述申诉。

李谔因有别的事出使外地,见到这个情况,以为士农工商,各有其业,旅店和旗亭,自古都有,情况各异,录附市籍充公,在道理上讲不过去。

而且,旅店是旅客的依托,岂容一朝废掉?这么作,白白地劳累烦忧,于事无补又不应该。

李谔于是专权决定,一切依旧。

他出使完毕回到朝廷,然后报告皇上。

高祖赞赏他说:“治国大臣,应该这样。”因为年老,李谔出京拜授通州刺史,很有恩惠之政,百姓夷人都很高兴。

三年后,在刺史任上去世。

有儿子四人。

李大体、李钅匀,都官至尚书郎。

世子李大方承袭爵禄,最有德才。

大业初年,大方任内史舍人。

炀帝正要重用他,碰上他去世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李延寿
  列传第三 李密·刘昫
  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脱脱
  卷一百十八 景祐三年(丙子,1036)·李焘
  附录·陆深
  卷之二百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十三·佚名
  二七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满蒙字合璧《清文鉴》款式片·佚名
  提要·佚名
  一五 花牌楼上·周作人
  孔琳之传·李延寿
  圣武亲征录·佚名
  ●皇朝通典卷七十九·佚名
  卷九·佚名
  卷三百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幕·老舍

    时 间 同前幕,下午。地 点 城外一所小新房。开幕时,洗局长,穿着拖鞋,正在屋中慢慢的走。屋中布置得挺简单,除了靠墙的一张长沙发外,别的桌椅凳子都是竹子做的。墙刷得很白,竹桌椅还没有污点,又没有什幺字画瓶罐的装饰,乍一

  • 韵语阳秋卷六·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老杜卒于大歴五年享年五十九当生于先天元年观其献大礼赋表云臣生陛下淳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以此推之天寳十载始及四十则是献大礼赋当在天寳九载也本传以谓天寳十三载因献三赋帝竒之待制集贤院误矣其后又进

  • 目录·沐昂

    ●沧海遗珠目录卷一题顾定之墨竹题读碑图题芦花散人小像题画梅题澄碧楼题唐伯刚贯月轩奉同谢雪坡次韵杨孟载走马灯题兰亭长咏图题暎雪图三友图吕德叔小小斋题画题桃花白头翁题桂花十二红便面题纨扇美人题络纬图已上朱

  • 卷二十四·黄以周

      徽宗   △崇宁三年(甲申,一一○四)   1、五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癸酉朔。) 丁丑,尚书省劄子:“京城提举茶场所准诏旨,水磨茶场追述旧制,别立新额。奉圣旨,依今具申请下项:一、元丰茶场以在京府界郑、澶、颍昌府为地分

  • 东都事略卷二十二·王称

    列传五  李筠并州太原人也善骑射后唐秦王从荣判六军诸卫募男士以为爪牙筠得隷麾下从荣难作筠遁去清泰初为内殿直迁指挥使晋开运末契丹犯京师赵延夀爲敌将闻其勇召寘帐下及契丹主北归攻解里于邢洺筠请冯道领节度道曰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纪昀

    列传唐 【三十六】○唐三十六宇文融【审】韦坚杨慎矜宇文融韦坚杨慎矜王鉷△宇文融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平昌公■〈弓弓攵〉裔孙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谨干自将江夏王道宗以事请节节以闻太宗喜赉 绢二百劳之曰朕比

  • 一二○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覆校四库全书有关事致全书馆总裁函·佚名

    一二○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覆校四库全书有关事致全书馆总裁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三十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所有现在覆校四库书,如有错悞应行挖补者,俱着用糨糊黏实,免致日久脱落。钦此。【真按:应即浆糊.四库全书的装潢.

  • 绎史卷二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成康继治新书周成王年六嵗即位享国亲以其身见于粥子之家而问焉曰昔者先王与帝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亦愿以教敢问兴国之道奈何粥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兴国之道君思善则行之君闻善则行之

  • 卷三十一·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吴太伯世家第一 【索隐系家者记诸侯

  • 凡例·林献堂

    一、谱牒重修自坚公至路下七祖,是为公谱;自路下七祖以下,是为私谱(路下七祖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齐、子华、子渊)。一、自坚公受姓至六十四代孙禄公入闽,是为开闽一世祖;其二十一代孙子慕公入漳州平和

  • 李建及传·薛居正

    李建及,许州人。原姓王,父亲叫王质。李建及年轻时在李罕之手下做奴仆,光启年中,李罕之到晋阳拜见武皇,挑选了一百名骁勇的部下献给武皇,李建及在其中。后来因立功任武职,主管义儿军,并赐给姓名。天..七年(910),改任匡卫军都校

  • 卷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五市籴考【臣】等谨案马端临作市籴考其於市则始自周官泉府之法而迄於宋宁宗嘉泰时其於籴则始自齐管仲魏李悝粜籴敛散之法而迄於宋宁宗嘉定时凡

  •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苏舆

      為生不能為人,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於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誌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

  • 卷六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七><經部,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窥基

        大慈恩寺翻经沙门基撰    第一卷   今解论文略作五门分别。            ┌一叙古┬一叙说      ┌一明时┤   └二斥非      │     └二述今┬一述文  一明时益┤

  • 翰林志·李肇

    唐李肇撰。一卷。3800余字,书成于宪宗元和四年(809)。撰于作者任翰林学士时,故所记唐代翰林渊源、建置与沿革诸事。凡有厅堂苑宇、学士职掌、仪则、饮善、唱和等十三则。为记翰林院掌故的最古之作。宋洪遵收入《翰苑

  • 左庵词话·李佳

    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