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章 游戏传书

〔丑扮半天游戏神绣袄上〕小子生来伶俐。性情有些狡狯。轻松舌似丝绵。细滑身如油腻。少年场裏驰名。歌舞行中得意。惯能射覆藏钩。又会折白道字。讴歌让我祖师。蹴踘尊我把势。也只对景逢场。不用阴谋设计。金银到手不贪。花柳帮闲少睡。何常学问秀才。到底风流子弟。上帝说道此人。佻■〈亻达〉无甚大罪。酆都地狱亏他。蓬岛仙乡难去。特敕六部诸曹。署我半天游戏。愈加好耍好顽。落得无拘无制。那问往北来东。顷刻上天下地。银河偷觑天孙。蟾宫调弄月姊。曾陪方朔偷桃。又看麻姑掷米。太白无赖老儿。偷拐嫦娥侍婢。被我窣地拿奸。双双磕头下跪。昨到东海遨游。龙王留我一醉。戏将鼍鼓打穿。又把珊瑚击碎。揶揄分水夜叉。称赞织绡娘子。虾将嫌他长须。鳖吏嘲他短尾。大王怪我无知。龙女笑我有趣。也曾爬上天门。九关虎豹猛厉。银瓜武士狼形。金甲将军粗气。被我两语三言。大笑绝倒无地。撞遇上帝弄臣。小可受他骂詈。〔内叫〕弄臣缘何骂你。〔丑〕道我恁地聪明。平地便生妬忌。生怕上帝喜欢。夺了他的权位。小子乃半天游戏儿郞是也。昨日蒙西天祖师宾头卢尊者分付。太原定兴王公子木龙驹来寻父亲。云山烟水。无处跟寻。道路啼哭。甚般苦恼。祖师与我一缄。说是他父亲的手书。教我到山东文登县海边。交与木公子。对他说。父亲随西天祖师蓬莱仙客云游。十分快乐。不必挂牵。及早回家。唐天子查问定兴。要将公子封王袭职也。小子扮作樵夫。迤□行来。已到文登界上。木公子不知那裏。〔小生哭上〕

【霜天晓角】严亲何处。道路迷云树。无限伤心凄楚。临岐望自踌蹰。

好苦。我木龙驹辞别母亲。章外寻访父亲云游消息。天涯海角。四处跟寻。并无踪迹。邺侯李公。前日说与两个僧道东游蓬莱海边。急忙追来。此是山东文登界上。怎么得有父亲消息。远远望见一个樵夫来了。不免问他一声。〔相见介小生〕樵夫哥。你可曾见有三个僧道。在路上行走么。小生借问。〔丑〕小人见来。借问官人何处。高姓大名。〔小生〕小生姓木。名龙驹。山西云中人氏。父亲定兴王。近日辞家入道。随着两个僧道云游。小生放心不下。四处跟寻。行了数月。不知经过多少路程。并无消息。好苦也。〔小生哭科丑〕官人不须啼哭。原来是一位王侯贵公子。如何不携仆从。单身独行。〔小生〕樵夫哥。我家岂少仆从。只是父亲孤身云游。不带一人。小生誓同艰苦。亦是单行。〔丑〕元来是行孝的官人。有缘有缘。令尊大人。小人曾会来。前日我自山中负薪入城。在客店中邂逅令尊大人。对小人说。我有家书一封。托付与你。傥遇我家小儿跟寻至此。可为我一转付与他。说我从师远游。孤云野鹤。茫无定踪。急早回家。封王袭爵。不必苦追。有书在此。〔丑付书小生看科〕原来是一首诗。野鹤元无定迹。孤云到处为家。直待莲生足下。他年相会昙花。这诗果是我父亲手笔。昙花亦是我父亲临别手栽。是了是了。樵夫哥。但不知我父亲见你之后。却又从何处去了。樵夫哥。你可怜我孤身流落。实对我说个去向。〔扯住丑科丑〕公子休痴。你父亲业从云水之游。岂肯便返。旣有昙花之约。何必多忧。须索快回去也。

【香遍满】〔小生〕远来东土。迢递裏访蓬壶踪迹我严父。谁想道云海茫茫欲觅知何处。叹咫尺不见。空留下一纸书。这书札空留在也。转敎我心头苦。

【前腔】〔丑〕劝君休苦。你父在异乡云外侣。知他是白鹄凌霄羽。莲台得证日。昙花有时聚。这书札应留在也。好转慰你高堂母。

〔小生〕樵夫哥。你说我的母亲起。越教我好苦也。

【靑歌儿】我母亲朝夕裏相盼觑。懊恨我当初不便相随去。到如今何处去追寻。报深恩做未得慈乌反哺。便能如丁令威化鹤归。怕辽阳人民非故。

樵夫哥。自从我父亲章门求道。我母亲伤感。也奉佛修行了。

【前腔】我父亲脱朝服去远寻印度。我母亲卸花诰礼佛持斋素。我父诸姬并解罗襦。甘守着梁家的荆布。三宝香淸还洞府。我一身冰冷支门户。

〔丑〕原来如此。一家都已入道。难得。难得。公子。修行是好事。不必苦苦伤情。令尊大人眼见得成道也。

【前腔】你至亲骨肉并离垢污。汝父有慧根蚤见灵光透露。况有明师引金绳指修行径路。又何如庞居士散宝珠。一家儿同登莲土。

〔小生〕樵夫哥。是则是修行好事。争奈父子恩深。此情难忍。

【前腔】〔丑〕情关父子心自苦。且回家列职承茅土。愿你精忠报主努力起雄图。父拥幢幡趋紫府。儿荣冠盖昌朱户。

公子。你尊公旣有下落。又得手书。快回去慰你令堂太夫人。努力功名。岂不是好。〔小生〕如此别了回去。多谢带书。请问樵夫哥姓名。异日重逢。可以相谢。〔丑〕我山林野客。不留姓名。偶尔致书。何劳称谢。公子请了。〔下〕

〔小生〕严亲双足追飞电。远自空中堕云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寻不见。

〔下丑上〕我小子一生游戏。六合飘零。到底无归。终成沦堕。昨日在三天门下。见天王使者对将士说善恶因果。今日又闻木淸泰一家入道。使我悔心顿起。道念勃兴。游戏门中。如何是了。不免将遇见木公子致书一节。回覆西天祖师。便求度脱者。〔下〕

猜你喜欢
  赵某·唐圭璋
  ●续编·卷二·沈瘦东
  ●全史宫词卷十 十六国·史梦兰
  江月松风集卷十二·钱惟善
  第五十五回 赐婚期早偕秦晋·陈端生
  卷三十五·黄希
  怨得·徐志摩
  杜诗攟卷三·唐元竑
  七言巻十二·洪迈
  古诗镜卷二十一·陆时雍
  卷七十七·陈起
  卷五·朱彝尊
  补遗卷十七·陈元龙
  卷十二·康熙
  离骚·屈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玄诗中旨格·佚名

    诗中旨格 五代 王玄王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仅知其曾官正字。罗根泽考其为五代时人,宋初或犹在世。 《诗中旨格》一卷,王玄撰。《直斋书录解题》录有《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并称“正字王元撰,不知何人。”疑即此

  • 卷一百二十八·志第八十一·乐三·脱脱

        ◎乐三   元丰三年五月,诏秘书监致仕刘几赴详定所议乐,以礼部侍郎致仕范镇与几参考得失。而几亦请命杨杰同议,且请如景祐故事,择人修制大乐。诏可。   初,言大乐七失:一曰歌不永言,声不依永,律不和声。盖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七·汪楫

      崇禎四年六月   ○崇禎四年六月   四年辛未六月癸卯朔免朝   調山東參政劉錫玄為陝西參政陞禮部郎中翁鴻業為廣東副使   左府左都督朱元臣條陳禦敵卹民之策謂東兵雖強計其數不過中國一大縣然當其構難

  • 第六十二回 厌夫贫下堂致悔 开敌衅出塞无功·蔡东藩

      却说吴人朱买臣,表字翁子,性好读书,不治产业,蹉跎至四十多岁,还是一个落拓儒生,食贫居贱,困顿无聊。家中只有一妻,不能赡养,只好与他同入山中,刈薪砍柴,挑往市中求售,易钱为生。妻亦负载相随。惟买臣肩上挑柴,口中尚咿唔不绝,

  •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二四○单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一一五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王,饬三班护送洋教习至淡水县署新竹县正堂、兼通志局纂修、加十级纪录十次王,单仰三班头役,协同亲勇,小心护送抚宪约来之洋教习上下五人,前赴淡水县正堂李衙门交替,守候回照销差。该役沿途务须

  • 附录·沈有容

    奠章一何乔远维崇祯二年三月丁巳朔,越望日辛未,通家弟何乔远谨以香帛寄祭于大总兵宁海沈兄之灵曰:呜呼!万历之岁,予谪家居;入视瓶缶,靡斗靡储。兄俯而顾,太息踌躇。时兄守帅,来镇扶胥;先后处分,继廪拓庐;予始晏然,安意读书。及列朝

  • 李绛传·刘昫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曾祖李贞简。祖父李刚,官至县令。父李元善,任襄州录事参军。李绛应举进士,登博学宏辞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任满,补渭南县尉。贞元末,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以本官充任翰林学士。不久,改授尚书主客

  • 太平传·宋濂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祖贺仁杰,父贺胜。贺胜受冤而死时,太平尚年幼,泰定帝为其父雪冤并抚恤太平。太平性情开朗,为人正大,虽年幼却如老成人,曾拜赵孟兆页及云中吕弼为师。太平起初是承袭父职为虎贲

  • 迦鲁纳答思传·宋濂

    迦鲁纳答思,畏吾儿人,通晓天竺教(即印度佛教)及诸国语言。翰林学士承旨安藏札牙答思推荐给世祖。世祖召他入朝,命随国师讲解佛教教义。国师西蕃人,语言不相通,帝因命迦鲁纳答思从国师学习佛教经典及语言文字,一年皆通。他用

  • 梁纪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戊午、538)·司马光

    梁纪十四 梁武帝大同四年(戊午,公元538年) [1]春,正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辛酉朔(初一),发生日食。 [2]东魏砀郡获巨象,送邺。丁卯,大赦,改元元象。 [2]东魏的砀郡捕获到一头巨象,将它送往国都邺城。丁卯(初七),孝静帝下令

  • 黄文龙·周诒春

    黄文龙 字问农。年二十九岁。生于广州。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腓力学校。光緖三十四年。入卜渡大学。习土木工程。被选入某名誉学会。为世界学会会员。宣统二年。回国。

  • 理学类编卷六·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人物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朱子曰絪緼交密之状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 鲁斋鲍氏曰天地是劈初隂阳之气结成立其大者以为之主便是个坯墣子然后为父为母生人生物千变万化

  • 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天人龙分舍利起塔一·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二·阿难问八万四千塔因三  ·弗沙蜜多罗王坏塔四·天爱帝须王起塔请舍利及菩

  • 女红余志·龙辅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题元龙辅撰。二卷,有《诗词杂俎》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等。书首有作者丈夫常阳所作小引,称“细君女红中馈之暇,辄细阅之(指藏书),择其当意者,编成四十卷,时置几头,命曰《女红余志》。”后择其最佳者,录

  • 北梦录·瞿宣颖

    余自民国甲子撰《北京建置谈荟》,刊于《星报》,次年编辑《北京历史风土丛书》,不数年售千余册。自此以后,燕都人士请求掌故,遂成风会。庚午为北平研究院创《北平志例》,写集材料,又复不少。偶思此事,忽忽已历十春;而赫赫名都,千

  • 悲华经·佚名

    亦称《悲莲华经》。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十卷。“悲华”,意为“慈悲的白莲花”,是对释迦牟尼的赞誉。与净土类经典广为宣扬庄严净土相对,本经着力宣扬释迦牟尼于秽土成佛、普度众生的故事,从而突出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

  • 缘本致经·佚名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本相倚致经皆为中阿含本际经之别出。说善恶诸法,皆次第缘生者。本者因之义。致者生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