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弘度传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

祖父崔楷,魏国司空。

父亲崔说,北周敷州刺史。

弘度膂力过人,仪貌魁伟,脸上长满胡须。

他生性严酷。

十七岁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之为亲信,继而授他为都督,累次提拔至大都督。

当时,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为蒲州刺史,让崔弘度跟着他。

崔弘度曾和宇文训登楼,到了顶层,离地四五丈。

俯视下面,宇文训说:“可怕。”崔弘度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一下子跳下去,到地上,一点伤都没有。

宇文训因他勇武敏捷,大感惊奇。

弘度后因有战功,授为仪同。

随北周武帝消灭北齐,升任上开府、邺县公,赐缣纟采三千段,粮食三千石,奴婢百口,各种牲畜数以千计。

随后,随汝南公宇文神举在范陽打败卢昌期。

北周宣帝继位后,弘度随郧国公韦孝宽经略淮南。

弘度和化政公宇文忻、司水贺娄子干到了肥口,陈国将领潘琛率兵几千来战,隔水布阵。

宇文忻派崔弘度晓谕祸福,潘琛到晚上就逃走了。

进攻寿陽,俘虏陈国守将吴文立,崔弘度的功劳最大。

因他前后的功劳,升任上大将军,袭父爵为安平县公。

尉迟迥造反,朝廷以崔弘度为行军总管,随韦孝宽讨伐他。

弘度招募长安的骁勇几百人,别为一队,所向无敌。

崔弘度的妹妹此前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到破邺城时,尉迟迥窘迫中跑到楼上去,弘度一直追上龙尾。

尉迟迥将弯弓射他,弘度脱下兜鍪对尉迟迥说:“认得吗?今天各为国事,不得顾私情。

但因我们的亲戚之情,我约束乱兵,不让侵辱你的家人。

事已如此,早点为你打算吧,你还等什么呢?”尉迟迥把弓箭丢到地上,大骂大丞相杨坚,然后自杀。

弘度对他弟弟弘升说:“你可取尉迟迥人头。”弘升就砍下他的人头。

弘度升任上柱国。

当时,凡是行军总管,照例都要封为国公。

弘度没有及时杀掉尉迟迥,以至让他大骂丞相,因此弘度降爵一等,封为武乡郡公。

开皇初,突厥进犯,弘度以行军总管身份出原州道拒敌。

突厥退兵后,弘度进而屯兵灵武。

一个多月后回京,授为华州刺史。

他妹妹嫁给秦孝王为王妃。

不久弘度升为襄州总管。

弘度一向显贵,待下属很严急,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连气都不敢出。

听到他的声音,没有不吓得发抖的。

他所到之处,令行禁止,盗贼绝迹。

梁王萧琮来朝,皇上以崔弘度为江陵总管,镇守荆州。

弘度未到,而萧琮的叔父萧岩拥众反叛,弘度追之不及。

陈国人怕弘度,也不敢窥探荆州。

平定陈国时,以弘度为行军总管,随秦孝王出襄陽道。

平陈后,赐他缣纟采五千段。

高智慧等人造反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出泉门道,归杨素指挥。

崔弘度与杨素,官阶相同,年纪又大一些,杨素每每在弘度之下。

一旦归杨素指挥,弘度心里很不服气,杨素的话他大多不听。

杨素也宽待、容忍他。

回朝后,弘度检校原州事,仍兼任行军总管,以防备胡人。

无敌而回京,皇上很礼遇他。

又把他弟弟弘升的女儿嫁给河南王为王妃。

仁寿中(601~604),弘度检校太府卿。

他自以为一家之中有两个王妃,从未屈居人下。

他每每告诫部下们说:“人要忠诚老实,不能骗人。”部下都说:“是!”后来曾经吃鳖,侍奉他的有八、九个人。

弘度一一问他们说:“鳖的味道鲜美吗?”他们都怕他,都说:“鳖的味道很鲜美。”弘度大骂说:“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它味道鲜美?”每人都打八十杖。

僚属、百工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的,不敢隐瞒欺骗他。

当时有个叫屈突盖的,任武侯骠骑,也很苛酷。

长安人有民谣说:“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

宁茹三升艾,不逢屈突盖。”但是,崔弘度治家就如为官一样,子弟们老得头发都白了,他仍然动不动就毒打。

他家门规矩,倒是被当时人称赞。

不久,秦孝王王妃因罪被杀,河南王王妃又被废掉。

崔弘度忧愤,推说有病,呆在家里。

诸弟又与他分居,他更不得志。

炀帝即位后,河南王被立为太子。

炀帝将再立崔氏王妃,派使者到崔家府第宣读圣旨。

使者到弘升家去,弘度不知道这事。

使者回宫,炀帝说:“弘度有什么话?”使者说:“弘度说有病,没起床。”炀帝默然不语,这事就完了。

弘度忧愤,不久死去。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八 明帝·沈约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始祖以下诸子·脱脱
  ●卷七·姚元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二·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一百 内务府奏议覆五关钢斤仍交各关监督接办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纪昀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东夷传·李延寿
  §第三章 论无形之瓜分·梁启超
  卷七十四·佚名
  卷二十·纪昀
  98.关羽水淹七军·林汉达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唐圭璋

      词中“陕西义社”云云,此人当为北宋人。   水调歌头   昭代数人物,谁似我公贤。平生礌礌磊磊,常以义为先。广立湖中义学,盛集陕西义社,良法自家传。阴德有如此,眉寿不须言。   圣天子,方右武,复宗文。诗中马上,看君

  • 杜旃·唐圭璋

      旃字仲高,金华人,杜旟之弟。   满江红   半落半开花有恨,一晴一雨春无力。……别缆解时风度紧,离觞尽处花飞急。

  • 卷三十一·唐圭璋

    ○玉蝴蝶捉住玉山赤凤,神舟同泛,激浪漂浮。便使鸟龟,开口显出嘉谟。吸洪涛、枯干北海,吐巨波、浇溉西湖。自舒敷。水纹花面,皆是金铺。光珠。盈盈照耀,恰如明月,晃晃方隅。普遍腾辉,尽成霞彩覆环纡。见圆珠。

  • 余集卷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三古今体二十八首【丙辰三】雨【二月廿六日】五鼓闻云布甘膏落?晨恰欣符十日【昨十七日得雨深透不可以寸计至今日甘膏接闰复三寸余恰符十日之占】 难得是中春禾

  • 宋词三百首(1)·朱祖谋

    徽宗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mdash;1135),神宗赵顼之子。在位时任用奸佞,崇信道教,朝政腐败,穷奢极侈,以致国破家亡,身死异国。然工诗词,善书画。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传位于赵恒(钦宗)。靖康二年(1127)与钦宗同被金兵所俘,后

  • 卷一百五十一·志第一百四·舆服三·脱脱

        ◎舆服三   ○天子之服 皇太子附 后妃之服 命妇附   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中兴

  • 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蔡东藩

      却说晋廷闻周处战死,明知为梁王所陷,所有权臣贵戚,反私相庆幸,没一人为处呼冤,就是张华陈准等人,亦不敢纠劾梁王,不过奏陈周处忠勇,应该优恤。有诏赠处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又拨给王家近田,赡养处母,便算了事。转眼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吕正献公公着传实録元佑四年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重事吕公着薨公着字晦叔世本河东人自从祖蒙正相太宗因家于开封父夷简相仁宗谥曰文靖公着幼不好弄嗜学忘寝食夷简尤器之曰它日必至公辅仕为奉礼郎登庆歴

  • 列传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二。○忠烈王齐国大长公主名忽都鲁揭里迷失元世祖皇帝之女母曰阿速眞可敦元宗十五年忠烈以世子在元尙公主。 元宗薨王嗣位东还遣枢密院

  •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蒋廷黻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南京所订的《中英条约》不过是战后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纲。次年的《虎门条约》才规定细则。我们知道战后的整个局面应该把两个条约合并起来研究。我们应该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赔款二千

  • 进化之轨道·李宗吾

    人世一切事变,从人类行为生出来的,人类行为,从心理生出来的,而人之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故世界进化,逃不出力学规律。  世界进化,乃是一种力在一个区域内动作,经过长时间所成之现象也。其间共有三物,一曰力,二曰空间,三曰

  • 卷九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九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四十七昭公十四年考异足利本传国人弗顺欲立着丘公之弟庚与与作舆嘉万同注放此谨按宋板永懐堂正德同崇祯本注张彊也彊作强宋板永懐堂同 末薄也

  • 卷五十八(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佚名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而为上首。复与七十二亿诸天众俱。悉皆趣向菩萨之道。复与四天大王释提桓因梵

  • 卷第十六·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六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三会忉利天宫 法慧菩萨为会主。说十住等法门。已信者令解。自十六卷起至十八卷止。共六品

  • 史氏菊谱·史正志

    又名《史老圃菊谱》、《菊谱》。植物谱录。南宋史正志撰。1卷。正志晚年致仕,居苏州养花消遣,见牡丹、芍药、海棠与竹皆有谱,遂以所见撰为此谱。前有自序,称所收27种,实为28种,其中黄色13种,白色10种,杂色红紫5种。其论色素演

  • 手镜录·王士祯

    清初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作者次子王启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唐山知县。以唐山为小县,土瘠民贫,为使其洁己爱民,遂书《手镜录》一册付之。前有自序,凡五十条。原为手写本,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钱

  • 洋务续记·佚名

    清李凤翎撰。一卷。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入广东巡抚耆龄幕,办理对外交涉,遂据探报材料及询问有关人员,记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史实,比较简略。作者自言是继《洋务权舆》一书而辑录。有同治八年(1

  •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钱穆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为钱穆对宋代理学三书——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能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所作的读书答记,以发挥理学家之共同要义为主,简明扼要地辨析了枕头代理学对传统孔孟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