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瀛台起居注五则

瀛台为南海子中一小岛,三面临湖,一面有桥可通出入。

当戊戌政变事泄后,太后即诱帝至其处,谓:“赦尔一命,可居此中,不得与闻外事。”一面派心腹侍卫,严密防守,凡一举一动,俱有人报告于太后。且最酷者,虽实际上与以幽禁,仍每日须用其木偶之身,使之临朝,召见臣工,其苦正逾锢闭独处者百倍。因既置之大廷广厦之上,则声音笑貌,无一而可也。维时帝乃如颠如矣,如聋如哑,人亦以颠矣聋哑目之,谓帝果无统治之才而已。八月八日,大集朝臣,帝向太后行三跪九叩礼,恳请太后训政,此皆逼迫而为之,帝欲保其生命,则不得不屈从民。帝盖自幼孱弱,胆力不足,内虽明白,终不敢出以冒险。且一次失败,则神丧胆裂,视天下事皆可畏之境,太后如虎如狼,宁自屈抑,勿撄其锋,所谓达心而懦者是。是日下午,荣禄以兵一队,护送帝往月坛致祷,自是帝遂成一高等之祭司。《传》曰:“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帝之谓欤?

慈禧又恐舆论讥其残忍,乃令太监于茶店中播为风说,传帝种种昏庸不道、无端迷信西法,谋杀太后,舆论乃翕然以帝为非,以太后之再训政为是,外人使馆中亦信是说,帝遂益处于孤立地位矣。帝于一身外,虽皇后不敢与之道一密切语,何况他人?故此小岛中之日月,虽玉步未改,宫庭如故,左右侍奉之尊严,表面丝毫未损,而实则无形之独夫、高贵之流囚而已,较之鲁宾孙之寂处孤岛,精神上之苦痛,突过百倍。异哉!此众叛亲离之皇帝,绝非才德之问题,而权利之问题也,顾其时外人亦腾一种强硬之抗论,为太后之箝制,为帝之生命苟不保,外国政府必起干涉,太后颇以为恨。此即端、刚崇信拳匪之言,所由乘间而入也。未几,太后乃以帝病诏告中外,一方面延请名医以证实其事,亦弥缝再起训政之一术耳。

慈禧以帝名义降谕,谓“自四月以来,朕即觉违和,至今日病势未能轻减”云云,各省乃纷纷应诏求医。江苏巡抚乃送名医陈莲舫入都。陈到京后数日,即由军机处带领上殿。叩称毕,跪于下,太后与皇帝对坐,中置一矮几,皇帝面苍白不华,有倦容,头似发热,喉间有疮,形容瘦弱,鼻如鹰钩,据陈意,颇类一西人。太后威仪严整,一望而知为有权力之人,似极以皇帝之病为虑,小心看护,貌若慈母。故事:医官不得问病,太后乃代述病状,皇帝时时颔首,或说一二字以证实之。殿庭之上,惟闻太后语音。陈则以目视地,不敢仰首。闻太后命诊脉,陈始举手切帝脉,身仍跪地上。据言实茫然未知脉象,虚以手按之而已。诊毕,太后又接述病情,言帝舌苔若何,口中、喉中生疮若何,但既不能亲视,则亦姑妄听之而已。太后语毕,陈遂叩头谢恩而退。又以病案及其治理调护之法上呈军机处,转奏于帝。陈所开案,先言帝之气体热度等,又述呼吸器病已十余年,又言发热则由于身虚心劳之故。方药则系饮片数种,及调养身心之故,亦不知皇帝果服与否也,陈既以年迈,不甘受拜跪之苦,且如此诊治,毫无把握,乃急欲出京回籍。惟官差重大,不得进退自由。后以法行贿于太监,自陈年老多病,不能留京之故,太后亦不问也。盖当时各省延医甚多,留京者尚有十余人,去一陈未必动宫庭之疑。但不行贿,则内监等势将挑拔,令太后动问,则恐生变耳。故陈知其窍,行贿而免,决无后患也。是时,慈禧实有废立之意,风示各省督抚,使之赞同。而两江刘坤一、两湖张之洞,皆上奏反对其事。上海公民推经元善为领袖,上书激切言不可废立之事。太后震怒,命捕经治罪,经逃之律门以免。慈禧又以帝名义降谕,罢免新政,谕谓:

朝廷振兴商务,筹办一切新政,原为当此时局,冀为国家图富强,为吾民筹生计,并非好为变法,弃旧如遗,此朕不得已之苦衷,当为臣民所共谅。乃体察近日民情,颇觉惶惑。总缘有司奉行不善,未能仰体朕意,以致无识之徒妄相揣测,议论纷腾。即如裁并官缺一事,本为陶汰冗员,而外间不察,遂有以大更制度为请者。举此类推,将以讹传讹,伊于胡底。若不开诚宣示,诚恐胥动浮言,民气因之不靖,殊失朕力图自强之本意。所有现行新政中裁撤之詹事府等衙门,原议将应办之事,分别归并以省繁冗。现在详察情形,此减彼增,转多周折,不若悉仍其旧,著将詹事府、通政使、大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衙门,照常设立,毋庸裁并。共各省应行裁并局所冗员,仍著各督抚认真裁汰。至开办《时务官报》,及准令士民上书,原以寓明目达聪之用。惟现在朝廷广开言路,内外臣工条陈时政者,言苟可采,无不立见施行。而章奏竞进,辄多摭拾浮词,雷同附和,甚至语涉荒诞,殊多庞杂,嗣后凡有言责之员,自当各抒谠论,以达民隐而宣国是。其余不应奏事人员,概不准擅递封章,以符定制。《时务官报》无裨政体,徒惑人心,并著即行裁撤。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除京师及各省会业已次第兴办外,其各府、州、县议设之小学堂,著该地方察酌情形,听民自便。其各省祠庙不在祀典者,苟非淫祀,一仍其旧,毋庸改为学堂,致于民情不便。此外业经议行及现在交议各事,如通商惠工,重农育材,以及修武备、浚利源,实系有关国计民生者,亟当切实次第举行;其无裨时政而有碍治体者,均毋庸置议,著六部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详加核议,据实奏明,分别办理。方今时势艰难,一切兴革事宜,总须斟酌尽善,期于毫无流弊。朕执两用中,不存成见;大小臣工等,务当善体朕心,共矢公忠,实事求是,以副朝廷励精图治、不厌求详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于是帝所经营百日间之新政,一切推翻,而凄凉寂寞之小岛中,黯然无色矣。

瀛台本为帝、后避暑之所。戊戌政变后,太后驱帝于此,无分冬夏皆居之。每日朝罢,即赐一藤椅,置台中,令帝据其上,中宫及妃嫔皆隔绝,不许通闻问。苟离藤椅,则左右监视之太监必报知。若动笔墨及阅视书籍,尤悬为厉禁。帝遂借痴骙孩气以自韬晦。一日,帝见海子中水鸟飞翔,伫立良久,忽顾命太监,欲得弹弓取中,以为消遣取乐地。盖内监中恒有此器,帝国见之熟也。一小内监不知利害,闻帝有命,欣然往室中取出以授帝。帝援弓发丸,果得中二小鸟。正娱乐间,不知已有他监报于太后,太后命监问讯:“孰敢以弹弓献帝,导为淫乐?”小内监闻之,色变,知不免,乃自投于海子中以死。

太后闻之,犹罚其他监视者数人,或笞或苦差,无一免者。自是,帝有所命,内监充耳不闻矣。

日本某军官,庚子联军入京时,曾任军事驻京数月者也。

自言管领乾清宫一带地,捕获一内监,拘禁之,询以连年太后待帝情状,能举一事者,予以银币一枚,否则杀无赦。内监乃曰:“宫内承值,向分班次,数月或数日一易,予辈固不能常在帝后之侧也,故予自戊戌冬季至己亥秋间,仅入值五次。又以位分卑,不能窥见个中真相。然有二事常映于脑中者,至今犹耿耿不忘。一日,大雪,太后方居慈宁宫,帝在瀛台,约日禺中时,太后忽命内监携狐裘一袭赐帝,谕曰:‘尔可为帝言:老佛爷念万岁爷寒冷,得此裘当温暖。今日虽大雪,正吉日也。此裘钮扣皆系金者,乞万岁爷注意。’又曰:‘下二语须续续言之。俟帝答何语,归以报予。’内监领命,以裘进,如太后旨。帝曰:‘吾知之。’内监仍续言不已,至于十数。帝怒曰:‘吾已知之,尔可归报太后:太后欲吾自死耶?此必不能也!朕得裘,方庆温暖。钮扣金则金耳,于朕何与?’某复命,太后闻之,色顿变,意不怡者累日,自是见上色愈厉,防闲愈密矣。此一事也。又一日,适为小除夕。宫中故事:例设汤团食之,以为吉祥。帝朝慈宁宫,后命以一盎赐帝,计五枚。

帝食华,问:‘汤团佳乎?’答曰:‘佳。’后命再进五枚,又食尽,复令重进。帝蹙额曰:‘饱欲死,实不能食矣。’慈禧作色曰:‘予赐汝食,汝可违乎?汝既言佳,又安可不食?’帝勉强食尽,而不能下咽,乃窥太后面他向时,即尽吐于袖中。三碗既毕,复连进两碗。太后方因他事料量,不复赐与,帝均佯食。及回宫时,两袖累累皆汤团云。此又一事也。”己亥冬,太后与左右密谋废立。意既定,遂先以溥携为穆宗嗣,谕军机草诏进。后在慈宁宫召帝入,以诏示之。盛气谓曰:“汝意若何?”帝叩首曰:“此素愿也。”太后曰:“汝既愿之,曷缮此诏,行将发布。”言已,命内侍以朱笔进,嘱帝照录一通。诏曰:朕冲龄入承大统,仰承皇太后垂帘训政,殷勤教诲,钜细无遗。迨亲政后,正际时艰,亟思振奋图治,敬报慈恩,即以仰副穆宗毅皇帝付托之重。乃自上年以来,气体违和,庶政殷繁,时虞丛脞。惟念宗社至重,前已吁恳皇太后训政。一年有余,朕躬总未康复,郊坛宗庙诸大祀不克亲行。值兹时事艰难。

仰见深宫宵肝忧劳,不遑暇逸,抚躬循省,寝食难安。敬溯祖宗缔造之艰难,深恐勿克负荷。且入继之初,曾奉皇太后懿旨,俟朕生有皇子,即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统系所关,至为重大,忧思及此,无地自容,诸病何能望愈?用再叩恳圣慈,就近于宗室中慎简贤良,为穆宗毅皇帝立嗣,以为将来大统之畀,再四恳求,始蒙俯允,以多罗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俊继承穆宗毅皇帝为子,钦承懿旨,欣幸莫名,谨敬仰遵慈训,封载漪之子为皇子。将此通谕知之。此等伤心之文,为历史所仅见。谕中不独使自言甘心引退,且以其死刑明告于众,惨何如也!且又不得不谢圣母之恩。慈禧徒以一念之私,遂不惜加害于帝身,以期达其志,亦云忍矣。相传帝以朱笔勉录一过。色沮手颤,屡搁屡起,始能竣事。忽咯血不止,几晕仆于地。后恻然曰:“汝宜保重。”盖此时后亦良心发现,不复能举其傲狠之盛气以临之。向之刘季逑之幽唐昭宗,陈敬则之逼齐末帝,殆又有过,虽无属毛离里之亲,而名分上乃系母子,亦觉良心上太过不去。

呜呼!忍哉!旋太后命内侍以藤椅至,亲为整理枕褥,扶令上舆,若不胜其慈爱者。此皆慈禧诡诈欺人之术,掩饰愚人耳目者。及帝既回瀛台,而太后之颜色复变矣。翌日,立嗣之诏遂下。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一 神武上·李百药
  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十四·赵尔巽
  第十五回 王彦章丧师失律 梁末帝陨首覆宗·蔡东藩
  第六回 刘知俊降岐挫汴将 周德威援赵破梁军·蔡东藩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一·苏天爵
  明宫史卷三·吕毖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六十四·佚名
  皇王大纪卷二十七·胡宏
  殿阁词林记卷十八·廖道南
  提要·佚名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一 我只想到死·溥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翼龙·唐圭璋

      巽龙字伯雨,号蒙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淳祐十年(1250)进士。   案清都   梦雨随春远。征衫薄、短篷犹逗寒浅。裁芳付叶,书愁沁壁,水窗竹院。别来被篝梅润,暗麈积、旧题纨扇。许多时,间了阑干,放得藓痕青满。   谁念

  • ●卷一·吴殳

      汉、魏之诗,正大高古。汉,谓自枚乘至中郎;枚诗十九首,其中亦有东汉人诗也。魏,谓思王至阮公。正,谓不氵㸒不伤;大,谓非叹老嗟卑;高,谓无放言细语;古,谓不束于韵,不束于粘缀,不束于声病,不束于对偶。如是之谓雅,不如是之谓俗;而俗又

  • 卷二十七·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一调五十七体,九十九字 声声慢十四体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 紫玉箫一体 无 闷一体 月下笛五体 玲珑四犯七体 丁香结一体 琐窗寒五体一名锁寒窗 大 有一体 燕山亭一体 聒龙谣二体

  • 五集卷五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七古今体六十四首【庚戌七】天津启程回跸之作东巡蒇事沐天恩【予庚子七旬时矢愿得邀  昊贶至八旬正夀之年当敬叩 岱宗 阙里兹幸东巡蒇礼诸事顺成实仰蒙  上苍恩佑感激之深不能言喻

  • 逸句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逸句卷二草木胡栗赋【一作伤       汉故栗赋】蔡 邕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弥霜雪而不雕兮当春夏而滋荣因本心以诞节兮挺青蘖之緑英形猗猗以艳茂兮似

  • 路史卷三十七·罗泌

    发挥六尧舜用人尧舜皆圣人也,其为治,则既无不同者矣,然稽所以为治,何其异邪?方陶唐氏之用人也,必须佥举而后举之,又必反覆难疑,然后用之,至于虞氏。咨俞一出,诸已有其举之莫或废也。未尝一言,以疑其臣下举之之私,与人材之滥者。朝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七·佚名

    唐高祖起义兵【东坡 孙之翰 范祖禹】高祖推李密为盟主以骄其志【范祖禹】世民诛佞人高德儒【范祖禹】高祖辞九锡殊礼【范祖禹】録用隋子孙【范祖禹】高祖辟言路赏孙伏伽之諌【范祖禹】徐世绩降赐姓李氏【范祖禹】宇

  • 卷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孝武本纪第十二      史记十二 孝武皇帝者【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

  • 两地·胡兰成

    两地一陽历三月里我要回上海,早几天就与小周说了。小周笑吟吟道:“这是应该的,家里人接到信,已在翘望了。你回去也看看张小姐哩,也看看青芸哩,也看看小弟弟小妹妹哩。”又道:“汉口这样地方,你此去不必再来了

  • 范希正传·张廷玉

    范希正,字以贞,吴县人。宣德三年(1428),被荐举为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有奸吏受贿,希正审判其罪,押送京师。该奸吏反以他事诬告希正,希正因此遭监禁。曹县平民八百余人到京师呈奏通政司,说希正廉洁能干,为奸吏所诬。侍郎许廓因

  • 泾野子内篇卷五·吕柟

    解梁书院语东鲁光祖因述西渠为御史时事先生曰眞御史也所行皆经术今安得有斯人乎问崔洹野曰其人聪敏毎见之得闻所未闻不觉除去惰心葢博古通今之士也问穆庵曰虽好佛学然其行则忠信端正士也问马柳泉曰温恭纯良通达国体

  • 卷十七·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七宋 聂崇义 撰掩       幎目鬠笄      冒衾       紟夷衾      小敛绞大敛绞      明衣明衣裳     握手纩极      决饭珠      含贝

  • 卷三十·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宋 王昭禹 撰秋官司防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防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盖德礼者治之本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上)·太虚

    ──十六年冬在杭州灵隐寺编── 叙论    第一章 能知现实之方法     第一节 现比真似      一 何谓现比真似      二 自相与共相      三 能知之现量心      四 现量之所知

  • 佛说七女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拘留国。在分儒达树园。与千罗汉俱。菩萨有五百人。及诸天龙鬼神。尔时拘留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智慧无双。为是国中作师

  •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佚名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世间文字一时读尽发心入龙宫看藏见华严有三本上本中本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遂记得下

  • 梅花道人遗墨·吴镇

    元代诗文别集。2卷。吴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吴镇无专集行于世,今传《梅花道人遗墨》2卷,是吴镇乡人钱棻捃拾题画之作,荟粹成编。卷首有钱棻序,序中自称仰承先志,“褒采遗文”,仅得数十

  • 乡言解颐·李光庭

    5卷,旧本不题撰人,自序末署“瓮斋老人”,据周作人考证,此书作者为李光庭,号朴园,宝坻人,其生平不详。此书自序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作者年已77,知其生于乾隆年间。本书共分为天、地、人、物4部,举凡天文、地理、人情、物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