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宙合第十一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大贤之德长。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毋访于佞,毋蓄于谄,毋育于凶,毋监于谗,不正广其荒,不用其区区。鸟飞准绳,讂充末衡,易政利民,毋犯其凶。毋迩其求,而远其忧;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可浅可深,可畜可沈,可曲可直,可言可默。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可正而视;定而履,深而迹。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楟,擿挡则击。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于左。臣任力劳,故立于右。夫五音不同声而能调,此言君之所出令无妄也。而无所不顺,顺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无妄也,而无所不得,得而力务财多;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臣任力,同其忠而无争其利,不失其事而无有其名,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君失音则风律必流,流则乱败。臣离味则百姓不养。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德。“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博而不失,因以备能而无遗国犹是国也,民犹是民也,桀纣以乱亡,汤武以治昌。章道以教,明法以期,民之兴善也如此,汤武之功是也。多备规轴者,成轴也。夫成轴之多也,其处大也不究,其入小也不塞。犹迹求履之宪也。夫焉有不适善?适善,备也,僊也是以无乏。故谕教者取辟焉。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涯(去掉水)。所谓是而无非,非而无是,是非有,必交来,苟信是,以有不可先规之,必有不可识虑之,然将卒而不戒。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物至而对形,曲均存矣。减,尽也。溜,发也。言遍环毕,莫不备得,故曰减溜大成。成功之术,必有巨获。必周于德,审于时,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故曰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沈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辟之也犹夏之就清,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及于寒暑之菑矣。非为畏死而不忠也,夫强言以为戮,而功泽不加,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其为不利弥甚。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着之简筴,传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毒而无怒”,此言止忿速,济没法也。“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故曰“欲而无谋”。言谋不可以泄,谋泄菑极。夫行忿速,遂没法,贼发。言轻谋泄,菑必及于身;故曰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言渊色以自诘也,静默以审虑,依贤可用也。仁良既明,通于可不利害之理,循发蒙也。故曰,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毋访于佞”,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则私多行。“毋蓄于谄”,言毋听谄,听谄则欺上。“毋育于凶”,言毋使暴,使暴则伤民。“毋监于谗”,言毋听谗,听谗则失士。夫行私、欺上、伤民、失士、此四者用,所以害君义失正也。夫为君上者,既失其义正,而倚以为名誉。为臣者不忠而邪,以趋爵禄,乱俗败世,以偷安怀乐,虽广其威,可损也。故曰不正广其荒。是以古之人,阻其路,塞其遂,守而物修,故着之简筴,传以告后世人曰:其为怨也深,是以威尽焉。“不用其区区”,者虚也,人而无良焉,故曰虚也。凡坚解而不动,陼堤而不行,其于时必失,失则废而不济。失植之正而不谬,不可贤也。植而无能,不可善也。所贤美于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于万物。故曰圣人参于天地。“鸟飞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夫鸟之飞也,必还山集谷;不还山则困,不集谷则死。山与谷之处也,不必正直,而还山集谷,曲则曲矣,而名绳焉。以为鸟起于北,意南而至于南。起于南,意北而至于北。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故圣人美而着之,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中正者,治之本也。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目司视,视必顺见。见察谓之明。心司虑,虑必顺言,言得谓之知。聪明以知,则博。博而不惛,所以易政也。政易民利,利乃劝,劝则告。听不顺,不审不聪,不审不聪则缪。视不察不明,不察不明则过。言不得不知,不得不知则昏。缪过以昏则忧,忧则所以伎苛,伎苛所以险政,政险民害,害乃怨。怨则凶,故曰:讂充末衡,易政利民也。“毋犯其凶”,言中正以蓄慎也。“毋迩其求”,言上之败常,贪于金玉马女,而吝爱于粟米货财也。厚藉敛于百姓,则万民怼怨。“远其忧”,言上之亡其国也。常迩其乐,立优美,而外淫于驰骋田猎,内纵于美色淫声,下乃解怠惰失,百吏皆失其端。则烦乱以亡其国家矣。“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此言尊高满大,而好矜人以丽,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故盛必失而雄必败。夫上既主盛处贤,以操士民,国家烦乱,万民心怨,此其必亡也,犹自万仞之山播而入深渊,其死而不振也必矣。故曰:毋迩其求,而远其忧,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也。“可浅可深,可畜可沈,可曲可直,可言可默”,此言指意要功之谓也。“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着业不得不多,人之名位不得不殊方。明者察于事,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道也者,通乎无上,详乎无穷,铉乎诸生。是故辩于一言,察于一治,攻于一事者,可以曲说,而不可以广举。圣人由此知言之不可兼也,故博为之治,而计其意。知事之不可兼也,故名为之说,而况其功。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时。山陵岑岩,渊泉闳流,泉踰瀷而不尽,薄承瀷而不满。高下肥硗,物有所宜,故曰地不一利。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世用器械:规矩绳准,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此各事之仪,其详不可尽也。“可正而视”,言察美恶,审别良苦,不可以不审。操分不杂,故政治不悔。“定而履”,言处其位,行其路,为其事,则民守其职而不乱,故葆统而好终。“深而迹”,言明墨章书,道德有常,则后世人人修理而不迷,故名声不息。“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楟擿,挡则击”,言苟有唱之,必有和之,和之不差,因以尽天地之道。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橐。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散之至于无闲。不可名而山。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其义不传。一典品之不极一薄,然而典品无治也。多内则富,时出则当。而圣人之道,贵富以当。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铉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变无不至,无有应当本错不敢忿。故言而名之曰宙合。

猜你喜欢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孔子
  卷十五·杨简
  卷九·高士奇
  提要·汪克宽
  第十四章 15·辜鸿铭
  卷六十六·卫湜
  卷九·方苞
  卷六十·王与之
  卷五·季本
  第三篇 人生如梦(上)·丰子恺
  卷七十九·佚名
  卷三十八·道世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玄奘
  几点佛法的要义·太虚
  佛说龙施女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唐五代北宋·叶申芗

    吴二娘善歌吴二娘,江南名姬也,善歌。白香山守苏时,尝制长相思词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髟曾}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吴喜歌之。故香山有“吴娘暮雨潇潇

  • 众妙集·赵师秀

    塞北沈佺期朔骑犯边埃,风从丑上来。五原烽火急,六郡羽书催。氷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将军朝授钺,战士夜衔枚。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莲花秋剑发,桂叶晓旗开。秘略三军动,妖氛百战摧。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同苏员外味玄夏

  • 卷十一·王昶

    黄氏一首 叶小纨一首 顾道善一首 刘碧一首 沈宪英一首谢季兰一首 端淑卿一首 项兰贞一首 陈氏一首 顾文婉三首商景兰一首 张引元一首 袁彤芳一首 李玉照一首 王朗一首王凤娴二首 叶纨纨二首 吴山一首 

  • 卷七·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七元 赖良 编李孝光【字季和号五峯永嘉人】鉴湖贺家湖里见秋风放翁宅前东复东两边云树忽逺近十里荷花能白红行人濯足银河上越女梳头青镜中我欲张帆上南斗扶桑碧海与天通丁复【字仲容号双桧老人

  • 御选明诗卷七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十八七言律诗十一王守仁次壁间杜牧韵春山路僻问归樵为指前石迳遥僧与白云还暝壑月随沧海上寒潮世间老去浑无赖游兴年来独未消回首孤帆又陈迹疎钟隔渚夜迢迢夜宿浮峰次谦之韵日日春山不厌寻

  • 卷三十 志五·赵尔巽

      表略

  • 卷之一 癸未岁至甲申岁(万历十一年至十二年)·佚名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癸未岁至甲申岁(万历十一年至十二年)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觉罗勒德洪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

  •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辛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子皆如之。记注  ○陕西巡抚边宝泉奏、遵谕轻减陕省差徭。仿照山西章程变通核办。得旨、所奏尚为周密。有局处所。必选正绅。要

  • 六 曹寅奏贺圣祖荡平噶尔旦事摺·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八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道奏:恭请皇上万安。 六月初六日得接捷报,江宁士庶军民,尽颂圣主功高汤武,德并轩辕,大兵未及百日荡灭噶尔旦。齐赴朝天宫建醮庆祝圣安,悬望南巡,瞻仰天颜。臣寅目击万姓欢呼,犬马

  • 第二十卷 清贡生 (一)·缪荃孙

    [顺 治 朝] 江宁府 寿拱辰 江宁人,乙酉科。官同知。 汪良渭 江宁人,乙酉科。 常 惺 江宁人,乙酉科。官太平训导。 陈白辂 江宁人,乙酉科。官知县

  • 卷二百十七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七之一 朱批石麟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十八日江南安徽布政使【臣】石麟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本年三月二十日到任将各项钱粮备细查得江

  • 卷八 太甲中第六·孔颖达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三年服阕。○阕,苦穴反。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冕,冠也。逾月即吉服。○冕音免。[疏]“惟三”至“于亳”○正义曰:周制,君薨之年属前君,明年始为新君之元年。此殷法,君薨之

  • 卷三·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三宋 眞德秀 撰心书大禹谟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舜命禹之词○朱子曰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

  • 卷六·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六邳州知州王植撰诚明篇第六补训此以诚明名篇因篇首诚明二字也诚明却是为言性张本大抵此篇只重言性上○诚明以下六节言诚处多性者万物一源以下十四节言尽性而极发性命之旨性於人无不善节并提性

  • 上海佛法僧园法苑之新建设·太虚

    ──十六年元旦发表── 一 缘起   二 说明    甲 关于本苑宗旨者    乙 关于本苑法事之改良者    丙 关于本苑之改良社会风俗者    丁 关于本苑之推请护法干事者    戊 关于本苑内部

  • 通玄百问·佚名

    玉溪通玄庵圆通大禅师设问摩诃菩提兰若万松和尚仰答龙严林泉老人颂华亭生生道人梓问。行玄犹是涉崎岖。如何是平坦处。答。东西南北。颂。东西南北。侵天荆棘。没足石人。不消劳力。更须透过那重关。自在纵横方脱缠。

  •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佚名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

  • 搜神后记·陶渊明

    志怪小说集。又作《续搜神记》、 《搜神续记》,是《搜神记》的续书。旧题东晋陶潜撰。十卷,一百一十七则。对此,明代沈士龙说: “其为伪托,固不待辨。”但又言“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梁慧皎《高僧传序》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