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八学堂一

讲武堂陆军讲武堂为将校研究武事之所。凡新军各标营官长,须轮班分派驻堂讲学,以资练习。所有学科编制、经费、员额列表如左。

讲武堂学术分科表

研究所甲班缓设研究所乙班学科术科无学科术科基本战术基本战术各种添练教授法、新兵教育法应用战术应用战术新兵体操教授法图上战术战术实施乘马术兵棋图上战术射击战术实施兵棋剑术军制原理大要兵器地形筑城军制测图学野外勤务书各兵工作教范马学军营卫生学交通学各种操典摘要服务提要合计讲武堂编制职务表

职名员额

名额职掌监督暂由监督兼摄禀承督办处,总理全堂事务学监承监督,厘定功课,任教育实施提调总理堂内一切庶务正教员任学术之教授副教员分任学术之教授执事官随同监督,掌管庶务,并指挥弁目管束兵夫副军需官暂由执事官兼摄会计款项,掌管衣粮柴薪等事书记官掌管文牍并修饬功课,督司书生缮写等事司书生司书生合计内兼摄二员

讲武堂每月额支活支经费表职名员额

名额额支每月薪水工食活支每月公费合计单位均银一钱监督学监归监督兼摄,不支薪水提调续表

正教员副教员执事官副军需官执事官兼摄,不支薪水书记官司书生司书生马弁护目护兵号兵火夫洒扫夫用夫统计

以上通计每月共京平银八百四两七钱。外,本堂房租每月四十两,未载入。

讲武堂学员暨续添正副目兵表营名学员员额合计营名目兵名数合计第一标

第一营步队排长司务长第一标步队正副

目兵第一标

第二营步队排长司务长第二标步队正副

目兵第一标

第三营步队排长司务长马营正副

目兵第二标

第一营步队排长司务长炮营正副

目兵第二标

第二营步队排长司务长第二标

第三营步队排长司务长统计

右排长、司务长、学员,步队每营应派四员,系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开堂入学。各标步马炮营正副目兵,系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九日续考入堂肄业。

按,光绪三十年练兵处奏定章程,各省应于省垣立讲武堂一所,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内分上下两级,凡全省带队各官,均须分班轮流到堂讲习武备各学,此为带兵官实验之地。一切闲散武员,均不得入。三十三年十月,巡抚冯煦遵照奏定章程,改订新章,节录于下。一、本堂遵照奏定章程,并参酌南北洋办法,为将校研究武学之所划。一、教育程度,求兵事之发达为宗旨。一、各标营官长,须轮班分派驻堂讲学,每班以三月为一期,期满仍回本队充当原职。习满三期为毕业,至三期届满,各营官弁轮转乃周。一、本堂内容分研究所、教导队两部。研究所为本科,教导队为附科。本科分甲乙两班,甲班自管带以上至统带,乙班自督队官以下至司务长。附科拟调步兵一队,以供学员考求操法、演习调度之用。至操演大部队,再行酌调。一、甲班学员以讲求实验、加深造诣为主,甲班无外场。乙班则凡操练剑术、马术、打靶以及野外演习,均须按照实行。一、甲班学员讲习之期每星期二次,期限一年,均不住堂。乙班学员期限三月,均一律住堂。一、本堂所教学科、术科,见上表。一、本堂自学监以下各员,为各学员模范,均应以身作则,俾各学员于耳濡目染之中养成忠勇信义、廉正诚悫之精神,庶教育化导之功俱臻完美。一、本堂编制员司职务,见上表。一、学员人数及入学日期,由督办处札饬各标营选派,造具名册,于入学二十日以前送到本堂。一、本堂正副各教员,须品学兼优者。一、本堂按军队内务书斟酌施行。一、学员不得自请退学,非有大故不准请假。学员因患病不能随班者,当饬令退学回营。一、本堂员司薪水照章支领,至兵弁夫役工食,均照营制饷章发给。一、学期届满,由监督禀承督办处派员会同考试,详订甲乙,榜示后,造具成绩表,呈请督办处札饬该标营。惟该员毕业后,宜在本省服务,不得另投他省。一、学员期满毕业归队,如有办事勤奋者,申请督办处将此次升阶名次提前。遇有应升之缺,尽先提补。如有惰学犯规者,分别停升降用。一、经费,见上表。

沿革查皖省于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原设有将校研究所,至三十三年,巡抚恩铭遵照部章改名讲武堂。以所在之高等、寻常两科学员,分别考试去取,共定额六十名,酌给津贴。仍于定额之外附取高等额外科、寻常额外科各若干名,此为讲武堂开办之始。是年三月开堂入学,九月考试毕业。经巡抚冯煦札饬督练公所,内开督练公所原设讲武堂,现届一年,毕业考试在案,查照部章,凡新军每营应派见习士官五名,本省两标及马炮队共六营,即将此次毕业考取及格者分派各营见习,不必拘定五名,宁缺勿滥。其不及格者,一律遣散回籍,并饬改定新章。据光绪三十三年卷。

附原设讲武堂各科毕业等第表原设科目毕业等第名数用途附未列等第名数高等科一等遇有队官缺出,尽先酌委高等科二等派充排长及见习士官高等科三等派充排长及见习士官寻常科三等派充排长及见习士官合计

右毕业等第外,高等科未列等四名,寻常科未列等十九名,各发津贴一月,遣散回籍。其未经毕业已奉差委,或开除者,不在此数,不备载。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一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三·佚名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六·陈邦瞻
  西南纪事卷三·邵廷采
  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梁令娴于归记·李定夷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三·杜大珪
  别集下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列传卷第五十 高丽史一百三十七·郑麟趾
  十国春秋巻四十九·吴任臣
  刁冲传·魏收
  ●卷五·梁廷枏
  卷一百十二·佚名
  太祖髙皇帝圣训序·努尔哈赤
  卷二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655_1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   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卷655_2 【皇陂

  • ●初编·卷九·沈瘦东

    山谷最讲句法,尝云:"字中有笔,犹禅家句中有眼。"当时西江社中人,皆祖其说。陈后山云:"句里宗风却饱参"即谓此也。如"小邦王事略,虫鸟声无人"、"王甥解鞍马,夜雨鸡唤晨"、"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何为陈师道,白发三径草",此皆

  • 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四张籍蓟北旅思【一作送远人】日日望乡国空謌白苎词长因【一作於】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祗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江南春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苹晴沙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六月甲申朔兵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郑滋言两淮残破之余遗民无几请并州县省官吏以宽民力诏帅司相度以闻 徽州童子林国佐九岁能诵书诏免解赐帛自是遂为故事是月邹庭闻林次勘八月饶州卓兴九年五月饶州

  • 卷一百七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三月癸巳朔长陵殿成奉安 仁孝皇后神位命赵王告祭 命都督梁福充总兵官往来湖广贵州镇守城池严饰兵备○戊戌○改刑部左侍郎金纯于礼部○庚子○升礼部左侍郎金纯为本部尚书 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刘敬为指挥使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纪昀

    辽纪 【二】世宗穆宗景宗○世宗世宗皇帝讳阮小字乌裕义宗皇帝长子也母曰柔贞皇后萧氏义宗自东丹奔唐后母子仍留东丹帝长而仪观丰伟太宗爱之如子会 同九年从伐晋大同元年二月封永康王四月丁丑太宗崩于栾城戊寅梓宫次中

  • 读例存疑卷四·薛允升

    名例律下之一老小废疾收赎犯罪时未老疾给没赃物犯罪自首二罪倶发以重论犯罪共逃同僚犯公罪公事失错老小废疾收赎:巻首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瞎一目折一肢之类),犯流罪以下,收赎。(其犯死罪及犯谋反、叛逆縁坐应流,若造

  • 论幼学·梁启超

    西人每岁创新法,制新器者,以十万计。著新书,得新理者,以万计,而中国无一焉。西人每百人中识字者自八十人至九十七八人,而中国不逮三十人。顶同圆也,趾同方也,官同五也,支同四也,而悬绝若此。呜呼!殆天之降才尔殊哉?顾吾尝闻西人之

  • ●皇朝通典卷十九·佚名

    選舉二 ○選舉二 選舉制【武科】 △選舉制【武科】 (臣)等謹按射為六藝之一三代士人未有不能射者射義所載諸侯歲獻貢士于天子天子試之于射宮中多者得與于祭中少者不得與于祭此後世武科以射試士其所由昉乎漢選六郡良家子

  • 仓库例·佚名

    目录 稽查仓榖实贮 仓榖不许滥粜,采买不许勒派,盘交务要实银实榖,违即参追 各营借领仓榖,统俟该州县开仓平粜时方准循例详借 采买仓榖,自行就地采籴交仓 采买仓榖,毋许派发里户短价勒买 应行买补榖价提贮司道府州各库 台属

  • 卷四十一·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四十一宋 徐天麟 撰职官十一集议下议民政文帝元年三月诏曰方春和时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其议所以振贷之【本纪】後元年诏曰间者数年岁比不登其与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

  • 谁来指点迷津?·孔子

    【原文】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

  • 卷十·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十    宋 郑伯谦 撰理财【论太府以下三府】或问周礼真理财之书乎曰周之理财理其出而已矣非理其入也理国之财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财也昔者天下之民百亩之田可以无饥墙下之桑五母之鸡二母之

  • 真知识品第四十六·佚名

    尔时释提桓因意念。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过耳者,皆是过去佛时作功德人。为已与真知识相得。何况受持讽诵读说行中事者,是人已更供养若干诸佛。能为人问能为人解。今复受持般若波罗蜜如其中教。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

  •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六○)五百雁闻佛法生天品第五十三(丹本为六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国。尔时世尊。于林泽中。为天人四辈之类。演说妙法。时虚空中。有五百群雁。闻佛音声。深心爱乐。盘桓回翔。寻欲来下至世尊所。时有猎

  • 第九十則 智門般若體·胡兰成

    第九十則智門般若體用舉:僧問隨州智門禪師:如何是般若體?智門云:蚌含明月。又問:如何是般若用?智門云:兔子懷胎。般若是印度古語智慧。智慧無體,卻體即用。蚌含明月成珠,兔望明月成胎,是同一事的不同譬喻。智慧是從萬物的生上見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六·圆晖

      从此大文第三。明因缘。于中有二。一明六因。二明四缘。就正明六因中。复分为三。一正明因体。二明因得果。三明法从因生。就初正明因体中。文分三段。一总标名。二别显体。三三世分别。且初总标名者。论云。如是

  • 过去现在因果经·佚名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