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上

钦定四库全书

华阳国志卷十上

晋 常璩 撰

先贤士女摠赞论

含和诞气人伦资生必有贤彦为人经纪宣德达教博化笃俗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品物焕炳彜伦攸叙也益梁爰在前代则夏勲配天而彭祖体地及至周世韩服将命蔓子忠坚然显者犹鲜岂国史简阙亦将分以秦楚希预华同自汉兴以来迄乎魏晋多士克生髦俊盖世恺元之畴感于帝思於是玺书交驰於斜谷之南束帛戋戋于梁益之乡或乃龙飞紫阁允陟璿玑亦有磐桓利居经纶皓素其躭怀道术服膺六艺弓车之招旃旌之命徵名聘德忠臣孝子烈士贤女高劭足以振玄风贞淑可以方苹蘩者奕世载美是以四方述作来世志士莫不仰高轨以咨咏宪洪猷而仪则擅名八区为世师表矣故耆旧之篇较义史汉而今志州部区别未可摠而言之用敢撰约其善为之述赞因自注解甄其洪伐寻事释义略可以知其前言往行矣蜀郡士女

严平恬泊皓然沉冥 严遵字君平成都人也雅性澹泊学业加妙专精大易躭於老庄常卜筮於市假蓍龟以教与人子卜教以孝与人弟卜教以悌与人臣卜教以忠於是风移俗易上下慈和日阅得百钱则闭肆下帘授老庄着指归为道书之宗扬雄少师之称其德杜陵李强为益州刺史谓雄曰吾真得君平矣雄曰君但可见不能屈也强以为不然至州修礼交遵遵见之强服其清高而不敢屈也叹曰扬子云真知人也年九十卒雄称之曰不慕夷则由矣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

仲元抑抑邦家仪形 李弘字仲元成都人少读五经不为章句处陋巷淬励金石之志威仪容止邦家师之以德行为郡功曹一月而去子赘以见辱杀人太守曰贤者之子必不杀人放之赘自以枉语家人弘遣亡命太守怒让弘弘对曰赘为杀人之贼明府私弘枉法君子不诱而诛也石碏杀厚春秋讥之孔子称父子相隐直在其中弘实遣赘太守无以诘也州命从事常以公正谏争为志扬子云称之曰李仲元为人也不屈其志不累其身不夷不惠可否之间见其貌者肃如也观其行者穆如也闻其言者愀如也非正不言非正不行非正不听吾先师之所畏

子云玄达焕乎弘圣 扬雄字子云成都人也少贫好道家无担石之储十金之费而晏如也好学不为章句初慕司马相如绮丽之文多作词赋车骑将军王音成帝叔舅也召为门下史荐待诏上甘泉羽猎赋迁侍郎给事黄门雄既升秘阁以为辞赋可尚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武帝读大人赋飘飘然有凌云之志不足以讽谏乃辍其业以经莫大於易故则而作太玄传莫大於论语故作法言史莫善於苍颉故作训纂箴谏莫美於虞箴故作州箴赋莫弘於离骚故反屈原而广之典莫正於尔雅故作方言初与刘歆王莽董贤同官并至三公雄历三帝独不易官年七十一卒自刘向父子桓谭等深敬服之其玄源渊懿後世大儒张衡崔子玉宋仲子王子雍皆为注解吴郡陆公纪尤善於玄称雄圣人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年九岁而卒

林生清寂莫得而名 林闾字公孺临邛人也善古学古者天子有輶车之使自汉兴以来刘向之徒但闻其官不详其职惟闾与严君平知之曰此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扬雄闻而师之因此作方言闾隐遯世莫闻也

泛乡忠贞社稷是经进贤为国稽考典刑爱莫助之身殒朝倾 何武字君公郫人也初以对策甲科为郎历扬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清河楚沛太守廷尉御史大夫成帝初具三公拜大司空封泛乡侯为人忠厚公正推贤进士在楚致两龚在沛厚两唐临司隶致茂陵何并居公位进辛庆忌皆世名贤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才虽不及丞相薛宣翟方进而正直过之哀帝即位以朱博赵玄为公卿用事免官谏大夫鲍子都亟言讼之丞相王嘉亦以为慨帝复徵武为御史大夫徙前将军时大司马新都侯王莽避帝外家丁传氏逊位亦以列侯见徵哀帝诏博举太常莽从武求举武以莽奸人之雄不许哀帝崩王太皇太后莽姑也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马董贤印绶诏举大司马丞相孔光等逼王氏皆举莽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谋曰莽五父世朝权倾人主必危刘氏乃举禄禄亦举武太后不从用莽为大司马莽讽有司劾奏皆免武就国後莽寖盛遂为宰衡安汉公欲图簒汉惮武与其叔红阳侯王立不从元始三年因吕寛吴章事槛车徵武武自煞衆咸寃之莽欲厌衆心諡武曰刺侯子况嗣平帝崩莽因居摄後僭王位

叔文播教变风为雅道洽化迁我寔西鲁 张寛字叔文成都人也蜀承秦後质文刻野太守文翁遣寛诣博士东受七经还以教授於是蜀学比於齐鲁巴汉亦化之景帝嘉之命天下郡国皆立文学由翁唱其教蜀为之始也寛从武帝郊甘泉泰畤过桥见一女子裸浴川中乳长七尺曰知我者帝後七车适得寛车对曰天有星主祠祀不齐洁则作女令见帝感悟以为扬州刺史复别地莽之妖世称云七车张作春秋章句十五万言

长卿彬彬文为世矩 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也游京师善属文着子虚赋而不自名武帝见而善之曰吾独不与此人同世杨得意对曰臣邑子司马相如所作也召见相如相如又作上林赋帝悦以为郎又上大人赋以风谏制封禅书为汉辞宗官至中郎将世之作辞赋者自扬雄之徒咸则之

王渊艳丽蔚若华圃 王褒字子渊资中人也以高才文藻侍宣帝初为王襄作乐职中和颂宣帝时又上甘泉洞箫赋帝善之令宫人诵之为谏大夫卒

子山翰藻遗篇有厚 杨终字子山成都人也年十三已能作雷赋通屈原七谏章後坐太守徙边作孤愤诗明帝时与班固贾逵并为校书郎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作生民诗又上符瑞诗十五章制封禅书着外传十二卷章句十五万言皆传於世者

少迁猛毅埀勲三邦 陈立字少迁临邛人也成帝时牂柯有乱将军王凤荐立为太守克平祸乱徙守巴郡秩中二千石治有尤异又徙天水太守为天下最天子赐黄金四十斤入为左卫护军

世公赋政祥瑞来同 王阜字世公成都人也太守第五伦察举孝亷为重泉令有鸾鸟集于文学十余日迁益州太守神马出滇池河甘露降白乌见民怀之如父母

猗欤文父叡发幼童德澹会稽道崇辟雍 张霸字伯饶諡曰文父成都人也年数岁以知礼义诸生孙林刘固段着等宗之移家其宇下啓母求就师学母怜其稚对曰饶能故字伯饶也为会稽太守拨乱兴治立文学学徒以千数风教大行道路但闻诵声百姓歌咏之致达名士顾奉公孙松毕海胡毋官万虞先王演李根皆至大位在郡十年以有道徵拜议郎迁侍中遂授霸五更尊礼於文学年老卒葬河南

少府委迟作卿作师 赵典字仲经成都人也太尉戒孙也与颍川李膺等并号八俊三为侍中自乐禄俸施贫方授国师未拜病卒

何杨研神贯奥入微 何英字叔俊郫人也 杨由字哀侯成都人也二子学通经纬英着汉德春秋十五卷孙汶字景由亦深学初徵上日食盗贼起有効为谒者京师旱请雨即澍迁犍为属国着世务论三十篇卒杨由为太守亷范文学范称能治由言当有贼发顷之广柔羌反杀长吏姚超乡人冷丰齎酒候之值客未内由为知其多少又言人当致菓其色赤黄果有送甘橘者大将军窦宪从太守索云气图由谏莫与寻宪受诛其明如此着书十篇而卒

司农明允国宪是维 任昉字文始成都人也初为叶令治奸贼七十余人迁梁相尚书令清身检下大将军梁冀惮之出为魏郡徙平原岁出租税百万冀诛复入为尚书令司隶校尉迁大司农卒弟恺徐州刺史亦有治名昉父循字伯度为长沙太守得其父时为五官事在精通也

翁君美秀牧後寤机 何霸字翁君司空武兄也为郡户曹刺史王尊将之官移诸郡不得遣迎太守唯霸白宜往太守遣霸尊大怒霸对曰太守遣霸非修敬也以去京师久迟知朝廷起居耳尊遽下车持节对之因奇霸容止辟为别驾举秀才为属国中郎将弟【阙名】颍川太守兄弟五人皆有名

伯骞推贤求善如饥 柳宗字伯骞成都人也初结九友共学号九子及为州郡右职务在进贤拔致求次方张叔辽王仲曾殷智孙等终至牧守州里为谚曰得黄金一笥不如为伯骞所议举茂才为阳夏太守

文侯顒卬极位台衡 文侯赵戒字志伯少府典祖也父定以游侠称戒顺桓帝之世历司徒太尉登特进屡居公辅免忧患于无妄之世告归于蜀薨家

太尉颉颃志振颓纲 赵谦字彦信戒孙也历位卿尹初平元年为太尉时董卓秉政欲迁天子长安谦与司空荀爽固谏卓不听以为车骑将军奉大驾西幸封洛亭侯拜司隶校尉忤卓旨免讨白波贼有功封侯进司徒免拜尚书令太仆三年薨諡曰忠侯

司徒继踵僶俛权横 赵温字子柔谦弟以侍中与同辇西迁封江南亭侯兄亡初平四年拜司空未朞进司徒当世荣之时车骑将军李傕与董承张济等争权数迁移天子温以书切责於傕天子闻为寒心寻曹公入徙天子都许政出诸侯礼待温居公位十五年建安十三年薨

犹操道柄董李是让 让责也董卓李傕凶擅谦温干之初文侯与李固胡广议立清河王蒜而冀欲立蠡吾赵戒胁而从之使李固枉死君子以为卓傕之恶甚於梁冀谦摩卓之牙温弄傕之爪虽逼权势以道陈训贤其祖远矣

侍中授命分节亦章 常洽字茂尼江原人也自荆州刺史迁京兆尹侍中长水校尉以兵卫大驾西幸傕等作难常侍卫天子左右为傕所杀

蛮夷猾扰倡乱南疆子恭要传丑秽于攘 杨竦字子恭成都人也永初中越嶲永昌夷反残破郡县衆十万余刺史张乔以竦勇猛授从事任平南中竦先以诏书告喻不服乃加诛杀虏三万余人获生口千五百人财物四千万降夷三十六种举正奸浊长吏九十人黄绶六十人南中清平会被伤卒乔举州吊赠列画东观

伯春孟元匡正时君 张充字伯春 李□字孟元江源人也充为治中从事时刺史恃豪每见从事布席地坐已自安高床上充入合不肯进刺史悟乃更礼从事刺史辟公孙特大姓犍为李威桥稚充曹【阙事节】时有水灾伦受刺史指以汉中斗平不足表闻□固争之後刺史至与伦不平求郡短劾伦不言水灾□对以诏书上灾异不得由州伦迁司空辟□掾【□居希切说文□古字微也始出今作几】

杨罗为小遗爱在民 杨班字仲桓成都人也 罗衡字仲伯郫县人也俱师徵士何初山班为不韦茂陵令治化浃洽徙西城阆中令号时名宰衡为万年令路不拾遗人家牛马皆系道边曰属罗公三府争辟拜广汉长二县皆为立祠

小伯温恭预图息纷 陈湛字小伯成都人也历数县令民皆怀之州辟治中从事广汉太守遣子诣州修欢交使君欲纳湛谏不可失羔羊义使君从之後有言州郡私交者考之无得乃明也

孟由至孝遐弃曦风 禽坚字孟由成都人也父信为县史越嶲为夷所得传卖历十一种去时坚方姙六月生母更嫁坚壮乃知父湮没鬻力佣赁求碧珠以求父一至汉中三出徼外周旋万里经六年四月突瘴毒狼虎乃至夷中得父相见悲感夷徼哀之即将父归迎母致养州郡嘉其孝召功曹辟从事列上东观太守王商追赠孝亷令李苾为立碑铭迄今祠之

仲圼免师 仲圼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严季后季后为汶江尉书呼仲圼仲圼许十月往会夷反断道仲圼期於往经渡六千几死数年卒得至汶江为季后陈策俱得免难远近叹之

叔本慕仁 任末字叔本繁人也与董奉德俱学京师奉德病死推鹿车送其丧师亡身病齎棺赴之道死遗令勑子载丧至师门叙平生之志也

伯禽证将 朱普字伯禽广都人也为郡功曹太守与刺史王冀有隟枉见劾普诣新都狱掠笞连月肌肉腐臭恶同死人证太守无事勑其子曰我死载丧诣阙使天子知我心事得情理普以烈闻

文寺代君 李磬字文寺严道人也为长章表主簿旄牛夷叛入攻县表仓卒走锋刃交至磬倾身扞表谓虏曰乞煞我活我君虏乃煞之表得免太守嘉之图象府庭

在三义敦终始可称 人生于三事若一君父师也言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普磬可谓能终始也

炎光中微巨述僭乱 炎火光也汉以火德王自高祖至平帝十二世国嗣三絶平帝早崩安汉公王莽字巨君遂簒天子位称新室皇帝而茂陵公孙述字子阳为莽导江卒正遂僭号于蜀

章王刎首 章明字公孺新繁人也 王皓字子离江原人也明为太中大夫莽簒位叹曰不以一身事二主遂自煞皓为美阳令去莽归蜀公孙僭号使使聘之皓乃自刎以头付使者述慙怒诛其妻子

侯刚哭汉 刚字直孟新繁人也为郎见莽簒位佯狂负木斗守阙号哭莽使人问之对曰汉祚无穷吾宁死之不忍事非主也莽追煞之

公卿絶脰亦蹈节贯 王嘉字公卿江原人为郎去莽还留蜀公孙述先闭其妻子使人徵之嘉闻王皓死叹曰吾後之哉亦自煞述慙贳其妻子

罗生美至思济艰难述方遂非残彼贞干 罗衍字伯纪成都人也为述郎说述尚书解文卿郑文伯使谏述降汉为子孙福解郑从之述怒闭二子於薄室六年二子守志不回遂以幽死衍察孝亷徵博士

刘主割据资我英俊鸿胪渊通与道推运 何宗字彦英郫县人也通经纬天官推步图?知刘备应汉九世之运赞立先主为大鸿胪方授公辅会卒

君肃矫矫頴类倬羣 何祗字君肃宗族人也初犍为杨洪为太守李严功曹去郡数年以为蜀郡严在官祗为洪门下书佐去郡数年以为广汉洪犹在官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之能揽拔秀异也祗徙犍为太守卒

辅汉朗捷服时之懃 张裔字君嗣成都人也汝南许文休称其才锺元常辈也为辅汉将军丞相长史丞相北征居府统事足食足兵

太常清密邃远鈎深 杜琼字伯瑜成都人也师事任安粗通经纬术艺为太常沉默慎密称诸生之淳

休休衆彦殊途同臻金声玉振蜀之球琳 休休美也衆彦言此四十三人也易曰殊涂同归百行齐致贵於流光显称扬名埀世此四十三人者虽立行不同俱以垂美如金玉之音器为世名宝

述蜀郡人士

敬司穆穆畅始玄终 敬司马氏女五更张伯饶妻也霸前妻有三男一女敬司产一男抚教五子恩爱若一霸卒葬河南敬司与诸子还蜀疾病遗令告诸子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汝父在梁吾自在蜀亦各其志勿违吾勑也遂葬蜀子光超禀母教为聘士也

叔纪婉娩十媛仰风 叔纪霸女孙也适广汉王尊至有贤训事姑以礼生子商海内名士广汉周干古朴彭勰汉中祝龟为作颂曰少则为家之孝女长则为家之贤妇老则为子之慈亲终温且惠秉心塞渊宜諡曰化明惠母

公乘氏张两髦义崇 公乘会妻广都张氏女也夫早亡无子姑及兄弟欲改嫁之张誓不许而言之不止乃断发割耳养会族子事姑终身

助陈抚孩节笃分充 助陈临邛陈氏女犍为扬凤珪妻也凤珪亡养遗生子守节兄弟必欲改嫁乃引刀割咽宗族骇之几死遂全其义

二常焭焭颓构再隆 元常靡常江原人也元常广都令常良女适广汉便敬宾早亡元常无子养宾族子父母欲嫁乃祝刀誓志而死靡常仲山女适成都殷仲孙家遭疫气死亡惟靡常在年甫十八收葬诸丧养余生子立美成家

纪常哀哀精感昭融 纪常常侍常洽女赵侯夫人也父遇害在长安一兄皆先没遣父门生瞿登张顺迎丧时寇贼蜂起昼夜悲哀顺登得将丧无恙还时人皆以纪常精诚所感

贡罗誓志 贡罗郫罗倩女景奇妻也奇早亡无子父愍其年壮以许同郡何诗贡罗白昼誓父不还家父使诗乃白州州告县逼遣之罗乃诉州刺史高而许之

玹何忘生 玹何郫何氏女成都赵宪妻也宪早亡无子父母欲改嫁何恚愤自幽乃不食旬日而死郡县为立石表

昭仪徇身 昭仪新繁张氏女广汉朱叔贤妻也贤为郡督邮建安十九年刘主围刘璋於成都贤坐谋外降璋以昭仪配兵将见逼昭仪自杀三军莫不哀叹

二姚见灵 广柔长郫姚超二女姚妣饶未许嫁随父在官値九种夷反杀超获二女欲使牧羊二女誓不辱乃以衣连腰自沉水中死见梦告兄慰曰姊妹之丧当以某日至溉下慰寤哀愕如梦日得丧郡县图象府庭

峨峨淑媛表图铭旌 淑善媛婉娩也言此十二女皆图象列传

述蜀郡列女

右蜀郡士女赞第一

凡五十五人【四十三人士十二人女】

华阳国志卷十上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四·焦竑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第九卷 元·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纪昀
  九二二 寄谕各省督抚务须留心体察四库馆议叙分发人员毋稍姑容·佚名
  三四二 谕内阁着沈初钱汝诚刘墉充四库全书处总裁·佚名
  卷三十一·傅恒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二·来保
  高从诲传·薛居正
  卷三十二·宋敏求
  卷四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65 ·佚名

    戴复古 与侄南隐等赓和 梦回啼鸟聒幽棂,古篆香烟结画屏。 谈麈一挥尘事少,离骚才读醉魂醒。 闲居便是人间乐,克己何须座右铭。 但了耕桑□门户,我生安分合宁馨。 戴复古 雨后有感 逐日愁闻雨,

  • 望月·徐志摩

    月:我隔着窗纱,在黑暗中, 望她从巉牙似的道上,快 岩的山肩挣起—— 一轮惺忪的不整的光华: 像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 惊惶的,挣出强暴的爪牙; 这使我想起你,我爱,当初 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 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 你已升起在幸福

  • 原序·殷璠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辩宫商征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

  • 默庵诗集卷之三·曹义

    五言律诗 五言排律 ◆五言律诗 送庄检讨存礼归省 送沈中书归觐松江 寄味道 送别 挽周检讨母 送武官之任 送南宁州判 送人归蜀 送人归省 忆高味道 送僧归淛 送县令致仕 送太学生陈珙南还 送人之池阳 送文令尹之贑县 送

  • 卷五 景帝纪第五·班固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

  • 卷一百四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二 ∷起上章摄提格八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八月,己酉,权发遣衡州韩坚常,请广籴常平,帝曰:“若一州得二十万石常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感泣悚惶,披肝沥胆再上奏折·雍正

      编者按:岳钟琪因张熙投书劝自己谋反,故深惧雍正疑心,所以才写了这个奏折以表示忠心,雍正在折后的批语中,对岳钟琪好言安慰,进行表彰,才算使岳钟琪吃了一颗定心丸。  【原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圣恩超越古今,特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弘治二年九月丙辰朔礼科给事中孙孺等奏奉旨清查畿内诸己故太监庄田中间有转卖寄托及佃户自占者凡二千七百一十八顷有奇户部请籍之于官召民佃种 上命不及二十顷者仍与管业人耕种准民田例徵粮二十顷以上者量除五顷三十

  • 卷二十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十九乾隆二十一年夏六月丁未防赞大臣富德疏奏擒获逆党恩克巴雅尔等及进兵哈萨克情形富德奏言据骁骑校毕齐罕口等擒获阿逆所属台吉恩克巴雅尔等四十余人查恩克巴雅尔等系从前投诚之

  • 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周作人

    民国廿六年(一九三七)七月以后,华北沦陷于日寇,在那地方的人民处于俘虏的地位,既然非在北京苦住不可,只好隐忍的勉强过活,头两年如上两章所说的总算借了翻译与教书混过去了。但到了廿八年元旦来了刺客,虽然没有被损害着,警察局

  • 卷三·袁俊翁

    <经部,四书类,四书疑节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三元 袁俊翁 撰论语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然兴诗立礼成乐之论言诗礼乐而不及书何邪鲁论一书载圣人言诗礼者固多而言书者亦不少自书云孝乎之外泰伯篇举武王子

  • 卷四十六【礼器图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四十六【礼器图二】案考工记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注云羡犹延其袤一尺而广狭焉疏云羡不圜之意此璧应圜径九寸今减一寸以益上下之袤一寸则上下一尺广八寸又

  • 誊稿后记·胡兰成

    先生今年五月里自日本回国,在华冈开手写此书,至八月底完稿。原来去年已写有日文稿的,这回是重新改写。我有幸为先生誊稿,日常得请教益,遂问文章,先生曰:&ldquo;好文章要写得不像是文章,好理论要不像是理论。&rdquo;先生此着的

  • 卷四十二·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二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九经【乙酉】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塟宋元公【三月而葬速】○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公围成【杜成孟氏邑不书齐师帅贱众少重在公】○秋公防齐侯莒子邾子杞

  • 卷第五十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无下劣心。何等为十?佛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当降伏一切天魔及其眷属。’是为第一无下劣心。又作是念:‘我当悉破一切外道及其邪法。’是为第二无下劣心。又作是念:‘我当

  •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二十一门(十想义 十一切入义 十圣处义 十种慰喻义 十愿义 十种供养义 十无尽藏义 信等十行义 十明义 十忍义 十无生忍义 十住义 十行义 十回向义 十

  • 圆圆曲·吴伟业

    清诗。七古。吴伟业作。见《梅村家藏稿》卷一○。陈圆圆,明末名妓,声色甲天下,后为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之妾。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陈圆圆被俘。吴三桂闻讯后,勾引清兵入关,遂演成明朝彻底灭亡,清贵族入主中原的惨剧。

  •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佚名

    梵名Aparimita^yur (-jn~a^na)-na^ma dha^ran!i^。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宗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无量智决定王如来之陀罗尼及其功德。本经与宋代法天所译之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