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

正统六年九月甲午朔 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乾清坤宁二宫成遣官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并岳镇海渎诸神

○旌表孝子张政等四人政直隶庐江县人父疾笃侍汤药未尝离左右及卒哀毁庐墓负土成坟手植松柏三百余株先尝有虎出没其地多害孳畜至是远遁史伍直隶内黄县人父萱任广东佥事卒葬南海县和光寺侧其母王携伍以归伍既长常以父不得归葬为恨母语之曰尔父用杉木为棺内置大钱十枚母卒庐墓终丧往求父棺寺以被水渰没泣祷于神忽有老人以杖指示寺址因遍发其地果得父棺内有钱如母言载归与母合葬复庐墓侧有鹊结巢驯狎不惊毕鸾直隶井陉县人本府儒学生父贵早亡事母李以孝闻母卒庐墓有鹿兔引子至其恻每闻鸾号泣亦悲鸣及鸾服阕将归鹿兔群绕长鸣三日而去赵说湖广麻城县人父中风不能言说每夜焚香拜北斗祈代死父遂愈后父母卒说庐墓寝苫枕块负土成坟鸠巢于庐俱旌其门曰孝行

○狭西秦州卫阶州右千户所百户徐政奏本所军士原系七分屯田三分守城番贼探知军少不时出没乞以六分屯田四分守城其遗下原屯田地拨余丁补数屯种从之

○乙未旌表烈妇节妇马氏等七人马氏贵州都匀卫指挥佥事陈昱妻昱卒马服命妇冠帔自缢死旌其门曰贞烈冉氏河南郑州人赵二妻夫征云南殁于阵冉奉舅姑殡葬以礼孙氏山东清平县人于安住妻石氏狭西秦州百户王珉男玙妻彭氏江西浮梁县吴忠妻忠由进士为临高令卒于官彭扶柩归葬万氏江西余干县民胡子贞妻刘氏直隶永平县民孟宗妻俱守节不嫁旌其门曰贞节

○浙江衢州府民郑爱杜昱湖广汉阳府民刘尚直隶淮安府民朱瑛陈万三张兴扬州府民赵麟吴义邹实陈森蔡炅单政赵瑛胡澄张义陈钢陈通苏州府民毛添安常州府民朱善庆周圭各出榖千石有奇赈济饥民赐玺书旌劳复其家

○直隶保定大名广平永平诸府德州卢龙山海兴州东胜抚宁诸卫各奏蝗伤禾稼命有司设法捕灭之

○丁酉赠榆社王钟铉庶母孙氏石氏为贞顺夫人从王奏请也

○敕宣府总兵官左都督谭广等曰今得福余卫都指挥安出奏本卫野人头目脱脱罕也的干打吉奔等三百余人往西捕猎然其旧尝入寇恐假此故欲来扰边或闻瓦剌使臣来朝欲肆劫掠尔等宜严为之备贼至相机剿杀贼去不可穷追恐堕贼计慎之慎之

○己亥命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杨兴子旺金吾右卫指挥佥事王忠捌答木儿子伯颜哈者俱袭职金吾右卫指挥同知殷亮子礼代职

○行在礼部右侍郎王士嘉病命医视之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陈璞奏真定府真定县八月十六日雨雹伤害田禾租税无徵 上命行在户部勘实以闻

○庚子广西思恩府土官知府岑瑛言府治僻隘桥利堡正当猺寇出没之所且有城垣公廨乞徙置为便 上从之

○壬寅册周王第十女为夏邑郡主适徐成命成为宗人府仪宾赐诰命冠服等物

○遣驸马都尉王谊等为正使给事中廖庄等为副使持节册封周王庶长子子垕为周世子庶第二子子埅为通许王庶第三子子埘为原武王庶第四子子塈为鄢陵王庶第五子子坛为河阴王庶第七子子堰为项城王选南城兵马副指挥王斌女为通许王妃南城兵马副指挥李俊女为鄢陵王妃西城兵马副指挥吕和女为代王第八子怀仁王逊烠妃

○重阳节赐文武百官宴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陈永言顺天府所属州县蝗民贫食艰而房山尤甚其采柴夫三百余人每人月柴四百斤赴京输运疲劳不堪请量减以苏其力诏减一百斤明年春仍旧

○给居庸关榆河等驿马七十三匹

○癸卯郑王瞻埈有疾 上命良医驰驿带药往疗之

○给庆成王美埥第三弟镇国将军美土□列岁禄一千石米钞中半兼之○南京守备丰城侯李贤户部右侍郎张凤奏南京米价腾涌军民艰食发锦衣等卫仓粮粜以济之计粮八十万石得银二十一万七千两差官解京

○行在工部奏手把铜铳关领殆尽宜预造以备用从之

○乙巳命行在翰林院侍读周叙复任以父丧服阕故也

○直隶扬州淮安山东济南青州诸府各奏六月霖雨伤稼租税无徵 上命行在户部覆视以闻

○改贵州黎平府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为永从县置流官知县典史各一员以本司土官李瑛故绝岁久从按察使应履平奏请也

○丙午升南京广洋卫指挥同知陈暹为署都指挥佥事奉敕于浙江备倭

○丁未诏建直隶隆庆卫儒学先是因狭西佥事林畤所请已除官降印而未有庙宇堂齐指挥胡纲以为言遂命建之

○戊申镇守湖广贵州副总兵都督吴亮奏贵州苖蛮出没不常各卫官军调征麓川今广西总兵官柳溥又遣人坐调备御广西恐本处猝有警急何以防备事下行在兵部言宜将贵州官军见在广西者仍留在彼操备其应轮番者暂留原卫守御候征麓川官军回日轮番如旧从之

○庚戌升山东布政司右参议孙子良为本司参政先是儧运粮储总兵官都督佥事武兴等言子良督修河道措置有方今九年考满所属官民俱不忍其去故有是命

○直隶安肃县奏去岁蝗民因乏食以岁办皮翎于今年补纳今民艰窘如昔而并以二岁所办追之诚弗能堪乞将去岁者如时直折钞从之○癸丑召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包德怀山东按察司佥事薛瑄乘传诣京先是行在吏部奉命会举廉能端重有学识者四员以闻至是独召二人云

○甲寅镇守辽东太监亦失哈奏守备开原都指挥同知夏通老疾宜令致仕都指挥佥事胡源精壮宜加擢用 上命源为都指挥同知代通把总管事

○乙卯太师英国公张辅奏臣父母坟茔在芦沟桥西南乞赐祭扫从之

○丙辰命于玉河西堤建房一百五十间以馆迤北使臣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邢端奏顺天府所属宛平等七县并隆庆等卫所俱蝗黍榖被伤怀柔等县又被雨雹军民无半岁之储乞将盐粮免徵 上命行在户部遣人验视以闻○直隶松江府奏所属华亭上海二县五月以来不雨旱伤田土八千八百五十九顷该徵税粮十三万九千八百五十余石请量收绵布以苏民困命行在户部议行之

○镇守辽东太监亦失哈奏海西等处野人女直每来市易愿以马易牛今官军少马乞从其贸易事下行在兵部请移文辽东总兵官曹义等体审斟酌以闻从之

○直隶徐州萧县奏请修晏家营桥折附近石桥添补许之

○丁巳复除丘陵为直隶顺德府平乡县知县先是陵丁忧去新任知县许永生庸懦不称至是陵服阕邑民奏保陵廉勤公谨乞复任下巡按御史核之如民言故召永生回而复陵旧任

○己未楚王季堄奏叔崇阳王孟炜嫡次子镇国将军季土□贞今继娶茶陵卫郴州守御千户所副千户凌霦女为夫人乞赐诰命冠服从之○广东阳江守御千户所奏本所上中下三坊隘所在海屿中猝有倭寇难于飞报乞于肇庆府阳江县那贡寿文二都设渡船以备警急从之

○修狭西榆林庄塞城

○庚申米昔儿等地面王速鲁檀阿失剌福等遣使臣写亦打力等福余卫指挥阿里台等俱来朝贡驼马及诸方物赐宴并赐彩币袭衣有差

○擢进士孟<王巳>为户部主事王高兵部主事张瓛刑部主事张穆工部主事雷复方贵吕囦李荣俱行人司行人

○直隶徐州沛县奏饥民五千四百余口发官廪麦二千四百余石赈贷之

○行在湖广道监察御史王通奏直隶河间府所属州县蝗伤禾稼兴济等县复被霜雹其逋负租税马匹一时并徵民实不堪 上命该部宽恤之

○章酉晋府西河王美埻奏乞除其母之兄徐原等军伍从之

○壬戌改狭西秦州卫前所仓隶秦州岷州卫军民所仓文县军民所仓俱隶阶州

大明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第八十三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伏诛·蔡东藩
  ●卷五·徐锡麟
  郑延平王受明官爵考·陈匪石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三十二·高士奇
  鲁迅的文学修养·周作人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司马迁
  耶律突吕不传·脱脱
  卷之七十五  菽園雜記三(明) 陸容 撰·邓士龙
  附录二·孙中山
  卷五十一·佚名
  张景文·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笔札华梁 全文·上官仪

    ○ 八 阶   一咏物阶。二赠物阶。三述志阶。四写心阶。五返酬阶。六赞毁阶。七援寡阶。八和诗阶。  第一,咏物阶。诗曰:“双眉学新绿,二脸例轻红。言模出浪鸟,字写入花虫。”又曰:“洒尘成细迹,点水作

  • 第十四出 情访·李渔

    〖破阵子〗(生带末上)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挂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磨形在这遭。我华中郎刻意防情,不近青楼艳质。谁想被王又嫱那个妮子,渐渐的逼近身来,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炼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 卷十七·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七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羽翼【下】萧华侍从回銮应制粤在秦京日议乎封禅难岂知陶唐主道济苍生安惟彼烈祖事增脩实荣观声名朝万国玉帛礼三坛纂圣德重光建元功载刋仍开旧驰道不记昔回銮羽卫摇晴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四成化二十年正月东厂行事司礼监太监尚铭有罪黜往南京寻遣官校追械之还将穷治之既而有旨铭管理东厂不公欺心罔上大肆奸贪赃滥显著有壊成法当置之死刑姑从轻处治不必来京仍令押赴南京守备太监杖之

  • 兵二二·徐松

    买马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诏市吏民马十七万匹,以备征讨。 六年十二月,诏:「岁于边郡市马,偿以善价。内属戎人驱马诣阙下者,悉令县次续食以优之。如闻富人皆私市之,致战骑多阙。自今一切禁之,违者许相告发。每匹赏钱十万,私市者论

  • 卷一百十三·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三>矰矢茀

  • ●竹窗二笔目录·袾宏

    、般若咒、儒童菩萨、临济、雁荡山、悔不为僧、佛法作人情、黄梅衣钵、耳根圆通、极乐世界、一转语、法华要解(一)、法华要解(二)、朱学谕、本身卢舍那、衣帛食肉、执着、好古(一)、好古(二)、立义难、不作佛事、鲍勔、门庭高

  • 第十九章·王夫之

    一 章句云&ldquo;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rdquo;,盖谓推其孝思以立则于天下,礼虽有同异,而以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者同也。&ldquo;春秋修其祖庙&rdquo;以下三节,皆通上下而言。故章句于祖庙备纪诸侯、大夫、适士、

  • 四书蕅益解序·智旭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

  • 诗故卷二·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邶鄘卫商纣畿内地也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其南谓之鄘邶鄘以东谓之卫始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为殷后而使管叔蔡叔霍叔往监之是为三监武王崩武庚叛周公讨三叔而诛之更建邶鄘卫而分治其地卫则康叔是已邶鄘之封莫可

  • 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四尔时善现复白佛言:世尊,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依何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由此般若波罗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依此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由此般若

  • 卷十四·赜藏主

      ○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之余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李通玄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宋沙门慧研奉 王旨撰夫法界之真源也浚十重之藏海涌万德之华王体用齐彰身剎互含於影像果因相入智悲交焕於灵真原其无性妙光若金波而粲影幻生齐应同众水以分形良由瞥循一照之精明倐晦千光之圆鉴返

  • 卷第十五·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五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三世之余(清源下第二世之余) 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嗣石头)韩文公一日相访。问师春秋多少。师提起数

  • 今古学考·廖平

    近代廖平著。两卷。著于清光绪十一年 (1885),次年由成都尊经书院刊行。此书目的在于区分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上卷列出十多种表来区 分今、古文经学在礼制上的不同,下卷加以说明。认为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宗主,《礼

  • 三弥勒经疏·憬兴

    亦称《弥勒经料简记》。佛典注疏。唐新罗僧憬兴撰。一卷。是沮渠京声译《弥勒上生经》、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经》及竺法护译《弥勒成佛经》的注释书。释《弥勒上生经》部分分为五个方面:(1)述教兴缘起;(2)广辨教宗体

  •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五戒威仪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为同本异译。内容记述菩萨戒之戒相、持戒功德、忏悔法、自誓受法,及优婆塞所应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