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七十

隆庆六年五月

○乙酉

○朔

○户科右给事中栗在庭言顷者漕臣以运船漂溺过多请改折五十余万石且乞岁折百万石以为常此为一时权宜之术则可非百世经久之计也盖每岁漕粮四百万石除转饷诸镇及漂流挂欠灾伤改折殆且百万其纳京过二仓者实正三百余万仅供官军匠役一岁之食尔而太仓陈粟计不足以支三年今复岁减百万京师米价翔贵万一事出非常运道梗塞畿民枵腹卫士脱巾将胡以待之且人情倡之以裁省之说则易从假之以岁月之久则易玩臣意改折之法若行之数年人心渐弛或天时为沴即三百万石又不能保其不挂欠不漂流则运输愈减而积贮愈匮矣以一岁之失利而遽忘百世之隐忧便漕司之运输而不恤国家之利害此臣之所大惧也部覆是在庭言请令漕司自年仍复运额报可

○礼部类奏灾异诏修省如例

○巡按湖广御史陈子阶勘上金峒贼覃壁之乱官军破三寨斩首三百级降五百余人叙巡抚刘悫监军参政冯成能副使张大业等功会悫已卒 上命赐悫祭一坛赏成能等银十五两

○升八达岩守备署指挥佥事王阳为署都指挥佥事充神枢八营佐击将军改辽东团练车营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马文龙分守山海关

○丙戌

○发岁例银一十一万三千四百余两于延绥七万二千九百余两于辽东三万三千二百余两于固原

○工部尚书朱衡及河道漕运诸臣会议瓜州建闸事宜有五便 诏从之

○丁亥

○大祭于 方泽遣成国公朱希忠代

○复广西全州灌阳县编户国初灌阳编户十四里以徭寇残破居民流徒田多荒芜仅存八里又调他卫军屯田许自占田垦种田租归军卫者十六七民藉日减存者仅六里至是抚臣郭应聘以古田贼平清丈田亩请以军余承种民田者时入有司以复十四里之额从之

○升清河堡守备指挥同知曹簋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广宁车营游击将军

○戊子

○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阮文中言巨贼者念巢虽经克复而降夷疑畏未定惟坝阳乃诸路之会宜暂设守备一人以镇压之至三年后事宁则议罢报可

○刑科给事中秦舜翰条陈广东内治六事一言广东额编民壮后因役占者多始徵其费充饷而原额遂缺宜复旧额且就卿村立保甲相兼训练他府不得借调一言滨海商民旧造乌艚横江等船足为海上藩篱而我自坏之民不敢复宜与商约自今皆弛税课严保甲不复役为战船使复其业若捕贼获功照例给赏惟大举乃编立号次更番调遣行粮功级与兵一体则商皆可以为兵一言沿海备倭卫所旧有战舡四十五只舡卒百人是为水寨宜修复之便一言山贼依山为寨宜于冲要所设营堡选官兵或并小村使出家丁御之如寨上例一言白翰纪庸夫不宜使为三郡参将宜精选有才略及举武进士以充广中任使一言客民骚扰郭成素无纪律宜加禁约兵部覆请留翰纪仍旧供职他皆如舜翰议从之

○革镇筸参将汤世杰贵州都司署都指挥佥事王月任下都匀卫指挥周天麒等御史问以巡抚阮文中劾其赃污不职也

○己丑

○端午莭免百官宴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张四维以曹大野连污及已上章自辩因乞角□羊职 上谓事已别白令四维遵旨赴任

○庚寅

○礼部覆都给事中雒遵等奏 东宫辍讲之月除宫中温习外宜于朔望日令辅导讲读等官恭诣文华殿启请半月内课程疑义庶餋正之功缉熙无间 上是之

○勒贵州布政司右参议杨佑致仕以巡抚都御史阮文中论其衰庸也

○补荫原任南京刑部尚书钱邦彦次子钱秉元为国子生长子允元既荫中顺天乡试故有是命

○勒四川按察司副使何棨冠带闲住以巡按御史刘良弼论劾改也

○巡按山东御史朱文科勘上隆庆五年虏犯前屯失事状请罪指挥娄柱陈宫等而薄罚总兵李成梁巡抚张学颜有旨宥学颜成梁勿问下柱等御史讯治 命兴都留守司署正留守庄重充镇草等处右参将

○辛卯 孝宗敬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伯张熊告 泰陵

○壬辰

○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汪镗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增设山西老营堡儒学以崎岚州议裁训导一员铨补从山西抚按官请也

○以广东用兵诏免高雷廉惠潮五府是年田租十之三及旧逋未完者

○河东盐池以雨潦不结运司惧无充岁课课劝借富□银俟产盐给赏之事下巡按御史俞一贯议以边储民命轻重相当取彼益此徒滋骚扰□人必不乐从事遂寝

○铸给崇明王府教授典缮印各一

○中军都督府带俸怀远侯常文济乞终餋祖母于南京右府带俸许之

○升清浪守备指挥同知杨冲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贵州都司事

○南京御史计坤亨劾奏织造太监赵玢衰杇昏庸故纵库书薛支等倚势为奸吞噬□人稽迟钦命乞治支等南京法司按问

○癸巳

○革狭西参将钱炳任闲住下西安前卫指挥同知殷诰御史问以抚臣劾其赃污也

○以辽东鉄岭等诚大毁馆舍三千七百余间 命赈恤之

○甲午 太祖高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革狭西布政司右参议栗魁周任闲住以巡抚都御史张瀚论其不职也 命三屯右营游击马承彻管燕河营参将事升大毛山提调指挥吴惟忠为署都指挥佥事代彻并守备指挥薛经为署都指挥佥事充松棚谷游击将军

○乙未

○遣太常寺官祭都城隍之神

○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陈于阶为太常寺少卿

○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叶宪为贵州右政司右参议

○升崔黄口守备署指挥佥事赵勋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大宁都司事

○革湖广都司掌印署都指指佥事张元任下前镇筸参将汤世杰等御史问以巡抚汪道昆论劾也

○丙申 仁宗昭皇帝忌辰遣武进伯朱承勋祭 献陵

○勒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李存文致仕以抚按官论其久病废事也 命原任南京右军都督府佥书署都督佥事李莭充分守狭西兰州参将改固原北路游击署都指挥佥事刘葵为兴都留守司署正留守掌司事

○丁酉

○遣太常寺官祭汉前将军汉寿亭侯

○升江西布政司右参议杨芷为四川按察司副使整饬建昌等处兵备

○戊戌

○升工科都给事中陈行徤为太常寺少卿刑科都给事中胡价为布政司右参政兵科左给事中刘伯爕为布政司右参议户科右给事中栗在庭为按察司佥事价河南贵河湖广伯爕狭西在庭山东

○广东海贼李茂破乐会县乞招降守臣欲许之科臣梁问孟等以为不可兵部言李茂本以林容余党攻毁县城罪在不赦岂可听其甘言单词苟安目前重贻后患宜令提督侍郎殷正茂详议或阴假招安以为擒剿之图无堕贼计 上是之 命原任五军营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陈良充右参将协守四川松潘南路

○己亥

○升南京礼科给事中张崇伦为南京尚宝司卿

○升四川道御史李良臣为狭西按察司副使河南道御史赵焞为江西布政司右参议

○复设居庸关巡视御史二员

○庚子

○月食

○升南京大理寺卿董传策为南京工部右侍郎

○巡抚南赣右副都御史李棠督兵剿本山贼败之擒斩一百八十四人乃上佥事诸察等功及参将蔡汝兰罗继祖把总宋大斌坐营官曹清李无咎等罪会巡按广东御史赵焞亦劾奏汝兰纵贼清无咎失事状兵部请待勘实论功而先治有罪者 上是之

○革继祖任下汝兰大斌等御史逮问以闻

○修理大明等门遣侍郎熊汝达行祭告礼

○辛丑

○赐虏首吉能祭如女直夷人都督同知例加彩币二表里

○壬寅

○给 东宫带刀舍人一百四十二人月米一石控马舍人二百五十人各六斗营操舍人一千二百三十五人各四斗

○甲辰 诏发太仓银三十七万两于诸边预籴来岁刍粮

○减湖广禄粮九万九千九百余石马价银九万八千八百余两以景辽国除及采木之役既罢也

○乙巳

○朝鲜国王李昖遣陪臣朴民献贡马及方物入谢宴赉如例

○总督尚书王崇古为虏酋顺义王俺答请乞四事其一请给王印如 先朝封忠顺王例其二请许贡使入京比于三卫每官酋贡使二人都督大酋四人俺答十人总六十人贡马三十匹其三请给鉄锅议广锅十斤炼鉄才半尚未可为兵潞锅生粗炼之倍折每十斤得鉄三斤宜可给与令其以坏易新其四请抚赏虏中亲属每部不过一二十人给纳叚二疋布十疋米一石又春贡时部给布叚百疋米豆一二百石散所部穷夷塞上仍许不时小市布帛米豆等物入兵科都给事中梁问孟等以为虏中食用必资于锅与之互市固无害顾抚赏之论不宜轻许人众费多靡有止极虏习以为常将谓岁例异时因而议增不可得减必为转输之患且虏数十万人中国岂能尽衣食之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亦言贡使入京有五不可凌虐驿递一也分争起衅二也京师之内馆谷阔略虏如不逞损威伤重三也窥视动静四也今来虽少后必渐多如水穿窦势难即塞五也且彼独要赏耳赏足其欲虽不入京何怨其欲未厌即限之数无益夫以虏来王而使道路增防京师多事岂得策哉宜如近事代为之进便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等亦皆以为不可许兵部因谓户部礼部共议乃覆言顺义王印宜如崇古议铸给凡表章俱用印恭进其贡使入京佥谓不可苐故事夷人入京必 钦赐筵宴简命勋臣以待且厚其赏今顺义王使至边宜遣光禄署丞赍赏物就给令本镇且钦赐筵宴总兵待之如礼其议广潞二锅虽有粗精之别而均犯出境之禁无已则以铜锅代之昔见甘肃虏皆以铜锅炊夜则用之司警宜令总督市给其虏酋亲属及穷虏之赏以有限供无穷非处之得宜不可以久宜令总督审尽一之法勿靳勿滥各镇原议抚赏银不足令以减哨及原给公费赏公银充之仍听每镇更支客饷万两 上从之

○巡抚直隶御史苏士润上蓟州保定诸将补军多寡之数乞分别劝惩 上命赏总兵戚继光李勇等银夺副使李超等俸有差 诏旌表湖广五开卫舍人王言妻袁氏贞莭初言父指挥载以侵用官钱亡命子言年十四聘袁氏未娶即坐系系更二十余年度终不出数寄谢袁令他适时袁年踰四十父母又俱丧然矢死不他其后虑囚者怜其莭纵言归婚未几有司复收系之竟瘦死狱中袁守等如初至是年五十余矣湖广抚按臣交上其事且言袁婺居贫苦而复以遗赃累之尤为可悯乃得旨蠲豁且旌其门云

○丙午 上不豫至增剧百官上起居

○升吏科左给事中宋之韩工科左给事中程文为都给事中礼科右给事中吴文佳工科右给事中宗弘暹俱为左给事中刑科给事中陈三谟吏科给事中涂梦桂周良臣俱右给事中之韩弘暹俱刑科文本科文佳臣兵科三谟吏科梦桂户科

○升贵州按察司按察使冯成能为四川布政司右布政使

○升湖广镇草守备指挥佥事李应祥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福建行都司事

○镇守清浪卫右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梁高坐奸贪发边方立功

○法司奏上将官金科朱珏王如龙等狱言其用贿营求事无左验贪恣侵剥罪不容诛请下福建巡按御史再讯从重拟罪以闻戚继先私庇憸夫任情引荐亦宜戒谕报可

○戊申 赐固安伯陈景行妻夫人张氏祭十六坛 敕工部造葬给获坆地土盖造享堂张氏 中宫母也

○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赵车□充为太仆寺卿

○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刘侃为贵州按察司按察使

○狭西抚臣张瀚言行太仆苑马二寺及监牧诸臣宜并属巡按巡茶御史督察部议以为便瀚又言今岁角□羊盐踊贵至斗三四钱而花马二池每有余盐行地太狭宜兼行之西延凤汉四郡量加引数以抵河东之课部议以为事属改创恐商不乐就第可暂行令瀚与巡按巡盐二御史详议报可 赐虏酋俺答顺义王锭金银印

○巡抚辽东都御史张学颜言参将马文龙方筑堡抚夷夷人安之游击曹簋骁勇屡捷东夷不敢窥境今调文龙于山海关簋于广宁车营恐广宁市夷疑沮而清河不能复安枕请留之故地便兵部覆请从之

○工部尚书朱衡及漕运都御史王宗沐奏上造船积毙请令差委主事不必注选听工部于各司择有才望练达者任之三年而后代革去原委指挥千百户特选经历县丞四员于淮安府卫山阳等县各带衔专管造船亦以三年考满核其功罪至于买木宜角□羊银赴湖广布政司责成粮储道亲买务得材实则诸毙悉除而船可任载 上然之

○衡等又言防河如防虑守堤如守边河南累被水患大为堤防今幸有数十年之安以防严守而备御素也徐邳为粮运正道既多方以筑之则宜多方以守之因

○议夫役议铺舍议定期三事自徐州至小河口新筑堤三百七十里设防守夫三千七百名三里建一铺舍一铺计屋三楹四铺设一老人统率昼夜巡视其期以伏秋水发时五月十五日上堤九月十五日下堤愿携妻子居住者听上得旨允行

○升狭西按察司副使陈善道为四川布政司右参政

○授服阕翰林院庶吉士李长春为编修

○己酉 上疾大渐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为仪至乾清宫受 顾命拱等疾趋至宫左右奏召辅臣至 上倚坐御榻上 中宫及 皇贵妃咸在御榻边 东宫立于在拱等跪于御榻下命宣 顾命曰朕嗣 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 先皇付托 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宜协心辅佐遵守 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 社稷万世不泯拱等咸痛哭叩首而出是时 上疾已亟口虽不能言而熟视诸臣颔之属托甚至盖自 孝庙顾托三臣之后仅再见也

○庚戌 上崩于乾清宫翌日发丧颁 遣诏曰朕以凉德缵奉丕图君主万方于兹六载夙夜兢兢图惟化理惟恐有孤 先帝付托乃今遘疾弥笃殆不能兴夫生之有死如画之有夜自古圣贤其孰能免惟是维体得人 神器有主朕即弃世亦复何憾 皇太子聦明仁孝令德天成宜嗣 皇帝位其恪守祖宗成宪讲学亲贤节用爱人以绵 宗社无强之祚内外文武群臣协心辅佐共保灵长斯朕志毕矣其丧礼悉遵 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輙离本国各处镇守巡抚总兵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职守闻丧之日正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东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之 上在位六年寿三十有六

○七月丙戌上 遵谥曰契天隆道渊懿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 皇帝庙号 穆宗九月壬寅葬 昭陵 上天资纯粹大度仁超藩邸而践 帝位承 世宗之业方是时法严今具纲举目张百官兢兢守职天下称治 上乃下大之诏修玄默之化虽兴革变通要归于继述改元之始恭已临朝虚心讲学黜不经之祀罢无用之作蠲非艺之征绝无名之献除烦苛莭浮冗恤困穷埋冤滞崇奖遗逸汰斥憸邪务在应古经谊云民疾苦裨政之阙失一时典礼纯备法度修明朝廷肃清黎庶欢洛自昔继体守成之主规设初政未有若斯其盛者也至于制莭谨度好生成杀人心自然不待矫强潜邸时尝食驴肠而甘及即位间以问左右左右请诏光禄 上曰若尔则光禄必日杀一驴以备宣索吾不忍也乃止岁时游娱行幸诸供膳光禄必先期以请候 上旨为约 上常裁取最约者岁省光禄费以钜万计其恭俭如此居宫闱掖庭周防慎察严肃整齐无敢出声而临朝之顷 天颜睟穆臣庶廷谒小不如仪常假借宥左右近侍未尝轻降词色即有犯小者立斥大者搒笞禁锢必尽法无贷至言事之臣虽获震怒谯让后常释遣之刚德内用柔道外理卓乎君人之盛莭也乃若留心边事思缵武功每烽举燧燔羽书驿奏忧形于色汾石残破咨询辅臣 山陵顾瞻戒谕督抚亲举大阅之礼以讨军实申明失律之诛以正戎章是以将士协心边围生气穹庐大汉之长慕义来王贡市不绝啸峒凭林之孽俛颈就缚传车自诣 上雍容临观受职贡行逋诛焉即史称降胡系粤鸣钟清渭之上悬首北关之下未足以喻其烈也是时北边晏然域中少事 上深居端拱而享太平然犹申饬边防輶轩四出绸缪桑土忧外宁儆无虞岂中智小康之主所可同曰语哉自临御以来言者数请修便殿召对故事皆未之许然 上端凝厚重不诛杀而自威沉潜静密不可察而自智令虽未出化行若驰口虽未言声疾如震尤能优崇辅弼信任老成群力毕收众思咸集守 祖宗之法无纷更约束之烦先储二之教为长久治安之计皆独继于 宸虑而动合古昔遂致中国乂安外夷向风盖清静化民庶几汉帝仁驭下比迹宋宗虽享国六年诏谋弘远矣 上至德豊功不可殚述其文献可徵者如此是用纪实以垂万世云

猜你喜欢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范晔
  列传第四 谢晦·沈约
  卷一百八十一·志第一百三十四·食货下三·脱脱
  卷六 蜀录·崔鸿
  辽史拾遗卷二·厉鹗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祁韵士
  ●东瀛纪事卷上·林豪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范晔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陈寿
  窦默传·宋濂
  周起元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七十九·佚名
  卷三十二·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二臣哭夏·王世贞

    【谒金门】〔小外上〕朝命降。不觉重袿流汗。心讶奸谋。缅怀忠鲠。几回肠欲断。〔末上〕十载功铭鼎铉。一旦遽罹刑典。凛凛朔风天际暗。葵心飞散乱。〔末〕李大人拜揖。〔小外〕周大人拜揖。〔踏莎行〕〔小外〕帝室

  • 甲集第二十·钱谦益

    林膳部鸿一百八首【感秋(二首)】阳精自东生,阴魄复西没。两曜无停机,万古一超忽。方平笑麻姑,绿鬓已成雪。谁识青青松,蟠根向溟渤。四时互相竭,两曜无停轴。夏炎方满盈,秋气忽已肃。空闺有佳人,十载常独宿

  • 原序·吴雯

    莲洋诗钞原序河中为郡当两戒之首形胜冠寓中记称太华中条本为一山巨灵贔屓掌华蹈襄开为二以通河流禹贡之壶口雷首龙门华隂正当其处古秦晋之交也中条之南有地曰永乐唐诗人玉溪生故居在焉水经云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注谓

  • 御选金诗卷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十九七言絶句一蔡松年步寻野卉风烟草木照人明神药奇花问识名闻道东州有仙窟欲寻根拨学长生癸丑嵗秋郊漫漫黄云水清浅碧花无处乱鸣蛬此生愈觉田园乐梦里晓山三四峰入闗宿昌平黄尘却送入闗山自斲

  • 康与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

  • 列传第九十一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魏收

    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始神元之末,掠骑有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木骨闾既壮,免奴为骑卒。穆帝时,坐后期当斩,亡匿广漠溪谷间,收合逋

  • 卷二十七下之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传曰思心之不?是谓不圣厥咎霿【师古曰霿音莫豆反】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

  • 三、言志篇·林语堂

    古人言士各有志,不过言志并不甚易。在言志时,无意中还是"载道",八分为人,二分为己,所以失实,况且中国人有一种坏脾气,留学生炼牛皮,必不肯言炼牛皮之志,而文之曰:"实业救国"。假如他的哥哥到美国学农业,回来开牛奶房,也不肯言牛奶

  • 第四十章 完成北伐·冯玉祥

    帝国主义者,尤其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的一贯政策,就是竭尽智谋,用尽手段,阻碍中国的统一。把中国造成割据的局面,在中国掀起长期的内乱,它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地攫取利益,实现其侵略与吞并的野心。它们仇视革命政权,必设法压迫

  • 辛云京传·欧阳修

    辛云京是兰州金城人,移居京兆府,世代都任将领。辛云京有胆量和决断,抓俘虏和杀死敌人常为全军第一,积累功劳被任命为特进官、太常卿。史思明驻军相州,辛云京率精兵四千名袭击滏阳,追击打败了敌军,打到了浪井。因功多,被封为开

  • 提要·方苞

    【臣】等谨按礼记析疑四十六卷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着録是书亦融防旧说断以己意如文王世子以大司成即大司乐辨注疏以周官大乐正为大司乐师氏为大司成之非于郊特牲郊血大飨腥序荐璧用乐荐血实柴之次一条谓凡经传中

  • 卷二十三·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三   宋 范处义 撰 正大雅 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冇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文王得民久矣此言民始附文王得天久矣此乂言受命何也盖前日万邦之方下民之王得民之

  • 哀公·哀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吴伐我。夏,齐人取讙及阐。归邾子益子邾。秋七月。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齐人归讙及阐。【传】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

  • 论语正义卷二十二·刘宝楠

    子张第十九集解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注〕致命,不爱其身。】正义曰:真德秀《四书集编》:「义、敬、哀皆言『思』,致命独不言『思』者,死生之际,惟义是徇,有不待思而决也。」子张

  • 坐禅品第五·释法海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

  •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作──一 绪言本刊的编者计划著要出“中国佛教建设号”,发来了征稿书,并且再三再四的催著要我作文,我在流水行云中那里有暇时写。何况提到现代中国佛教的建设,二十余年来已不知空说了几多的闲话

  • 卷第十九·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九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四 大般若经之余三 菩萨住品第四十八。善现白佛:&ldquo;菩萨欲得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rdquo;佛言:&ldquo;当于一切有

  • 常言道·落魄道人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子母钱》、《富翁醒世传》。四卷十六回。题“落魄道人编”,作者姓名和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九年(1804)。叙述贪婪悭吝的财主钱士命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最终财尽人亡的故事。其意在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