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莲洋诗钞原序

河中为郡当两戒之首形胜冠寓中记称太华中条本为一山巨灵贔屓掌华蹈襄开为二以通河流禹贡之壶口雷首龙门华隂正当其处古秦晋之交也中条之南有地曰永乐唐诗人玉溪生故居在焉水经云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注谓渠猪之水即其地也经又云河水又东北玉涧水注之注谓水南出玉溪义山自号盖取诸此吴生家永乐读书奉母耕牧河山之阳家苦贫数数出游走燕赵齐鲁梁宋吴越之墟所至与其仁贤游处归而有诗数百篇古澹闳肆得古作者精意而自成一家之言灼然可传於後者也昔在丁戊间生来京师余胠其箧得蠧简数十番读而骇叹谓非流俗所应有以示刘吏部汪户部梁侍御三君方枋文章海内其骇叹复不减予今十余年矣比生再入京师则三君者皆解官归卧或十余年或七八年而吏部又前殁昔之与生游相知者独余在耳相与追道往事太息感慨至於泣下呜呼以生之才挟其文艺游於四方历十余年而所号为知已者无过予辈四三人不数年间皆散去或且化为异物久矣岂不重可感哉於是予召之饮酒既酣复胠其箧则其诗雷硠划豁又过於昔予读之河倾灯灺不知止惜乎三君子不在不获与之矜赏如曩时也会

天子下诏求博闻之士备

顾问着作於是谢比部方山以生名应

诏或以为生与司马子长生同里又同远游其才皆不世出盖河山之气融结於千岁之久宜其先後相望无愧色是固然矣然子长生逢武帝右文不免戮辱发愤述史记生遭遇休明以布衣之贱一日名逹

黼扆行且荷槖簪笔立第二螭坳之下曾何子长之足云又况义山白首幕府名不挂朝籍者哉渔洋山人王士祯序

吴徵君天章墓志铭

汉魏已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衆矣顾所号为仙才者惟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本朝大一统閲六十载作者亦多矣余独以仙才许蒲坂吴君此余之私言也亦天下之公言也君且死语弟霞曰吾平生知已无逾渔洋先生吾即死遗诗勿遽出必待先生删定虽相望二千里而勿惮跋涉而往求焉且谒志墓之文吾无憾矣余居田里闻君之讣为哀挽以代楚些其末云已空文字障静阅庄严劫何事劳结集犹烦大迦叶未几而霞至将君遗命余诗若为之?然呜呼异哉岂余与君精神感通虽越在二千里不以幽明间有如此耶既次其诗遂为其铭君讳雯字天章其先辽阳人也父允升中顺治二年顺天乡试六年

授蒲州学正十二年

赐同进士出身明年卒卒後次年吏部按籍铨授知临颍县君幼孤母朱氏有节操抚君及弟霞等皆成立遂籍於蒲君姿秉殊絶嗜书如饮食又薄帖括以为不足为虽在诸生辄浏览羣籍自六经三史外先秦两汉下逮六朝唐宋元明四部之书无弗习也旁及释老内典秘笈皆鈎贯其旨趣含咀其英华而尤於五际六义有深嗜焉初侨居中条山南之永乐永乐唐县也李石兄弟三相皆居之诗人李商隐义山亦居之号玉溪生玉溪者永乐水名也君少而食贫无以为养数游京师谒父执友年二十余矣京师士大夫无知其诗者予一日过同年荣工部洞门见其诗云泉遶汉祠外雪明秦树根又云浓云湿西岭春泥沾条桑至今尧峰上犹见尧时日大异之曰此非今人之诗也吟讽不絶於口久之君再入京师一见谈艺辄夜分不休如释迦之有鶖子沩山之有寂子相说以解不待往复扣击君固以谓余一人知已如后山之於南丰也戊午己未间

天子诏徵博学宏词之儒备

顾问特举制科海内名士鳞集

阙下君在举中顾独耽寂守素不与他人走健仆囊巨轴宛顔低眉望门求知者竞驰逐胶牢澹泊门有雀罗余以是益重之临朐冯相国知君名以扇索其诗君大书二絶句答之其坦率如是卒以不遇亦不悔也君游燕赵齐鲁吴越秦楚足迹半天下而梁宋间诗尤工晩访旧天津复与余相见京师时康熙辛已君年将六十倦游矣君好友天下士士之名雅者亦皆援君自重所至缟紵赠答无虚日然君胸中泾渭不徇世俗毁誉凉燠以为亲踈故人亦乐就之所谓嵇叔夜土木形骸黄叔度汪汪如千顷陂者庶几似之平生好仙释有空诸所有仰青云睹白日之意情耽隐逸仆仆四方谋升斗以为甘旨之奉非其志也尝买圃郑谷之口有竹数百挺黄梅数十株橘三株中作草堂面雷首肘太华怡然自足将以终老而迄不得遂呜呼其可悲也君诗一刻於吴中再刻於都下三刻於津门今未刻尚千余篇余删之不少贷所存皆卓然可传盖痛君弥留不忘諈诿之意亦以报良友於地下云尔今

当宁右文士苟怀一艺朝蹑芒屫而夕登馆阁者何限君之

名固已闻於

朝矣而终不遇穷老以死是尤可悲也君娶祁氏有子二人江兰早卒崇厚州附学生亦前卒继娶聂氏孙一逢源尚幼君卒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五月二十七日得年六十有一以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一日葬姚温阡君尝以诗赋应制科故称徵君铭曰

山河两戒皆首河中重华旧都扶舆所锺昔在唐贤摩诘【王右丞祁人徙河中】允言【卢纶河中人】义山玉溪【李商隐怀州人居永乐】表圣王官【司空图虞乡人】有明名世首两襄毅【杨公博王公崇古】勲名烂然风骚未继岳岳吴生崛起布衣身处菰芦名动京师声满天下尚谋升斗晩卜菟裘子真谷口惟君之诗疏越朱弦後有知者移情成连神之往来河声岳色【君得古铜印刻此四字】修竹梅花徵君攸宅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原任

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前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新城年家老友王士祯撰

猜你喜欢
  陈逢辰·唐圭璋
  江月松风集卷八·钱惟善
  第三十二回 觅得返魂姝无恙 载吟陟岵马其瘏·萧晶玉
  卷七十三·王奕清
  静春堂诗集卷一·袁易
  提要·岑安卿
  卷二十三·陈思
  卷七十一·曹学佺
  卷首下·郭元釪
  外集卷十一·陈元龙
  卷一百九十五·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九·康熙
  阔的海·徐志摩
  第六回 桃仙献技·蒲松龄
  卷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刘克庄

      杜《八哀诗》,崔德符谓可以表里《雅》《颂》,中古作者莫及。韩子苍谓其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惟叶石林谓长篇最难,晋魏以前,无过十韵,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此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称,不敢议其

  • 第四十四出 急难·汤显祖

    【菊花新】〔旦上〕晓妆台圆梦鹊声高,闲把金钗带笑敲。博山秋影摇,盼 泥金俺明香暗焦。“鬼魂求出世,贫落望登科。夫荣妻贵显,凝盼事如何?”俺 杜丽娘跟随柳郎

  • 卷一百三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十九弓类四言古良弓铭         【汉】李 尤弓矢之作爰自曩时乡射载礼招命在诗妙称顔高巧发晋师不争之美亦以辨仪五言古我有          【元】张 宪我有骍

  • 卷一百九十九·志第一百五十二·刑法一·脱脱

        ◎刑法一   夫天有五气以育万物,木德以生,金德以杀,亦甚盭矣,而始终之序,相成之道也。先王有刑罚以纠其民,则必温慈惠和以行之。盖裁之以义,推之以仁,则震仇杀戮之威,非求民之死,所以求其生也。《书》曰:"士制

  • ●崇禎長編卷之二·汪楫

      天啟七年九月   天啟七年十月   ○天啟七年九月   天啟七年九月   癸亥朔光宗皇帝忌辰祭奉先殿仍命豊城侯李承作詣慶陵行禮   西部都令乞侵歸于大清   鎮守宣大太監葛九思請以應接騎兵五千改為

  • ●靖康稗史之五·确庵耐庵

      青宫译语 【 节本】 笺证   ▲天会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午,国相左副元帅 【 名粘没罕、】 皇子右副元帅 【 名斡离不】 命成棣随珍珠大王 【 名设野马,国相长子、】 千户国禄、千户阿替纪押宋韦妃 【 康王之母、】 邢

  • 卷之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  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

  • 第一○八札光绪二年五月十八日一一三○五-一·佚名

    福建按察使张,饬淡水厅造报参罚事件札淡水厅(注一)钦加布政使衔、福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统辖全省驿传事务、策勇巴图鲁张为饬催造报事。照得奉准部咨,文武各衙门,应将已未开报参罚事件,按月分造确册

  • 卷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二乾隆二十六年六月壬申命陞叙解送羊只之防领范时绶等上谕军机大臣曰阿桂奏范时绶由乌鲁木齐送羊一万三千只全抵伊犂办理妥协又恳于办送回空驼只后仍来伊犂効力等语范时绶前因解送

  • 第二节弹拨弦乐器·李叔同

    竖琴Harp普通者有四十六弦,由踏板可以变易调子。管弦合奏时用。圆底提琴Mandalin腹面为扁平之半球形,有四弦。调弦法与小四弦提琴同。六弦提琴Guitar形较小四弦提琴稍肥,有六弦。长提琴Banjo腹圆径长,形较前者稍大,有四弦。以上三种乐器,管弦合奏

  • 曹摅传·房玄龄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祖父曹肇,曹魏时为掌管宫门警卫将军。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学习善作文,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县境有一寡妇,奉养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婆母怜悯

  • 卷九十七·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七宋 赵汝愚 编刑赏门赏罸上仁宗论近年赏典太优刑章稍纵龎 籍臣闻国家之重先乎纪纲纪纲之要实在赏刑赏不失有功则劳臣劝刑不失有罪则奸人惧二者

  • 卷三·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三     元 陈天祥 撰语论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或曰忍容忍也盖深疾之之辞范氏曰孔子为政先

  • 卷十七·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七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卫二氓篇氓孟子疏云周官制地之法六乡以教为主故其地为郊民则谓之民以其近主而有知也六遂以耕为主故其地为野而民则谓之氓以其逺主而无

  • 华严经章·佚名

    奥妙绍名□□□□□□□□□□□□□□□□□无相之相□□□□□□□□□□□□□□□□□□并举名号以□□□□□□□起□□非在外。所以即□□□□□□□□□□□□□□□□外故。所以即实故名名号品□□□□□□□

  •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十章,言斋戒静思以修持身心之法。内称形、气、神为人生三要素,三者互为依存,「神逝则气败、气败则形亡」。故学

  • 梁武帝演义·天花藏主人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精绣通俗全像梁武帝西来演义》,一名《梁武帝全传》,十卷四十回。永庆堂本题“天花藏主人新编”,永庆堂为清康熙问书坊,天花藏主人为清初著名小说家,参见附录小传。亦有论者怀疑此书并

  • 净土境观要门·怀则

    全一卷。元至大三年(1310)怀则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怀则极力阐明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之约心观佛之义。天台之观法有内观、外观二种,关于观阿弥陀佛应属何种观法,后世知礼门下曾起争议。本书即就此异论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