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
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
敕修
嘉庆二年。丁巳。二月。壬申朔。予四川阵亡参将杨治宁、祭葬世职如例。
○癸酉。上御乾清门听政。
○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御文华殿经筵。直讲官德明、刘墉、进讲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讲毕。上宣御论曰。中庸为论道之书。而子思载孔子对哀公问政一节者。所以明道不贵乎空言。而在乎实政。政不能以自立。而在乎得人。故首举人存政举之说。而申之以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之二言。所谓敏者勤之效也。虽有良法美意。具于方册。而不得奉行之人。则治功不奏、虽得奉行之人。而不励勤敏之志。则庶事无成。犹播植在地。而栽培溉灌皆懈弛焉。何以收农圃之功哉。是知人君欲戒丛脞之萌。而劭承平之绩。必以得人勤政为本。直讲官庆桂。金士松。进讲书经是彝是训于帝其训。讲毕。上宣御论曰。箕子论道。先言洪范。盖人君一身。为臣民表率。使天下可法可则。所谓建其有极。用敷锡厥庶民。其理则为斯人彝伦所日用。非谓高远幽深。其训则为后世彝伦所效法。非可变更移易。理本于天。人君代天赞化。敷言纯乎天理。非人君所自为训。即上帝之训也。天何言哉。人君代之言耳。立极治民。一言一行。呼吸之闲。无不与天合德。雨露雷霆。政刑德礼。凡所以鼓舞万民。教治百官。莫不与化工相协。此皇极居中数中位。以为叙彝伦之大本欤。礼成。上幸文渊阁。赐讲官及听讲诸臣茶。复赐宴于本仁殿。
○遣官祭关帝庙。
○以詹事府詹事曹城、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翰林院侍读学士舒聘、为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少卿富昆、为光禄寺卿。安徽布政使西成、为奉天府府尹。
○以江南丰工合龙。加河东河道总督李奉翰、太子太保。赏山东布政使康基田、花翎。游击衔杨克荣、蓝翎。余升擢有差。
○予贵州征苗阵亡游击廖寅、伤亡游击陈绍先、祭葬世职如例。
○甲戌。调云南布政使熊枚、为安徽布政使。以云南按察使陈孝昇、为布政使。陕西督粮道孙藩、为云南按察使。
○户部议准、陕甘总督宜绵疏报、奇台县、并乌噜木齐塔西河所、开垦地九顷三十亩。照例升科。从之。
○乙亥。上以祭社稷坛。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丙子。命兵部右侍郎李潢、提督江西学政。
○以固伦额驸内务府大臣丰绅殷德、兼銮仪卫銮仪使。
○丁丑。祭先师孔子。遣成亲王永瑆行礼。
○旌表守正捐躯安徽六安州民闻在祥妻王氏。
○戊寅。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是日。未刻。皇后崩。上还宫。至吉安所临奠。
○谕内阁、本日皇后薨逝。一切典礼。仰蒙皇父太上皇帝特降敕旨。加恩照皇后例举行。第思朕日侍圣慈。一切禀承睿训。所有辍朝期内。各衙门章疏及引见等事。仍着照常呈递。王公大臣官员等、虽有素服之例。但皇后册立甫及一年。母仪未久。且昕夕承欢。诸取吉祥。此七日内。圆明园值日奏事之王大臣等、及引见人员。俱着常服。惟不挂珠。此礼以义起。天下臣民等、自当共喻朕崇奉皇父孝思。敬谨遵行。副朕专隆尊养至意。
○谕军机大臣等、南笼苗匪滋事。前已谕令勒保。珠隆阿。张玉龙。先后带兵速往督剿。成林、江兰、远在邻省。而于军旅之事。皆所未娴。若办理过涉张皇。恐本省民苗见而惊疑。着传谕成林、江兰、祇须留心妥办。于紧要隘口。严密防范。毋任窜逸勾连。至此时勒保、珠隆阿、自已前抵该处。务即督率官兵。将苗匪奋勇歼擒。早为扑灭。毋稍迟延。将此并谕令知之。
○惠龄等奏、贼匪被官兵分路围击。复分三股逃窜。其东南西北两股之贼。因官兵追杀紧急。合为一伙。悉力抗拒。经臣惠龄等、督率将弁。鼓勇奋剿。拏获首逆刘起荣解京。奏入。谕军机大臣等、经次惠龄等所办甚好。惠龄、恒瑞、庆成、舒亮、巴克坦布、阿尔萨朗、硕云保、讷音、富成、德龄、德光、马瑀、明泰、着赏给金合银丝合。大小荷包。以示奖励。至庆成年少高兴。前经有旨。令惠龄查奏、遣令回京。今刘起荣。系庆成射中腰闲。始行落马。看来庆成自知改悔。竟能奋勇出力。着仍留军营带兵。现在贼匪经官兵分路围剿。并临阵生擒首逆。贼人自闻风胆落。惠龄等、惟当乘贼情窘蹙之际。鼓励兵弁。上紧兜围。将首逆姚之富、张富国、悉行擒犯。自可克日蒇功。将此传谕知之。
○观成等奏、东乡贼匪。因周家河道路。经官兵疏通。遂直扑磐市府隘卡。复经兵勇击退。辄敢窜伺大营。现在赶紧布置。一俟得有宜绵自太平起程信息。即当订期两路夹攻。奏入。谕军机大臣等、观成带兵迎剿。防范尚为周密。而歼贼甚少。且该处兵力尚单。宜绵可以不必绕至周家河。即直赴东乡。与观成等会合剿办。所有盘获奸细之县丞吕朝恩、着即以知县用。冲入贼队之土把总王保、即赏千总衔。出力乡勇人夫。优加奖赏。以示鼓励。将此各传谕知之。
○己卯。上至吉安所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旌表守正被戕河南临漳县民乔铁旦妻张氏。
○加赈甘肃狄道、河、环、三州县。及庄浪县丞所属。元年被旱、被雹、灾民。
○庚辰。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龙王之神。
○辛巳。上至吉安所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景安奏报、擒剿淅川内乡未及起事教匪。得旨嘉奖。赏双眼花翎。晋封伯爵。赏知府彭如干、同知噶尔炳阿、游击揆明、花翎。知县鲍居垣等、蓝翎。兵勇一月钱粮。
○秦承恩等奏报、剿办光头山贼匪。得旨奖赉。出力员弁。下部议叙。赏兵丁一月钱粮。
○壬午。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殷奠大行皇后。上至吉安所奠酒。
○加赈山东济宁、单、鱼台、临清、四州县卫。元年被水灾民。
○癸未。以奉移大行皇后梓宫于静安庄。命皇次子旻宁行启奠礼。
○遣官祭昭忠祠。
○陕西按察使姚学瑛、以赃伏法。
○甲申。上以大行皇后梓宫奉移静安庄。至吉安所目送。
○遣官祭先医之神。
○旌表守正被戕山西怀仁县民杨开泰妻张氏。守正捐躯山西榆次县民赵茗保妻李氏。
○乙酉。上诣大高殿行礼。
○秦承恩奏、兴安府属匪徒。虽剿洗完竣。而汛地空虚。请彻兴汉镇兵回汛。又咨商宜绵。飞调延绥兵五百名驻守汉中。又密商蒋兆奎。豫备兵一千名驻劄蒲州。设有急需。即可调拨。奏入。谕军机大臣等、秦承恩此奏、系因汉中地方辽阔、豫为筹备起见。但黄柏山一路贼匪。恃险死守。现在勒保又往贵州湖南征苗。是兴汉之兵。一时未能彻动。柯藩昨剿净光头山贼匪。自已带兵赴宜绵一路。该处带兵大员。现有观成、英善、奎舒、勒礼善、索费英阿、朱射斗、百祥、明兴、足资分投领兵。柯藩竟当率领原带之兵。迅回汉中。帮同秦承恩料理一发。其续调延绥兵五百名着宜绵酌量拨给。至惠龄一路。亦有檄调陕西之兵。一经竣事。酌令先回。以备秦承恩调拨防守。蒋兆奎接到秦承恩密札后。祇须密为豫备。该省兵额无多。前已调往豫楚协剿。本省营汛。亦不宜空虚。该抚矛当镇静办理。将此各传谕知之。
○赏乾清门侍卫阿尔塔锡第、副都统衔。为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晋昌、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镶白旗满洲副都统爱星阿、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
○赏剿捕四川黄柏山贼匪出力兵丁。一月钱粮。
○户部议准、陕甘总督宜绵疏报、乌噜木齐头屯所。开垦地八顷有奇。照例升科。从之。
○丙戌。谕军机大臣等、此次贼匪向官潭小阜街等处逃窜。经惠龄等带领将弁官兵。歼毙五百余人。生擒六十余人。尚不为多。且摺内祇称东北一路贼匪。经阿尔萨朗、明泰、剿杀。纷纷溃逃。究竟逃往何处。又西北一路贼匪。经惠龄由小阜街掩袭。亦祇称余贼奔窜下山。仍向西北奔逸。又究竟逃往何处。东北一带、与桐柏相近。固当防其窜入。而西北即系吕堰樊城、及豫省邓州淅川等处。尤不可不严密堵截。景安、务与王文雄、督率弁兵乡勇。加意巡防。汪新现驻襄阳。亦应一体迎堵截杀。至额勒登保等奏、将荆州满兵、及绿营兵、共三千七百余名。交兴肇、及副将刘廷基、带领前赴襄阳。着传谕兴肇加紧趱行。到襄助剿。惠龄一路官兵。剿捕已久。未免稍形疲乏。今得此胜兵。振作士气。更为得力。至各营马队。既闲有疲乏。自应酌换。业经景安协济马三百匹外。着汪新。再于本地上紧购办。但贼匪俱系步行。我兵骑用马匹。祇须足敷追捕之用。亦不必过多。致滋糜费。
○移湖广提督驻辰州。添设永绥镇总兵官一员、驻花园汛。从总督毕沅请也。
○额勒登保奏、办理永绥军务出力人员。赏道员陈兰森、同知王廷瑛、花翎。士民潘宗甫等、品秩有差。
○旌表守正捐躯浙江镇海县民屠可标妻潘氏。
○蠲缓江苏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山阳、阜宁、清河、桃源、安东、盐城、高邮、宝应、铜山、丰、沛、萧、砀山、邳、宿迁、睢宁、海、沭阳、二十三州县、淮安、大河、徐州、三卫、元年水灾额赋有差。
○丁亥。上幸圆明园。
○以故喀尔喀赛因诺颜辅国公沙克都尔扎布子多布沁、阿拉善额鲁特镇国公乌尔图纳逊子莽噶拉、各袭爵。
○予陕西阵亡乡勇吴绣才、钟万周、祭葬世职。如外委例。
○戊子。上问。太上皇帝安。
○冯光熊奏、擒获狆苗伙党。集兵扑剿情形。奏入。谕军机大臣等、该处狆苗纠众滋事。而同类苗人。即有能帮助官兵。率众坐卡。并拏获贼苗多名。可见狆苗中安分守法。能知效顺者。实不乏人。其滋事贼苗。不过一二桀骜不驯之徒。藉端煽惑。希图乘闲抢掠。看来尚易办理。此等良善狆苗。务须加之奖励。较之出力乡勇等、更当从优。俾益加踊跃。帮助官兵。不为贼匪所用。贼势日孤。官兵可收以苗攻苗之益。将此传谕知之。
○己丑。大行皇后殡宫行初祭礼。命皇次子旻宁行礼。
○拨部库银三百万两。解往湖北。以备军需。
○庚寅。举行嘉庆元年大计。直隶。卓异官十五员。不谨官一员。浮躁官二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五员。有疾官二员。奉天。卓异官二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一员。吉林。卓异官一员。福建。卓异官五员。浮躁官一员。罢软官三员。年老官五员。有疾官四员。才力不及官五员。山东。卓异官十二员。罢软官三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十员。山西。卓异官十二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八员。有疾官五员。才力不及官一员。南河河员。卓异官二员。罢软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一员。东河河员。卓异官二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一员。浙江盐务。卓异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一员。分别议叙处分如例。
○辛卯。八旗护军统领等奏、王公护卫缺。不得由曾经出师。及有技艺护军校内挑选。亲军缺。不得由护军内挑补。得旨允行。
○旌表守正捐躯安徽阜阳县民华狗妻胡氏。
○给陕西被贼滋扰之兴安府属。难民三月口粮。并房屋修费。贷予耔种牛具。
○壬辰。上奉太上皇帝命。诣黑龙潭神祠祈雨。
○癸巳。春分。朝日于东郊。遣肃亲王永锡行礼。
○上奉太上皇帝命。诣黑龙潭神祠谢雨。
○改四川绥宁营参将、为绥宁协副将。添设游击都司各一员。守备二员。千总把总各四员。外委五员。额外外委四员。兵八百六十九名。移酉阳州守备驻大溪。从明亮德楞泰请也。
○甲午。旌表守正捐躯直隶束鹿县监生张霞女张氏。
○乙未。上还宫。
○谕军机大臣等、贵州南笼府、与广西西隆州接壤。交界地方。有苗匪焚掠。守备罗嘉升。督兵伤毙多人。彭承尧、已带兵前往搜剿。计此时勒保亦抵贵州。与冯光熊、珠隆阿、会合进攻。两面堵剿。更易集事。此等苗匪纠众滋事。其中必有为首之人。祇将贼首擒获。其余伙党。无难搜捕净尽。吉庆勒保等、务须妥速会筹剿办。迅奏捷音。方为不负委任。将此传谕知之。
○惠龄等奏报、杀襄阳郑家河贼匪。得旨嘉奖。赏惠龄双眼花翎。余赏赉有差。
○旌表守正被戕安徽阜阳县民李珍女李氏。守正捐躯安徽定远县民汪哲士妻王氏。
○丙申。大祭大行皇后。上至静安庄奠酒。
○诣雍和宫行礼。遣官祭贤良祠。
○丁酉。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幸圆明园。
○宗人府奏请、贝勒德麟世袭封爵。得旨、德麟所袭之爵。伊子承袭贝子。伊孙承袭镇国公。减至不入八分公止。世袭罔替。
○福宁奏、黄柏山贼匪势渐穷蹙。经成德等带兵截杀。将夜游山一带山梁。全行攻取。奏入。谕军机大臣等、此次官兵打仗。不避危险。夺据要隘。阻遏贼人出路。甚属可嘉。文图、着交部议叙。所有出力兵丁。赏给一月钱粮。其受伤阵亡者。查明加倍优恤。至摺内奏称。饬令各该镇将。督率弁兵。更番紧对贼卡。环放枪炮等语。殊无此理。绿营兵丁。往往未见贼匪。先放枪炮。枪炮为行军利器。必须贼匪近前。始行施放。方为得力。若仅对贼卡环放。岂不施之无用之地。况更番迭换。焉有如许火药接济。必致临敌转形短少。而弁兵等亦必疲乏。殊非用兵之道。嗣后当饬知将弁等、勿得空放枪炮。糜军火。劳兵力也。将此谕令知之。
○景安奏报、防堵滹河镇贼匪。游击六十五等、下部议叙。
○汪新奏报、击退夹河洲等处偷渡贼匪。千总甘宗罗等、下部议叙。
○旌表守正被戕河南鲁山县民郭台妻贾氏。守正捐躯直隶东安县民于德儿聘妻刘氏。河南温县民李守文妻职氏。
○缓徵湖北武昌、咸宁、蒲圻、崇阳、能城、兴国、大冶、通山、汉阳、黄冈、蕲水、麻城、黄安、罗田、蕲、黄梅、广济、安陆、应城、十九州县、新旧额赋。
○戊戌。上问太上皇帝安。
○奉太上皇帝命。赐太行皇后谥曰孝淑皇后。
○旌表守正捐躯安徽灵璧县民蒋辅女蒋氏。
○己亥。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内阁、哈当阿等奏、淡水地方奸民王长胜、串同营兵王增、郑发、混造逆旗。潜竖庄民王费屋傍、希图吓诈。经把总戴鹏。盘诘破案。移厅审讯明确。将王长胜问拟斩决。王增、郑发、照光棍为从例问拟绞决、分别办理一摺。营汛安设官兵。巡查地方。是其惠责。遇有奸民滋事。本应立行查拏。乃此案营兵王增、郑发、转听从王长胜混造布旗。书写不法字样。吓诈庄民。希图得钱分用。实出情理之外。该提督等止将该营兵照光棍为从例绞决。所办尚轻。着查明该二犯父兄子弟内。有现系入伍食粮者。即行革退。并将该二犯之父兄子弟。均照失察家属为盗例治罪。以示惩儆。所有该汛专管把总戴鹏。于事未发觉之先。即行盘诘破案。不惟无罪而且有功。戴鹏。着加恩以千总用。并赏给银五五十两。其兼辖都司卢植。亦着免其交部议处。
○庚子。以故喀尔喀土谢图汗扎萨克亲王齐巴克多尔济兄子齐巴克扎布、袭爵。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八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之七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第三十五回 谋弑父射死单于 求脱围赂遗番后·蔡东藩 元史续编卷四·胡粹中 卷六十一·宋·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西汉年纪序·王益之 一四一 军机大臣奏仍将戎英发遣乌鲁木齐种地以示惩儆片·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佚名 燕文公时·佚名 卷一百九·佚名 113.八王混战·林汉达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