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敕赐滁阳王庙碑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皇帝制谕滁阳千百户王杰等:自古豪杰之士,有大功于天地人神者,生虽不获其福,死必血食庙祀焉,所谓死而不亡,名传永世者也!惟滁阳王,定远之民,当元运将终,群雄并起,王亦乘时倡义,旋克濠城,拒守二载。时朕从事,恩礼甚厚。癸巳,王行兵盱眙。甲午,移驻环滁。乙未,南巡和阳,婴疾而薨。先是,命朕率兵镇御和阳,及王薨,王子不能驭诸豪英,兵且乏食,朕率众渡江,秣马厉兵,东征西讨,凡十有三年,帝业乃成。朕追念旧恩,特封滁阳王,立庙于州,岁时奉祀。

洪武十五年秋,召守滁阳千百户等免征田租者二十员名,永供时祀,其宥氏首率而祀之。故兹制谕。

一、祭祀日期,用四孟月:

正月初三日

四月初三日

七月初三日

十月初三日

前件四孟之祭,系是古礼,其余俗节不行。

一、祭祀礼物,每祭合用:

山羊一羫(三十斤)

猪一口(三十斤)

香一炷

烛一对(一斤重)

果子随时不拘多少

酒四瓶

馒头粉汤照神位

纸一千张

一、奉祀人员二十户,照依田数多者多出,少者少出,买办祭物。

官十七户:

王杰(田地二顷九十七亩五分正,米麦一十七石五斗九升五合。)

何众(田地二顷五十三亩四分正,米麦一十石五斗二升七合。)

黄忠(田地三顷四十四亩六分正,米麦一十八石一斗三升三合。)

陈良(田地一顷六十八亩六厘正,米麦七石二斗八升一合五勺。)

郭才(田地三顷四十九亩八分五厘正,米麦一十七石七斗二升二勺五抄。)

费诚(田地二顷六十三亩一分四厘四毫正,米麦一十二石七斗一升五合八勺。)

骆聚(田地二顷一十二亩二分正,米麦九石三斗九升九合。)

许贵(田地二顷二十九亩五分正,米麦一十一石一斗一升五勺。)

杨和(田地一顷九十二亩九分七厘正,米麦八石七斗五升四合一勺五抄。)

宋用(田地二项八十八亩九分三厘四毫正,米麦一十三石九斗七升三勺五抄。)

纪通(田地一顷九十五亩正,米麦一十一石一斗 升七合五勺。)

曹胜(田地一顷七十五亩正,米麦九石六斗八升二合五勺。)

朱英(田地一顷三十三亩八分六厘一毫正,米麦七石六斗二升七合六勺八抄。)

陈兴(田地一顷七十四亩正,米麦一十石二斗六升。)

俞胜(田地二顷五十三亩四分八厘正,米麦一十五石八斗六升一合。)

林皋(田地八十四亩三分三厘二毫正,米麦四石九斗四升九合二勺五抄。)

吕胜祖(田地五顷二十七亩正,米麦三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

看庙人三户:

宥妳子(田地一顷三十亩正,米麦八石七斗六升。)

范兴伍(田地九十三亩五分正,米麦六石四斗二升七合五勺。)

刘兴旺(田地一头二亩正,米麦七石六斗五合。)

(谨身)

洪武十五年七月。

(殿宝)

○敕赐滁阳王庙碑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皇上亲藁滁阳王事实,召太常司丞臣张来仪谕之曰:「王之恩德,注在朕心。今滁有庙祀而碑刻未具,甚阙典也。汝其据此为文于右。」臣来仪谨再拜奉诏。

谨按:王讳子兴,姓郭氏,其先曹州人。王父少好术数,尝从异人游,得其书。年长未娶,南游定远,邑人神其术,将有为,叩之必验。邑中富翁家有处女,以瞽未许嫁,王父过其门,翁以女命求卜,数成曰:「此贵人也!」翁曰:「瞽目,求配。」王父曰: 「翁能不鄙我乎,则妻之。」翁曰:「诺。」既而娶,不数年,夫妇家日赡。生子三、女一,王中子也。始生,父卜之,喜谓人曰:「是儿得佳兆,异日非常人,必大吾家。」既长,兄弟别籍,三人皆善殖产。元末,民间有造言者,王误中其说,信之甚笃,忽不事业而妄散家财,阴结宾客。至正壬辰,汝颍兵起,王识天下当变,乃召所结宾客子弟,拔濠梁据之。时皇上潜居民间,为讹言所逼,惧祸将及,遂挺身入濠梁。抵其城,为门者所执,将欲加害。人以告王,王亲驰活之,抚之麾下。问召与语,异之,取为亲兵。居数月,王谓曰:「汝单居,当为汝婚。」王暮归,与夫人饮食,语及斯事。次夫人忽惋惜谓王曰:「方今兵乱,正当收召豪杰,是子举止异常,若不抚于家,使为他人之亲,是失智矣。」王悟,遂以女妻之,孝慈皇后是也。

王为人勇悍善战,时军帅四人, (「时军帅四人」,原本讹「帅」为「师」,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改。)名位皆在王上。王素刚直,不屈人下,每遇四人瞋目语难,而王剖决通敏,数以非语侵之,众故含忿。未几,客军首帅赵、彭以兵来驻濠,二姓皆僭称王,王等遂为所制。一日,众挟赵势拘王于狱,将害之。皇上自军驰归,或曰:「勿往!」曰:「再生父母有难,可不赴乎?」遂入王家。明日,彭帅闻,遣人释王以归。明年夏,上还故里, (「上还故里」,原脱「上」字,据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二滁阳王庙碑引文补。)收元卒七百献王,王就令将之。又明年夏,上染病未瘥。(「上染病未瘥」,原脱「上」字,「瘥」作「差」,据国初群雄事略卷二滁阳王庙碑引文补、改。)王闻元义兵欲归,将说之,左右无可使,偶过寝门,示意趦趄,因请扶疾往,卒说降之,得其精卒三千。既而,彭、赵东屯泗州,因挟王以往。时皇上方驻滁阳,知众不可共事,独坚守以待。复遣人赂彭、赵左右,赂行,王得纵归滁阳。时王兵共四万,其麾下仅万人,皇上所部三万有奇。

明年乙未,王命皇上守和阳, (「王命皇上守和阳」,原脱「皇上」二字,据国初群雄事略卷二滁阳王庙碑引文补。)既而信流言,亲至和阳视师。值王雠人亦驻其中,闻王至,移军异处。皇上礼送行者,俄为所难。王闻惊惧得疾,寻卒,归葬滁州。夫人张氏生三子,长战殁,次为降人所陷,幼与群小阴谋,伏罪。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

洪武元年,天下既一,剖符行封,追思更生之恩,实帝业所始,乃封滁阳王,建庙基滁阳,命有司岁时率滁人祭之。

臣来仪伏闻自古帝王之兴,虽受命于天,未始不因乎人,盖必有所佑助维持而后成。及其既成也,其所佑助维持之者,亦以与享其荣,传之无穷而施之罔极。惟我皇上,奋布衣,提一剑而起,外无尺土一民之助,而王能脱危难,识潜微,纳于二室,授以兵柄,慨然不少吝惜,遂肇大业,可谓有知人之鉴矣!及今大统既定,四海一家,推本寻源,实由于王。爰建显号,俾永永血食,盖非王无以辟万世之业,非皇上无以永王之名。臣谨即是为铭。铭曰:

皇受天命,发迹濠梁,方其始兴,附于滁阳。滁阳先知,识圣于微,圣有大难,王脱其羁。取彼神龙,翼之风云,浴日咸池,洗其垢氛。龙腾日升,伊谁之功?有相自天,实启王衷。皇奋无旅,王命予之,皇家未媲,王命女之。谋行谏从,肝胆弗疑,萋菲之言,终莫我离。秉钺专征,付以阃外,颠强蹙骄,育众日大。变生不意,卒疾于惊,何启其绪,弗享其成。皇明日昌,既臣万方,割符赐爵,乃侯乃王。爰念旧恩,极天罔报,一饭必酬,矧有大造。乃封大郡,乃建庙庭,乃复滁人,护其园茔。祠官孔严,报祀春秋,罍酒铏羹,黍稷羊牛。王其来歆,毋曰无后,王女皇妃,三王挺秀。王支百世,王有庙祀,棼棼者雄,孰王之似。小臣受诏,作此铭诗,勒着贞珉,以永无期。

洪武十七年三月吉日,承直郎、太常司丞臣张来仪奉敕撰,中书舍人胡廷铉奉敕书并篆额。

【王天有点校】

附录:

滁阳王庙岁祀册一巻(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立庙滁州令有司岁时奉祀此本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具载祀典规条及守庙人户次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葢卽从庙中碑刻抄出别行者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存目)

敕赐滁阳王庙碑(四库全书·明名臣琬琰录卷一)

张来仪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皇上亲藁滁阳王事实召太常司丞臣张来仪谕之曰王之恩徳注在朕心今滁有庙祀而碑刻未具甚阙典也汝其据此为文于石臣来仪谨再拜奉诏按王讳子兴姓郭氏其先曹州人王父少好术数常从异人游得其书年长未娶南逰定逺邑人神其术将有为叩之必验邑中富翁家有处女以瞽未许稼王父过其门翁以女命来卜数成曰此贵人也翁曰瞽目未配王父曰翁能不鄙我乎则妻之翁曰诺既而娶不数年夫妇家日赡生子三女一王中子也始生父卜之喜谓人曰是儿得佳兆异日非常必大吾家旣长兄弟别业三人皆善殖产元末民间有造言者王误中其说信之甚笃忽不事业而妄散家财阴结宾客至正壬辰汝颍兵起王识天下当变乃召所结宾客子弟拔濠梁据之时皇上潜居民间为讹言所逼惧祸将及遂挺身入濠梁抵其城为门者所执将欲加害人以告王王亲驰活之抚之麾下间召与语异之取 亲兵居数月王谓曰汝单居当为汝婚王暮归与夫人饮食语及斯事次夫人忽惋惜谓王曰方今兵乱正当收召豪杰是子举止异常若不抚于家而使为他人之亲是失智矣王悟遂以女妻之孝慈皇后是也王为人勇悍善战时军师四人名位皆在王上王素刚直不屈人下每遇事四人瞋目语难而王剖决通敏数以非语侵之众故含忍未几客军首帅彭赵以兵来驻濠二姓皆僣称王王等遂为所制一日众挟赵势拘王于狱将害之皇上自军驰归或曰勿往曰再生父母有难可不赴乎遂入王家明日彭帅闻遣人释王以归明年夏还故里收元卒七百献王王就令将之又明年夏染末疾未差王闻元义兵欲归将说之左右无可使特过寝门示意趑趄因请扶疾往卒说降之得其精卒三千既而彭赵东屯泗洲因挟王以往时皇上方驻滁阳知众不可共事独坚守以待复遣人赂彭赵左右赂行王得纵归滁阳时王兵共四万其麾下仅万人皇上 部三万有竒明年乙未王命守和阳既而信流言亲至和阳视师值王■〈亻丸〉人亦驻其中闻王至移军异处皇上礼送行者俄为所艰王闻惊惧得疾寻卒归塟滁州夫人张氏生三子长战殁次为降人所陷幼与群小阴谋伏罪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洪武元年天下既一剖符行封追思更生之恩实帝业所始乃封滁阳王建庙墓滁阳命有司歳时率滁人祭之臣来仪伏闻自古帝王之兴虽受命于天未始不因乎人葢必有所佑助维持而后成及其既成

皇受天命发迹濠梁方其始兴附于滁阳滁阳先知识圣于微圣有大难王脱其羁取彼神龙翼之风云浴日咸池洗其垢氛龙腾日升伊谁之功有相自天实启王衷皇奋无旅王命予之皇室无嫓王命女之谋行谏从肝胆勿疑萋斐之言终莫我离秉钺专征付以阃外颠强蹙骄有众日大变生不意卒疾于惊何启其绪勿享其成皇明日昌旣臣万方割符锡爵乃侯乃王爰念旧恩极天罔报一饭必酬矧有大造乃封大郡乃建庙廷乃复滁人护其园茔祠官孔严报祀春秋罍酒铏羹黍稷羊牛王其来歆勿曰无后王女皇妃三子挺秀王支百世王有庙祀纷纷群雄孰王之似小臣受诏作此铭诗勒着贞珉以永无期

敕赐滁阳王庙碑(四库全书·明文衡巻六十四)

张来仪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皇上亲藁滁阳王事实召太常司丞臣张来仪谕之曰王之恩徳注在朕心今滁有庙祀而碑刻未具甚阙典也汝其据此为文于石臣来仪谨再拜奉命谨按王讳子兴姓郭氏其先曹州人王父少好术数常从异人游得其书年长未娶南游定远邑人神其术将有为叩之必验邑中富翁家有处女以瞽未许嫁王父过其门翁以女命求卜数成曰此贵人也翁曰瞽未配王父曰翁能不鄙我乎则妻之翁曰诺既而娶不数岁夫妇家日赡生子三女一王中子也始生父卜之喜谓人曰是儿得佳兆异日非常人必大吾家既长兄弟别籍三人皆善殖产元末民间有造言者王误中其说信之甚笃忽不事业而妄散家财阴结賔客至正壬辰汝颍兵起王识天下将变乃召所结賔客子弟拔濠梁据之时皇上潜居民间为讹言所逼惧祸将及遂挺身入濠梁抵其城为门者所执将欲加害人以告王王亲驰活之抚之麾下间召与语异之 为亲兵居数月王谓曰汝单居当为汝婚王暮归与夫人饮食语及斯事次夫人忽惋惜谓王曰方今兵乱正当收召豪杰是子举止异常若不抚于家而使为他人之亲是失智矣王悟遂以女妻之孝慈皇后是也王为人勇悍善战时军帅四人名位皆在王上王素刚直不屈人下每遇事四人瞋目语难而王剖决通敏数以非语侵之众故含忿未几客军首帅彭赵以兵来驻濠二姓皆僭称王王等遂为所制一日众挟赵势拘王于狱将害之皇上自军驰归或曰勿往曰再生父母有难可不赴乎遂入王家明日彭帅闻遣人释王以归明年夏还故里收元卒七百献王王就令将之又明年夏染末疾未差王闻元义兵欲归将说之左右无可使特过寝门示意趦趄因请扶疾往卒说降之得其精卒三千既而彭赵东屯泗州因挟王以往时皇上方驻滁阳知众不可共事独坚守以待复遣人赂彭赵左右赂行王得纵归滁阳王兵共四万其麾下仅万人皇上 部三万有竒明年乙未王命守和阳既而信流言亲至和阳视师值王仇人亦驻其中闻王至移军异处皇上礼送行者俄为所艰王闻惊惧得疾寻卒归塟滁州夫人张氏生三子长战没次为降人所陷幼与群小阴谋伏罪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洪武元年天下既一剖符行封追思更生之恩寔帝业所始乃封滁阳王建庙墓阳命有司岁时率滁人祭之臣来仪伏闻自古帝王之兴虽受命于天未始不因乎人葢必有所佑助维持而后成及其既成也其所佑助

皇受天命发迹濠梁方其始兴附于滁阳滁阳先知识圣于微圣有大难王脱其羁取彼神龙翼之风云浴日咸池涤其垢氛龙腾日升伊谁之功有相自天寔启王衷皇奋无旅王命予之皇室未嫓王命女之谋行谏从肝胆弗疑萋斐之言终莫我离秉钺专征付以阃外颠强蹙骄有众日大变生不意卒疾于惊何启其绪弗享其成皇明日昌既臣万方剖符锡爵乃侯乃王爰念旧恩极天罔报一饭必酬矧有大造乃封大郡乃建庙庭乃复滁人护其园茔祠官孔严报祀春秋罍酒铏羮黍稷羊牛王其来歆母曰无后王女皇妃三王挺秀王支百世王有庙祀棼棼者雄孰王之似小臣受诏作此铭诗勒着贞珉以永无期

猜你喜欢
  论礼第二十七·王肃
  卷六十三 漢紀五十五·司马光
  举要卷二·金履祥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二四九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十四·裴骃
  任窻传·姚思廉
  慕容彦超传·欧阳修
  王曾传·脱脱
  彻里帖木儿传·宋濂
  吴悌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元长·隋树森

    邵元长,字德善,慈溪(今属浙江省)人。与钟嗣成同时,且相知,曾为《录鬼簿》作“后序”支钟氏之《录鬼簿》,全录“本朝显官名公, 词章行于世才恐后淹没姓名.故编排类集。记其出处才能于其前,度以音律乐章于其

  • 二妙集卷第三·段克己

    五言律诗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方平道中微雨后偶成余侨居龙门山十有余年封张二子日从余游而贫又甚焉因写所怀兼简二子共成一笑仲坚见和复用韵以答枕上再赓前韵野步仍用韵示封张二子李山人湛然始生之朝座客各赋诗

  •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吴兢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

  • 卷之二·佚名

    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乙酉。谕内阁。朕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礼部奏明年元旦。应进表行礼一摺。明年元旦。毋庸诣慈寍宫进表行礼。皇帝尚在二十七日期内。并着停止升殿。现月  ○又谕。丁宝桢奏、河工委员。

  • 五三 抄书·周作人

    没有什么好书,可以引起小孩读书的兴趣,但是他们自己能活动时,也可以利用,有如大人的破朝靴,穿了会得跳钟馗捉鬼,表现得很好玩的。这总在癸巳以前,在曾祖母卧室的空楼上,南窗下放着一张八仙桌,鲁迅就在那里开始抄书的工作。说也

  • ·台湾班兵议(上)·丁曰健

    比闻大府檄下,议改台湾班兵,召募土着。愚窃以为过矣。台湾自古海外荒服之地,明末郑氏窃据,为闽、浙、江南忧者数十年。圣祖仁皇帝命将兴师,克塽衔璧归降,始入版图。于今一百五十三载,设立重镇,总摄师干,俾以专杀

  •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清)黄百家女官六局〔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六尚并同尚宫,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若征辨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领司四。)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掌宫内诸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九·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哀公上【名蒋定公之子母定姒定公妾也敬王二十六年立是嵗晋定十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左传曰报柏举也或曰柏举之战蔡昭以复其父祖之雠也春秋襃之今楚之围蔡亦曰雪鞭墓之辱而春秋

  • 卷十七·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七月令秦吕不韦集诸儒着十二月纪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月用夏正令则杂举三代及秦事礼家抄合为此篇张子曰月令大率秦法也然采三代之文而为之不无古意孟

  • 记问之学(1)·戴圣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原文】记问之学(2),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3)!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注释](1)本节选自《学记》。(2)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3)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

  • 乘马数第六十九·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有虞策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马,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王国则以时行也。”桓公曰:“何谓以时行?”管子对曰:“出准之令,守地用人策,故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

  • 卷四·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四宋 朱申 撰地官司徒下载师【掌任土官之长其属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任土之灋【任土之所宜以制赋】以物地事【物色之而知其种植所宜】授地职【既知地利所宜则授有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大乘渐教与进化论·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讲──一 进化论在现代思想中之变迁自昔思想界对宇宙万有的观察,有四派主张:一、亘古不变,二、循环消长,三、退化,四、进化。主进化者非始于近代,如古希腊之额拉吉来图哲学,与中国一派

  •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太虚

    一 全部教史的纲要 甲 佛法流变的原则 乙 印度佛教的三期 丙 世界佛教的三系二 全部教法的纲要 甲 四藏 乙 三法 1.五乘共法 2.三乘共法 3.大乘不共法三 今后佛学的建立 甲&n

  • 乐邦文类卷第一(并序)·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次乾道中德寿宫亲洒宸毫。大书莲社二字。赐防御使浙西路总管张[揙-戶+(今-一)]。龙骧凤翥八法俱全。真希世河洛之瑞也。窃惟高宗皇帝。以唐虞之化甄陶天下。功成不居。脱屣万乘。退藏之暇。游心内

  • 卷第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佛告诸苾刍。提婆达多。非为今时无恩无报。从昔已来亦无恩无报。汝等善听。我当为说。摄颂曰。佛告诸苾刍。乃往古昔。此婆罗痆斯城有一大村。去村不远有

  • 春秋经解·崔子方

    十二卷。崔子方(生卒不详)撰。崔子方字彦直,又字伯直,号西畴居士,涪陵(今属四川)人,宋代着名经学家。《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之崔子方与苏轼、黄庭坚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并刻石于醉翁亭侧,黄庭坚称其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