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务院

国务院之组织,始于民国元年六月,以各部总长为国务员,内阁总理为领袖,所属则秘书厅、法制、铨叙、统计、印铸四局也。厅有秘书长、秘书,各局有局长、参事、若佥事、主事、办事员,则厅局皆有之。而法制局又有编译、调查。印铸局又有技正、技士,乃全国行政之总机关也,然除国务会议外,各部总长对院事从不过问,故秘书长、局长等只服从总理。能得总理信任者视诸总长若弟兄,行甚且势凌其上,观徐树铮孙洪伊,往事可知矣。为总揆者,对外人之交际本党之私事类甚繁剧,每日到院办公时间至为短促,故大柄恒操之秘书长手,近如张志潭等,以陆军次长而兼院秘书长,盖以一身当行政军事之冲,为各国所未有矣。

中国无以政见集合的政党,任以何人组阁,所援引之国务员政见必不能一致,故国务会议者,不过就本部主管事项,陈述一二。若事关全局利害,则置议者不过陆财内务诸总长,农商教育司法等,第默默列席。其荏弱不喜于事者,更可避不出席,即总理亦无一定之权限。任以文吏则权绌;任以军人则权重。总统与总理亲善,则国务员皆能依法行使职权;府院不睦,则事权落于秘书诸人掌握,往往频开会议,而不能议决一事。总理能兼陆军或财政,则势力尤伟。譬如简任之进退,亦国务会议事项之一。实则会议时鲜见提议。一听元首总揆二人之意见而已。公布之国务院组织法,徒存其名,仍视人为强弱也。

院秘书厅事繁任重,在府秘书厅上,以印信,会计,庶务,亦其职掌也。其撰拟命令者,如前清之军机章京,人欲探刺机密必与交结。故此辈应酬为最忙。监印者,无论何项公牍,皆得入览,亦便传送消息。会计事本不烦,以任总理者,多党魁。秘长往往为之支配。党费因是颇劳筹画,而就中沾润,正复不少。名为整理本院庶务,实则总理私宅晏会庆吊诸事,莫不归其经理。故厅中必有少年精干,漂亮便捷者数辈,支拄其间,陪侍总理子弟,冶游饮博者。此辈亦优为之,故虽不必按日趋公,而仍得邀上官青睐。

法制局掌审定各部院拟订之法律命令,故职权重要。此席例为留学生所有,颇易与各部院龃龉。圆融者,因仿照前清宪政编查馆遗法,遇事择其不关紧要者,驳易一二条,余皆如议通过。此法一行,事日清简,编译员、调查员长日无事,雍容坐啸而已。

铨叙局犹清之吏部也,所司皆例行事。惟审查文官资格,可上下其手。四年前,有亏币饬缉之吏,夤缘官于别省,竟请补知事,铨叙局并无纠正。人有訾之者,答曰:“亏币饬缉,案在内财两部,本局不知也。”实则参事中有其姻娅,代为覆掩,又恩给抚恤。虽不敢变乱多寡,而可缓急任意,待恤甚殷者,欲求其速议速行,亦非请托不为功。至核对履历,验看凭照,亦不免草率了事。尝询之个中人云:前清吏部,于各省升迁调补,准驳参半。近之铨叙,有准无驳核履历,验凭照。毋乃多事。何怪草率?

印铸在国务院四局中,银钱经手事体为最多,制造公文用纸,刊行公报、法令、职员录,铸造勋章、徽章、印信、图记,胥其职掌也,故于行政上责任较法制诸局为轻,而与总揆接近,或占有其他势力者。每乐就斯席,政府公报,篇幅寥寥,而纸张印刷费,视坊肆贵至数倍。某任技正时,谓经手督造之勋章、徽章多至万余枚,费不应手,只好偷工减料。语为项城所闻,特取入公府比验,至播诸新闻。蜀中某将军,所得勋二位勋章,中嵌珠宝,皆较他人佩者为巨,制亦精绝,则托人预为致意也。铸印为清代礼部职掌,铸资无可中饱,故大小一致,无畸轻重者,惟领费少资津贴。今也不然。铸工殆不可问,篆法恶劣,尤其余事矣!

统计局依样葫芦,权利至为微薄。某甲任局长时,欲以统计统一事项,及统计会议事项,操纵各官署,于送核表册,多所纠驳。内财交三部,苦其烦苛,为秘书长言之。未几,甲遂他调,自是相戒毋多事。

猜你喜欢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二·胡三省
  卷二十二·凌雪
  卷二百四十六·杨士奇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下·袁枢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文明·周绍良
  方从哲传·张廷玉
  侣钟传·张廷玉
  虞谦传·张廷玉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一·吴振棫
  卷三十五·佚名
  卷十八·鄂尔泰
  卷八十·雍正
  卷十五·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元量·唐圭璋

      元量,“全”已见。   瑞鹧鸪   内家雨宿日辉辉。夹遥桃花张锦机。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   龙舟缥缈摇红影,羯鼓喧哗撼绿漪。阿监柳亭排燕处,美人門把玉箫吹。   汉宫春   春苑赏牡丹   玉砌雕

  • 第廿四折 锄奸·李玉

    [末、老扮快手上]公门自有冰霜地,销尽奸雄铁石心。自家河南道御史蒋老爷衙门两名快手便是。[末]目下魏监身死,前案尽翻,忠臣一一追封,群凶个个定罪。倪文焕、许显纯两个恶人,因周吏部公子动了血疏,奉旨发到我老爷衙门勘问。早

  • 补遗卷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十八言志求志赋【有序        元】袁 裒古人以赋托志或比拟贤哲或寓情幽怨或述已出处若愍志复志述志之类非一大抵皆假设仿喻依楚语属辞余老于忧患年垂耳顺白首无成因想先世遗

  • 剧目索引·钱德苍

    初集副末一卷牧羊记:庆寿、颁诏、小逼、望乡金锁记:送女、探监、法场三国志:刀会二卷邯郸梦:扫花占花魁:劝妆牡丹亭:冥判、拾画、叫画白罗衫:贺喜永团圆:逼离、击鼓、闹宾馆、计代、堂婚三卷琵琶记:辞朝、盘夫西川图:芦花荡一文

  • 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萧子显

    傅琰虞愿刘怀慰裴昭明沈宪李圭孔琇之太祖承宋氏奢纵,风移百城,辅立幼主,思振民瘼。为政未期,擢山阴令傅琰为益州刺史。乃捐华反朴,恭己南面,导民以躬,意存勿扰。以山阴大邑,狱讼繁滋,建元三年别置狱丞,与建康为比。永明继运,垂心

  • ●卷六·李绛

      ○论盐铁月进   元和七年,盐铁使王播,每月进奉钱帛数万贯,谓之月进。李绛奏曰:   陛下新降德音,断四方正税外进献,天下无不闻知,海内无不歌咏,事光史册,声布华夏。今盐铁使王播,每月进纳钱帛,不知何以为进?若奉公无私,安得

  • 内篇 列传第六·刘知几

      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寻兹例草创,始自子长,而朴略犹存,区分

  • 卷五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五十六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陈留风俗传云东昏县卫地故阳武之户牖乡也括地志云东昏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九十里】少时家贫好读书

  • 卷六十四 蜀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陈寿

    (三国志诸葛恪传、滕胤传、孙峻传、孙綝传、濮陽兴传、聂友传)诸葛恪传,(附聂友传)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他年少时就有才名。二十岁被任命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侍奉太子孙登讲授道艺,并与他们交为朋友。从中庶子

  • 始建王刘禧传·沈约

    始建王刘禧字仲安,是明帝的第十二个儿子。元徽四年(476),年六岁,封爵建始王,享受二千户租税待遇。齐国继承宋国,降封为荔浦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谋反被赐自杀。

  •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司马光

    后梁纪五 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1]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 [1]秋季,七月,庚戌(初三),前蜀主王建任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臣】李卫谨 奏爲奏明事窃【臣】荷蒙 圣恩特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於上年十二月初三日接准吏部兼衔咨文因未奉有另给总督关

  • 刑法五·徐松

    亲决狱太祖干德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帝御讲武殿亲录开封府系囚,会宥者数十人。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十六日,西窑务役夫夏遇醉殴伤队长杨彦进,召至便殿,帝亲问状。彦进具状,指挥使牛鹗素嫉遇,因巧诬之。帝怒,斩彦进,流鹗海岛,擢遇

  • 泾野子内篇卷十六·吕柟

    鹫峯东所语十年冬许象先辞归省先生曰近日诸友多北上汝独南还诸友中每告以随处力行汝此归亦当如是然于此等处须是看做一様方始是学出处元是一个道理不可谓处轻于出也先生一日谓诸生曰逝者如斯夫子见齐衰者冕者与瞽者过

  • 人生问题发端·傅斯年

    人生问题是个大题目!是个再大没有的题目!照我现在的学问思想而论,决不敢贸贸然解决他。但是这个问题,却不能放在将来解决;因为若不曾解决了他,一切思想,一切议论,一切行事,都觉得没有着落似的。所以不瞒鄙陋,勉强把我近来所

  • 第五篇 偶寄闲情(上)·丰子恺

    吃瓜子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拿筷子,吹煤头纸,吃瓜子,的确是中国人独得的技术。其纯熟深造,想起了可以使人吃惊。这里精通拿筷子法的人,有了一双筷,可抵刀锯叉瓢一

  •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佚名

    简名《连环计》。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剧写东汉末董卓专权,司徒王允与太尉杨彪谋锄卓。学士蔡邕向王允献连环计,杀卓。是夜,王在花园闻养女貂蝉烧香祈祷,知其为吕布失散之妻,遂说服貂蝉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佚名

    大日经之具题。经文六卷,供养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无畏译。真言三部经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经也。见大日经条。谓大日如来自成佛以不思议之加持力说内证法之经典也。离神力之加持。不能说。不能听。就此真言一宗有自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