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孤忠后录

顺治二年乙酉,贡生黄毓祺,谋复故明。

毓祺,字介之,号大愚,天启元年恩贡,家住江阴东城内。守城之役,与友人参将张宿,上舍程壁等,歃血同盟,协力拒守。至八月城破,毓祺潜渡海,谋请兵于镇南伯。有僧浪仙,泄其事于武弁王珑。珑以邑人杀其家口,衔恨刺骨,嗾官兵火搜。毓祺赖先出,得免。因传檄四方,阴合同志;文云:“即如江上孤城,首倡人间大义。斩馘万计,固守八旬。□□棘荆,俯视敌人如草芥;弹丸□□,至今马骨如山邱。亦可见我非脆骨柔肠,必不可扶之弱植;彼非四目两口,必不可胜之雄师。特击乎顺逆之人心,与盛衰之士气。”时旧臣遗老,所在不靖。

檄至,往往响应。三年丙戌十月,广西永明王,改元永历。十一月广东唐王改元绍武。生员徐趋,袭江阴城,兵备道徐服远却走之。

毓祺晋归营葬,约众于八月十五夜,杀入兵备者衙门,然后再守江阴。薛纯知之,私以谋反首。中表徐趋拂衣起曰:“发不发,等死耳!宁制人,毋为人制!”

侦知城中无备,遂不告毓祺,独以千余人袭之。时届黄昏,放炮太早。兵使徐服远赏月未卧,纠兵杀出,乃败;辟城远遁。明早毓祺闻变,心知趋所为,挺剑蹈海而去。其党又株杀二百余人,全家抄掠。四年丁亥,楚世子监国于夔州。黄毓祺起兵海上,谋复常州。

正月,毓祺纠合师徒,自舟山进发。常熟钱谦益,命其妻艳妓柳如是至海上犒师,适飓风大作,海艘多飘没。毓棋溺于海,赖勇士石负之,始得登岸。赋诗云:“可怜上帝□□□,自叹愚民与石顽。纵使逆天成底事,倒行日暮不知还。”

约常郡五县,同日起兵恢复,聚众数万,屯武进白土地方,五鼓薄郡北城,放火烧门。知府夏一鹗、同知黄谋驰至。门将破矣,鹗领家丁数十骑,开门杀出,冲过吊桥,众皆散走。黄系投诚参将,改文阶,开门时,黄揽舆止之。鹗曰:“彼众盛,天明则势成矣!此时辨我多寡,不可也。鹗辽人,生长边方,故用兵如此。

此时城门洞开。徐趋固文士,不知兵。纶巾羽扇,驱兵至府署。署中出骑兵数人,挺刀逐之,众惊逸。自相蹂践,趋乃被执。趋被执,祺遁江北。吏执其子大湛、大淳、大洪,兄弟争死勿怯。

初,趋以小册注祺门下数千人。湛被执,对簿。吏根株羽党,遣役械湛归,搜名籍。湛检得,亟嚼而咽之,一无波及。

毓祺事既不就,而志不少衰,逃名潜窜,冀得将□□□。或名“张睢,”或名“赵渔,”或名“王梦白,”或号“太白行者;”甚至衣穿履决,乞食于市。

至淮,索居僧舍。一日,僧应薛从周家礼忏,周闻知祺,延而馆之。周好道术,有神降于家,言祸福,颇应验。祺问之,神判云:“郁仪结磷,丽天在兹。重光重轮,赖君扶持。”周有子,颇好事,心喜其说。祺有部曲张纯一、张士俊二人,向所亲信。二人从武弁战(灵皋按:此字恐系误刊)名儒(灵皋按:本句疑仍有误刊,词意终不可通。姑识之,待考)转输实无所措。谋于名儒,将以祺为奇货。

名儒故与薛有隙,得此为一网打尽计。于是首者首,捕者捕,祸起仓卒矣。

顺治五年戊子,下黄毓祺于海陵狱。

是年春,执毓祺见廉使夏一鹗,四月,下海陵狱。一鹗为常州府时,治徐趋之狱,尝垂涎于祺而欲未遂,后心艳武进杨廷鉴之富,欲借此为株连,祺不应。

索笔供云:“身犹旧国孤臣,彼实新朝佐命。各为一事,马牛其风。”一鹗大怒,酷肆拷掠,诘以“若欲何为?”曰:“求一死耳!”七日,遂囚于广陵狱。

六年己丑,黄毓祺死于金陵狱。

祺豪于文,在狱中,慷慨如平时;题咏不少辍。落笔洒然,痛所志不遂,郁伊骚屑之情,溢于辞色。三月,移金陵狱,将刑,门人告之期,祺作绝命诗,被衤丙衣,趺坐而逝。

野史氏曰:“按殉节录,则云戮尸;而相传则有人代死,毓祺后寿终。”

方狱之亟也,当事者欲以闻,江民恐再罹难,诸生汤林、徐时化、韩、方、沈五姓,泣跪县庭。竟日,令不能决。绅士曹玑委曲白诸上台,得邀宽宥,不复穷治;独大湛入旗为奴。野史氏曰:“此事学使苏公铨之力居多,故邑人感激,建梅花书院以尸祝之。”

七年庚寅,烈妇黄周氏死难。

先是毓祺蹈海,长子大湛挈其妻周氏,避难于浙西严禹航家。湛间归,为捕卒所得,自问必死,乃书一诗与氏。该氏得书,惊恸;引带自缢。为婢妾所觉,不得死,遂束装谋归,曰:“夫子性命不可知,我妇人,奈何泊数百里外求活哉?”

严氏涕泣挽留,不能止。时浙东新破,闽粤拒命,清兵往来,纵横络绎。路无行人,督仆觅一鱼艇,昼伏夜行,水浆不入者数日,始达江上。家破无所归,依其祖母姨沈氏,日挑野菜,杂糠比以充饥。而竭十指之力,以供夫之狱食者,未尝不精腆。盖十阅月而解去。

戊子四月。毓祺事败,氏知破巢毁卵之祸,将不旋踵。依栖亲党,必致累人。

乃蹴居村舍,佃田数亩,与夫俱归;端居绝粒以待尽。饿七日,不死,遂复食。

竭力操家政,一切编篱堇户锄瓜刈黍之事,靡不身先,不特亲操井臼而已。

己丑三月,毓祺死于狱,律当谪家属旗下。

庚辰四月,湛与其弟赴金陵,氏与夫生诀。自誓必死,复不食。第恐死于家,为里党累。不得已乃投老姑董氏家;人定后,径投宅后池中。漏二下,始觉而觅之,尸已浮水面。董氏多方救之,呕水数斗而活。天未明,捕卒驱迫,氏遽求死不得,闻人言,服金屑能杀人,喜曰:“早知有此,何不悟哉!费我一夜熟筹!”

乃扣质库,收董氏金钏归,屑三钱,服之,盘旋肠胃,痛不可忍,竟不死。抵暮,投湛故人杨廷玉家。廷玉闻之,甚悲。询氏求死不得状曰:“金不赤,不得杀人,”

乃脱内人指约双环,屑之以进,亦不验。然氏已阴置利刃于怀,以备万一之变矣。

明早,太守坐堂皇,按册呼名,氏直立不应,举右袂障面,左手引刃自刎,刃入喉者二寸,流血冲涌而死。太守怛然失色,满堂大惊,是日也,日正午,如夜,众星灿然,阴风起于堂中,众以为精诚所感,好事者争醵金治木,将为发丧。明日,有持香烛来拜烈妇者;乃夜半,喉中气转,复生矣。太守笃钦义烈,许召领放归,具文申救。而廉使夏一鹗衔旧恨,移反严切,刻日趋上道。湛曰:“吾固知吾妻必死,不意其能从容乃尔!”湛乃就狱。

野史氏曰:“父子盖忠孝人,予读所为先府行略,未尝不哀其志。顾语多触讳,文亦不能大传,而遗志行(此字恐系误刊)尽,渐无有能举其姓氏者。

悲夫!予传黄烈妇,乃牵连书之,欲令后世知有毓祺、湛名。”

氏之归江上也,负创,合户不求医药。或进鸭血,可解金屑毒。氏曰:“祸深孽重,何以生为!”卒却之。无何,颈创复合,金屑竟不为害。越日,捕卒扣门,声息甚恶。氏闻之,徐步堂中。捕卒见之,不觉屈膝曰:“今日之事,不惟关我辈(躯)(原本作“驱,”今依文意改正)命,郡县官抑且得罪!”氏直答曰:“无恐,我决不累人。因觅舆返村舍,周历阡陌,谓老仆曰:“比年地已垦熟,可少力矣!”检一衣授老仆曰:“主人辞家;乏单衣更换。有北行者,即寄去。”遂召里胥捕卒。谓之曰:“若辈少待!我死,可取结状以行!”言讫,从容合户,投环而死。沈次山曰:“毓祺一老儒,周氏一弱女子耳!卒慷慨从容,愈折愈厉,虽忠烈之性,天直使然,亦其所以养之者素也。考申酉之变,抱石者出于穷丐,进毒者见于贱娼,岂特老儒女子哉!”

野史氏曰:“乙酉拒命,已属螳臂,然有说焉:严命驱迫,铤而走险,且联络苏州、常熟蜂起之师,蔽遮绍兴,福州新造之国,使中兴可望,安知不睢阳再见也?至丙戌之事,何为者哉?拒守之艰辛,屠戮之惨酷,皆所亲历。贼□已亡,顽民犹起。官商士庶,谁为同仇?器械城池,一无藉手,欲聚四方乌合之余烬,以成一时白手之奇功,事更难于前矣。”然有不敢妄议者:观题阎公死守孤城状后云:“自古奇男子,抱刚肠可生可没;此心不二。事到尽头难措手;犹是竭忠尽志。岂不知天时人事:四顾茫茫,无可共矢孤忠?吾尽吾心耳。成与败总非计!”此亦可知其心矣!

说者谓毓祺才略盖世,忠义性成,家当半江城,知交遍海内。当时阎公、陈公徒以死守,无所展布,其意必不谓然也。所以城破不即死者,一点雄心,半腔热血,未尝发,不甘瞑目。迨至舟山战舰,适遇石尤;白土雄师,又成画饼。

哀鸣铤鹿,势孤力竭,至此乃拚一死耳。此真知毓祺者矣。其词又云:“聊凭一腔义愤,壮乾坤气;况是有生必有死?君恩原未报,问臣心,如是差无愧!”其言如是,不可谓之忠乎?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柯劭忞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一·张岱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陈厚耀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佚名
  皇王大纪卷五十·胡宏
  卷二·王当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纪昀
  第二辑·佚名
  第三辑·佚名
  八七○ 谕辽金元三史承办官平恕等俱着加一级纪录三次·佚名
  张玄素传·欧阳修
  阿礼海牙传·宋濂
  睿宗兴献皇帝传·张廷玉
  目录上·佚名
  朱惟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九·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九 郊庙歌辞 晋郊祀歌三首      傅玄 【晋书乐志曰武帝受命泰始二年诏郊祀明堂礼乐权用魏仪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改乐章使傅玄爲之辞凡十九篇】 夕

  • 第八纲 体裁·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七十四 学作歌谣法 歌谣者,类皆出于不通文墨及粗识字义之人;或因时事之感触,或因景物之动兴,不假思索,随口而吐。惟当其歌咏慨叹之际,偶然一抑一扬、一顿一挫,不期婉转动听而自成叶韵也。兹特各举一例,并示作法于

  • 卷七十八·志第二十八·舆服一·宋濂

        ◎舆服一   若稽往古,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大壮。冕服车舆之制,其来尚矣。《虞书》舜作十二章,五服以命有德,车服以赏有功。《礼记》虞鸾车,夏钩车,商大辂。至周,损

  • ○春阿氏案·许指严

    光绪晚年,京师有一奇案,几与前此之四大奇案并称。后虽雪昭,而罪人未诛,冤者又已卒,诚憾事也。初,满人某者,居东城某胡同,有世职食禄,不事事,娶妻亦旧族,即春阿氏是。有后母年尚少,夙著艳名。父死,颇不安于室,然亦未有新著之秽史也。

  • ●宦游紀略卷上·高廷瑶

    金筑高廷瑤青書嘉慶七年壬戌余以通判選授安徽廬州八月到皖隋安慶郡守謁撫軍略與語顧謂守曰此豈作通判者守唯唯余私念通判閒曹猶不勝復何言明日謁方伯謂曰昨撫軍以子器宇不凡必有幹才欲留會城襄事余對曰留固甚願如憑限

  • 卷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九 【起丁未周赧王元年○止甲寅秦庄襄王三年】凡六十八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周自赧王五十九年献地於秦通监即以秦继周统纲且仍分注之何哉六国未平秦犹不得称正统也今遵纲目无

  • ●郑氏史料续编卷二目录·佚名

    四二、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查参周潭失事防弁李有功,请敕部议处)顺治十年正月(八七)四三、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报明厦门得失情形,计图剿克)顺治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九一)四四、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遵旨严究行刺浙闽总督陈锦

  • 重印自序·胡适

    这十七卷《留学日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有民国二十五年我写的自序,说明这七年的日记保存和付印的经过。这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沿海沿江的大都会都已沦陷了,在沦陷的地域里我的书

  •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丁传靖

    庞籍 刘沆 曾公亮 赵概 张昇 外大父颍公初为黄州参军,谒夏英公。公善相人,谓颍公曰:“吾使相耳,君真相也。”视其手曰:“虽贵而贫,不如吾也。”出其手突如堆阜,曰:“此大富之相也。”后山谈丛

  •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邹韬奋

    我在上次和诸位谈过香港新闻检查的情形。我们主张言论自由的人们根本反对新闻检查的制度,所以对于香港的新闻检查当然也说不上有什么好感。但是平心而论,中国人在香港办报,尤其是在当前的阶段,所受到的检查制度的桎梏,比在

  • 述赦 第十六·王符

    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二〕,气之所结〔三〕,然后为之方〔四〕,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五〕。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六〕。〔一〕本传在爱日篇后。○铎按:骤赦纵贼,此篇极论其弊。盖

  • 卷十一·袁俊翁

    <经部,四书类,四书疑节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十一元 袁俊翁 撰论语孟子论语言仁孟子兼言仁义何欤孔门弟子防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当时诸髙弟尚知以仁为问议论人物如子文文子管仲之事皆以仁不仁为疑以至孟武伯问

  • 葛生·佚名

    --最是悲怆悼亡时【原文】葛生蒙楚①,蔹蔓于野③。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4)。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⑤,锦衾烂兮(6)。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7)。冬之夜,夏

  • 《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箚·钱穆

    朱子成《论语孟子集注》,《大学中庸章句》,为其毕生瘁精尽力之作。而务求简明,下语不多。在其文集语类四书或问诸书中,逐章逐句,讨论发明,为集注章句所未及者,实繁有之。后人荟萃为《朱子四书集义》。元初刘因静修加以删节,为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實際品第七十八之二   善現當知.如有如來應正等覺化作四衆所謂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假使   化佛或經一劫或一劫餘爲彼四衆宣說正法.於意云何.如是化衆頗有能得或預流

  • 卷第八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甚微细趣何等为十所谓在母胎中示现初发菩

  •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佛在祇园,愍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异名五字咒法。说五字文殊之修法。说五字咒功德及坛法,画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