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野老纪闻

先人旧在唯室陈先生讲席,及见诸所从游,如和靖尹先生之流,有《野老纪闻》数篇,未暇诠次,姑录梗概于此。

林文节作启谢诸公,于苏子由,有一联云:“父子以文章冠世,迈渊云司马之才;兄弟以方正决科,冠晁董公孙之对。”言渊云司马皆蜀人。及绍圣中,行子由谪词云:“父子兄弟,挟机权变诈,惊愚惑众。”子由捧之泣曰:“某兄弟固无足言,先人何罪邪?”绍圣初,在外制行元诸公谪词,是非去取,固时相风旨,然而命词似西汉诏令,有五言体。于苏子瞻一词,尤不草草。苏见之,曰:“林大亦能作文章邪?”其词有云:“若讥朕过失,亦何所不容?乃代予言,诋诬圣考,乖父子之恩,害君臣之义,在于行路,犹不戴天;顾视士民,复何面目?”又曰:“虽汝轼文足以惑众,辩足以饰非,然而自绝君亲,又将谁怼?”

或问《新唐书》与《史记》所以异,余告之曰:不辨可也。《唐书》如近世许道宁辈画山水,是真画也。《太史公书》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然而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

子瞻问欧阳公曰:“《五代史》可传后也乎?”公曰:“修于此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苏公曰:“韩通无传,恶得为善善恶恶?”公默然。通,周臣也。陈桥兵变,归戴永昌,通擐甲誓师,出抗而死。

子由作文潞公麻词云:“郭氏有永巷之严,裴公有绿野之胜。”乃饯文公归洛致语耳,非王言也。

子由代兄作中书舍人启,称“伏念某草茅下士,蓬荜书生。”子瞻以笔圈“伏念某”,用“但卑末”三字。

蔡元长作问宗良麻词曰:“遂升开府之司。”

退之作平淮西碑,功归裴度。李不服,后命段文昌为之。东坡作上清储祥宫碑,后坐元党人所为,命蔡元长易之,文词相去什伯矣。

蔡元长题泗州塔,名“泗州大圣之塔”。及鲁直过,改题为“大圣僧伽之塔”。

靖康末,虏人立张邦昌,颜博文作赦书,云“无德者亡,知讴歌之已去;当仁不让,信历数之有归”等语,无非吠尧之辞,闻者骇愕。及以大宝归,上表云:“孔子从佛之召,意在尊周;纪信乘汉王之车,誓将诳楚。”

宣和乙巳,上皇内禅,吴敏元中建议。及谢门下侍郎表云:“上皇倦勤,授皇图于元子;微臣摄直,适视草于禁中。初无一言,以赞大议。”君子与其不伐。

司马文正不喜《孟子》,作《疑孟》十余篇,皆求瑕语。余欲作《辨疑》示后人,未暇也。晁说之以道自云受学于司马公,因作《诋孟》一书。江南僧宗杲云:“晁以道可谓不善学柳下惠矣。”

国朝修史书,盗贼王捉鬼之属,不满数千人,亦载于史,义似未安。齐豹书盗而不名,《春秋》之法也。

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骄蹇不恭,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负之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度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两镇节旄,无辜而出典外藩。仁宗亦然之。及文公以对,上道此语,且言狄青忠臣。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未知,到中书,再以前语白文公。文公直视语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即惊疑终日。不半年,疾作而卒,皆文公之谋也。

蔡京为翰林承旨,陈莹中已言:“治乱之分,在京用否。”蔡元康济问之,曰:“京,小人也,尤好交诸宦者,京得志,则宦者用,京与宦者得志,天下何以不乱?”靖康初,贬京分司,与莹中赠谏议大夫命齐下。

方惟深子通隐于吴,吴人宗之。以诗行,其诗格高下,似晚唐诸人。绝不喜苏子瞻诗文,至云淫言亵语,使驴儿马子决骤。胡文仲连因语及苏诗云:“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痰。”子通曰:“做多,自然有一句半句道得著也。”余问何至,曰:“子通及识苏公,苏公之讥评诗文,殆无逃者。”子通必尝见薄于苏,故终身衔之。

李景夏问章子厚曰:“邹浩谏立后,何不与闲曹塌可?却置狱远贬,就其名声。”子厚自失良久,曰:“君不知先帝怒甚。”

李汉老云:“汪彦章、孙仲益,四六各得一体,汪善铺叙,孙善点缀。”

林季野观鲁直诗,纳绎再四,云:“诗未必篇篇佳,但格制高耳。”

蔡京与了翁有笔砚之旧,了翁深疾之。尝入朝,已立班,上御殿差晚,杲日照耀,众莫敢仰视,京注目,久而不瞬。谓同省曰:“此公真大贵人也。”或曰:“公明知其贵,胡不少贬?而议论之间有不恕,何邪?”了翁诵老杜诗曰:“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且此人得志,乃国家之大贼,天下之大蜮。”遂以急速公事,请疏京悖逆奸诈十事。

杨龟山见李伯纪,责降中造宅,谓人曰:“李三好闲不得。”

余尝论作诗文,若不得其道,则千诗一诗,千句一句,自少壮至老熟,犹旦暮也。居仁之于诗,每一见一变,至于今乎其未已,此岂偶然哉?

山谷云:“诗意无穷,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能尽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韩退之《答李翱书》,老苏《上欧公书》,最见为文养气妙处。西汉自王褒以下文字,专事词藻,不复简古。而谷永等书,杂引经传,无复己见,而古学远矣。此学者所宜深戒。

《汉高纪》诏令雄健,《孝文纪》诏令温润,去先秦古书不远,后世不能及。至孝武诏令,始事文采,亦浸衰矣。

凡读史,每看一传,先定此人是何色目人:或道义,或才德。大节无亏,人品既定,然后看一传文字如何。全篇文体既已了然,后采摘人事,可为何用,奇词妙语,可以佐笔端者记之。如此读史,庶不空遮眼也。若于此数者之中,只作一事功夫,恐未为尽善耳。此唯室看史法。

东坡三马赞:“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此皆记不传之妙,学文者能涵泳此等语,自然有入处。

东坡云:“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如《礼记》、《左传》可见。”

石林每夜必延诸子女儿妇列坐说《春秋》。听者不悦曰:“翁又讲说《春秋》邪?”

石林作文,必有格。昭慈上仙,石林入郡中制服,馆于州北空相寺。方致思作慰表间,门人有见之者,方坐,复有谒者至,石林出迎接。案上有一编书,题云:文格十七。启之,乃唐人慰表十三篇,皆当时相类者。

石林凡看文字,采两字以上对句,举子用作赋,入仕用作四六,显达用作制诰。两字议论,举子用作论策,入仕用作长书,显达用作子。

陈莹中云:“元丰乙丑,为礼闱检点官。时范淳夫同在院,与淳夫同舍,因语及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范公言:‘惟伯淳先生能之。’余问曰:‘伯淳谓谁?’范公默然久之,曰:‘君乃不知有程伯淳乎?’余谢曰:‘生长东南,实未知之。’余时年二十九,自是常以寡陋自愧。”

《易》乾卦一阴生为后,二阴生为遁。阴,小人象。阴至于二,则二与五相应,是君子与小人相应,而君子则当遁矣。故二阴生,卦则为遁。此沈浚道源云。

齐地有虫类蚯蚓,大者人谓之曲善,擘地以行,呼之声也。孟子所谓:‘吾必以仲子为巨擘者’,即蚯蚓之大者。盖先尝谓蚓,而后充其操。注以为大指,非也。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笠,又从而招之。说者以为{艹立}阑也,非也,香白芷之类异名,豚之所甘,既放之得所,又招之,非善治邪说者也。

秦相桧,自遭施全见刺之后,常独处一阁,虽奴仆,非命不敢辄入。季年违豫三衙,杨存中、成闵、赵密往问疾,召入室中,款语久之。言及近日表勋酒颇佳,表勋,赐酒名也,各赠两器,皆降阶谢复坐。顾无仆从,自携出室,亦见驾驭之术。

税欲外严而内宽,酒欲内严而外宽。

显仁遗诏曰:“东宫有千八百三十万缗,奇数为献,遗世多疵。”文潞公遗张贵妃灯笼锦,事甚暧昧,盖家人之节不谨故尔。文公初不知也,然公安受其谤而不辨,益见文公之容。

释氏但知极高明,而不能道中庸。原其学本于和顺,于道德至理于义则违之,故治国不得。

胡如村言:“嘉以前士风,宰相与庶官书启,具衔,前名后押字,外封全写衔,封皮上头乘签子云:‘书上某官’。士人用名纸,有官即不用。吊慰人即用名纸,如见士人。敬之者亦用门状,见常人即以手状。”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东都事略卷八十二·王称
  卷之十六 粤纪(续)·计六奇
  班马异同卷十二·倪思
  ○胡中藻之狱·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三·佚名
  一三八○ 山东巡抚惠龄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佚名
  一三三二 谕文源文津两阁书籍着交纪昀照此办理·佚名
  补编一·佚名
  贞简曹太后传·薛居正
  翰苑羣书卷七·洪遵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癸亥、前118)·司马光
  顾光宾·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乾道稿 淳熙稿 章泉稿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三集并宋赵蕃撰蕃字昌父号章泉先世郑州人建炎初其曾祖阳官於信州因家焉蕃以阳致仕恩补官後终直秘阁蕃始受学刘清

  • 第一回 仇尚廉贿卖侄妇 土条蛇造言诬良·蒲松龄

    [西江月]人只要脚踏实地,用不着心内刀枪,欺孤灭寡行不良,没娘的孩子自有天将傍。天意若还不顺,任凭你加祸兴殃;祸害反弄成吉祥,黑心人岂不混帐? 这人生祸福,俱是老天作主,在不的人作弄。那一等无知的小人,见人家有碗饭吃,就嫉妒

  • 志第三 天象一之三·魏收

    太祖皇始元年夏六月,有星彗于髦头。彗所以去秽布新也。皇天以黜无道,建有德,故或凭之以昌,或由之以亡。自五胡蹂躏生人,力正诸夏,百有余年,莫能建经始之谋而底定其命。是秋,太祖启冀方之地,实始芟夷涤除之,有德教之音,人伦之象焉

  • 第九回 擒渠歼敌耀武东都 奏凯还朝献俘太庙·蔡东藩

      却说秦王世民,见了来使,问明姓名,叫作李大师,曾在建德处充任礼部侍郎,当由他呈上一函,经世民拆阅毕,不禁微笑道:“来书欲我退军潼关,返郑侵地,试想我军到此,已将一载,费去了若干粮饷,丧亡了若干军士,才得这数十郡县,今洛阳旦夕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八·乾隆

      隋  炀帝  【丁夘】大业三年春正月突厥啓民可汗来朝  正月朔旦大陈文物突厥啓民可汗入朝见而慕之请袭冠带帝大悦  三月杀故长寜王俨【故太子勇之子】及其弟七人  初云定兴【故太子勇昭训云氏之父】坐媚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王祎

    唐代宗皇帝广德元年春正月癸未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以新旧纪修】壬寅流来瑱于播州寻杀之【以吕祖谦标目修】史朝义奔幽州其将田承嗣以莫州李懐仙以范阳降朝义自杀闰月以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懐仙为卢龙节度使承嗣为魏

  • 第四五六谕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二二三一--五·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北埔等庄总理何廷辉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抚民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据乡耆曾德友、生员曾学熙等举称:「窃查大隘北埔等庄,地方辽阔,公事繁剧,向来各庄

  • 张文襄公选集一·张之洞

    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折(奏议)台防重要敬举人才片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折(光绪六年十月初一日)窃惟日本擅灭琉球,中国屡行责问,彼遂赂我两岛,而因以推广商务,改立新约为请。近闻其使臣屡催总署,迫我速结。臣以为此不可不审也。

  • 提要·余知古

    臣等谨按渚宫旧事一卷补遗五卷一名渚宫故事唐余知古撰结衔称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里贯则未详也其书上起鬻熊下迄唐代所载皆荆楚之事故题曰渚宫渚宫名见左氏传孔颕达疏以为当郢都之南盖楚成王所建药史太平寰宇记则以为建自

  • 七·钱穆

    但我并不曾说中国传统政治有利而无弊。目下人类知识,也尚未能发展出一个永远有利而无弊的政府。或恐人类知识,会永不能发展出一个有利而无弊的政府来。科举制度固是唐以下传统政治一最重要的奠基石,但在考试技术上,不知经

  • 书成自记·钱穆

    明国二十二(公元1933年)年秋,余始于国立北京大学任“中国通史”讲席。是课每周四小时,一年而毕。自念讲通史,非委悉周备之难,而简要明当之尤难也。若求委悉周备,则二十五史、十通以及充栋塞屋者,其书具在,学者昕夕从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四王礼考后妃命妇以下首饰服章制度【臣】等谨按宋后妃命妇以下首饰服章制度宁宗以後可见於史者惟理宗绍定三年有出封桩库缗钱二十万制皇后褘衣事然亦无关於制度也若辽史所载自太宗大

  • 卷三十四·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四圣驾幸阙里祀先师礼成恭纪戸  科 给 事  中【臣】汪晋征盛世隆文教宸衷叶圣心渊源洙泗逺矩矱帝王钦柴望先东岳观游到孔林龙旗辉绛日鸾辂越青岑燕许夸骖乘邹枚庆盍簪盛仪超徃古旷典

  • 十七年·佚名

    (壬戌)十七年大明嘉靖四十一年春正月1月3日○戊子,政院以黃海道討捕使〈南致勒〉書狀,〈大賊林巨叱正等止接于瑞興地,軍官郭舜壽、洪彦誠等捕捉。〉入啓,傳曰:「宣傳官、禁府郞廳、捕盜軍官等,斯速發遣拿來。」1月4日○己丑,日

  • 周穆王第三·列子

    【原文】 周穆王时①,西极之国有化人来②,入水火,贯金石③,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④,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⑤。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⑥,引三牲以进之⑦,选女乐以娱之⑧。化人以为王

  •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吕洞宾

    文所以载道也,余闻世间是文久矣。忆自弱冠时,得侍东篱老师于桐柏山。

  • 词苑萃编·冯金伯

    清代词话专集。24卷。冯金伯辑录。此书专辑词家的掌故佚闻,以及后人的辨证品评等言论。作者在自序中曾谈到,前此同类书籍有徐釚的《词苑丛谈》,但“惜其序次错综”,又惜其引用前人著述时不注出处,为了补偏救弊,才又重编《词

  • 金耀童子经·佚名

    佛说金耀童子经,一卷,赵宋天息灾译。婆罗门之一子,身有光明,少有净信,后从佛出家,佛说其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