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

五代 【三】

○五代三

郭崇韬

  安重诲

  周德威

符存审【彦超彦饶】

郭崇韬

安重诲

周德威

符存审 【符彦超  符彦饶】

△郭崇韬

郭崇韬字安时 【从薛史增】 代州雁门人为河东教练使庄宗为晋王孟知祥荐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即位拜兵部尚书枢

密使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东保杨刘彦章图之庄宗登垒望见彦章为重堑以绝唐军意轻之曰是欲持久以敝我也即引短兵出战为伏兵

败归问崇韬计安出时唐巳得郓州矣崇韬曰彦章围我于此志在取郓州也臣愿得兵数千据河下流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

来争既分其兵可图也然板筑难卒就陛下日以精兵挑战使彦章不得东十日垒成矣庄宗乃遣崇韬与毛彰将数千人夜渡河筑垒于博州

东昼夜督役六日垒成彦章急攻之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迎击遂败之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是时庄宗军朝

城段凝军临河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黎阳卫州而李继韬以泽潞叛入于梁契丹数犯幽涿又闻延孝言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唐诸将

皆忧惑以谓郓州隔河难守不若弃与梁而西取卫州黎阳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庄宗不悦召问崇韬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将士疲战争生

民苦转饷者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巳建河北皆引首望成功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者且唐未失德胜时四方

商贾征输必集积薪刍粮饷如山自失南城保杨刘道路转徙耗大半而魏博五州秋稼不稔竭民而敛不支数月此岂按兵持久时乎臣自康

延孝来尽得梁虚实此真天亡之时也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归家属

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推功赐崇韬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依前枢密使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战阵

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不便初崇韬与宦者马绍宏俱为中门使而绍宏位在上及庄

宗即位二人当为枢密使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为宣徽使绍宏失职怨望崇韬因置内勾使以绍宏领之寻罢绍宏尤侧目崇韬颇惧语

其人曰吾佐天子取天下今大功巳就而羣小交兴吾欲避归镇阳庶免祸对曰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今公权位巳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

势能自安乎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天子以公有大功而无过必不听公去是

外有避权之名而内有中宫之助又为天下所悦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以为然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

遗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袪射钩之人也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室何异公帑

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所藏以佐赏庄宗巳郊遂立刘氏为皇后崇韬累表自陈请依唐旧制还枢密使于内臣而并辞镇阳优诏不允因

建天下利害二十五事施行之李嗣源为成德军节度使徙崇韬忠武崇韬辞言甚恳至遂罢其命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

死庄宗患宫中暑湿思得高楼避暑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

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

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第无异皇居

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强直正身奉法颇为崇韬所知宦官伶人求请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数以为

言宦官伶人由此切齿张全义为尹贯不为之屈而多按诛恃全义为不法者全义尝使人告刘皇后从容为白贯事而左右日夜共攻其短庄

宗未有以发皇太后崩葬坤裬庄宗幸陵作所而道路泥涂桥坏庄宗止舆问谁主者宦官曰属河南因亟召贯至对曰臣初不奉诏请诘主者

庄宗曰尔所部复问何人下狱拷掠体无完肤明日诏杀之崇韬谏以桥道不修法不当死庄宗怒起入宫崇韬随之论不已庄宗自阖殿门崇

韬不得入贯卒见杀明年征蜀议择大将明宗为总管当行而崇韬以谗见危思立大功为自安计乃曰契丹为患北边非总管不可御魏王继

岌国之储副而大功未立且亲王为元帅唐故事也庄宗曰继岌小子岂任大事公为我副之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

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欵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奉崇韬甚厚又与蜀人

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

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军事心巳不平及闻此言皆切齿思图之庄宗闻破蜀

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庄宗怪所得薄延嗣因言蜀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

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崇韬有子五人廷诲廷信从死于蜀余皆见杀明

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一孙崇韬自以为子仪后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

其巳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杀来之可谓有志矣

△安重诲

安重诲应州人父福迁为晋将以骁勇知名晋兵杀朱宣福迁与梁战死重诲少事明宗明宗镇安国以为中门使及兵变于魏大计皆重

诲与霍彦威决之明宗即位以为枢密使累加侍中兼中书令重诲自为中门使巳见亲信而以佐命功处机密之任事大小皆参决其势倾动

天下虽其尽忠劳力时有补益而恃功矜宠威福自出旁无贤人君子之助其独见之虑祸衅所生至于臣主俱伤几灭其族斯其可哀者也重

诲尝出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悞冲前导重诲怒即台门斩延而后奏请降敕处分明宗不得巳从之宰相任圜判三司以职事与重诲争不能

得圜怒辞疾退居重诲诬以罪矫诏杀圜而后白事具圜传又恐天下议己因取三司积欠二百余万请放之以悦人其威福自出多此类也是

时四方奏事皆先白重诲然后闻河南县献嘉禾一茎五穗重诲视之曰伪也笞其人遣之夏州李仁福进白鹰重诲郄之明日白曰陛下诏天

下毋献鹰鹞而仁福违诏献鹰臣巳郄之矣重诲出明宗阴遣人取以入佗日按鹰西郊戒左右无使重诲知宿州进白兔重诲曰兔阴且狡虽

白可为遂郄而不白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果于杀人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

是谓贵畜而贱人令方因得减死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醴泉县素无驿其令刘知章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

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得不死其尽忠补益亦此类也重诲既以天下为己任遂欲内固社稷而外制诸侯之强然其轻信韩玫之谮而绝钱镠

之臣徒陷彦温于死而不能去潞王之患李严一出而知祥贰仁矩未至而董璋叛此所谓独见之虑祸衅所生也钱镠据有两浙号兼吴越而

王自梁及庄宗常异其礼羁縻之明宗即位镠遣使朝寓书重诲慢重诲怒未有以发乃遣其嬖吏韩玫副供奉官乌昭遇使镠玫恃势辱昭遇

因醉使酒以马棰击之镠欲奏其事昭遇以为辱国固止之玫还反谮于重诲曰昭遇见镠舞蹈称臣以朝廷事私告镠昭遇坐死下制削夺镠

官爵于是钱氏遂绝于唐 【案吴越备史吴越王命文穆王奏雪其事书不得通乃以绢书上之天子始得闻焉是吴越未尝绝唐与史互异

】 潞王从珂镇河中重诲以其非李氏子后必为患欲阴图之从珂阅马黄龙庄其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闭城叛从珂遣人谓彦温曰我遇汝厚

何苦而反报曰彦温非叛也得枢密院宣请公趣归朝廷耳从珂走虞乡驰上变明宗疑其事不明遣人诱致彦温欲究所以重诲固请用兵明

宗乃遣侍卫指挥使药彦稠西京留守索自通率兵讨之诫曰为我生致彦温吾将自讯其事彦稠等攻破河中希重诲旨斩彦温以灭口重诲

率羣臣贺明宗大怒曰朕家事不了卿等不合致贺从珂罢镇居清化里第重诲数讽宰相冯道等言从珂失守宜行法重诲又自论列明宗曰

吾为小校时衣食不能自足此儿为我担石灰拾马粪以相养活今贵为天子独不能庇之邪使其杜门私第亦何与公事重诲由是不复敢言

孟知祥镇西川董璋镇东川二人皆有异志重诲每事裁抑务欲制其奸心 【五代史补载知祥将据蜀遣使以金赂重诲重诲喜之案重诲

虽威福自专虑多召衅而欧薛两史皆不着其黩货且云重诲死后家赀不及数千缗况此时正欲裁制知祥岂有反喜其通赂之理陶岳之言

恐不足据】 凡两川守将更代多用己所亲信必有精兵从之渐令分戍诸州以虞缓急二人觉以为图己益不自安既而遣李严为西川监军

知祥即日斩严又分阆州为保寍军以李仁矩为节度使以制璋且削其地璋以兵攻杀仁矩二人遂皆反初明宗幸汴重诲欲因以伐吴明宗

难之后得吴谍者言徐知诰欲举吴称藩愿得安公一言为信重诲大喜因谍者遗知诰玉带而不以其事闻逾年知诰之问不至捧圣都军使

李行德十将张俭告变言枢密承旨李虔徽语其客边彦温云重诲募士缮甲欲自伐吴又与谍者交私明宗初颇疑之大臣左右皆为解因廷

诘彦温具伏其诈于是君臣相顾泣下彦温行德俭皆坐族诛重诲因求解职明宗慰之重诲论请不巳明宗怒乃趣中书议代冯道曰诸君苟

惜安公使得罢去是纾其祸也赵凤以为大臣不可轻动遂以范延光为枢密使重诲居职如故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川路险粮运甚艰每

一石致一斗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明宗欲自行重诲止之请行关西闻之皆恐动重诲日驰数百里督趣粮运昼夜不绝

毙踣道路者不胜数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宏昭延之寝室使其妻子奉事左右甚谨重诲酒酣为宏昭言昨被谗几不自全赖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重诲去宏昭上言重诲怨望至营恐生事宣徽使孟汉琼自行营使还亦言西人震骇状因述重诲过恶重诲行至三泉召还过凤

翔宏昭拒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未至拜河中节度使宦者安希伦坐为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以太子太师致

仕而以李从璋代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重诲二子崇绪崇赞宿卫京师闻制下即日奔其父重诲见之惊曰二渠安得来巳而曰此非渠

意为人所使耳吾以一死报国余复何言乃械送京师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光业至从璋率兵围

重诲第入拜于庭重诲降答拜从璋以檛击其首重诲妻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夫妻皆死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明宗下诏以

其绝钱镠致孟知祥董璋反及议伐吴以为罪并杀其二子余子孙皆免重诲得罪知必死叹曰我固当死但恨不与国家除去潞王也

△周德威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为人勇多智能望尘知敌数事晋王为骑将累迁内衙指挥使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

梁军围晋太原令曰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有骁将陈章者号陈野义常以白马朱甲自异出入阵中求周阳五欲必生致之晋王戒德威曰陈

野义欲得汝以求刺史宜善备之德威笑曰陈章好大言耳安知刺史非臣作因戒其部兵见白马朱甲者佯走避之德威微服杂伍中兵始交

德威部下退走章旧矟急追德威从其后挥铁锤中章堕马遂生擒之梁攻燕晋遣德威为燕攻梁取潞州梁舍燕攻潞围以夹城潞州守将李

嗣昭城守而德威与梁军相持于外踰年嗣昭与德威素有隙晋王病且革语庄宗曰梁军围潞而德威与嗣昭有隙吾甚忧之王丧在殡庄宗

新立杀其叔父克寍国中未定重兵悉属德威于外晋人皆恐庄宗使人以丧及难告且召其军德威即日还军太原留兵城外徒步入伏哭几

绝晋人乃安遂从庄宗复击梁军破夹城与嗣昭欢如初以功拜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佑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魏滑汴宋等兵

七万人击赵赵王王镕乞师于晋晋遣德威先屯赵州冬梁军至柏乡赵人告急庄宗自将出赞皇会德威于石桥进距柏乡五里营于野河北

德威告庄宗曰梁军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庄宗曰吾提孤军出千里利速战不乘势急击之使敌知吾众寡则吾无所施矣德威曰不

然赵人能城守而不能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所长也今军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地所恃者一水隔耳使梁得舟栰渡河

吾无类矣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巳而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曰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乃退

军鄗邑德威晨遣三百骑叩梁营挑战自以劲兵三千继之景仁怒悉军以出与德威转鬬数十里至鄗南两军皆阵梁军横亘六七里汴宋之

军居西魏滑之军居东庄宗欲战德威持马谏曰梁军远来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至未

申时梁军东偏尘起德威鼓噪而进麾其西偏曰魏滑军走矣又麾其东偏曰梁军走矣梁阵动不可复整乃皆走遂大败自鄗追至柏乡横尸

数十里景仁以十余骑仅而免自梁与晋争凡数十战其大败未尝如此刘守光僭号于燕晋遣德威出飞狐击之入祁沟关耶涿州遂围守光

于幽州尽下燕诸州县踰年破幽州以功拜卢龙军节度使 【案辽史周德威镇幽州时卢文进引辽师攻之城几陷以救得免此事新旧史

皆失载】 庄宗与刘鄩相持于魏鄩夜潜出黄泽关以袭太原德威自幽州以千骑入土门蹑之鄩至乐平遇雨不得进而还德威与鄩俱东争

趋临清临清有积粟且晋军饷道也德威先驰据之以故庄宗卒能困鄩军而败之庄宗勇而好战尤锐于见敌德威老将常务持重以挫人锋

故其用兵常伺敌隙以取胜十五年德威将燕兵与镇定等军从庄宗于河上自麻家渡进军临濮以趋汴州军宿胡柳陂梁军至庄宗问战于

德威德威对曰此去汴州信宿而近梁军父母妻子皆在其中梁人家国系此一举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难与力争也且吾

军先至以逸待劳王宜按军无动臣请以骑军扰之使其营栅不得成樵爨不暇给因其劳乏而乘之可以胜庄宗曰吾终日俟敌今见敌不击

复何为顾李存审曰公以辎重先吾为公殿遂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前遇梁军而阵王军居中镇定军居左德威军居右辎重次右

之西兵接庄宗率银枪军驰入梁阵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梁朱旗皆惊走入德威军德威军乱梁军乘之德威父子皆战死庄宗与诸将

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言使其父子至此及即位赠德威太师明宗时加赠太尉配享庄宗庙庭晋高祖追封德威燕王子光辅官至刺史

△符存审 【符彦超  符彦饶】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邱人初名存少贱犯法当死临刑指旁坏垣顾主者曰愿就死于彼冀得垣土覆尸主者哀而许之为徙垣下而主

将方饮酒顾其爱妓思得善歌者佐酒妓言有符存尝为妾歌甚善主将驰召存审存审以徙垣下故未加刑因就召使歌而悦之得不死后从

李罕之归晋晋王以为义儿军使赐姓李氏名存审从晋王击李匡俦为前锋破居庸关又从击王行瑜破龙泉寨从李嗣昭攻汾州执李瑭 【

薛史作李康】 又攻潞州降丁会从周德威破梁夹城晋赵攻燕梁救燕击赵深州围蓨县存审与史建瑭军下博击走梁军魏博叛梁降晋存

审为先锋屯临清庄宗入魏存审殿军魏县与刘鄩相距莘西从庄宗败鄩于故元城以功累迁为安国军节度使徙横海加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契丹围幽州时晋与梁相持河上欲发兵兵少欲勿救惧失之庄宗疑以问诸将存审独以为当救以骑兵五千击走契丹 【案契丹国志

存审令步兵阵于后先以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涨天鼓噪合战乃趋后阵乘之辽太祖大败】 从战胡柳陂晋军晨败亡周德威存审与其

子彦图力战暮复败梁军于土山迁内外蕃汉马步军总管梁朱友谦以河中同州降晋梁遣刘鄩攻同州友谦求救乃遣存审与李嗣昭救之

河中兵弱粮少而新降人心颇持两端晋军屯朝邑诸将皆欲速战存审曰使梁军知吾利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我进

退不可败之道也乃按军不动居旬日望气者言有黑气状如鬬鸡存审曰可以一战矣乃进军击鄩大败之鄩夜遯去追击于渭河又大败之

张文礼弒赵王王镕晋遣阎宝李嗣昭等攻之至辄战死最后遣存审破之存审为将有机略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与周德威齐名德威死晋

之旧将独存审在契丹入塞乃以存审为卢龙军节度使时存审巳病辞不肯行庄宗使人慰遣之庄宗灭梁入洛存审自以身为大将不得与

破梁之功怏怏病益甚因请朝京师时郭崇韬权位巳重然名望素在存审下不乐其来加己上沮之存审妻郭氏泣诉于崇韬曰吾夫于国有

功而与公乡里之旧柰何忍令死弃穷野崇韬愈怒存审章累上辄不许存审伏枕叹曰老夫事二主四十年今日天下一家四夷远俗至于亡

国之将射钩斩袪之人皆得亲见天子奉觞为寿独予弃死于此岂非命哉崇韬度存审病巳亟乃请许其来朝徙镇宣武卒于幽州临终戒其

子曰吾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取将相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也出其身所中矢镞百余示之曰尔其勉哉子彦超彦饶彦卿彦

超初为汾州刺史明宗入洛时为北京巡检永王存霸奔太原彦超见留守张宪谋之宪儒者事庄宗最久不忍背恩欲纳之彦超不从存霸遂

见杀明宗德之以为建雄军留后迁北京留守厯镇昭义泰寍安远彦超主藏奴王希全盗其赀稍责之奴惧夜叩门言有急彦超出见杀赠太

尉彦饶为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天成元年发汴兵戍瓦桥关控鹤指挥使张谏反迫彦饶为帅彦饶阳许之明日衙见伏甲诛谏诏褒其忠略

清泰三年拜忠正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晋高祖起太原彦饶以侍卫兵从废帝至河阳废帝败晋高祖徙彦饶义成军节度使范延

光反白奉进以侍卫兵三千屯滑州兵士犯法奉进捕得五人其三人义成兵也因并斩之彦饶怒明日奉进过彦饶谢语不合拂衣而起彦饶

不复留其麾下大噪追奉进杀之彦饶不之止也屯驻军将马万等擒彦饶送京师以彦饶应延光反闻诏削官爵杀之彦饶以一旦之忿不能

驭其军杀奉进巳非本意以反见诛非其罪也彦卿宋史有传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志第四·柯劭忞
  六本第十五·王肃
  第六十一回 挑嫠女即席弹琴 别娇妻入都献赋·蔡东藩
  卷三十·唐·蒋一葵
  第十节 金陵之役·陈匪石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三十·佚名
  卷之七 天命五年正月至六年六月·佚名
  第二四四单(附回照)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一一六○二--三·佚名
  一三三二 谕文源文津两阁书籍着交纪昀照此办理·佚名
  一一八二 护理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九 民报社听讲·周作人
  沈法兴传·欧阳修
  太祖本纪·宋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送行·李渔

    〖谒金门〗(小生、小旦携手上)(小生)行色动,想起忽惊残梦。(小旦)死穴生衾曾许共,暂离何足恸。(小生)娘子,我和你缔盟之后,朝夕相依,乐极忘归,不觉已是三春时候。昨日闻得你要回去葬亲,使我神魂俱丧。你身娇体怯,路远途长,教我怎生舍得

  • 唐诗三百首卷九五言乐府·蘅塘退士

    《长干行·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注解】:1、长干行:乐府曲名。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韵译】: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

  • 卷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目录【四十二字】浣溪沙【下】范成大【五首】陈三聘【四首】黄公度张孝祥【二首】程垓【二首】朱熹洪适曹冠吴儆【四首】管监陆游杨炎刘镇郑域韩

  • 李白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

  • 列传第八十 恩幸·李延寿

    王睿 王仲兴 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徐纥 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默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 王遇 苻承祖 王质李坚 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 张景嵩 毛畅 郭秀 和士开 穆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天启三年四月庚申朔孟夏 上亲享 太庙○是夜京师地震○大学士史继偕又具疏求归 上优诏不允○吏部尚书张问达又具疏乞休 上温诏慰留○光禄寺少卿高攀龙奏臣观今日中外人心皆疑戚畹郑氏并及其昔日所用之人以为奴贼奸

  • 卷之六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一月乙巳朔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世祖章皇帝淑惠妃薨辍朝三日  ○丙午。上诣淑惠妃灵前奠酒。  ○谕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曰、朕适往奠时、见一切陈设器皿、及祭品等物、甚觉粗率。尔逐

  • 卷一百·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 唐 张守节 撰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史记一百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

  • ·咨部请奖清单·丁曰健

    谨将巡防逆首戴万生等滋事案内台、凤、嘉、彰稍次出力绅团义首人等,援照历办军务便宜奖赏成案,分别酌给五品以下顶戴,汇列清册,呈请大部察核立案。须至清册者。计开蓝翎千总张建功、庄鸿禧、把总张荣贵、余

  • 咸丰九年三月十六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写雪琴信一件,看信稿数件。见先锋官三人。抄白绫记事。见客二次。中饭后习字二纸,温《史记》、《田窦传》、《韩安国传》。夜眼蒙,不敢看书。闻子序谈“养气章”末四节。言孔子之所以异于伯夷、伊尹者,不

  • 论语稽求篇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论语稽求篇者予归田后复读论语之所为作也明制以八比取士士子挟四书一编及他一经穴纸而贯以绳居置几桉出而携之巾箱间及试礼部有名则唾而抵之牀下曰厌晦予少读论语为经生长而弃去及以辞赋应 制科暨

  • 善护品第三十二·佚名

    菩萨布施济贫乏,令得富盛度苦恼。果报永灭饿鬼趣,及得断除诸烦恼。持戒远离畜生趣,舍八非念得正念。忍辱当得最上色,如金世间悉爱乐。精进善法获无边,所有功德不可荆修行禅定离五欲,从等持得神通明。智获无边佛法藏,慧了诸法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说是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悉暗暝。六种震动。如佛初坐菩提道场。未成正觉居菩萨位。尔时眉间放大光明。而诸魔宫亦皆暗瞑。同于今日。等

  • 第七十九章 筑造其他之林园·佚名

    [普罗伽玛婆夫]王,使都人无困难得之一切必需品,各处营设林园,(一)人民之所悦之[王]具花果,植饰数百之树林,造名为兰达那[欢喜]林园,(二)植那利启罗(椰子)[树]、庵罗[树]、巴那沙[树]、普伽(槟榔子)[树],多罗树及其他,各数十万支,(三)从其意义而与其名故

  • 第七 婆罗门相应·佚名

    第一 阿罗汉品[一]第一 陀然阇仁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二其时,有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妻,名陀然阇仁,信乐佛、法、僧。三时,陀然阇仁,将近于运食与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发三次之欢喜语:&ldquo;归命

  • 古方汇精·爱虚老人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佚名

    亦称《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简称《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文殊菩萨供养法》、《文殊五字念诵法》等。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书,说五髻文殊瑜伽供养法(文殊五字瑜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