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 婆罗门相应

第一 阿罗汉品

[一]第一 陀然阇仁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其时,有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妻,名陀然阇仁,信乐佛、法、僧。

时,陀然阇仁,将近于运食与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发三次之欢喜语:“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乃至……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谓陀然阇仁曰:“此卖女不论何时、常语彼秃头沙门之功德。卖女!今我应论破汝师。”

“否也!婆罗门!包含世界于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得能论破我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则,汝婆罗门!去!去即当自知。”

时,婆罗堕婆阇之婆罗门、忿怒不喜而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相致问交谈而坐一面。

坐一面之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偈言世尊曰:

 杀何物乐寝 杀何物不悲

 杀害何一法 瞿昙卿赞叹

[世尊:]杀忿是乐寝 杀忿无有悲

 婆罗门毒根 以为最上蜜

 忿怒之杀害 圣者是赞赏

 如是之杀法 其杀无有悲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瞿昙是最胜。瞿昙!犹如令倒者起,覆者显露,示迷者以道,如有眼者得见物形,如闇中之灯明,如是瞿昙请说种种法。我归命世尊瞿昙、法、僧伽。我得于世尊瞿昙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一〇

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一一

得具足戒不久,尊者婆罗堕婆阇,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无上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二

于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二]第二 谗谤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恶语谗谤、非难世尊。

作如是言已,世尊于此告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汝否?”

“唯然,瞿昙!时常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我。”

“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汝予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否?”

“唯然,瞿昙!我时常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

“婆罗门!若彼等不受者,则将成为谁之物耶?”

“瞿昙!若彼等不受者,彼等食物当属我者。”

一〇

“婆罗门!如是汝谗谤不应谗谤我,诽谤不应诽谤我,非难不应非难我。我不受汝之此等。婆罗门!彼则是汝之物。谗谤返还其谗谤者,诽谤返还其诽谤者,非难返还其非难者。婆罗门!此谓[主客]共食、共来往。我不与汝共食、共来往。婆罗门!此是汝物。婆罗门!此是汝物。”

一一

“王与王臣今如是知尊者瞿昙:‘沙门瞿昙是应供者,然瞿昙亦将怒。’”

一二

[世尊:]无忿自调御 是为正生活

 有正智解脱 寂静如是人

 忿由何处起 以忿还忿者

 更为是恶事 不以忿还忿

 战得二胜利 知他之所忿

 静己正念人 自及他两方

 皆行于利益 彼乃自与他

 两方之医师 于法无知者

 以此为愚人

一三

如是言已,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乃至……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瞿昙座下出家得具足戒。”

一四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一五

又,尊者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一阿罗汉。

[三]第三 阿修罗王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不善之语,谗谤、诽谤世尊。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

时,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沙门!汝胜利!沙门!汝胜利。”

[世尊:]口出粗恶语 愚者以为胜

 然实胜利者 乃知堪忍人

 以忿还忿者 更为是恶事

 不以忿还忿 战得二胜利

 知他之所忿 静己正念人

 自及他两方 皆行于利益

 彼乃自及他 两方之医师

 于法无知者 以此为愚人

如是言已,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言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又,此尊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四]第四 毗兰耆迦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座前,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默然而立一面。

时,世尊知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清净无秽恶 以污无垢人

 恶还其愚人 逆风撒细尘

如是言已,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处得出家及具足戒。”……乃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五]第五 不害

舍卫城因缘。

时,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坐一面之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我是不害。瞿昙!我是不害。”

[世尊:]若如其名者 汝实为不害

 然而不害于 身口以及心

 以不害他者 始名实不害

如是言已,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乃至……”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六]第六 萦髻

舍卫城因缘。

时,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坐一面之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内外之缠縺 人人迷此缠

 奉问于瞿昙 谁利此缠縺

[世尊:]智慧人住戒 以修心智慧

 热心深慎者 彼应离缠縺

 以离于贪着 乃至瞋无明

 漏尽阿罗汉 解脱于缠縺

 名之以及色 障碍及色想

 无余尽消灭 此悉断缠縺

如是言已,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又其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七]第七 净者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时,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坐一面之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世尊处,语此偈曰:

 虽持戒苦行 世间之如何

 婆罗门不清 明行具足者

 唯此是清净 其外无净者

[世尊:]虽多唱驮咒 埃满内不净

 外依于欺瞒 非生婆罗门

 譬如刹帝利 婆罗门毗舍

 首陀旃陀罗 下水清扫人

 精勤而不挠 常勇猛精进

 达最胜清净 知此婆罗门

如是言已,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八]第八 拜火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时,其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煮酪米饭,为拜火供牺。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于王舍城家家乞食,至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家。至而立于一面。

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乞食,以偈白世尊曰:

 三明等具足 生高有多闻

 明行具足者 受食我乳饭

[世尊:]虽多唱驮咒 埃满内不净

 外蔽于欺瞒 非生婆罗门

 以知于宿命 见天界恶趣

 及达生之灭 圣者力成满

 有此三明人 三明婆罗门

 明行具足者 我受食乳饭

“尊者瞿昙且受此食!尊者是婆罗门。”

[世尊:]我唱此偈者 非为得食者

 婆罗门于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价

 婆罗门法住 是为生活道

 漏尽悔行静 完全大圣者

 依事奉饮食 是为功德田

如是言已,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九]第九 孙陀利迦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之孙陀利迦河边。

时,又有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孙陀利迦河边行火供,作拜火供牺。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以完成拜火供牺、立座、回顾四周:“谁应受食我此剩肴供物耶?”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包头坐于树下。见已,以手持剩肴供物,右手执水瓶,以趣近世尊。

时,世尊闻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足音,摘去头包。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此人秃头,此人秃头者。”从此欲折回。

然则,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又生如是思念:“婆罗门亦有秃头者,我宁诣而以问其生。”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以此白世尊曰:“尊者之生者何?”

[世尊:]勿以问出生 唯问其行为

 微木亦生火 虽然生为卑

 智慧有骏敏 止恶有惭愧

 是为圣者生 依真所调顺

 以具悉调顺 到达于圣道

 成就梵行人 带来供牺牲

 呼报出食事 是人值供养

 以给于供牺

一〇

 [婆罗门:]于我此供牺 善为于供养

 今见如师者 以前未见故

 我剩肴供牺 他众受为食

 尊者瞿昙受 尊者婆罗门

一一

[世尊:]我唱此偈者 非为以得食

 婆罗门于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价

 婆罗门法住 是为生活道

 漏尽悔行静 完全大圣者

 依事奉饮食 是为功德田

一二

“尊瞿昙!然则我此剩肴供牺,应与何人耶?”

一三

“婆罗门!我如来与如来弟子外,即包含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食此剩肴供牺能消化者。婆罗门!是故汝从此剩肴供牺,舍于无草处,或沉于无虫之水中。”

一四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从此剩肴供牺,沉于无虫之水中。

一五

时,其剩肴供牺,沉于水中时,唧唧出声,生烟出炎。喻于日中太阳所热之铁板投入水中,唧唧出声,生烟出炎。

一六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惊恐、毛发竖立,来诣世尊处。诣而立于一面。

一七

世尊以偈言于立一面之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婆罗门事火 勿思得清净

 智云此外事 依外求清净

 依是不得净 婆罗门我止

 事火而内燃 依常火常静

 我是阿罗汉 常行于梵行

 婆罗门汝慢 是名为重担

 忿烟妄语灰 舌即是木酌

 心供牺火处 善以自调顺

 始为是人火 婆罗门有戒

 渡津法之湖 澄清无染污

 常为善人赞 圣者来此浴

 体清渡彼岸 真实与正法

 自制是梵行 婆罗门依此

 中道得最胜 直心者归命

 我谓此等人 为随法行者

一八

如是言已,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一九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一〇]第十 婆富提低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繁茂森林。

时,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有十四头牛,去处不明。

时,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寻牛至森林。至而见世尊,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坐于繁茂森林。

见已诣世尊处,诣而于世尊前白此偈曰:

 于此沙门失 十四头之牛

 至今寻六日 如无有不得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撒 菜种于菜田

 收获之最恶 非一茎二茎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之 谷仓尽而空

 鼠盛于其中 无有如踊跃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敷 席之尽七月

 如未满蚤虱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有

 一儿及二儿 亦有女七人

 非如成寡妇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未

 蹴褐色黑白 斑点妇眠足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无 朝等取欠债

 还还以立责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世尊:]婆罗门于我 失牛十四头

 至今寻六日 如无有不得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撒菜种于田

 收获之最恶 非一茎二茎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谷仓尽而空

 鼠盛于其中 无有如踊跃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敷席尽七月

 床非满蚤虱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有一儿二儿 亦有女七人

 非如成寡妇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无蹴褐黑白 斑点妇眠足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无有朝来等

 迫取于欠债 还还以立责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瞿昙!是最胜者。瞿昙!犹如起倒者,显覆者,示道于迷者,如有眼者,得见物见形,如暗揭灯明。如是尊者瞿昙种种说法。我今归依世尊、法、僧伽。愿于尊者瞿昙之处,得出家及具足戒。”

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不久,良家之子,成就清净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入于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又尊者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此嗢陀南:

 陀然阇仁及 谗谤阿修罗

 与毗兰耆迦 不害及萦髻

 净者与拜火 与孙陀利迦

 及婆富提低 依此为十经

第二 优婆塞品

[一一]第一 耕田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南山一苇婆罗门村。

时,又有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播种时,装五百犁具。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农作场。

时,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分配食物与予于诸人。

时,世尊到分配食物处,而立一面。

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为乞食而立。见而言世尊曰:“沙门!我乃耕种。耕种而食。沙门!汝亦须耕种,耕种而得食。”

“婆罗门!我亦耕种。耕种而食。”

“然则!我等未见尊瞿昙之轭、锄、犁、镵、刺棒、牡牛。而且尊者瞿昙作如是言:‘婆罗门!我亦耕种、耕种而食。’”

时,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汝自云农夫 我不见汝耕

 我问农夫语 何知我等耕

一〇

[世尊:]信仰是种子 锻炼是甘雨

 智慧轭为锄 惭乃为其柄

 定为是其绳 正念我犁镵

 乃至为刺棒 守身及守语

 以知食之量 以信免割草

 乐道我休息 精进乃我负

 重荷立牡牛 瑜伽运安稳

 行而无有归 行而亦无悲

 如是我耕耘 不死是果实

 以为此耕耘 我悉脱苦恼

一一

“尊者瞿昙且请受食。尊者瞿昙农夫。瞿昙之耕耘,乃为不死果。”

一二

[世尊:]唱偈非为食 婆罗门有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责斥等价值 婆罗门住法

 唯此生活道 诸漏悉皆尽

 后悔之行静 完满大圣者

 以事奉饮食 为求功德田

一三

如是言已,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瞿昙!是最胜者。瞿昙!喻倒者起,覆者露。示道于迷者,如暗中揭灯明,有眼者得见诸形。如是尊者瞿昙说种种法。我今归依世尊、法、僧伽。愿尊者瞿昙,纳受我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二]第二 优陀耶

舍卫国因缘。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优陀耶婆罗门之住家。

时,优陀耶婆罗门,以白饭盛满世尊之钵。

第二次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优陀耶婆罗门家,……乃至……

第三次优陀耶婆罗门,以白饭盛满世尊之钵,而言曰:“甚烦!沙门瞿昙勿屡次、屡次来。”

[世尊:]屡屡播种子 屡屡降天雨

 屡屡耕农田 屡屡谷类实

 屡屡乞食食 屡施施主食

 屡屡施主施 屡屡行天界

 屡屡榨牛乳 屡求犊母牛

 屡屡疲劳苦 愚者屡入胎

 屡屡于生死 屡屡送墓场

如是言已,优陀耶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容纳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三]第三 提婆比多

舍卫城因缘。

时,世尊,患感冒,尊者优波婆那,为世尊之侍者。

时,世尊呼尊者优波婆那曰:“优波婆那,为我取温水来。”

“唯然!世尊。”尊者优波婆那奉答世尊,即着衣持钵,到提婆比多婆罗门家,默然立于一面。

提婆比多婆罗门,见尊者优波婆那,默然立一面,以偈白尊者优波婆那曰:

 尊者默然立 秃头僧伽梨

 何欲及何求 为乞何而来

[优波婆那:]阿罗汉善逝 圣者患感冒

 若有温水者 婆罗门与佛

 供养应供人 尊崇可尊人

 敬于可敬人 我愿赍予彼

时,提婆比多婆罗门,施一担温水、一瓶糖蜜予尊者优波婆那。

时,尊者优波婆那返诣世尊处,诣而奉世尊温水沐浴。融糖蜜于温水以奉世尊。

如是世尊,其病痊愈。

一〇

时,提婆比多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相致问候交谈,坐于一面。

一一

坐于一面之提婆比多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应布施何处 施何有大果

 何处于供养 其施果荣盛

一二

[世尊:]若了知宿命 见天界恶趣

 达生之灭尽 满通力圣者

 应布施于此 施此有大果

 如是而供果 其施果荣盛

一三

如是言已,提婆比多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受纳我,从今日以后,归依为优婆塞。”

[一四]第四 大富者

舍卫城因缘。

时,有大富婆罗门,装作衰萎贫穷,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世尊对坐一面之大富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何故装作衰萎贫穷而来?”

“尊者瞿昙!我有四子。彼等与其妻等共谋,将我逐出。”

“婆罗门!若然,汝须暗记此偈,当彼等集聚会堂,时子辈等之在座时唱之:

 我素喜其生 我希其生长

 彼等与妻谋 逐我如豚犬

 虽非喜贤者 亦呼我为父

 唯子夜叉形 舍去我年老

 如老哀弱马 不予饮食物

 我乃此子父 虽身为长者

 但乞他家食 有此不孝子

 不如我拐杖 可拂逐猛牛

 亦可逐猛犬 暗中能导我

 在于深溪时 并作定足基

 依此拐杖力 倒而又得起”

时,此大富婆罗门,在世尊处暗记此偈,待众等集聚会堂,子辈在座时而唱。

时,其子等即将大富婆罗门领归家中,予沐浴,各予穿着一夹衣。

时,大富婆罗门,持一夹衣,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相致问交谈,坐于一面。

坐一面其大富婆罗问,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等婆罗门,求我等之师,受纳酬谢。愿尊者瞿昙,我师受纳之报谢。”

一〇

世尊哀怜而纳受。

一一

时,其大富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归依为优婆塞。”

[一五]第五 憍傲

舍卫城因缘。

时,名为憍傲之婆罗门住舍卫城。彼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师亦不敬长者。

时,世尊为大众所围绕而说法。

时,憍傲婆罗门作如是思念:“此沙门瞿昙为大众围绕而说法。我今诣沙门瞿昙处。若沙门瞿昙语我者,我即亦语彼。若沙门瞿昙不语我者,我即亦不语彼。”

时,憍傲婆罗门诣世尊处。诣而默然立于一面。

时,世尊不言彼。

时,憍傲婆罗门,以此沙门瞿昙无何所知而欲归。

时,世尊知憍傲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憍傲婆罗门曰:

 婆罗门勿慢 若为此来者

 婆罗门来者 即善达其用

时,憍傲婆罗门:“沙门瞿昙知我心。”即于立处,投身垂头于世尊之足,礼吻世尊之足,以手自指,并自呼报其名曰:“尊者瞿昙!我名憍傲者,尊者瞿昙!我名憍傲者。”

一〇

时,大众起未曾有之心,“实乃希有!实乃未曾有。此憍傲婆罗门,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师,亦不敬长者,且对沙门瞿昙行如是最胜五体投地之礼敬。”

一一

时,世尊以此言憍傲婆罗门曰:“婆罗门!可起立,以坐自座,汝心已信乐我。”

一二

时,憍傲婆罗门,就坐自座,以偈白世尊曰:

 应向谁谦让 应对谁尊奉

 应予敬重谁 并予善供谁

一三

[世尊:]对于母及父 乃至年长兄

 第四乃师长 应该行谦让

 应尊此等人 且敬此等者

 予供此等人 是为善供养

 清凉阿罗汉 作了漏尽者

 对此诸善众 行无上礼敬

 憍慢与强傲 应当皆舍去

一四

如是言已,憍傲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六]第六 违义

舍卫城因缘。

时,名唤违义之婆罗门住舍卫城。

时,违义婆罗门如是思念:“我今诣沙门瞿昙处。其沙门瞿昙之所说,即皆反对而述。”

时,世尊于露地经行。

时,违义婆罗门诣世尊处,顺世尊之经行,而自经行,以此白世尊曰:“沙门!说法。”

[世尊:]心污瞋恚多 何亦好反对

 如是善说法 亦甚难得知

 唯有灭瞋恚 除去无信乐

 心之障碍者 始知善说法

如是言已,违义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七]第七 木匠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森林。

其时,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亦因事入此森林。

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于沙罗树下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见而如是思念:“我为来此森林工作而快乐。此沙门瞿昙,何为而乐耶?”

时,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比丘汝于此 沙罗树森林

 以为何事耶 唯独于森林

 瞿昙有何乐

[世尊:]我独在森林 以行所应行

 一切森或丛 皆是我所断

 然我于森林 无有烦恼系

 亦无刺所刺 独乐拂不满

如是言已,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做优婆塞。”

[一八]第八 采薪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森林。

其时,有婆罗堕阇姓婆罗门之众多弟子,为采薪而来至此森林。

至而见世尊于林中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见而来到彼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处。

到已,以此告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尊师!请知!彼森林有一沙门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时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与彼其青年等,俱到森林。见世尊在森林中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见已,诣世尊之处,以偈白世尊曰:

 深森有多怖 独入于空林

 心不动实美 甚美之比丘

 汝是在禅思 无能歌此者

 亦无能言语 独圣者依林

 心喜独住林 我见实希有

 我思念乃此 愿生于无上

 三天世界主 为作同伴者

 何故独于林 尊者修苦行

 为达于梵否

[世尊:]凡夫种种着 爱欲或欢喜

 生自无知根 一切我断除

 我无贪无欲 亦不与接近

 有诸清净见 到达于无上

 吉祥之正觉 婆罗门我独

 于无畏禅思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九]第九 孝养

舍卫城因缘。

时,孝养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一面坐之孝养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于如法求食。如法求食以养父母。尊者瞿昙!我如是行,是以应为而为耶?”

“婆罗门!汝确实如是行应所行。婆罗门!如法求食以养父母者,乃生甚多功德。”

 若人以如法 孝养父母者

 依法于父母 因此而行为

 贤者于此世 当以赞叹彼

 彼至于死后 又生于天界

如是言已,孝养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世尊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二〇]第十 乞食

舍卫城因缘。

时乞食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一面坐之乞食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亦乞食者。尊者亦乞食者。于此则无何差异。”

[世尊:]唯作乞他食 并非是比丘

 执持恶臭法 并非是比丘

 功德恶舍去 依智慧于世

 以修梵行者 是名为比丘

如是言已,乞食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做优婆塞。”

[二一]第十一 参伽罗婆

舍卫城因缘。

时,名唤参伽罗婆婆罗门住舍卫城。是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时尊者阿难,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而来诣世尊处,诣而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尊者阿难,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于此名唤参伽罗婆婆罗门住舍卫城。是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世尊,愿垂哀怜,到参伽罗婆婆罗门家。”

世尊,许允此而默然。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参伽罗婆婆罗门家,即坐于所设之座。

时参伽罗婆婆罗门,近诣世尊前,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世尊以此告一面坐之参伽罗婆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真实否?”

“尊者瞿昙!是真实。”

一〇

“婆罗门!汝见有如何利益,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耶?”

一一

“尊者瞿昙!我于此日间所为之恶业,依夕时沐浴洗落,夜间所为之恶业,依清晨沐浴将之洗落。尊者瞿昙!我见此利益故,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一二

[世尊:]婆罗门戒律 渡津之法湖

 澄清无污秽 常受善人赞

 圣者浴其处 体净渡彼岸

一三

如是已言,参伽罗婆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二二]第十二 库摩都萨邑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族之库摩都萨邑。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库摩都萨乞食。

其时,库摩都萨邑之婆罗门与家主等,因事而集聚于集会堂。雨绵绵下降。

时,世尊来到其集会堂。

库摩都萨婆罗门与家主等,见世尊从远而来。

见而言曰:“彼秃头沙门等是谁耶?彼等何以不知集会法耶?”

时世尊以偈谓语库摩都萨婆罗门家主等曰:

 无善人之处 并非是集会

 语不如法者 并非是善人

 若以灭贪欲 瞋恚与愚痴

 能语于如法 始称为善人

如是言已,库摩都萨婆罗门家主等,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等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此嗢陀南:

 耕田优陀耶 并提婆比多

 大富婆罗门 憍傲与违义

 木匠及采薪 孝养并乞食

 及参伽罗婆 库摩都萨等

 总合为十二

猜你喜欢
  菩萨璎珞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五十八·佚名
  雨法雨品第三十·佚名
  本无品第十四·佚名
  卷二·佚名
  致月空书(六通)·太虚
  卷第十四·佚名
  卷四百·佚名
  佛法能否改善现实社会·太虚
  刻支那福州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后序·为霖道霈
  答方亦民问·太虚
  卷第二·佚名
  卷一·性音
  卷第二十五·晦翁悟明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祖吴·唐圭璋

      吴,建安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水龙吟   寿郑尉,集郑姓事   紫貂南北分荣,有人瑞凤池疏秀。月斧云斤,成三绝,辉华星斗。早岁从车,乌戎口伐,奇功立就。更题衡忠义,传家清白,人道外甥似舅。   好看五经说后。步蟾宫

  • 春之末章·闻一多

    被风惹恼了的粉蝶,试了好几处的枝头,总抱不大稳,率性就舍开,忽地不知飞向那里去了。啊!大哲的梦身啊!了无粘滞的达观者哟!太轻狂了哦!杨花!依然吩咐两丝粘住罢。娇绿的坦张的荷钱啊!不息地仰面朝上帝望着,一心地默祷并且赞美他—

  • 卷四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龚用卿【二首】用卿字鸣治怀安人嘉靖丙戍赐进士第一除修撰歴谕德终南京国子监祭酒有云冈集武夷第五曲谒紫阳精舍九曲清溪流此地适居半上有丹屏围下有绿波涣嘉木杂异草神

  • 列传第六十八·刘昫

    ○元载 王昂 李少良 郇谟附 王缙 杨炎 黎干 刘忠翼附庾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员外官,不理产业,常居岐州。载母携载适景昇,冒姓元氏。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家贫,徒步随乡赋,累上

  • ●卷二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   起靖康元年正月八日甲戌,尽十日丙午。   八日甲戌郑望之与金人吴孝民来。   上御崇政殿引见差知枢密院事李梲借工部侍郎郑望之为计议使副再使於斡离不(入作斡里雅布)军前。   郑望之奉使录曰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八·乾隆

      元  明宗皇帝  【己巳】元年【八月以后文宗图卜特穆尔天歴二年 按明宗即位而未改元续纲目削而未书今变例特书元年而以天歴二年附注其下】春正月周王和实拉即位于和寜之北【是为明宗】  图卜特穆尔屡遣使奉

  • 西南纪事卷一·邵廷采

    桂王由桹桂王桂王由桹,神宗显皇帝之孙,桂恭王常瀛仲子也。神宗五子,恭王最少,母曰李贵妃,万历二十九年封桂王,天启七年始就国衡州。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衡州,王奔广西,留居梧州。大清顺冶二年乙酉冬薨,葬焉;请于福建,谥曰恭长。子

  • 第八卷梁·缪荃孙

    武帝天监元年(魏景明三年)四月,即皇帝位于南郊。礼毕,备法驾即建康宫,临太极前殿。大赦。改齐中兴二年为天监元年。封齐帝为巴陵王,齐宣德皇后为齐文帝妃,齐后王氏为巴陵王妃。是日,诏封文武功臣新除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

  • 徐温传·欧阳修

    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人。青年时以贩盐而为强盗。杨行密起兵合肥时,徐温隶属其帐下。与杨行密共同起事的刘威、陶雅等人,号称三十六英雄,唯独徐温未曾有战功。一直到杨行密要杀朱延寿等人,徐温采纳其门客严可求的计策,让杨行

  • 察罕传·宋濂

    察罕,初名益德,姓乌密氏,唐兀族人。父亲名曲也怯律,为西夏国朝臣。察罕武勇过人,幼年牧羊时,常立竿于地上,把帽子挂在竿头,行跪拜礼,绕竿歌舞。有一日,太祖打猎行过此处,见察罕如此行动,深为奇怪,问他因何这般。察罕回答道:“听说有

  • 論衡校釋卷第九·黄晖

      問孔篇   熊伯龍無何集謂論衡以「疾虛妄」為主,實與孔子稱「思無邪」同意。論衡八十三篇中,凡稱引孔、孟之言者,都四百四十餘處,其宗法孔、孟甚明,以是斷言問孔、刺孟二篇為後人所妄作。按後世孔、孟一尊,仲任刺問,眾

  • 礼记析疑卷十·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在埶者去谓有国有家者而不由礼必致倾覆也众以为殃谓齐民而不由礼必以致殃咎也旧说与上下辞意不相承接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古人威仪言动毫末不在于礼而观者

  • 卷五·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五安溪 李光坡 撰乡射礼苐五郑目録云州长春秋以礼防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疏曰周礼五州为郷是州属乡也云乡大夫或在焉者一乡

  • 禅林宝训卷第二·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湛堂准和尚初参真净。常炙灯帐中看读。真净呵曰。所谓学者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纵学而奚益。而况百家异学。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为尽之。今弃本逐末如贱使贵。恐妨道业。直须杜绝诸缘当求妙悟

  • 卷第十七(寒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七(寒字号) 甲子(汉武帝元狩六年起)乙丑(改元元鼎)辛未(改元元封)丁丑(改元太初)辛巳(改元天汉)乙酉(改元太始)已丑(改元征和)癸巳(改元后元)乙未(昭帝始元元年)辛丑(改元元凤)丁未(改元元平)戊申(宣

  • 发微论·蔡元定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

  • 明名臣琬琰录·徐紘

    明徐纮编。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仿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辑洪武至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载一百十七人,续录载九十五人,资料主要来源于碑、铭、志、传、地志、言行录等。其中少量人物事迹,虽有矛盾,但大部分无缘饰

  • 善乐长者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