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三九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筹办新添空函诸书情形折

一三九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筹办新添空函诸书情形折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初十日

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九月二十九日左都御史纪昀奏筹办新添空函诸书一折,奉旨:军机大臣议奏。钦此。【真按: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所遗漏的档案】

据纪昀折内称:四库全书共六千一百四十四函,【真按:四库全书的数量】其中先行写就已经详校者五千八百五十余函,乾隆五十四年以后新修及抽换各书,写成补入未经详校者二百五十余函,均系武英殿提调陆续送进。其时书馆已收,分校已散,【真按:四库全书馆始末】未能一一校雠,讹舛颇多,必须派员细校。此次覆勘文源阁书,现有应议者多员,请以文源阁应议之员,卽罚看文源阁新书;将来文渊阁应议之员,卽罚看文渊阁新书;于中各择其条数较多过失较重者,并罚看文津阁新书。除热河道路较远,运送不便,仍令前往就书外,所有二阁新书有挖改抽页及成卷成部驳换者,均令武英殿原提调赔写,其热河新书挖改抽页,臣卽就近办理。成部成卷驳换者,臣带回交原提调赔写送往。等语。

臣等伏查,四库全书共六千一百四十四函,内五千八百五十余函早已缮成归架,业于乾隆五十二年间派员详校一遍。其各馆新纂各书共二百五十余函,俱系留空,于乾隆五十三、四年陆续缮补,未经详校,自应一律派员校雠,俾归完善。惟是卷册较繁,非数人旬日所能蒇事,若不认真办理,仍属有名无实。查乾隆五十二年详校三阁书时,查出应议之原校各员,仍罚令看书在案。今此次详校各员既经派司校勘,不能悉心详雠,致有讹阙,实难辞咎,应如纪昀所奏,将此次应议之详校各员即罚看文源阁新书,并令武英殿及各馆检出留空函书各底本送交纪昀,转发各员逐一查对,每员每日按照旧例各看二万字,立定章程,计共书一千六百余册,卽于本年冬间饬令赶紧校竣,仍令纪昀总司督率,随时查察。其文渊阁留空函书一分,应俟纪昀覆勘完竣时,将查出应议之详校各员卽照此次所定章程画一办理。至文津阁一分,应俟文渊、文源两阁书函校竣之后,令纪昀查明应议之详校各员,择其条数较多、过失较重者,卽令随同纪昀前赴热河详加校阅,以示薄惩。

至所称三阁新书内,如有挖改抽页及成卷成部驳回者,仍令原提调赔写之处,查此项留空书籍内,三通、方略、国史三馆之书,俱系奏明送交武英殿校对装函,自有经手校对之员,应将查出挖改抽页及成部成卷驳换各书发回武英殿,查明经手原提调及校对各员,分别赔写。其热河一分,内除挖改换页业经纪昀自请就近办理外,如有成部成卷驳换者,亦一并令纪昀带回,交武英殿提调及校对各员赔写。

再,臣等查盛京文溯阁全书及留空函书事同一律,曾经陆锡熊督同各员前往详校,因将此分书内有无讹舛之处,面询陆锡熊。据称:伊于上年往盛京详校阁书,业将应行抽改驳换者查明改正,其留空函书彼时俱亦归架,亦经校阅更改,似可不至仍滋谬误。但卷帙繁多,难保尽无一、二挂漏,此项书内应行赔写抽换之本,前经奏准交未赴盛京之张焘赍往归架,现在赔写各书将次告竣,请令张焘前往覆看等语。臣等查文溯阁书函,卷帙浩繁,自难保无错误,应令张焘先行前往抽阅,若讹阙较多,断非一人所能办理,卽令呈明军机处请旨,仍令陆锡熊及前此同往看书各员前赴盛京,覆加详阅。如有挖改换页等事,仍卽就近办理,其有成部成卷驳换者,亦一并带回,交武英殿查明,照例分别赔写,送往归架。

又查摛藻堂、味腴书室所藏《荟要》二分,亦有留空函书,卷册较少,业于上年经臣等议将详校文溯阁书内之应议总校、分校各员陆续校竣。但恐尚有舛误,亦应请俟四阁书籍详校全竣后,交与纪昀、陆锡熊二人就近抽查,如有驳换,并交武英殿查明,分别赔写。

再,留空函书内,尚有《八旗通志》等书,现在尚未办竣,应俟各书全竣后,统交纪昀、陆锡熊率同各员详细校勘,如此陆续阅校,庶各员得以次第办理,而秘阁书函亦可尽臻完善。

所有臣等酌议缘由,理合缮折具奏,伏乞皇上训示遵行。谨奏。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奉旨:依议。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天文下·范晔
  帝纪第十 孝庄纪·魏收
  列传第二十 高窦·欧阳修
  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九·河渠六·脱脱
  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张廷玉
  卷一百0五 晉紀二十七·司马光
  竹书统笺凡例·徐文靖
  金佗续编卷三·岳珂
  卷七十九·班固
  赵国珍传·刘昫
  沈思孝传·张廷玉
  卷三十六 北辽魏王之变·李有棠
  卷四十五·赵汝愚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徐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四·彭定求

        卷344_1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壤画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 衣白山人·唐圭璋

      宋徽宗时人,姓氏无考。   沁园春   一粒金丹,大如黍火,定中降胎。运阴阳根本,东龙西虎,结凝金水,择地深。九载无亏,三田功满,卦气周圆炉鼎开。偷元化,用自然宗祖,全在灵台。   真才。休恋尘埃。况颖悟明堂婴未孩。幸

  • 叶清臣·唐圭璋

      清臣字道卿,乌程(今吴兴)人。咸平六年(1003)生。天圣二年(1024)进士。六年(1028)召试,授光禄寺丞,充集贤校理。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皇祐元年(1049)卒,赠左谏议大夫。   江南好   丞相有才裨造化,圣

  • 卷432 ·佚名

    徐锐 妙相寺方丈 脚力无穷为好山,直须勾引到禅关。 柳堤雪后摇金缕,竹径风前弄翠环。 宦业始知红叶落,清游终羡白云闲。 此来不见文殊面,多谢岩花慰我颜。 徐瑞 壁侍者来访作此赠之 俗论行地

  • 补遗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地理砥柱赋          【明】夏良胜稽古先生方与中州君论砥柱为天下奇胜东观子西游子挟所见而造焉稽古先生谓中州君曰夫二子以游观名何大观乎何逺游乎试叩其素于砥柱何如东

  • 剧说卷四·焦循

    近伶人所演《陈仲子》一折,向疑出《东郭记》;乃检之,实无是也。今得杨升庵所撰《太和记》,是折乃出其中。甚矣,博物之难也。《辍耕录》云:“千夫长李某戍天台县日,一部卒妻郭氏有令姿,见之者无不啧啧称赏,李心慕焉。去县

  •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李百药

    太原王绍德 范阳王绍义 西河王绍仁 陇西王绍廉孝昭六王乐陵王百年 始平王彦德等武成十二王南阳王绰 琅邪王俨等文宣五男:李后生废帝及太原王绍德,冯世妇生范阳王绍义,裴嫔生西河王绍仁,颜嫔生陇西王绍廉。太原王绍德

  • 卷第二百二十四·胡三省

    唐纪四十〔起旃蒙大荒落(乙巳)闰月,尽昭阳赤奋若(癸丑),凡八年有奇。〕《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乙巳、七六五)〕1闰十月,乙巳,郭子仪入朝。子仪以灵武初复,〔仆固怀恩死,始复灵武。〕百姓雕弊,戎落未安,请以朔方军粮

  •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附录 最近史学之趋势·金毓黻

    近人王国维谓学无新旧、中西、有用与无用,是矣。然因时代及环境之关系,而不能无所偏重,有若去今四五十年前之学者,大抵笃旧,以为中土之学术,远胜于西人,西人之所擅长者,不过器物技巧之末,遂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此一世也。迨

  • 薛序·邹漪

    明季之误,从前京贯中连,顾厨外角,槎枒错出,已非一日。即如豫楚败局,予所目击心讶。不知当年方剿何以遽抚?既抚何以旋剿?何以食葚怀音,方吞灰洗胃,而过憎鸠眼,反俾饱扬?何以负嵎伏毒,犹坐睨玩掌,而厚奉骄子,甘以身殉?自予在南,遥切齿此

  • 仁宗纪·脱脱

    (一)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名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三年(1010)四月十四日出生。章献皇后没有儿子,取来养为自己的儿子。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

  •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湛然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亦漏无漏禅。初明来意者。准禅门中根性有三。故慧多定少为说六妙。此六妙门多于欲界发无漏故。是故未必备须上地。又历一切因缘六度。是故判属慧多定少。若定多

  • 卷十四·彭绍升

    居士传十四李樊牛于商郑马陆李传李山龙冯翊人。唐初官监门校尉。武德中暴亡。而胸微热。家人伺之。寻苏。自言死後有吏摄至一王府。庭中有囚数千。皆枷锁北面立。王坐高牀。侍卫甚盛。山龙既至阶下。王问曰。汝平生作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四·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岩等编住成都府昭觉寺癸卯中元日,為圓悟佛果大和尚設供,上堂。「乾坤作殿,碧落為門。星辰似陛,日月如燈。沒量漢子,於中開單展缽;無位真人,向此轉大法輪。一味斬釘截鐵,弗事簸土揚塵。纖細不容渾圇,拈出法王法令。覿

  • 授笔要说·韩方明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

  • 竹书纪年统笺·徐文靖

    清徐文靖撰。十二卷。《竹书纪年》自发现后,考证者甚多,南朝梁沈约始为附注,然好言符瑞,于事实罕有发明,文靖乃特为统笺,逐事分载,以纪其详。仿郑氏诗笺之例,于《纪年》中逐字详注谓之笺。不特于《纪年》笺之,附注笺之,凡所引书

  •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昙噩

    简称《布袋和尚传》。佛教传记。元昙噩撰。一卷。是五代僧契此的传记。契此,浙江奉化人,居杭州岳林寺,号“长汀子”、“布袋和尚”。传记中叙述了关于布袋和尚的种种神话传说和后世奉其为大肚弥勒佛的历史过程。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