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 谕内阁将《御批通鉴纲目续编》议论诋毁处交皇子等删润黏签进呈
九三○ 谕内阁将《御批通鉴纲目续编》议论诋毁处交皇子等删润黏签进呈
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
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
朕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有议论偏谬及肆行诋毁者。《通鉴》一书关系前代治乱兴衰之迹,至纲目祖述麟经,笔削惟严,为万世公道所在,不可稍涉偏私。试问孔子《春秋》内有一语如《发明》、《广义》之肆口嫚骂所云乎?【真按:满清所以致治也.而今为汉人者忝言孔孟者多矣.而今政坛,则可谓销声匿迹矣.不如满人与东倭.】向命儒臣编纂《通鉴辑览》,其中书法体例有关大一统之义者,均经朕亲加订正,颁示天下。如「内中国而外夷狄」,此作史之常例,顾以中国之人载中国之事,若司马光、朱子义例森严,亦不过欲辨明正统,未有肆行嫚骂者。朕于《通鉴辑览》内存弘光年号,且将唐王、桂王事迹附录于后,又谕存杨维桢《正统辨》,使天下后世晓然于《春秋》之义,实为大公至正,无一毫偏倚之见。至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因地而名,与江南、河北、山左、关右何异?孟子云「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此无可讳,亦不必讳。但以中外过为轩轾,逞其一偏之见,妄肆讥讪,毋论桀犬之吠,固属无当,卽区别统系,昭示来许,亦并不在乎此也。况前史载,南北朝相称,互行诋毁,此皆当日各为其主,或故为此讪笑之词。至史笔系千秋论定,岂可骋私臆而废公道乎?夫历代兴亡,前鉴不远,人主之道,惟在敬天勤民,兢兢业业,以绵亿万载之丕基。所谓「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诚不在乎区区口舌之争。若主中国而不能守,如宋徽、钦之称臣、称侄于金,以致凌夷,南渡不久,宗社为墟,卽使史官记载曲为掩饰,亦何补耶?所有《通鉴纲目续编》一书,其辽金元三朝人名、地名,本应按照新定正史一体更正;至《发明》、《广义》内三朝时事不可更易外,其议论诋毁之处,着交诸皇子及军机大臣量为删润,以符孔子《春秋》体例。仍令黏签进呈,候朕阅定。并将此谕冠之编首,交武英殿照改本更正后,发交直省督抚各一部,令各照本抽改。将此通谕中外知之。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班固 提要·钱俨 ●卷二十六·邵博 第二十五回 周并齐隋篡周平陈一统·黄士衡 卷之三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七·佚名 第三九七移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九日一二二一三--一·佚名 七四 谕内阁着总裁等将进到各书详核汇为总目并妥议给还遗书办法·佚名 来調传·欧阳修 杨杰只哥传·宋濂 卷一百三十六·赵汝愚 解支例·佚名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