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恭冕 述

一、经文注文,从邢疏本,惟泰伯篇“予有乱臣十人”,以子臣母,有干名义,因据唐石经删“臣”字。其他文字异同,如汉、唐、宋石经及皇侃疏、陆德明释文所载各本,咸列于疏。至山井鼎考文所引古本,与皇本多同。高丽、足利本与古本亦相出入,语涉譄加,殊爲非类,既详见于考文及阮氏元论语校勘记、冯氏登府论语异文疏证,故此疏所引甚少。【古本、高丽、足利本有与皇本、释文本、唐石经证合者,始备引之,否则不引。】至注文讹错处,多从皇本及后人校改。其皇本所载注文,视邢本甚繁,非关典要,悉从略焉。

一、注用集解者,所以存魏晋人箸録之旧,而郑君遗注,悉载疏内。至引申经文,实事求是,不专一家。故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其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爲録之,以正向来注疏家墨守之失。

一、郑注久佚,近时惠氏栋、陈氏鱣、臧氏镛、宋氏翔凤咸有辑本,于集解外,徵引颇多,虽拾残补缺,聊缀之迹,非其本真,而舍是则无可依据。今悉详载,而原引某书某卷及字句小异,均难备列,阅者谅诸。

一、古人引书,多有增减,盖未检及原文故也。翟氏灏四书考异、冯氏登府论语异文疏证,于诸史及汉、唐、宋人传注,各经说、文集,凡引论语有不同者,悉爲列入,博稽同异,辨证得失。既有专书,此宜从略。

一、汉、唐以来,引孔子说,多爲诸贤语、诸贤说。或爲孔子语者,皆由以意徵引,未检原文。翟氏考异既详载之,故此疏不之及。

一、汉人解义,存者无几,必当详载,至皇氏疏、陆氏音义所载魏晋人以后各说,精驳互见,不敢备引。唐宋后著述益多,尤宜择取。

一、诸儒经说,有一义之中是非错见,但采其善而不箸其名,则嫌于掠美;若备引其说而并加驳难,又嫌于葛藤,故今所辑,舍短从长,同于节取,或只撮大要,爲某某说。

一、引诸儒说,皆举所著书之名,若习闻其语,未知所出何书,则但记其姓名而已。又先祖考国子监典簿讳履恂著秋槎杂记,先叔祖丹徒县学训导讳台拱著论语骈枝、经传小记,先伯父五河县学训导讳宝树著经义说略,疏中皆称爵。

猜你喜欢
  周颂·臣工之什·佚名
  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晏婴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苏舆
  卷六十四·陈祥道
  卷四·纳兰性德
  卷四十一·康熙
  左传折诸卷首下·张尚瑗
  卷八十七·顺治
  (四)离娄篇·钱穆
  昭公·昭公十八年·左丘明
  无二品第三十七·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七·宗喀巴
  告大雄中学校各同学·太虚
  呈行政院维护佛教寺僧·太虚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雨华盦词话·钱裴仲

    今人作词,好巧立名式,古人亦或有之,此最无谓。盖虽极小之词,未有不可摘二三字为名者,而彼作某、此作某,不徒迷人,亦以自迷。况知之者一望而知,不知者本是不知,即使人人信以为另有此调矣,于作者有何益处,有何趣处乎。余以为《菉斐

  • 卷四百六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八龙类【附蛟虬】五言古应龙萹         【陈】张正见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风播四逺万里望芬芳隠居可頥志自见焉得彰飞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二·刘恕

    夏商纪夏四世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起戊戌终己酉十七君一十夏后氏禹元年戌戊都安邑云晋阳及韩或云平阳亦尚黑其社用松牲用以黑為徽號朝燕服收冠而黑衣十寸為尺封丹朱于唐商均于虞皆为诸侯作乐曰大夏命皋陶为夏钥九成以

  • 卷之七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一○○覆讯名单(堂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廿九日一一三○四-九·佚名

    淡水分府陈,覆讯脱逃跑勇温天送,堂谕:再限三日呈缴赃银物覆讯名单承温程差李禄计开 私记差带温天送〔堂谕〕再限三日内呈缴,如违,重比不贷。此谕。〔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讯(淡水分府陈)

  • 靖海纪略卷之二·曹履泰

    盐官曹履泰大来着答众乡绅答何海防与李任明定商人榖价告示上朱未孩道尊上朱未孩道尊示谕刘五店与颜同兰守城议上熊心开抚台上熊抚台上熊抚台上赵按台答项元海上蔡五岳道尊上蔡道尊上熊抚台答蔡道尊答蔡道尊上熊抚台上

  • 卷七十一·陈祥道

    宋 陳祥道 撰禘禮祫禮士虞禮曰哀薦祫事【始虞謂之祫事者主欲其祫先祖】喪服曰都邑之士則知尊禰大夫及學士則知尊祖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始祖之所自出謂祭天也】周禮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

  • 刘子遗书卷三·刘宗周

    (明)刘宗周撰○学言二喜怒哀乐虽错综其文实以气序而言至殽而为七情曰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性情之变离乎天而出乎人者故纷然错出而不齐所谓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七者合而言之皆欲也君子存理遏欲之功正用之于此若喜怒哀乐四者其

  • 卷七·佚名

    △二诵第二(一二二)尔时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伎人主。号曰动发。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却坐一面。而作是言:瞿昙我于昔者,曾从宿旧极老伎人边闻。于伎场上。施设戏具。百千万人。皆来观看。弹琴作倡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三本。(一)梵文本入楞伽經.校註略稱梵本。(二)元魏菩提流支譯入   楞伽經.略稱魏本。(三)唐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略稱唐本。以上三種並舉   則稱三本。

  • 起世经卷第七·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诸比丘。又何因缘。彼天有园。名为欢喜。诸比丘。彼欢喜园。三十三天王。入其中已。坐于欢喜善欢喜二石之上。心受欢喜。意念欢喜。念已复念。受诸快乐。受悦乐已。复受极乐

  •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序·道宣

    京兆崇义寺沙门道宣集原夫大雄御寓。意惟拯拔一人。大教膺期总归为显一理。但由群生著欲。欲本所谓我心。故能随其所怀。开示止心之法。然则心为生欲之本。灭欲必止心元。止心由乎明慧。慧起假于定发。发定之功非戒不

  • 卷之十五·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筏渡慈禅师法嗣 洛京相国一言道显禅师 雁门人。生而岐嶷。颖悟英特。年十二。自愿出家。父母难之。师曰。儿志决矣。未可强留。遂落[髟/

  • 卷第九·佚名

    律苑事规卷第九 四明演忠律寺住持嗣祖比丘省悟编述 皇 当代住持涅盘 夫世尊示寂诸祖涅盘棺殓有经礼仪有序养生送死儒释皆宗只如双林殓以金棺十弟子哭泣忧悔波罗奈释梵天龙哀号躄踊泪如膏轴迦叶还自外国所恨不睹真像

  • 客亭类稿·杨冠卿

    诗文词别集。宋杨冠卿著。十四卷。前六卷,四六编,表、箴、启一百余篇;卷七至卷一○,杂著编,古赋、述赞、序跋等六十余篇;卷一一至卷一三,古律编,各体诗二百三十余首;卷一四,乐府编,词三十六首。冠卿别集,诸家书目皆无

  • 补汉兵志·钱文子

    兵书。宋代钱文子撰。全书共1卷。作者钱文子,字文季,曾任南宋光宗朝吏部员外郎。因《史记》、《汉书》没有《兵志》一目,乃据《汉书》等有关内容辑成,并加子注。内容,只叙汉代兵制,故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引《补汉

  • 诗识名解·姚炳

    十五卷。清姚炳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亦以鸟兽草木分列四门,故以多识为名。其稍异诸家者,兼以推寻文义,颇及作诗之意尔。然孔子言鸟兽草木本括举大凡,譬如史备四时,不妨以春秋互见。炳乃因此一语,遂不载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