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九三 大学士英廉等奏遵旨查审提调陆费墀遗失底本情形折

六九三 大学士英廉等奏遵旨查审提调陆费墀遗失底本情形折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臣英廉、臣胡季堂、臣金简、臣曹文埴谨奏,为遵旨查审具奏事。

先据侍郎王杰参奏提调陆费墀遗失各书底本四、五百种,令誊录捐书缮写,并第一分全书有二百余种未经发写各情由,奉旨将陆费墀解任,交与臣等秉公审讯。臣等当卽遵旨将陆费墀解任详讯,并以此案紧要情节在遗失原书,必须查明短少确数,则陆费墀之愆咎自不能稍有掩饰。随即督同派出查书各员,将各书上紧检查,并将查办情形节次奏闻在案。

兹臣等彻底通查翰林院移送书籍档册,其底本共有三千一百七十二种,连日进殿点查。复据各总校、分校处陆续将底本交回统计,查得之书有印者计二千一百二十种,无印者五百五十七种,又丛书例不用印者四百五十八种,共书三千一百三十五种。此内除有印各书及官板书、丛书毋庸辨认外,其无印之书五百五十七种,是否原本,必须详加辨认,仍交原送书籍之总纂纪昀、陆锡熊逐一检阅,并将提要详细核对,内有该总纂认明确系原书者二百一十种,亦有不能遽信为原书而册数、卷数均与提要相符者三百四十六种。臣等以认明确系原书者毋庸置议,其总纂不能遽信为原书者,总纂亦不能确指为并非原书,且称核与提要相符,俱可发写等语。此种底本亦卽应作为原书,惟有总纂指出迥非原书之刻本《洞天清录》一种,臣等卽行扣出。现在汇齐,查得各书通算合之档册所载,计收过原书三千一百三十四种,其实在遗失全部者计五种,又每部有缺一、二册或三、四册及查系档内重本,有全缺或缺册者,共计三十三种,统计遗失及残缺之书实止三十八种。臣等查王杰原奏内称有印底本止收到一千四百余种,尚有誊录校对处陆续可以凑全及例不用印之书约共一千余种,卽使查对如数,尚少四五百种等语。今臣等查明遗失及残缺者止三十八种,在王杰具奏之时,本据奏称尚未查明短少确数。至臣等奉旨接查之后,纷纷呈缴者无日无之,迄今两月之久,方得清查到底。所有续缴之书,俱在王杰所查之外,且有王杰从前指出迥非原书者,今据总纂覆看,声称册数、卷数均与提要相符,亦卽应作为原书,是以书数增多,遗失较少。然臣等又恐系该提调因底本缺少,卽将誊录所捐之本弥补充数,殊未可定。随复公同提取从前该提调登记捐书档册逐一点查。据档册开载,自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准誊录等捐书缮写以后,共计收到捐书五百七十九种,因将所有捐本尽行提出,按册点验,并无缺少。是捐本既另有其书,则原书中一无顶替可知,而原书之遗失及残缺者实止三十八种,亦确属可信。在王杰清查之初,见其纷纭参错,索取不前,情形颇露竭蹷,未免以全书紧要,生有惧心。而臣等自王杰具奏之后,悉心合力,又加两月之功,始能查见底里。合将实在短少各种书名、本数开具清单,恭呈御览。

至此三十八种之书,因何遗失残缺,自须究明其故。且此书向系何人领去,自有档册可稽,何至毫无着落,当向陆费墀详讯。据称:提调收到总纂处移送底本及发交各誊录缮写,当时原卽登记档册。但每书一册写就正本之后,须送总校覆勘,总裁抽阅,必经数次发出收回。迨后誊录又坟至千有余名,缮写多有屡经驳换者,实因书籍浩繁,人数又众,收发匆忙之际,遗漏登记,自所不免。现在短少各书,实不能指出系何人领去,无从着落追寻。但我充当提调,数年以来,俱系一人经手,所有各书底本无论遗失多寡,总是我办理不善所致,还有何辨。惟此短少之各种底本,有正本业已写全,可以领出抄写者;有系重本,可依前部抄写者;又有系总纂扣出不抄之书,毋庸缮写正本者。惟恳容我将应抄之本赔写完全,卽毋庸缮写之本亦购觅赔补,以便将来发还藏书之家,不至缺少。等语。臣等复按照王杰原奏内紧要情节逐一向陆费墀指讯。如原奏所称,近来发写底本,多系誊录买捐,以致人言藉藉;又如遗失底本,勒令捐书,滋弊尤大一条,是捐书有无情弊,是否系勒令捐写,均须切实究明。据陆费墀称:「捐书一事,因底本不敷发缮,而各誊录意图课额盈余,可得优等议叙,自愿赶紧缮写。无如官书每经各处校阅,不能多领,所以乐于捐办,并非提调勒令。今各誊录具在,可以质对得的。求详察。」臣等查现在头分全书正本已经写全者三万余册,二分正本写得一万七千余册,三分、四分亦共写得一万三千余册,加之《荟要》二分共二万余册,通计写得正本已有八万余册,皆由准令誊录等捐书缮写所致。如必俟头分写毕,再将二、三、四分挨次续发,则千余名誊录必致旷功,而底本既不敷发缮,则正本写出之数亦不能多,是捐书一节实为赶写正本,并无借此弥补遗失底本情弊,似属可信。

再,臣等又查原奏内称,正本头分内未发写者,几二百余种等语。此未写正本之二百余种书籍,或有遗失,将来凭何缮写正本?其所关于四库全书者甚大。是以臣等复将已经写出之正本,逐一与底本查对,一面仍向陆费墀讯问。据称:现在头分正本未写者止一百八十余种,因总纂处有于本年校看完毕始行移送者,又有系上年冬间赶办第二分《荟要》完毕方能缮写者,所以稍迟。现已于本年正月后陆续发缮,此内有正本未写而遗失全部者,止《山村遗集》及《内外服制通释》二种。其《服制通释》一书,翰林院现有贮库重本,可以领出赔写;《山村遗集》一书,系杭州新刻之本,亦可购觅而得。此外,遗失全部者,尚有《洞天清录》、《诸葛忠武书》、《俗书刊误》三种。《洞天清录》一书系总纂现在驳去,但此书先据总纂付到抄本一部,当即发交誊录写就正本,因其中讹字甚多,所以又觅得《说郛》内之刻本一部,查对较原送抄本似为完备,当时原想照此另缮正本进呈,不料后来将抄本一部遗失,现在应将所存之刻本缮写正本,预备进呈。至《诸葛忠武书》、《俗书刊误》二书,俱系第一分正本业经写全进呈,及第二分俱已写全者。至三十三种之短少各册,除系重本十五种,及总纂扣出不抄之书十种外,其余八种均系正本,内已经写全之书,求将写过之正本查对即知。等语。臣等将正本同底本一并核对,所有未写正本而底本遗失者,实只《内外服制通释》及《山村遗集》二种共二册,尚可着令赔写,不致全书正本有缺遗之处。其经总纂驳去之副本《洞天清录》一种,臣等提出已写之正本核对,迥不相符,实非从前总纂处原送之抄本,但较之原本内门目多出数条,文义亦较完备。随将此本可否发写之处送总纂覆阅,据称实较从前移送之抄本为善,现在卽照此本另缮正本,预备进呈。所有头分正本未写之一百八十余种,现已查明实于本年正月后陆续发缮,将来缮写完毕,则全书之经、史、子、集各部,卽全备无缺。以上各情节,臣等反复查究,似无遁饰。

至续派提调刘种之,系帮办提调之人,臣等将各情节一一询问,亦与陆费墀所供情节相同。

查解任少詹事陆费墀,职司武英殿提调,办理四库全书。其于收发书籍,理宜各按章程,悉心整理,使书籍秩然有序,厘然不紊,自不致有损失之患。乃总裁王杰查点底本,而该提调收发之各书,参差不齐,猝难清理,已属办理不善。迨经臣等彻底清查,虽未至如原奏所称缺欠四、五百种,亦并无借捐书弥补情弊,而查明全部遗失者已有五种,而每部缺册及重本不全者又有三十三种,为数亦复不少。虽查明所失各书,内如已写正本之《洞天清录》一种,照原本抄写转有讹错之处,今现存之刻本较为完善,可以另缮正本。卽未写正本之二种,现在由翰林院所贮书内提取《服制通释》一种,并着令购觅新刻之《山村遗集》一种,写入正本,不致全书内稍有缺遗。其余前此均已写入正本者,亦卽着令照正本赔写底本,将来缮写二、三、四分全书完毕,仍可将底本如数发还藏书之家,不致短少。但陆费墀不能悉心妥办,随时清查,其咎实无可辞。相应请旨将陆费墀交与吏部严加议处;编修刘种之虽系接办在后,但于陆费墀遗失底本不能帮同清理,亦有不合,应请交部议处;总裁 侍郎董诰,虽与王杰商同派员查对底本,但未能及早清查,亦有应得处分,应请旨一并交部议处。

再,臣等查侍郎王杰原奏内称,所有无印书籍及将来该提调赔缴之书,应令原总纂官纪昀等与原撰提要逐一核校,以便发写,至已写正本,亦应令原总纂、纂修并加覆看等语。除无印书籍业经总纂认明外,其该提调赔缴之书及已写正本各书,应如该侍郎所奏,仍交原总纂纪昀等与原撰提要,据实核对办理。

为此谨奏。请旨。(军机处原折)

猜你喜欢
  孝灵帝纪第八·范晔
  列传第五十四·刘昫
  卷一百0七 晉紀二十九·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李心传
  ●海东逸史卷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四·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第五十六卷 孝义 九·缪荃孙
  一四九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绎史卷六十一·马骕
  志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八十三·郑麟趾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学诸生·唐圭璋

      南乡子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 第三十出 会真·李渔

    〖菊花新〗(生冠带,外、净扮二役随上)来京有意觅神交,燕子何曾遇伯劳。怒发指青霄,向何处捕寻奸盗?下官携带杨象夏进京,指望替他寻着女儿,把奸贼除了,万一夙缘未断,依旧成了好事,也未可知。谁想等得我来,他又出京去了。虽然赠些资

  • 第十二出 辞院·孔尚任

    ◎癸未十月〖西地锦〗(末扮杨文骢冠带上)锦绣东南列郡,英雄割据纷纷;而今还起周郎恨,江水向东奔。下官杨文骢,昨奉熊司马之命,托侯兄发书宁南,阻其北上,已遣柳敬亭连夜寄去。还怕投书未稳,一面奏闻朝廷,加他官爵,荫他子侄;又一面知

  • 静春堂诗集卷一·袁易

    (元)袁易 撰过泰伯庙孤城下白日昃景射枌榆与客上河梁河水寒弥弥岿然呉泰伯灵琐瞰其址升堂閴无人白云在亷陛淳风暨南服妾妇知敬止禋祀何寂寥庙食不饛簋至徳贵辞让千乘犹敝屣岂伊常人情箪食形愠喜吾甞悯僚光同室操剑匕神

  • 卷三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陈翊【一作诩】陈翊字载物闽县人大历中登进士第贞元中官户部郎中知制诰诗十卷今存七首登城楼作井邑白云间严城远带山沙墟隂欲暮郊色淡方闲孤径回榕岸层峦破枳关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顔宴

  • ●团花凤·沈泰

    (勾馀六桐叶宪祖编西湖林宗沈泰评无明毛明、孟图杨世珍阅) 正名老虔婆错把姻缘送,恶少年枉却风情弄。 贤太守高悬明镜台,俏佳人巧合团花凤。 △楔子 (〔生扮白受之上〕弱冠才情思不禁,伤春何苦叹沉吟。虽然是书中有女颜如玉

  •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蔡东藩

      却说夏天雨雪,煞是奇怪,独有人谓系杀敌预兆。这人为谁?乃是辽皇族耶律楚材。楚材曾仕金员外郎,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至蒙古南征,中都残破,适楚材在中都,为成吉思汗所闻知,召为掾属。每有谘询,无不通晓,令

  • 卷二十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八      宋 苏辙 撰晋范文子列传第五晋范氏陶唐氏之后也陶唐在周爲杜氏宣王诛杜伯其子隰叔入晋范氏之祖也隰叔之子曰士蔿事晋献公爲司空蔿之子曰会逮事文公爲戎右事景公爲上卿秉国政晋

  • 第四十九册 天聪六年二月·佚名

    第四十九册 天聪六年二月二月初一日,【原档残缺】鄂米纳、诺莫依、诺米达、佟阿图、图梅、白楚喀、卓尔木等八大臣,率每二牛录甲兵一人,赴边外堵截逃人。祝二日,巴雅尔图、章齐率每旗护军五人往追逃人。初三日,下书曰:&ldq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纪昀

    列传宋 【一百十七】○宋一百十七林勋 刘才邵 许忻应孟明曾三聘 徐侨度正 牛大年 陈仲微林勋刘才邵许忻应孟明曾三聘徐侨度正牛大年陈仲微△林勋林勋贺州人政和五年进士为广州教授建炎三年献本政书十三篇言国家

  • 苏绰传·李延寿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他们家各代都有人食俸禄二千石。他的父亲苏协,任武功郡的太守。  苏绰从小酷好学习,博览群书,尤工于算术。他的从兄苏让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京城城门外替他饯行。临分别时

  • 突厥传·欧阳修

    (上)突厥阿史那氏,是古匈奴的北部。居于金山之南,臣服于蠕蠕,种族繁衍。至吐门时,才强大,改称可汗,就如称单于一样,其妻称可敦。其地三面近海,南接大漠。别部领兵者称为设,子弟称特勒,大臣有叶护、屈律啜、阿波、俟利发、吐屯、

  • 同治三年三月廿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二次,勒少仲来久坐,围棋一局。至眉生处一谈,甚久。巳正接奉廷寄,于十二日争厘金一疏末蒙允许。辞旨似有抚而左督,仍命督抚各分江西厘金之半。又念金陵大功将蒇,恐军心涣散,经总理衙门于上海奏拨银五十万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欧阳竟无

    信解般若三信解般若者。《阿含》︰帝釋是須陀洹,龍樹則謂是大菩薩,是為法位之始。《阿含》︰彌勒授記補處,是為法位之終。位既始終,說亦始終,始修般若未成熟者,必使信解;既已成熟,求畢竟者,使入甚深。信解以歆福而起,入深以隨喜回向

  • 翻译之记·佚名

    一初菩萨。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号平等。随所显发。称谓不同。说法问论。多依自字。故奋迅王问奋迅法。如来为说四种奋迅。其有人能具此奋迅,则於一切皆能奋迅。魏尚书令仪同高公。今欲以此四种奋迅。於一切处普奋迅

  • 佛说罗摩伽经卷中·佚名

    西秦沙门圣坚译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无异行。宝花承足。步虚而来。诣娑婆世界金刚轮山。足蹈山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变成众宝。以为庄严。举身毛孔。普放光明。皆悉映蔽日月星辰。梵释四王。及一切天龙神夜叉。

  •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智旭

    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莲华者。譬权实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况意乃多。略拟前后。合成六也。一为莲故华。譬为实施权。文云。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澄观

    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疏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系针对当时华严宗僧多违背祖师法藏之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