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九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查出屈稔浈等存留屈大均书籍及审拟情形折(附供单一)

一九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查出屈稔浈等存留屈大均书籍及审拟情形折(附供单一)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两广总督臣李侍尧、广东巡抚臣德保跪奏,为查出存留逆书,审拟具奏事。

窃臣等钦奉谕旨,查缴不应存留书籍,遵经派委妥员前往各属晓谕查办,另折奏陈圣鉴。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二十日据南海县知县常德、番禺县知县张天植禀称:卑职等奉谕查缴遗书,留心体察,于书肆中觅有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一部。检阅虽无忌讳,但查屈大均前因妄撰诗文,语句悖逆,雍正年间审办有案。今《新语》一种,坊间尚有售卖,恐别项书籍销毁亦有未尽,密令礼房书办简上就屈姓之人体访。旋据禀称,伊有幼甥林亚璧,现在屈稔浈蒙馆读书。稔浈系屈大均同族,因往探问,告以现奉本官查取屈大均文籍。据云家有《文外》三本,向伊取出呈缴,索价花边银钱三圆。卑职等当卽给银买回。检查篇页残缺不全,恐其有心撕灭,立提屈稔浈究追全部。据供曾见族人屈昭泗亦有是书,当卽差押屈昭泗家取出四本,查系全部。并于该二犯家内严密搜查,此外并无别项不法之书,亦无藏板。现将该犯等收禁候示,理合禀报等情。连书七本呈送到臣等。

伏查屈大均妄行撰刻《文外》、《诗外》等书,词句悖逆,先于雍正八年据伊子屈明洪首缴,经前任抚臣傅泰审拟具题,蒙世宗宪皇帝法外施仁,将犯属从宽拟遣,各书饬行销毁。迄今四十余年之久,犯属尚有存留,显系查销不尽。臣等披阅之下,实堪发指。随亲提屈稔浈等,督同署布政使吴九龄、署按察使秦鐄悉心严审。虽据屈稔浈供:父遗《文外》三本,伊止于粗知句读,不识书中文义,若果有心隐藏,何肯卖钱,自取败露。而屈昭泗亦供:自幼务农,并不识字。书系家中旧有,从前因何未缴,实在不知底里。等语。但屈大均之肆其狂吠,罪恶昭彰,稍有人心,皆知切齿,非寻常字句违碍可比。今屈稔浈等家现有未缴逆书,未便稍为宽纵,应卽按律治罪。查屈稔浈、屈昭泗系屈大均同族,应比依大逆子孙及同居之人皆斩律,拟斩立决。《文外》四本黏签封固进呈,其余三本系属残缺不全,存俟烧毁。

至臣等身任封疆,于久经饬禁逆书,不能早为查察,以致屈稔浈等家尚有存留,抚衷负疚,悚惧难安,仰恳圣恩,将臣等交部严加议处。

除供招咨部外,谨将审办缘由恭折具奏,并缮供单敬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训示。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九日奉朱批:已有旨了。钦此。

附 屈稔浈屈昭泗供单

据屈稔浈供:小的是番禺县人,今年二十八岁。父亲屈廷瑞,已死多年了。小的自幼读过几年书,后来做小本生意,没什么钱赚,故此本年在小南门外直街开蒙馆。屈大均是族中曾伯祖。雍正八年小的还不曾生,那查缴逆书的事并不知道。这《文外》书本是父亲遗下的,不晓得从前为何存留,不曾缴销。小的不过粗知文义,实不晓书中是何意思。本年九月十六日,有馆徒林亚璧的母舅简上来馆里闲坐,对小的说:现奉本县要寻觅屈大均的书籍,你家里可有吗?小的说家有《文外》三本,他就要拿去。小的想他是当衙门的人来问,这书必定有用,恐怕他白拿了去,要他花边银钱三圆。简上就去拿了钱来,小的就把《文外》三本交把了他。不想两县差人拿小的到案,说这书残缺,着落小的要送出全本。小的曾到族兄屈昭泗家,看见也有这书,故此供报。当蒙押着小的向屈昭泗取出呈缴。那三本书如何缺少,小的从不曾翻看,实没有故意撕掉。若小的懂得文理,晓得书中有悖逆的话,不但不肯留到如今,那里还敢告诉外人,把来卖钱,自取败露呢?

据屈昭泗供:小的是番禺县人,今年七十岁。住居思贤村,离城五十多里。自幼务农,并不识字。屈大均是族中无服曾叔祖。那四本书是家里旧有的。族弟屈稔浈常到小的家里走动。九月十七日,同了县差来,说屈大均做的什么《文外》,是犯禁的书,奉县官着小的缴出,小的把家里的书拿把他看,他就检出拿去了。从前雍正七、八年间屈大均家里犯事,小的父亲还在。这书为何没有缴出,实不晓得,并不是小的有心藏匿的。

(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三·汤球
  第十二回 明德楼纶音释俘 万岁殿烛影生疑·蔡东藩
  卷二百七十二·杨士奇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五·佚名
  卷五十一·傅恒
  曾泉传·张廷玉
  陈怀传·张廷玉
  一·沈从文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七十八·赵汝愚
  卷九十五·佚名
  食货三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拆书·陆采

    〔生上〕〔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帏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郞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几万重。小生用千方百计。方才渭桥下瞥见小姐。他把昨夜明珠。依

  • 卷二十八·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八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八【律诗凡一百首】 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弄沙成佛墖锵玉谒王宫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有营非了义无着是眞宗兼恐勤修

  • 再休怪我的脸沉·徐志摩

    不要着恼,乖乖,不要怪嫌 我的脸绷得直长, 我的脸绷得是长,可不是对你,对恋爱生厌。不要凭空往大坑里盲跳: 胡猜是一个大坑, 这里面坑得死人;你听我讲,乖,用不着烦恼。你,我的恋爱,早就不是你: 你我早变成一身, 呼吸,命运,灵魂&m

  • 秋色·闻一多

    (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陆游紫得象葡萄似的涧水翻起了一层层金色的鲤鱼鳞。几片剪形的枫叶,仿佛朱砂色的燕子,颠斜地在水面上,旋着,掠着,翻着,低昂着……肥厚得熊掌似的棕黄色的大橡叶,在绿菌

  • 卷532 ·佚名

    郑清之 三友 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 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 晚际一弓櫜素月,署中千斛粜清风。 小轩正欲供晨坐,付与遮拦晓日东。 郑清之 三月二十四日自东山到金峨一宿而归偶

  • 饿·刘半农

    他饿了;他静悄悄的立在门口;他也不想什么,只是没精没采,把一个指头放在口中咬。他看见门对面的荒场上,正聚集着许多小孩,唱歌的唱歌,捉迷藏的捉迷藏。他想:我也何妨去?但是,我总觉得没有气力,我便坐在门槛上看看吧。他眼看着地上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 上观汉武帝纪顾谓翰林待制吴沈曰人君理财之道视国如家可也一家之内父子不异赀其父经营储积未有不为子计者父子而异赀家必隳矣君民犹父子也若惟损民以益君民衣食不给而君独富岂有是理哉○封大

  • 明帝纪·令狐德棻

    世宗明皇帝名毓,小名统万突,是太祖的大儿子。母亲是姚夫人。永熙三年(534),太祖驾临夏州,在统万城生下皇帝,因此起了这个名字。大统十四年(548),封宁都郡公。十六年,代行华州政事。随即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宜州诸军事、宜

  • 卷三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九蠲赈二康三十一年壬申二月甲申上谕户部朕勤求治理念切民依凡有往来人等必以年岁之丰歉雨泽之有无一切闾阎情形备悉谘访前闻陕

  • 三十九年·佚名

    (癸未)三十九年清乾隆二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未,上御景賢堂,召見諸大臣二品以上,諸承旨,正一品宗臣。諸臣以聖壽躋七旬,請仰瞻天顔,上許之。命承旨,書下勸農綸音,申飭八道道臣及兩都留守。○副提學鄭存謙、應敎洪趾海、副應

  • 春秋释例卷六·杜预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二虢地隠元年虢都上阳二名虢国都于上阳农陕县东南有虢城庄二十一年玤阙三十二年莘阙僖二年下阳河东大阳县也桑田农陜县东北有桑田亭莒地隠二年莒城阳莒县密城阳淳于县东北有密乡僖二十六年向阙【

  • 卷八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五宗庙时享蕙田案祭义云祭不欲数数则烦祭不欲疏疏则怠是故君子合诸天道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

  • 志愿真诚·梁漱溟

    刚才时济云先生对于此次毕业分发出去服务的同学讲话,提出志愿真诚四字来勉励大家。志愿真诚四个字,话很平常,谁都会说;因为大家常说这个话,便几乎没有味道了。可是实在说,我们往前做事情,都要依靠这点,我想是对的。第一因为我

  • 卷第三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施一食处过受学处第三十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于边方处大聚落中有一长者。信心殷重。为诸四方沙门婆罗门等造一住处。若有于此停住者。施以饮食

  • 萃善录·佚名

    《萃善录》,原不题撰人。书中提及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当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表奏类。此书辑录宋元明三朝天师道之青词数篇,系道士举行斋醮时上于皇天神祇之祝词。其中最晚者为〈张国祥荐父终七

  • 采古来能书人名·羊欣

    书家名录。南朝宋羊欣撰。一卷。名录列有自秦至晋的能书者李斯、赵高、程邈、曹喜、蔡邕、陈遵、王次仲、师宜官、梁鹄、邯郸淳、毛弘、左子邑、杜度、崔瑗、崔寔、张芝、张昶、姜诩、梁宣、田彦和、韦诞、韦少季、罗

  • 礼文手钞·颜元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

  • 华严经问答·法藏

    凡二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华严问答。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系以问答体之方式,叙述华严经之概要。诸先德皆依用本书。然华严五教章指事记及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咸认为本书系伪作,此恐因本书所述因转果转之义与法藏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