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二 世宗朝宰辅

世宗大定元年冬十一月辛未,以户部尚书李石为参知政事。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先世仕辽,为宰相。父绰尔齐,桂州观察使。高永昌据东京叛,攻之不克,死。石敦厚寡言,器识过人。天会中,官景州刺史。海陵迁燕京,入见,指之曰:“此非葛王之舅乎?”葛王谓世宗也。寻除兴中少尹,托疾归。海陵使高存福图世宗。石知之,劝其先发,从之。至是以定策功,拜参政,纳其女后宫,生郑王永蹈、卫王永济,是为元妃。

二年春正月庚午,以济南尹布萨忠义为尚书右丞。忠义本名乌哲,上京博勒和河人,宣献后侄,元妃兄也。先代自国初世袭穆昆,父博罗,官博索路统军使,致仕。忠义魁伟长髯、喜谈兵,有大略。幼从宗辅定陕西,行间射中宋大将,宋兵溃,遂知名。从宗弼为明安。攻冀州,先登。攻大名府,力战,破其军十余万。渡淮,克寿、庐等州,宗弼称为将帅器。皇统四年,除博州防御使。学女直字及古算法,阅月尽通之。职业修理,郡中称治。一夕阴晦,囚徒谋反,狱将校皆惶骇失措,忠义令守更吏过鼓鸣角,囚徒惊为天晓,不敢出,咸自就桎梏。海陵南侵,为汉南路副统,克通化军。至是,由济南尹入朝拜右丞。

夏六月庚午,进忠义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帅,经略契丹。先是斡罕叛,完颜默音讨破之,乃拥众贪卤掠,不进击,而纵其子色克暴横军中,士卒解体,久无功。忠义请讨贼自效,因召默音还,勒色克归本贵,以忠义代,加封荣国公。未几,契丹平,语详《契丹诸部叛乱》事中。师还,拜右丞相。

冬十一月癸巳朔,诏忠义帅师侵宋,以左副元帅赫舍哩志宁副之。志宁本名萨哈连,上京和坦人。自五代祖太尉罕齐以来,世姻王室。父萨巴官开远节度使。志宁沈毅有远略,娶宗弼女,宗弼最爱之。皇统间为护卫。海陵时累擢枢副、开封尹。契丹萨巴反,布萨思恭等征讨无功,诛。命志宁与白彦敬讨之。至北京,闻世宗有异志,阴结会宁尹完颜富色哩等,将攻之。会世宗立,遣使来招,志宁杀使者九人。诏默音讨之,众不肯战,乃降。寻命为右监军,从忠义讨平契丹,至是,还自军,拜左副元帅,经略南边。

是岁六月戊子,以南京留守赫舍哩良弼为尚书右丞。良弼本名罗索,辉发川人。父太宇,世袭佛宁,徙宣宁。天会中,选女直字学生,良弼在选中,希尹称为国令器。由令史擢右司郎中。参政椿年荐,历参政,转左丞。海陵侵宋,谏不听,为右领军大都督。世宗立,改留守,至是召为右丞。

三年夏四月丁卯,以参政李石为御史大夫,封赵国公。

五月辛卯朔,右丞相忠义朝京师,命兼都元帅,还军。时志宁与宋兵战,大捷,复宿州。忠义以书责宋,宋遣洪遵等来议,前后贻书凡七,宋托故未从。乃移军压淮境,遣志宁率偏师渡淮,取庐、和等州。宋人惧,而世宗亦思与天下休息,诏忠义度宜以行,语详《宋人和战》事中。

乙卯,诏参知政事完颜守道按问大兴府捕蝗官。守道本名实讷埒,以祖希尹功擢应奉翰林文字。世宗立,迁左谏议大夫,进参政。时契丹余党未附者众,北京、泰州、临潢民不安,诏守道往招抚,呼敦纽赫等内附,民以宁息。

冬十一月甲寅,进良弼左丞,以吏部尚书石琚为参知政事。琚字子美,定州人,沈厚好学。父皋,补郡吏,从栋摩克青州,谏止虏掠,随守定州,故焚叛民籍,全活者众。琚博通经史,工词章,天眷二年,中进士第一起家,历吏部侍郎。世宗旧闻其名,及即位,擢左谏议大夫,详定制度,拜参政。

四年夏四月己酉,命参政石琚等于北郊望祭祷雨,壬子雨。

六月壬戌,左丞良弼至自征南元帅府。

秋七月庚子,以良弼为平章政事。

八月戊午,以参政守道为尚书左丞。尝从猎近郊,有虎伤猎夫,帝欲亲射之,守道叩马极谏,乃止。

是日,以大兴尹唐古安礼为参知政事。安礼本名乌楞古,字子敬。好学,知为政大体,累官临海节度使。大定初,适益都尹,徙大兴,召为参政。

五年春正月已未,宋和议成。

夏四月丁未,右丞相忠义还自军。

五月壬子,左副元帅志宁以召入见。丁巳,进忠义左丞相,加志宁平章政事,还军。谕曰:“卿壮年能立功如此,朕甚嘉之,南服尚须一往规画。”

六年春二月丁亥,左丞相忠义卒。帝亲临哭奠,赙赠加等,命参政安礼护丧事,谥武庄忠义动由礼法,谦以接下,善御将士,能得其死力。及入辅,知无不言。自汉唐以来,外家未有兼任将相功名始终如忠义者。图像衍庆宫,配享世宗庙廷。子揆。

是月,志宁还京师,拜枢密使。

冬十一月丁卯,参政石琚以母忧,罢。

二十月丙申,进良弼右丞相监修国史,封宗国公。

七年春正月辛亥,起复石琚为参知政事,寻进右丞。天长观灾,诏有司营缮,辟民居以广大之,费钱三十万贯。蔚州采地蕈,役数百千人。琚奏之,帝曰:“自今凡称御前者,当禀奏。”对曰:“圣训及此,百姓之福也。”时议禁网捕狐、兔等野物,累计其获,或至徒罪。琚奏曰:“捕禽兽而罪至徒,恐非陛下意,请杖而释之。”帝曰:“然。”

夏四月壬辰,加御史大夫李石司徒。时安化节度使图克坦子温,平章喀尔喀侄也,赃滥不法,石劾之。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既退,或问石“奏何久?”石正色曰:“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闻都悚然。

秋九月辛未,参政安礼罢。

冬十一月,太子生日,宴东宫,志宁奉觞上寿。帝悦,顾谓太子曰:“天下无事,吾父子今日相乐,皆此人力也。”使取御前玉大杓酌酒,帝手饮之,即以玉杓及黄金五百两赐之。以女下嫁志宁子诸神努。皇女以妇礼谒见,舅姑坐受,欢饮而罢。

八年,帝因常德晖言,谓宰相曰:“朕思庶职多不得人,中夜而寤,或达旦不能寐。卿等注意选择,朕亦密加体察。”良弼对曰:“女直、契丹人须是曾习汉人文字,然方今多为党与,或称誉于此,或见毁于彼,所以难也。”帝曰:“朕所以密令体察也。”又曰:“明安穆昆牛头税粟,本以备凶年,凡水旱乏粮处,就振给之。”

九年冬十月辛丑,进拜良弼左丞相。良弼为相最久,练达朝政,帝所询访,尽诚开奏,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议论多称帝意。参政宗叙请置沿边濠堑,良弼曰:“敌国果来伐,此岂可御哉?”帝曰:“卿言是也。”诏以志宁为右丞相。

十一月已未,左丞守道擢平章政事,右丞石琚为左丞。帝曰:“古有居下位能忧国为民、直言无忌者,今何以无之?”琚对曰:“是岂无之,但未得上达耳。”帝曰:“宜尽心采擢之。”

十二月丙戌,以东京留守图克坦喀齐喀为平章政事。喀齐喀,上京速苏海水人,蒲捏子。魁伟,膂力过人。皇统间,由穆昆历陇州防御使,屡败宋兵,迁平凉尹,擢左都监。正隆末,为西蜀道都统。世宗立,降诏抚谕,表陈侵宋方略,许便宜从事。屡破宋吴璘军,语详《规取陇蜀事》中。陕西平,诏书褒美,入为枢副,改留守,擢平章,封定国公。

十年春正月甲戌,以司徒李石为太尉、尚书令,封平原郡王,进广平。

夏闰五月庚辰,夏国王李仁孝请分国之半,以封其臣任得敬。帝问宰相,李石等请许之。帝曰:“此非仁孝本心,不可从。”良弼议与帝意合。既而夏诛得敬,上表谢。

秋九月庚辰,良弼丁忧,起复如故。

十一年夏六月甲子,平章喀齐喀卒,赙赠有加,迁其孙萨哈武功将军。配享世宗庙廷。

冬十月丙寅,左丞相良弼进《睿宗实录》。时高丽国王睍让国于其弟皓,帝疑之,问良弼,对以非睍本心。其后赵位宠求以四十州来附,其表果言王皓弑其君睍,如良弼策。语详《高丽事》中。

是岁,志宁代宗叙北征。既还,遣使迎劳,赐弓矢、玉吐鹘。封广平郡王,进金源,赐宗弼所服玉带。

十二年夏四月丙寅,右丞相志宁卒,帝亲临其丧,赙赠甚厚,谥武定,图像衍庆宫。帝尝曰:“志宁临敌身先士卒,勇敢之气,自太师梁王未有如此人者也。”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庙廷。

十三年冬十月丙子,以前南京留守唐古安礼为尚书右丞。先是安礼为参政,以事忤帝意,出为横海节度使,数年不复召。石琚对便殿,从容进曰:“安礼忠直,久在外官。”帝然之,遂自南京召为右丞。

十四年春二月庚午,以太尉李石为太保,致仕,寻卒,谥襄简,配享世宗庙廷。世宗时,尚书令凡四人,张浩以旧官,守道以功,图克坦克宁以顾命,石以定策,他无及者。子献可,第进士,历户部侍郎、山东提刑使。

冬十二月戊寅,进平章守道右丞相,以枢密副使图克坦克宁为平章政事。克宁本名锡馨,莱州人。父和珍官汾阳节度使。克宁资质浑厚,寡言笑,善骑射,有勇略。因母舅希尹荐,熙宗时由符宝祇历忠顺节度使。其妻为宗幹女嘉祥县主。海陵诛其同母兄富勒坚,降克宁知滕阳军。大定初,以都统从默音征契丹。用其议,召默音还,以忠义代讨平之,擢太原尹。复从侵宋,取楚州及淮阴县。和议成,改大名尹。至是,由枢副拜平章,封密国公。

是岁,宋使张子颜等请更受书仪,琚与安礼劝许之,良弼持不可。守道等议合,事遂寝。由是终不复改。良弼请诏“朝官六品以上,外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从之。帝问宰相曰:“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民不病饥。今一二岁不登。而人民乏食,何也?”良弼对曰:“古者地广人稀,崇尚节俭,而又惟农是务,故蓄积多,而无饥馑之患也。今地狭民众,又多弃本逐末,耕之者少,食之者众,故一遇凶岁,而民已病矣。”帝深然之。命有司惩戒荒纵不务生业者。

十六年春二月己亥,平章克宁罢为东京留守,以其女嫁为潘王永成妃得罪,克宁不悦,求致仕故也。

十七年冬十一月戊戌,以克宁为平章政事,进右丞安礼为左丞,左丞石琚擢平章政事,封莘国公。

十八年春正月庚戌,修《起居注》伊喇杰言:“每屏人议事,虽史官亦不与闻,无由纪录。”帝问平章琚、左丞安礼,对曰:“古者史官,天子言动必书,使人君知畏也。”帝然之。朝奏屏人议事,记注官不避自此始。

夏六月庚午,左丞相良弼卒,谥诚敏。良弼性聪敏、忠正,善断决,出人意表。虽起寒素,致位宰相,朝夕惕惕,尽忠于国。谋虑深远,荐举人材,常若不及。居位几二十年,成太平之功,称贤相焉。图像衍庆宫,改谥武定。

秋八月丙辰,进守道为左丞相,以石琚为右丞相。

九月癸酉,以左丞安礼为平章政事,参政伊喇道为右丞。道本名赵三,其先伊喇实部人,徙咸平。宽厚,有大志,以笃孝著名。由令史历户部郎中。海陵谓其骨相异常,必登公辅。从侵宋,为长史。世宗立,擢翰林直学士,历右丞。

十九年秋八月壬辰,右丞相石琚致仕。世宗屡称其知人,曰:“琚为相,举能其官。”尝内燕,琚在坐,诸王窃语,世宗曰:“使我父子家人辈得安坐无事,而有今日之乐者,此人力也。”乃举数十事晓之,皆俯伏请罪。大定间,将立元妃,琚曰:“元妃自有子,元妃立,东宫摇矣。”帝悟而止。二十二年卒,谥文宪,图像衍庆吕,配享世宗庙廷。

二十年春三月辛巳,以克宁为右丞相,徙封谭国公。克宁为相,持正守大体,不屑屑于簿书期会,帝屡称之。

冬十一月丁巳,右丞道罢为南京留守,寻入拜平章政事。

二十一年春闰三月癸卯,以左丞相守道为太尉、尚书令。

四月戊申,进克宁左丞相,安礼右丞相,封芮国公,进封申。

秋七月己亥,以克宁为枢密使,守道复为左丞相。

二十二年,右丞相安礼卒,世宗称其忠直,且练习政事,无出其右者。配享世宗庙廷。

二十三年秋七月乙酉,平章伊喇道罢为咸平尹,封莘国公。明年,卒,图像藏秘省。子光祖官左宣徽使。

二十六年夏四月壬戌,左丞相守道致仕。自秉政以来,效竭忠勤,明昌四年卒,谥简靖。子珪袭穆昆,璋第进士。

五月甲申,以司徒克宁为太尉、左丞相,命辅导原王。屡请立为皇太孙,因侍宴,称为“忠实、明达,汉之周勃”。帝尝问史事,奏曰:“臣闻古者人君不观史,愿陛下勿观。”帝曰:“朕岂欲观此,深知史事不详,故问之耳。”初,芦沟水决,久不能塞,加封安平侯,久之,水复故道。帝喜获感应,克宁奏曰:“神之所佑者正也,人事乖,则弗享矣。报应之来皆由人事。”帝曰:“卿言是也。”时颇信神仙浮图事,故克宁及之。

二十八年冬十一月癸丑,幸太尉克宁第。

章宗立,徙封东平,拜太傅,加太师,进封淄王。明昌二年卒,谥忠烈,图像衍庆宫,配享章宗庙廷。

猜你喜欢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五·姚之骃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五·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三十一·宇文懋昭
  卷四十七·鄂尔泰
  卷二十九·傅恒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 第五十五·班固
  淮安王李神通传·欧阳修
  目录·佚名
  礼仪·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207.卖国贼秦桧·林汉达
  卷7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宣慰昂(野斋集)·顾嗣立

    昂字彦高,号野斋,彰德林州人。至元二年上书言事,平章廉希宪材之。授山东统军司知事,寻改经历,迁襄阳总军司,转沅州安抚司同知,佩金符,招降溪洞八十余栅。十六年,以诸洞酋入朝,赐金绮衣鞍辔,进安远大将军。二十六年,江西盗起,昂讨之

  • 序·刘琏

    《自怡集》者,中奉大夫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叅政刘君孟藻所著诗也。诗凡九十四首,盖孟藻少临事,而又年三十二以卒,其所著述亦多散亡,故其所见止此。呜呼!为士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业,固不假是以传。然使后之人颂其诗读其书而尚

  • 杂述第三十四·浦起龙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行诸历代,以为格言。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着《山经》;《世本》辨姓,着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

  • ●卷一百八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八十七。   起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戊申,尽二十九日辛亥。   二十六日戊申枢密副使王庶奏乞免签书和议文字王庶与讲和异议虏(改作金)使张通古等将到国门庶乃奏劄乞免签和议文字曰:臣识性蒙昏计虑疏阔待

  • 东都事略卷五十九下·王称

    列传四十二下  纯仁字尧夫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进士第初知武进县又知长葛县皆不赴仲淹遣之纯仁曰纯仁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及仲淹卒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为政有惠爱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倚

  • 卷三 东丹建国·李有棠

    太祖神册元年春三月丙辰,立子贝为皇太子。贝,一名突欲,不字托云。太祖长子。母曰舒噜后。性聪敏好学,外宽内挚。太祖尝问祀神何先?群臣以佛对。太子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即立孔子庙,命太子春秋释奠。四年冬十月丙午

  • 第四十三章 所谓“武汉事变”之因果·李宗仁

    一1929年发生的所谓“武汉事变”,事实上仅是蒋先生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在消灭异己的许多战争之一而已。蒋先生企图用武力消灭异己,远在北伐刚完成时,似乎便已决定。1928年7月底,我自北平回到南京后不久,便在李济

  • 第二章 天灾之苦·梁启超

      水旱饥荒之苦:岁之有水旱、丰穰,天之行也,未有能免之者矣。虽水防未修,沟洫不开,树木不多,宣泄无自,不能调燮阴阳,然天行之剧,亦有平地涌水、大旱累年者焉。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旱荒之甚,赤地千里,漠漠草树尽

  • 春秋集传详説卷七·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荘公下【惠王六年齐桓公十五年】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齐公羊于其纳币也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亲纳币非礼也及是又曰桓之盟不致此何以致危之也何危尔公一陈佗也何休注公之纳币实以为淫不讥丧娶而讥纳币举淫为重

  • 明雩篇第四五·王充

    【题解】“雩”(yú鱼)是我国古代专门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王充在本篇阐明了自己对雩祭的观点。前一部分驳斥天人感应论,后一部分说明人君举行雩祭是对人民的关怀。他明确指出,“旸(晴)久自雨,雨久自旸”,水

  • 择业·梁漱溟

    关于择业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态度有两个:(一)从自己主观一面出发来决定。看看自己最亲切有力的要求在哪点;或对于什么最有兴趣。如自己对于社会问题、民族危亡问题之感触甚大,或对自己父母孝养之念甚切,或对家庭朋友的负担不肯

  • 卷九十六·道世

    △舍身灾第九十六(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色性无象,触必归空。三世若假,八微终散。虽复回天震地之威,会归磨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质,众缘所聚。四尘不同,风火恒异。析而离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胆,未足为譬。菩萨

  • 法华义记卷第五·法云

    光宅沙门法云撰譬喻品之余见诸众生此下是第二。即合上第二长者见火譬。明如来见众生为五浊所惛也。譬中本有三段。第一是能见第二是所见第三起悲愍之心。今合此三段。见诸众生此一句即合上第一能见。上言长者见。为生

  • 注华严法界观门·宗密

      唐 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已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之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

  • 卷第三十一(调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一(调字号)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庚子(改上元)壬寅(改宝应)癸卯(代宗广德元年)乙巳(改永泰)丙午(改大历)庚申(德宗建中元年)癸亥(唐德宗建中四年止) (

  • 背德者·纪德

    作者安德列·纪德(1896~1951)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矛盾,思想深邃细腻,文笔清丽精湛,语言温婉和谐,具有浓郁的古典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德者》是纪德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自述体的形式,通

  • 秋涧集·王恽

    诗文别集。元王恽著。其长子王公孺辑编。一百卷。全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首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车玺序、王恽小像。全书前七十七卷皆为各体诗、文,包括颂赋一卷、乐府(词、曲)四卷。后二十三卷中,包括《承华事

  • 搜神秘览·章炳文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宋人章炳文著。 凡三卷, 有《古逸丛书》本。 《说郛》本、 《龙威秘书》本均仅一卷,不全。本书记各种神异变怪故事,以北宋时事为多。如“段简”一则,说元丰间相州人段化失明,其子段简多方求医不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