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八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八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拟手向苾刍学处第四十九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具寿大目乾连与十七众出家并受圆具。广说如前。令其执作。彼不随教。时邬陀夷即便嗔忿。努手向一。彼十七人一时皆倒高声啼泣。余苾刍问其故。何因嗔一十七俱倒。答曰。我若不俱倒地恐皆被打。苾刍嫌贱以事白佛。佛便呵责。乃至我观十利。为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嗔恚故不喜拟手向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等者事并同前。言拟手者谓举手拟他。释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有内外俱。内谓苾刍努其一指拟苾刍时。得一堕罪。乃至五指得五堕罪。或以拳肘从头至足。准事如前。是谓为内。外者将草莛等掷拟前人。如上广说。俱者谓手执杖等以拟前人。皆得堕罪。若为利益令彼恐怖。或复欲令咒术成就努拟前人。并皆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覆藏他罪学处第五十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与他出家。并受圆具而为共住。时诸弟子若未知彼是恶行人。悉皆承事亲近供养。后既知已便舍而去。与善苾刍共相狎习。然为敬佛教故每日三时亲为敬礼。其难陀苾刍有亲弟子。名曰达摩彼未知师是恶行者。与之共住。后既知已舍之而去。与善苾刍同居。敬佛教故每日三时常来礼谒。因白师曰。邬波驮耶存念。我今请白。欲向寺园闲静之处随情作业。难陀报曰。尔当谨慎。邬波难陀闻是语已报达摩曰。汝持我座共尔俱行。达摩白言。岂阿遮利耶亦于昼日诣闲林处而逐静耶。邬波难陀曰。痴人汝意谓我心常散乱无所了知。何静虑门我不通解。达摩答曰。我实不敢作此思惟。但问轨范师向昼日游处不。是时达摩便持彼座。往昼游处置一树下。即自敛身诣一静处。加趺而坐系念思惟。邬波难陀随后而至。达摩遥见白言。大师。彼处树下已安座讫。宜当就彼安静而住。时邬波难陀即便往彼就座而坐。衣覆头面敛念思惟心不能安。还从座起周回四顾。见一女人毁篱欲入。邬波难陀遥唤达摩曰。达摩。汝今知不。有人毁篱。达摩报曰。阿遮利耶幸可思念逝多林经。邬波难陀曰。痴人。汝今方解依经而住。汝岂不闻世尊之教。于僧祇物不应舍弃。我今自往遮彼女人。即从座起。既至彼已。问言。少女。何意毁篱。女人便笑。时邬波难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遍抱女身。鸣[口*(一/巾)]其口舍之而去。往达摩所问言。汝何所见。答曰。唯除交会余事皆见。邬波难陀曰。具寿。虽知汝见勿告余人。报言。大师。乃至未见。善苾刍来我终不说。邬波难陀曰。汝亲教师有鄙恶事。我当覆盖。汝见我过不藏护耶。达摩曰。大师。知他有粗恶罪共相覆护。如此之事我当先说。达摩便去告诸苾刍。诸少欲者闻生嫌贱。举以白佛。佛集苾刍。乃至我观十利。为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有粗恶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邬波难陀。余义如上。知义亦如上。苾刍者谓是难陀。粗恶罪者有二种。谓波罗市迦罪。僧伽伐尸沙罪。何故此二名为粗恶。自体及因皆粗弊可恶。故言粗恶。覆藏者谓掩蔽也。释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复苾刍见苾刍犯他胜罪时。作心覆藏乃至明相未出已来。得恶作罪。明相出已便得堕罪。若覆他残罪事亦同此。若苾刍见苾刍犯波逸底迦罪时。作心覆藏乃至明相未出已来。得恶作罪。明相出已亦得恶作。如是别悔法乃至恶作罪。覆藏亦尔。若说罪者恐他与为障碍之事。或为梵行等难。或复缘此令僧破者。覆皆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第六摄颂曰。

伴恼触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舍求寂染  收宝极炎时

共至俗家不与食学处第五十一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难陀苾刍有弟子。名曰达摩。性怀惭耻于犯追悔。广说如前。乃至重佛教故日别三时就师致礼。时邬波难陀语难陀曰。大德当知。达摩于我先有仇隙。我必对佛僧及余众前。彰其恶响作不饶益事。或令一日绝食受饥。难陀报曰。此之达摩禀性持戒。愧耻为怀追悔在心。曾无有犯。何能与彼作无益事。邬波难陀曰。我今必当令彼无食受饿。难陀闻已便作是念。宁使绝食不可令其漫彰余过。时有长者来请难陀邬波难陀就舍而食。是时难陀报邬波难陀。今日我令达摩绝食。邬波难陀曰。今正是时。达摩时至欲得乞食。便诣师所礼拜合掌白言。邬波驮耶存念。我今欲行乞食。师便报曰。我于今日有一施主。来请我食并弟子一人。汝可与我就彼而食。便白师曰。岂我比来曾随师后受请食耶。邬波难陀闻其语已而告之曰。达摩。我先别闻与今见异。我意谓汝禀性持戒惭愧为怀。遵奉师言情无违逆。岂复本师以不净物而劝于汝。何故汝今见违上命。是时达摩既蒙大德呵责默然而止。复白师曰。我取水罗及乞食钵方从师去。邬波难陀报言。具寿。更复何用水罗钵为。于彼舍中自有净器。其水先滤亦复无虫。即可与我相随而去。是时达摩寻从师后。有一乞食苾刍见而问曰。具寿达摩欲何所适。报言。欲往请处。乞食者报曰。具寿。知量而食。达摩曰。大德。事未可知。为当得食为绝食耶。时乞食者相随而去入室罗伐城。时难陀邬波难陀。与其弟子至一店所。其难陀达摩便住于此。邬波难陀即往施主家。饱足食已还来店上。难陀次往就舍而食。达摩便白邬波难陀曰。阿遮利耶时将欲至。我当行矣。邬波难陀报曰。彼施主家众事皆办。至便啖食。更何所忧。待至临中我当共去。达摩即起以足量影。邬波难陀报达摩曰。痴人汝言。谓我不护尸罗心常懈慢非时食耶。汝今宜去。若住于此令我不乐。若语若坐无有欢心。不如独住。汝勿居此。达摩念曰。我若持罗及钵来至此者。当行乞食。今既无罗及钵。其欲如何。遂归寺所。乃至食力未尽已来专修善品。及食力衰委胁而卧。时乞食者还至寺中。见达摩卧告曰。具寿达摩。食是他物腹岂他耶。恣意饱餐遂令不能作业。答言。大德。谁餐饱食。报云。岂非今日受他请食。答曰。不食。问言。何故。即以上缘次第陈告。时乞食者告诸苾刍。苾刍闻已各生嫌贱作如是语。云何苾刍故心令他苾刍绝食。以缘白佛。佛集僧众。问答虚实。广说如前。乃至我观十利。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语余苾刍作如是语。具寿。共汝诣俗家。当与汝美好饮食令得饱满。彼苾刍至俗家竟不与食。语言。具寿汝去。我与汝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作是语时欲令生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邬波难陀。余义如上。余苾刍者此法中人。共至俗家者谓四姓家。言美好饮食。谓五嚼食及五啖食。令得饱满者。谓恣意而食。汝去等者是驱遣言。语谓读诵。坐谓禅思。独坐等乐者。明作恼意令彼绝食。以此为缘。不为余事。释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故心令他苾刍绝食者。得波逸底迦。若为病缘医遣绝食不与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如上。

触火学处第五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此城中有诸商人。往诣佛所礼双足已。次至阿难陀处问曰。世尊夏了欲向何处。阿难陀具答。广说如前。观其先兆欲向王舍城。商主问知行日多少。即皆预办供设所须。时阿难陀每日常在商主前行。遂见岐路奉待世尊。世尊见已。问言。汝今何故住此不行。阿难陀曰。大德。今此二路。一是直道。多有狮子虎豹恐怖难行。一是曲路。安隐无碍。我今不知欲趣何路。佛告阿难陀。宜取直路。怛他揭多离诸怖畏故。尔时世尊便取直路至一聚落。时聚落中有二童子。在村门戏。一人持鼓。一人执弓。时二童子见世尊来。即便礼足白佛言。世尊。善来善来。因何世尊欲从险道而为游涉。唯愿世尊。勿生恐怖。我等为佛作引导人。一在前行鸣鼓而去。一持弓矢随后而来。世尊见去便作是念。此二童子久植善根今遭遇我。告曰。汝等二人今可归去。如来大师久离怖畏。狮子虎豹何所能为。一人佛前声鼓。一人对佛弹弓。礼佛足已遂还本处。尔时世尊即现微笑。有种种光从口而出。所谓青黄赤白红颇胝色。此之光明或有沉下或复上升。其光下者下至速活地狱黑绳众合。小叫大叫小热大热。阿毗地狱及八寒地狱。光既至彼。若诸有情受炎热者皆得清凉。若处寒冰便获温暖。彼诸有情离苦安乐皆作是言。我与汝等为从地狱死生余处耶。尔时世尊。为欲令彼诸有情类生信喜故。便遣化身往地狱内。彼见化已咸作是说。我等不于此死而生余处。必是由此希奇大人威德力故。令我身心除苦得乐。既生信已便能消灭地狱诸苦。于人天趣受胜妙身。常为法器能见谛理。其上升者上至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梵辅大梵。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遍净。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天。所至之处。光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法。并复说此二伽他曰。

汝当求出离  于佛教精勤

降伏生死军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  常修不放逸

能竭烦恼海  当尽苦边际

时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还至佛所。若佛世尊说过去事。光从背入。若说未来事。光于胸入。若说地狱事。光从足下入。若说傍生事。光从足跟入。若说饿鬼事。光从足指入。若说人事。光从膝入。若说力轮王事。光从左手掌入。若说转轮王事。光从右手掌入。若说天事。光从脐入。若说声闻事。光从口入。若说独觉事。光从眉间入。若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光从顶入。是时光明绕佛三匝从顶而入。时具寿阿难陀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非无因缘熙怡微笑。即说伽他曰。

世尊远离掉憍慢  于有情中第一尊

降伏烦恼及诸怨  若无因缘不微笑

如来自证真妙觉  诸有听者皆乐闻

牟尼最胜愿宣扬  大众疑心为开决

佛告阿难陀。如是如是。如来应正等觉。非无因缘而现微笑。汝见二童子引导我不。白佛言见。佛告阿难陀。以此善根于当来世十三劫内。不堕恶趣生人天中。于最后身得成无上正等菩提。一名法鼓音如来。二名施无畏如来。尔时世尊说是记已随路而去。至一村隅林中而宿。如佛所说苾刍住处乃至树下。亦应随次共分。时六众苾刍分得一枯树。夜被寒逼以火烧树。于此树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缘枝而上垂身欲下。六众见蛇高声唱言。欲堕欲堕。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咸作斯念。有师子入营跳踯而堕。便大惊怖四向奔走。于时世尊告阿难陀曰。何意商旅四面逃奔。阿难陀白佛言。大德。如佛教敕。凡诸苾刍所在之处。应随长幼而共分之。六众苾刍今宵宿处分得枯树。被寒所逼以火烧树。于此树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缘枝而上放身欲下。六众见蛇高声唱言。欲堕欲堕。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咸作斯念。有师子入营跳踯而堕。便大惊怖四面奔逃。世尊告曰。汝可急去报诸商人。如来在处离师子怖。速命商旅勿复惊惶。时阿难陀奉教告知。诸人咸至。时诸苾刍见是事已悉皆有疑。俱来白佛。大德。何意六众作堕落声惊诸商旅。世尊因此重为安慰令离忧怖。

佛告阿难陀。非但今日惊怖商旅。乃往古昔已曾恐惧于他。令彼四面逃走。我为安慰令离忧恼。汝等当听。于过去世在彼水侧有频螺果林。于此林中有其六兔。共为知友依止而居。时频螺果熟堕水作声。于时六兔闻果落声。形小志怯。便大惊怖四向逃走。时有野干。见其奔走来问其故。兔曰。我闻水内有非常之声。将非猛兽欲来害我。缘此事故我等逃奔。野干亦走。如是猪鹿牛象豺狼虎豹及小师子等。各相诘问。闻斯语已悉皆奔窜。去斯不远于山谷中。有一猛师子王依止而住。于时师子见诸兽类惶怖奔驰而问之曰。汝等皆有爪牙勇力何所怖惧。各见惊驰皆悉报言。我闻恶声非常可畏。定有猛兽来害于我。为此惊惶求安靡地。师子报曰。在何处所而作恶声。诸兽答曰。我亦不知何处作声。师子报曰。若未委者君等莫走。我为审观是何声耶。即问虎曰。汝何处闻。答曰。我从豹闻。如是展转问诘至兔。兔云。此之怖声是我亲证。非是传闻。仁等俱来共观声处。于时诸兽咸悉共至频螺林所。兔曰。此是惊怖起处。须臾暂住。还闻果落堕水作声。师子报曰。此是食果非关恐怖。尔时空中有天。见已说伽他曰。

不应闻他语便信  当须亲自审观察

勿如树果落池中  山林诸兽皆惊走

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师子王者即我身是。往时六兔惊恐诸兽。我已为其作安隐事。六兔者即六众是。今时复缘惊诸商旅。我亦为其作安慰事。尔时世尊为说昔缘。令诸苾刍断疑惑已。告阿难陀曰。汝今可去遍告商人。汝等今日不应先去。如来当在商旅前行。时阿难陀如佛所教具告商旅。汝勿先去。尔时世尊及诸僧众皆在前行。至险林中有师子王欲来害佛。世尊见来便舒右手。于五指头化出五师子。彼闻此气即便奔走。世尊便于四面化为猛火。红焰侵天飞光裂地。八方遍合求避无由。唯见佛边清凉可爱。是时师子便诣佛所顶礼双足。尔时世尊。便以百福庄严众相具足无畏右手摩师子头。告言。贤首。汝于先世已作恶业堕傍生中。复于今时常以害心断他生命活自己身。于此命终还生恶趣。贤首。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于我所应生信心。于傍生趣深起厌离。时诸苾刍亦以手触师子。师子见触作不忍声。佛告诸苾刍。汝等勿触师子。何以故。猛兽犷烈性难亲附。若辄触者致有损伤。是故汝等莫触师子。若诸苾刍触师子时。得恶作罪。若触石师子草师子。或泥土作及画者。并皆无犯。调师子已佛与苾刍随路而去。时师子王辞佛而住。便作是念。我今不应亲于佛所闻三句法更断他命而活己身。我今宜应要心绝食不复餐啖。凡诸畜类火力增强不堪忍饥。遂便命过生四大王众天。初生天者法尔有三种念。我于何处死。今于何处生。由何等业招斯异熟。即便自知从畜趣死。今生四大王众天。曾作何业。由于佛边生净信心。时此天子复作是念。我今宜应往诣佛所承事供养。于时天子以天璎珞庄严其身。以天妙花盛满衣角。过于夜分放大光明来诣佛所。即以天嗢钵花俱牟陀花钵沓摩花分陀利花。布列佛前而为供养。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由此天身光明赫奕周遍晃耀。阑若林中悉皆明显。

尔时世尊。随彼天子意乐随眠根性差别。而为说法。能令悟入四真谛理。是时天子既闻法已。即于座上以金刚智杵。摧破二十种萨迦耶见山。得预流果。既见谛已白世尊曰。大德。由世尊故。令我证得解脱之果。此非父母高祖人王天众沙门婆罗门亲友眷属之所能作。我逢世尊善知识故。于地狱傍生饿鬼趣中拔济令出。安置人天胜妙之处。当尽生死趣涅槃路。干竭血海超越骨山。无始积集萨迦耶见山。以金刚智杵而摧破之。得预流果。我今归依佛法僧宝。唯愿世尊。证知我是邬波索迦。始从今日乃至命存。受五学处不杀生乃至不饮酒。作是语已。时彼天子深心欢喜得未曾有。礼佛而去还适天宫。时诸苾刍于初后夜。警觉用心思惟而住。见世尊处有大光明。周遍晃耀阑若林中。便生疑念。有何天众来诣佛所。由彼福力光遍林中。至天晓已往诣佛所。顶礼尊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我于昨夜见大光明遍满林中。便生是念。岂非梵世诸天及天帝释。或四天王及余殊胜大威德天。来诣佛所亲承供养。由彼力故光遍林中。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曰。昨夜光明非是梵王帝释及余天众威神之力。汝岂不见林中大师子王。亲于我边闻三句法。诸苾刍白佛言。我等已见。佛言。彼师子王从我闻法。于此命过生四大王众天。既受天身报恩供养。来至我所奉献天花。我为说法。既闻法已便得见谛还本天宫。由彼力故光遍林中。时诸苾刍闻是语已请世尊曰。我等不知彼师子天曾作何业。由彼业故招异熟报堕师子中。复由何业命终之后。生在四天王天。复作何缘闻佛法已获预流果。得未曾有还本天宫。世尊告曰。汝等当听。此之天子前身作业。因缘运合至成熟时。不于外界地水火风令使成熟。还于自身蕴界处中内善恶业而受其报。即说颂曰。

假令经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汝等苾刍应至心听。于过去世人寿二万岁时。有佛出世名迦摄波。十号具足。有二万弟子以为眷属。在婆罗痆斯国而为住止。彼迦摄波佛未出世时。于此城中有婆罗门。学善四明博通诸论。时世人众极生尊重。同心敬仰以为大师。彼迦摄波佛出世之后。人皆敬佛。不复就彼共相承事。时迦摄波应正等觉。于无量百千大众之中宣扬妙法。时婆罗门在众边过。见彼世尊于百千众中而为说法。便生嫉妒口出鄙语。作如是说。此之沙门不知怖畏。犹如师子在大众中。为他说法。诸余听者犹如小兽。敬受其法。时彼世尊闻此语声告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于天人师处出粗恶言。当于地狱受诸苦报。汝今宜可来至我所至心说罪。罪得轻薄。时婆罗门闻佛教已内兴耻愧。于世尊前自言其过。既说罪已。即于佛边归依三宝。受五学处为邬波索迦。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婆罗门者。由其恶口亲于佛前作轻慢语。因彼恶业虽复说罪尚有余报。于五百生中常为师子。或受余报今犹未息。由于我所生正信心闻三句法。得生天上。由于迦摄波佛前。归依三宝受五学处。缘彼业力今于我所证真谛理。得预流果。还本天宫。是故苾刍。汝等当知。作纯黑业得纯黑异熟。作纯白业得纯白异熟。若作杂业受杂异熟。汝等从今当舍黑业及以杂业。当莫放逸修纯白业。如是应学。时诸苾刍及人天众。闻佛说已信受奉行。

尔时世尊渐次游行到摩揭陀。至王舍城住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时六众苾刍于燃火处。各以火头共相调弄。或作日月形。外道见时各生轻贱作如是语。仁等知不。沙门释子火头调戏。与彼童儿有何异相。云何减割妻子之分。给此秃人充其钵食。时诸苾刍闻是语已具白世尊。

尔时世尊集诸苾刍广说如前。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若自然火若教他燃者。波逸底迦。尔时世尊。为诸苾刍制其学处。不应触火。诸苾刍众于如来窣睹波处。更不烧香然灯以为供养。亦不承事亲教师轨范师以暖汤水。及熏钵染衣等并不复作。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阿难陀。何故苾刍不烧香燃灯。供养如来窣睹波处。及以二师汤水等事。阿难陀曰。由佛世尊为制学处不得触火。以此因缘诸苾刍众。遂便断绝供养等事。佛告阿难陀。若触火者作时守持。虽触无犯。时诸苾刍不知云何作时守持。佛言。凡触火时作如是念。我为供养佛故今须触火。或云为法为僧。为邬波驮耶阿遮利耶。及已自受用并同梵行者。为某事故今须触火。诸苾刍为染衣熏钵等事数数触火。触时忘念而不持心。便生悔恨起恶作心。我今如何故犯此罪。即以此缘具白世尊。佛言。应云乃至事了长时守持。时一苾刍身苦风病。诣医人所。报言。贤首。为我准如是病而处方药。医人报曰。凡是风病得火为良。当须近火。报言。贤首。世尊制戒不许向火。医曰。圣者。世尊大慈。缘斯事故必定开许。以缘白佛。佛言。前是创制。今更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无病为身。若自燃火若教他燃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是六众。余义如上。无病者谓除其病。自他等义如前广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以火头共相戏弄。或作日月轮形。皆得堕罪。凡苾刍燃火之时。应观其事而守持之。若不守持辄燃辄触者。得波逸底迦。若灭火者亦得堕罪。若苾刍捉火头前火。或抽火头。或翻转火炭。或翻转糠[麥*戈]等。火随作何事。谓作食煮水燃灯烧香等。触著之时皆恶作罪。若以毛发爪唾等弃火中者。亦得恶作罪。若此等事作时守持者无犯。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与欲已更遮学处第五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具寿邬陀夷。断除烦恼得阿罗汉果已。时阐陀苾刍。遂往憍闪毗国静缘而住。其阿说迦补捺伐素。二俱命过。其难陀邬波难陀在逝多林。年并衰迈。彼十七众苾刍年渐长大。勇健有力善三藏教。便共详议咸作是说。我于长时常被六众之所欺轻。于彼众中难陀邬波难陀常为毒害。于二人中邬波难陀更为苦切。我等宜应为作舍置羯磨。一人告众曰。上座难陀即是其兄。善明法务。我等何能与作羯磨。一人议曰。我今应权为诱诳不令入众。我等即便共为羯磨。作是议已遂。至其所告言。畔睇阿遮利耶。答言。愿具寿无病。白言。上座所著支伐罗。非常垢腻。何不浣濯。报言。具寿。我今年朽。弟子门人见是衰迈各起轻心。谁复肯为洗濯衣服。彼便答言。大德可与我衣。当为浣濯。于时难陀便以一衣付与令洗。彼复报曰。一种辛苦可总与衣。俱时浣濯。即便披一破服总与三衣。彼得衣已咸悉渍以灰汁。即往集处敷座席已。便鸣健椎。俱至难陀所白言。大德。众僧有事。健椎已鸣。宜可暂入众中共观其事。难陀报曰。具寿。我今如此形仪。何得入众。若于众中有如法僧事。我当与欲。即便与欲。彼持其欲往至众中。为陈说已。一人即起诣上座邬波难陀所。作如是语。大德有罪我欲诘问。幸见容许。报云。随意。白言。大德。颇忆于某时某处自作是语。我当破汝等腹决取中肠绕逝多林。其事实不。邬波难陀闻斯语已报言。具寿。岂已差之疮重更伤损。此事过去。何劳在言。白言。大德。如来大师亦依过去事为诸弟子而制学处。即便强与作舍置羯磨。大众散已。时邬波难陀诣难陀所啼泣而住。难陀问曰。尔有何事今忽悲啼。报言。被诸黑钵与我作舍置羯磨。难陀报曰。彼与我弟作羯磨者。便是自于村坊城邑三界之内驱遣其身。于弟何过。然我今时当为申谢。又彼僧伽作别众羯磨。作法不成。我不赴集。余人报曰。岂非大德前与欲耶。难陀曰。若作如是非所爱事。我不与欲。持欲不成。是恶与欲。少欲苾刍闻是语已各生嫌贱。云何苾刍先时与欲。后更追悔作如是语。还我欲来不与汝欲。时诸苾刍以是因缘具白世尊。佛以此缘告诸苾刍。问答虚实。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与他苾刍欲已。后便悔言。还我欲来。不与汝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是难陀。余义如上。又苾刍者谓此法中人。与欲已者谓先已言与。后便等者。是索欲词。释罪同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先与欲已。后便生悔报众云。还我欲来。我不乐与者。便得堕罪。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上·佚名
  准提净业目·谢于教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第二十四卷·圆瑛
  拔陂菩萨经正文·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入誉论品第七·佚名
  重刊金刚经集注序·朱棣
  终南家业卷中(本)·守一
  示伦常大教·印光
  佛说秘密相经卷上·佚名
  哭笑无常·佚名
  卷二百二·佚名
  卷四十八·赜藏主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一之一·净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集卷二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古今体一百八首【庚午七】秋日奉皇太后时廵以继册中宫先谒二陵遂幸嵩洛发轫京师即景成什气爽秋宜狩天高吉撰辰自来传警跸都觉有精神揭露滋兰埒龙旗出凤闉大安舆敬奉中壼制重陈冠剑瞻依近

  • 惜香乐府卷七·赵长卿

    水龙吟(事为之词)危楼横枕清江上,两岸碧山如画。夕烟幂幂,晚灯点点,楼台新夜。明月当天,白沙流水,冷光连野。浸栏干万顷,琉璃软皱,打渔艇、相高下。何处一声羌管,是谁家、倚楼人也。多情对景,无言有恨,欲歌还罢。把酒临筵,阿谁知我

  • 提要·左克明

    【臣】等谨案古乐府十巻元左克明编克明自称豫章人其始末未详自序题至正丙戌则顺帝时也是书录古乐府词分为八类曰古歌謡曰鼓吹曲曰横吹曲曰相和曲曰清商曲曰舞曲曰琴曲曰襍曲自序谓冠以古歌謡词者贵其发乎自然终以襍曲

  • 列传第二十五 吉翰 刘道产 杜骥 申恬·沈约

    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人也。初为龙骧将军道怜参军,随府转征虏左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道怜骠骑中兵参军,从事中郎。为将佐十余年,清谨刚正,甚为高祖所知赏。永初三年,转道怜太尉司马。 太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一·叶隆礼

      南北朝饋獻禮物   契丹賀宋朝生日禮物   宋朝皇帝生日,北朝所獻:刻絲花羅御樣透背御衣七襲或五襲,七件紫青貂鼠翻披或銀鼠鵝項鴨頭納子,塗金銀裝箱,金龍水晶帶,銀匣副之[一],錦緣帛皺皮鞾,金玦束皂白熟皮鞾鞵[二],細錦

  • ●卷十四·赵翼

    ○皇太孙《礼记》:“有子,无孙。”注谓:“冢子,身之副也。家无二主,亦无二副。”故古未有称皇太孙者。汉宣帝时,元帝为太子,生成帝,为世嫡皇孙,宣帝爱之,名之曰骜,字曰太孙。此以之为字,非立为太孙也。惟

  • 通志卷六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六法家管子十八卷【齐相管夷吾撰汉刘向録校】又十九卷【唐尹知章注旧有三十卷】又二十四卷【唐房元龄撰】管氏指略二卷【唐杜佑撰】商君书五卷【秦相卫鞅撰汉有十九篇

  • 五四 椒生·周作人

    鲁迅于戊戌年春间往南京进学堂去,这与仁房的椒生很有关系,现在要来说明一下。椒生名庆蕃,小名曰庆,鲁迅这一辈叫他作庆爷爷,又因为他的大排行系十八,所以鲁迅从前的日记上常写作十八叔祖。他是个举人,这科名在以前不容易得到

  • 敬羽传·刘昫

    敬羽,宝鼎人。父亲敬昭道,开元初为监察御史。敬羽相貌丑陋而性喜逢迎谄媚,善于窥测别人的意旨。天宝九年(750),任康成县尉,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时,召引敬羽在他幕府中。到肃宗在灵武即位时,敬羽不久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以苛刻的

  • 耶律铎臻传·脱脱

    耶律铎臻,字敌辇,六院部人。祖父蒲古只,遥辇氏时两度出任本部夷离堇。耶律狼德等杀害玄祖之后,更加肆意横行。蒲古只用计诱致其党人,将他们全部诛杀。铎臻幼小时便有志向和节操,太祖为于越时,铎臻总是在他左右护卫。后来即位

  • 论科举·梁启超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騃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

  • 65.马邑诱敌战·林汉达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

  • 易经·序卦传·佚名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 思辨録辑要卷十九·陆世仪

    治平类[井田]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秦废封建而始以天下奉一人三代而上田产非庶人所得私也秦废井田而始以田产予百姓此数语说得最确井田之法行之春秋战国而寻其遗迹也易行之后代而更新开拓也难行之于创造而产无専

  •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详夫理绝众诠。岂三乘之可摄。智圆万德。非十地以能观。布慈云而荫四生。洒法雨而湿九有。由是降神兜率诞迹迦维。厌欲乐于王宫获真常于觉树。良以群生业惑魔党增强。腾苦海以辟三途。溺慈

  • 卷四·佚名

    第二 受三法之释一〇七七于受三法是三受。言色、涅槃者此等法是不可得。是故,说“缘一蕴而二蕴”等。言“于结生刹那,乐受相应者”是对有因结生而述。一〇七八然而,言苦受是于结生不可得之意义即于

  • 出租·高尔斯华绥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在他眼睛里,那些马车夫都是一群

  • 山房集·周南

    宋代诗文别集。9卷。周南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作者有著作40卷。因年久大多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录,重新编排为前集8卷、后稿1卷。其文章充满爱国热情,对投降卖国路线尤为痛恨,如《秦桧降爵易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