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

提要

臣等谨案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守节始末未详据此书所题则其官为诸王侍读率府长史也是书据自序三十卷晁公武陈振孙二家所录则作二十卷盖其标字列注亦如索隐後人散入句下已非其旧至明代监本采附集解索隐之後更多所删节失其本旨如守节所长在于地理故自序曰郡国城邑委曲详明而监本于周本纪子带立为王句下脱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十七字秦本纪反秦于淮南句下脱楚淮北之地尽入于秦九字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句下脱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十九字吕后本纪吕平为扶柳侯句下脱汉扶柳县也有泽七字孝景本纪遂西围梁句下脱梁孝王都睢阳今宋州九字立楚元王子平陆侯句下脱应劭云平陆西河县八字孝武本纪见五畤句下脱或曰在雍州雍县南孟康云畤者神灵上帝也十八字晋世家是为晋侯句下脱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十七字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句下脱案安平县属定州也八字饿死沙邱宫句下脱括地志云赵武灵王墓在蔚州灵邱县东三十里应说是也二十三字韩世家得封于韩原句下脱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采于韩原故城也十六字淮隂侯列传家在伊庐句下脱韦昭及括地志皆?之也十字货殖列传殷人都河西句下脱盘庚都殷墟地属河西也十字周人都河南句下脱周自平王以後都洛阳九字自序戹困鄱句下脱汉末陈蕃子?为鲁相改音反田褒鲁记曰灵帝末汝南陈子游为鲁相陈蕃子也国人为讳而改焉三十九字又如秦本纪樗里疾相韩句下此本作福昌县东十四里监本脱十四里三字货殖传夫燕亦勃碣之间句下此本作碣石渤海在西北监本脱北字又守节徵引故实颇为赅博故自序曰古典幽微窃探其美而监本夏本纪臯陶作士句下脱士若大理卿也六字于是夔行乐句下脱若今太常卿也六字周本纪作臩命句下脱应劭云太仆周穆王所置盖大御衆仆之长中大夫也二十一字以应为太后养地句下脱太后秦昭之母宣太后?氏十一字秦始皇本纪为我遗镐池君句下脱张晏云武王居镐镐池君则武王也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纣矣今武王可伐矣三十二字叙论孝明皇帝句下脱班固典引云後汉明帝永平十七年诏问班固太史迁赞语中宁有非耶班固上表陈秦过失及贾谊言奏之四十二字项羽本纪会稽守句下脱守音狩景帝中二年七月更郡守为太守十六字孝景本纪伐驰道树殖兰池句下脱案驰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丈而树十四字孝武本纪是时上求神君句下脱汉武帝故事云起柏梁台以处神君长陵女子也先是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子悼痛之岁中亦死而灵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生民人多往请福?家人小事有验平原君亦事之至後子孙尊贵及上即位太后延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为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自祷神君及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谓神君曰吾以神君精洁故斋戒祈福今欲婬此非也自絶不复往神君惭之乃去也一百七十字见安期生句下脱列仙传云安期生琅琊阜乡亭人也卖药海边秦始皇请语三夜赐金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重为报曰後千岁求我于蓬莱山下五十九字李少君病死句下脱汉书起居注云李少君将去武帝梦与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龙时?云中云太一请少君帝谓左右将舍我去矣数月而少君病死又?棺看唯衣冠在也六十一字史寛舒受其方句下脱姓史名寛舒五字礼书疏房牀第句下脱疎谓窗也四字律书其于十二支为丑句下脱徐广曰此中阙不?大吕及丑也案此下阙文或一本云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四十一字天官书氐为天根句下脱星经云氐四星为露寝听朝所居其占明大则臣下奉度合诚图云氐为宿宫也三十一字其内五星五帝坐句下脱羣下?谋也五字楚世家伐申过邓句下脱服?云邓曼姓也七字赵世家事有所止句下脱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三十一字封廉颇为信平君句下脱言笃信而平和也七字韩世家公何不为韩求质于楚句下脱质子虮虱四字又脱公叔婴知秦楚不以虮虱为事必以韩合于秦楚王听入质子于韩二十六字又脱次下云知秦楚不以虮虱为事重明脱不字十七字田叔列传相常?入苑中句下脱堵墙也三字田蚡列传其春武安侯病句下脱然夫子作春秋依夏正九字卫将军列传平阳人也句下脱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二十三字至守节于六书五音至为详审故书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而监本于周本纪惧太子钊之不任句下脱钊音招又古尧反任而针反十一字秦始皇本纪彗星复见句下脱复扶富反见行见反八字以?县卒句下脱子忽反下同五字佐弋竭句下脱弋音翊三字二十人皆枭首句下脱枭古尧反悬首于木上曰枭十一字体解轲以徇句下脱红卖反三字东收?东而王之句下脱王于放反四字故归其质子句下脱质音致三字衣服旌旄节旗句下脱旌音精旄音毛旗音其九字只诵功德句下脱只音脂三字赭其山句下脱赭音者三字仆射周青臣句下脱音夜二字上乐以刑杀为威句下脱五孝反三字二世纪以安边境句下脱音竟二字叙论为君讨贼句下脱于伪反三字项羽本纪将秦军为前行句下脱胡郎反三字高祖本纪时时冠之正义音馆句下脱下同二字孝景纪天下乂安句下脱乂音鱼废反五字龙拔堕句下脱徒果反三字攀龙胡号句下脱户高反下同五字为且用事泰山句下脱为于伪反将为封禅也九字郑世家段出奔鄢句下脱音偃二字田叔列传喜游诸公句下脱喜许记反诸公谓丈人行也十一字其他一两字之出入殆千有余条尤不可毛举苟非震泽王氏刋本具存无由知监本之妄删也

猜你喜欢
  本纪第二十 昭宗 哀帝·刘昫
  卷五 崇祯二年己巳·计六奇
  第八十六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蔡东藩
  第三十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蔡东藩
  卷之六百九十八·佚名
  ◎弄假成真·吴虞公
  卷二十一·王当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纪昀
  第五章托孤·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四·阿桂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一·来保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一 罗振玉的努力·溥仪
  卷十五·李天根
  吕公著传·脱脱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邓有功·唐圭璋

      有功字子大,号月巢,南丰人。嘉定三年(1210)生。少举进士,累试礼部不中,以恩补迪功郎,为抚州金谿尉。得年七十以卒。后学尊称之日月巢先生。   点绛唇   卷上珠帘,晚来一阵东风恶。客怀萧索。看尽残花落。   自把银

  • 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一元结闵荒诗一首【并序】天宝丙戌中元子浮隋河至淮隂间其年水坏河防得隋人寃歌五篇考其歌义似寃怨时主故广其意采其歌为闵荒诗一篇其余载于异録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

  • 御选元诗卷四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一五言律诗七杨维桢题米芾小景烟雾林梢岀苍翠望中分山溜杂人语溪云乱鹤羣石梁逢释子岩屋隐征君皴皵谁家笔披图有篆文【皵七迹反皮细也米元章有皴皵画法】留题毘山松风竹月亭荡舟北郭外华表

  •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欧阳修

    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廕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帝为太子时,已闻吉甫名,由是顾德裕厚,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

  • 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蔡东藩

      却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偶然失火,损失甚巨,世宗下诏引咎,修斋五日。嗣用术士言,拟速建正阳门楼,作为厌禳。文华职任工部,无可推诿,奈朝旨命他两日竣工,一时仓猝,哪里办得成就,因此慌张起来。当下鸠工

  • 记事拾遗·姚廷遴

    抬遗何为而作也?余有《历年记》一书,备载身之所经,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者,志之详矣。然有未尽者,如风俗之盛衰、世态之更易,古之所无者,今忽有之,昔之所弃者,今忽尚之,种种变幻,于记事之中,未免遗失。故又作此拾遗,附于记事之末,使后

  • 倭人传·房玄龄

    倭人在带方郡东南大海中,依山环海建立国家,岛上多是山林,没有良田,以海中动物为食。从前有一百多个小柄相联合,到魏朝时,有三十六个小柄互相通好。全国有七万户人家。男人不分大小,都刺面纹身。自称是西周太伯的后代,又说上古

  • 张绪传·萧子显

    张绪字思曼,是吴郡吴县人。其祖张茂度,曾任会稽太守。其父张寅,官为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时就很知名了。他心性清简寡欲,他的叔父张镜对人说:“这孩子,便是当今的乐广哩。”州里聘请张绪为议曹从事,后推举他为秀才。他便被任

  • 安同传·魏收

    安同,辽东的胡人。他的先祖叫安世高,汉朝时任安息王侍子来到洛陽。经魏至晋,避乱来到辽东,定居于此。安同的父亲安屈,在慕容日韦属下做官,任殿中郎将。苻坚消灭慕容日韦之后,安屈的友人公孙眷之妹被收进了苻氏内宫,后被赐给刘

  • 附卷二·佚名

    尚貞王康熙八年己酉,爲年頭使事,遣金氏上間親方安時。六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九日囘國。本年〔康熙八年〕,爲禀明尚貞王即位事,遣向氏越來按司朝信。夏到薩州,其秋囘國。〔康熙〕九年庚戌,爲年頭使事,遣夏氏江洲親方賢宣

  • 孟子集疏卷十·蔡模

    宋 蔡模 撰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

  • 卷五·佚名

    △安乐行品第五尔时世尊,复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十法。在在处处心恒寂静而安乐祝何等为十。所谓善修忆念。观察於身及受心法。善修忆念。观察境界阿兰若处。於诸聚落国城都邑。於诸利养恭敬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九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安立所学。谓诸菩萨具足法住。于依世俗谛道理所说不了义。非所依声闻乘相应经典。已作依持已作善巧。而复超度于大乘相应甚深空性相应。

  • 辽东行部志·王寂

    记行著作。金王寂(1127——1194)撰。一卷。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进士。官县令、刺史、转运史。著有《北迁录》、 《拙轩集》。是书为寂提点辽东路刑狱任时,于明昌元年(1190)巡查沈州、望平、广宁、宜民

  • 伤寒发微·曹颖甫

    伤寒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1年。本书能密切结合作者个人临症运用《伤寒论》方的经验,融会仲景原文以阐述病理、分析经义,颇多可取,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但也难免失之一隅。后人将此书与《金匮发微》合刊,于1956年由

  • 三都赋·左思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范康

    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

  • 四十二章经疏·宋真宗

    佛典注疏。宋真宗撰。一卷。是《四十二章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宋程辉撰《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元溥光撰《四十二章经序》及宋真宗撰《注四十二章经序》。书后附唐宗密撰《题焚经台诗》。疏文先举经文,后逐段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