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索隐后序

史记索隐後序

夫太史公记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间残缺盖多或访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核而文微是以後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於後汉彪既依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衆贤羣理毕备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鑚仰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於文无所滞於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既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於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謡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今为注解者絶省音义亦希始後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近代鲜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一十卷唯记诸本异同於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郎裴駰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为八十卷见行於代仍云亦有音义前代久已散亡南齐轻车録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音则尚奇义则罕说隋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刘伯庄云其先人曾从彼公受业或音解随而记録凡三十卷隋季丧乱遂失此书伯庄以贞观之初奉勅於弘文馆讲授遂采邹徐二说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三十卷音乃周备义则更畧惜哉古史微文遂由数贤秘宝故其学殆絶前朝吏部侍郎许子儒亦作注义不覩其书崇文馆学士张嘉会独善此书而无注义贞少从张学晩更研寻初以残缺处多兼鄙褚少孙误谬因愤发而补史记遂兼注之然其功殆半乃自唯曰千载古史良难紬绎於是更撰音义重作述赞盖欲以剖盘根之错节导北辕於司南也凡为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云

史记索隐後序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刘昫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脱脱
  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三·张廷玉
  举要卷一·金履祥
  卷七·沈德符
  卷之十五·佚名
  提要·岳珂
  第二节番社·佚名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上·袁枢
  卷三十二·高士奇
  卷九十一·张守节
  一四二、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钱穆
  苏子谓楚王曰·佚名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揭侍讲傒斯(秋宜集)·顾嗣立

    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幼贫,读书刻苦。大德间,稍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巨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巨夫因妻以从妹焉。延佑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

  • 第六出 傍讶·洪昇

    【中吕过曲·缕缕金】〔丑上〕欢游罢,驾归来。西宫因个甚,恼君怀?敢为春筵畔,风流尴尬,怎一场乐事陡成乖?教人好疑怪,教人好疑怪。 前日万岁爷同杨娘娘游幸曲江,欢天喜地。不想昨日娘娘忽然先自回宫,万岁爷今日才回,圣情

  • ●慶芝堂詩集卷八·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古詩二 ◆七言古詩二◆ 浩歌 仲夏科東巖招飲并閱近作 題教獵小照 題徐文長敗荷畫軸 題王外史崑霞小像 題查承齋九石圖歌 苦雨行 張烈女歌 博浪行 沙邱行 隴上行 黃葉歌 題佟鍾山先生畫松 題扁舟歸

  • 跋·赵崇祚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邪?笠泽翁书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

  • 末日·闻一多

    露水在笕筒里哽咽着, 芭蕉的绿舌头舐着玻璃窗, 四围的垩壁都往后退, 我一人填不满偌大一间房。我心房里烧上一盆火, 静候着一个远道的客人来, 我用蛛丝鼠矢喂火盆, 我又用花蛇的鳞甲代劈柴。鸡声直催,盆里一堆灰, 一股阴风偷

  • 一五八 谕着杭州织造寅着亲往宁波询察天一阁房间书架具样呈览·佚名

    一五八 谕着杭州织造寅着亲往宁波询察天一阁房间书架具样呈览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奉上谕: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闻其家藏书处曰天一

  • 第五节 吐蕃衰乱·吕思勉

    自尚结赞死后,吐蕃无大侵寇。宪宗时尝通朝贡。《新书·李吉甫传》曰:吐蕃遣使请寻盟。吉甫议:德宗初未得南诏,故与吐蕃盟,自异牟寻归国,吐蕃不敢犯塞,诚许盟,则南诏怨望,边隙日生。帝辞其使。复请献边塞亭障南北数千里求盟。吉

  • 五百卷第八·扬雄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圣人有以拟天地而参诸身乎!或问:“圣人有诎乎?”曰:“有。”曰:“焉诎乎?”曰:“仲尼于南子

  • 伸蒙子原序·林慎思

      予沽名未售,退栖槐里,旧着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覃思,一旦斋沐祷心灵,是宵梦有异焉。明日召蓍祝之,得蒙之观,曰:伸蒙入观通明之象也,因感而有所述焉。自号伸蒙子,尝与二三子辩论兴亡,敷陈古今也。或引事以眀理

  • 贺白国防部长就职电·太虚

    南京国防部白部长健生先生勋鉴:报载国防会议,机构重新,先生众望所归,擢膺首长,黔黎忭跃,陆海欢腾!固知李霍勋名,应开东第,鄂褒毛发,并会南宫;以现代化之设施,作第一流之领导,从此有征无战,保大定功,所深愿也。谨布贺忱,伏维垂鉴。太虚

  • 六度集经卷第七·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禅度无极章第五(此有九章)  (七四)  禅度无极者云何。端其心。壹其意。合会众善内著心中。意诸秽恶。以善消之。凡有四禅。一禅之行。去所贪爱五妖邪事。眼睹华色心为淫狂。去耳声鼻香口味

  • 十住断结经卷第十·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梦中成道品第二十六  尔时治地菩萨即从座起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今闻濡首菩萨得与最胜论无形法道无言教。未曾所闻未曾所见。便为绍继佛种不断。又行佛事不思议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五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五卷复次句身者如足迹(至)此名句文身相汝应修学 世间诸法不出五阴。此又约五阴以明名句文身也。句身如足迹者。谓如世人失象马者。寻迹以得之。故昧实相者亦因言而悟。是名句身。色阴相显故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四·行秀

    侍者离知录后学性一校生生道人梓第五十四则云岩大悲示众云。八面。十方通畅。一切处放光动地。一切时妙用神通。且道。如何发现。举。云岩问道吾。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么(尔恁么问图个甚么)吾云。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

  • 钦定热河志·和珅

    一百二十卷。清和珅、梁国治纂修。和珅(1714-1799),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1776)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

  • 太白山人漫稿·孙一元

    八卷。明孙一元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

  • 文殊师利问经·佚名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槃、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良贲

    凡三卷,或七卷。唐代良贲撰。又作新译仁王般若经疏、新翻仁王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唐代不空所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之注释书。卷上一之冒头略解经题,次立叙经起意、明经宗体、所摄所被、正解本文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