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子谓楚王曰

【提要】

纵横家根本不是见不得人的阴谋家,他们经常在宣扬政治科学和正义。苏秦在这里向楚王指明了何谓真正的贤臣,指明了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政治清明最高统治者及其下属的官僚们应该是什么样子。

【原文】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百姓。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译文】

苏秦对楚王说:“仁爱的人,对于人民,用真心实意去爱他们,用好话去抚慰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服务;孝子对自己的双亲,用真心实意去爱他们,用钱财去奉养他们;忠臣对自己的国君,一定要推荐贤能的人去辅助他。

现在大王的宗室、贵戚喜欢毁谤贤能的人,以此作为进身的资本,对臣民加重赋税,使国君被人民怨恨,他们不是忠臣;大臣在人民中宣扬国君的错误,用您的土地肆意赠送给诸侯。因此和大王的所爱相违背,这也不是忠臣。这样下去,国家就会危险。我希望您不要去听信大臣们互相攻讦之辞,要审慎地任用大臣和贵戚,要根据人民的喜好作为施政方针,节制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并将所得用于人民所需。

做人臣,最难做到的是,没有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为国君献身倒很容易,像垂沙战役,死的人数以千计。屈居国君之下,也很容易,像从令尹以下,为大王服役的人数以千计。至于无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的,却不见一人。所以,英明的国君考察他的臣子,必须了解他们是否有忌妒之心,是否能推荐贤才。贤能的人侍奉国君,也必须无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推荐贤才之所以很难,是因为贤能的人被任用,自己就会被废弃,贤能的人地位尊贵,自己就会卑贱。所以,人们难以做到。”

【评析】

“无妒而进贤”是贤臣的最高标准,这是因为这个标准可以衡量大臣是否私心大于公心,是否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私利。这一点上曾国藩是个表率,他一生不断地向朝廷推荐贤才良将,胡林翼、李鸿章、彭玉麟、杨岳斌等都通过他的提携和推荐而受到朝廷的重用,并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对待老子天下第一的左宗棠,曾国藩不管二人间的龌龊和旧怨,也不管朝廷用左宗棠掣肘自己的用心,一再向朝廷推荐左宗棠。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时立下了赫赫军功,但有谁知道正是曾国藩举荐左宗棠出征西北的。曾国藩曾说左宗棠不仅是西北第一人,而且是天下第一人。高傲的左宗棠闻听此言,为曾国藩“无妒而进贤”的高风亮节仰慕不已、自愧不如。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五十·赵尔巽
  卷三十六·连横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五·夏仁虎
  三三 南京下关·周作人
  何景明传·张廷玉
  孙应奎传·张廷玉
  韩林儿、刘福通传·张廷玉
  卷二十五·阿桂
  卷三百十四·杨士奇
  卷八·允禄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二·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潘德舆

      许棠有《洞庭》诗,号为“许洞庭”。然“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语意平弱。“鸟飞应畏堕”,尤涉痕迹。惟“帆远却如”五字佳,然亦不必是洞庭诗。少陵、襄阳後,何为动此笔耶

  • 第一出 巅末·李渔

    〔蝶恋花〕(末上)好事从来由错误。刘阮非差,怎入天台路。若要认真才下步,反因稳极成颠仆。更是婚姻拿不住。欲得娇娃,偏娶媸颜妇。横竖总是由定数,迷人何用求全悟。〔汉宫春〕才士韩生,偶向风筝题句,线断飘零。巧被佳人拾着,彤

  • 卷十一·纪事二·冯金伯

    陈尧佐词皇中,吕夷简致仕。仁宗问:“卿去,谁可代者。”夷简荐陈尧佐,上遂召还大拜。吕生日,陈携酒连之,作踏莎行词曰:“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双飞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二郎引众上,开云)喜来折草量天地,怒后担山赶太阳。我是那五十四州都土地,三千里外总城隍。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

  • 卷七十六·徐世昌

    沈德潜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太子太傅。赠太子太师,谥文悫。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钞》。过白石翁隐居处长湖浩烟波,遥村隐

  • 巻二十一·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二十一宋 邵浩 编黄鲁直古诗二首上苏子瞻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氷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嵗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逺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

  • 卷二百一十·表第一·脱脱

        宰辅一   宋宰辅年表,前九朝始建隆庚申,终靖康丙午,凡一百六十七年,居相位者七十二人,位执政者二百三十八人。后七朝始建炎丁未,终德祐丙子,凡一百四十九年,居相位者六十一人,位执政者二百四十四人。   叙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咸丰十一年。辛酉。二月。己巳。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翁同书奏、苗练率队攻扑寿州城厢。下蔡大队、复由菱角嘴渡河。当经谕令袁甲三、密商翁同书、察看情形。酌量妥办。兹据袁甲三

  •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佚名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遵旨将《三藩纪事本末》一书其中有无违碍语句,询问总纂纪昀、陆锡熊等。据称。此书现于四库全书内编列存目,其中并无违碍。各

  • 八六七 安徽巡抚谭尚忠奏覆奉到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折·佚名

    八六七 安徽巡抚谭尚忠奏覆奉到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折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四日安徽巡抚臣谭尚忠跪奏,为钦奉谕旨,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奉

  • ·全台绅民公约·丁曰健

    曩者,■〈口英〉夷犯顺,我成皇帝不忍百姓流离,罢兵议抚,准其通商。而不通商口岸,该夷官自行照会,不准夷人登岸;违者,送其领事官治罪。此人人所共知者。台湾非该夷应到之地,我百姓知朝廷宽大,许其和约;每有夷人前来,

  • 慕容彦超传·欧阳修

    慕容彦超,吐谷浑人,是汉高祖的同母弟弟。曾经假充姓阎氏,彦超的肤色发黑多有胡须,绰号叫“阎昆仑”。年青时在唐明宗部下当军校,多次升迁为刺史。唐、晋交替的时期,历任磁、单、濮、棣四州刺史,因在濮州犯了私造酒曲接受贿赂

  • 卷13·吴缜

    《安乐公主传》云:“临淄王诛韦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追贬为悖逆庶人。”今案《玄宗纪》云:“乃夜率刘幽求等入苑中,玄宗率摠、监羽林兵会两仪殿,梓宫宿卫兵皆起应之,遂诛韦氏。”又《韦氏传》云:“俄

  •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苏舆

      王者製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士元士,凡百二十人,而列臣備矣。吾聞聖王所取儀,金天之大經,官製亦角者,此其儀與?三人而為一選,儀於三月而為一時也。四選而止,儀於四時而終也。三公者,王之所以自持也。天以三成之,王以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安慧菩薩造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作者作業品第八   或有人言.前品所說破一切法諸有所作有爲不成故何得有無爲.若作此說何故   與彼阿含相違。如佛世尊於契經中有說頌言.應修善法行勿修惡

  •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憙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

  • 目录·佚名

    镡津文集宋 契嵩撰镡津文集目录卷首 行业记(此即序)(陈舜俞撰)卷一 辅教篇上原教劝书(并序共四篇)卷二 辅教篇中广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卷三 辅教篇下孝论(并序共一十三篇)坛经赞真谛无圣论卷四 皇极论 中庸解(

  • 类篇·司马光

    字书。四十五卷。旧题宋司马光撰。实际是宋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锡、张次立等人相继纂修的。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司马光接代,已经成书,次年缮写完毕。宋宝元二年(1039年)丁度等人修纂《集韵》,因增字较多,不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