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我的书斋①

①原题为《有不为斋解》。

有客问"有不为斋"斋名用意何在,到底何者在所不为之列,这一问,倒给我发深省了。原来士人书斋取名都颇别致。一派是经师派,如"抱经"、"研经"、"诂经"、"潜研"之类。一派是名士派,所名多有诗意,如"涵芬"、如"庸闲"、如"双梅影"、如"水流云在"、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等。一派是经事的,如"三希"、如"铁琴铜剑"等。又一派是言志的,如"知不足"、"有恒心"、"知未信"。这些都带有点道学气味,而"有不为"恐怕只好归入此派。亦有言志而只用一字表出的,非常古雅,如"藏园"、"忆园"、"曲园"、"寄园"等,这大概是已有园宅阶级,所以大可以洁身自好,与世无争了。虽然这名有时也靠不住,如租界上有邨曰"耕读",贫民窟有里曰"庆余",野鸡巢有坊曰"贞德",甚至大马路洋灰三楼上来一个什么"山房",棋盘街来一个"扫叶",本不是不可能的事,横竖不过起一个名而已,我们中国人想。"有不为"是有点道学气,我已说过。看来似乎反康有为,而事实不然。因为世上名称愈相反的,气质愈相近。试将反康与拥康者相比,反康营中曾经拥康者十有其六,而拥康党里曾经反康者,亦十有其八。如贞德坊之野鸡,庆余里之贫民,原来不过也是说说叫得好听而已。所以如孟子所说,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为,正可证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但是一人总有他所不为的事。朋友这样一问,使我不得不自己检讨一下。当时既不留心,盘查起来,倒也很有意思。我恍惚似已觉得,也许我一生所做过许多的事,须求上帝宽宥,倒是所未做的事,反是我的美德。兹将所想到,拉杂记下如下。

我不曾穿西装革履到提倡国货大会演说,也不曾坐别克汽车,到运动会鼓励赛跑,并且也不曾看得起做这类事的人。

我极恶户外运动及不文雅的姿势,不曾骑墙,也不会翻筋斗,不论身体上、魂灵上、或政治上。我连观察风势都不会。

我不曾写过一篇当局嘉奖的文章,或是选过一句士大夫看得起的名句,也不曾起草一张首末得体同事认为满意的宣言。

也不曾发,也不曾想发八而玲珑的谈话。

我有好的记忆力,所以不曾今天说月亮是圆的,过一星期说月亮是方的。

我不曾发誓抵抗到底背城借一的通电,也不曾作爱国之心不敢后人的宣言。也不曾驱车至大学作劝他人淬励奋勉作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训辞。

我不曾诱奸幼女,所以不曾视女学生为"危险品"。也不曾跟张宗昌维持风化,禁止女子游公园。

我不曾捐一分钱帮助航空救国,也不曾出一铜子交赈灾委员赈灾,虽然也常掏出几毛钱给须发斑白的老难民或是美丽可爱的小女丐。

我不曾崇孔卫道、征仁捐、义捐、抗日救国捐、公安善后捐、天良救国捐。我不曾白拿百姓一个钱。

我不好看政治学书,不曾念完三民主义,也不曾于静默三分时,完全办到叫思想听我指挥。

我不曾离婚,而取得学界领袖资格。

我喜欢革命,但永不喜欢革命家。

我不曾有面团团一副福相,欣欣自得,照镜子时,面上未尝不红泛而有愧色。

我不曾吆喝佣人,叫他们认我是能赚钱的老爷。我家老妈不曾窃窃私语,赞叹他们老爷不知钱从哪里来的。

我不曾容许仆役买东西时义形于色克扣油水,不曾让他们感觉给我买物取回扣,是将中华民国百姓的钱还给百姓。

我不曾自述丰功伟绩,送各报登载,或是叫秘书代我撰述送登。

也不曾订购自己的放大照相,分发儿子,叫他们挂在厅堂纪念。

我不曾喜欢不喜欢我的人,向他们做笑脸。我不曾练习涵养虚伪。

我极恶小人,无论在任何机关,不曾同他们钩心斗角,表示我的手腕能干。我总是溜之大吉,因为我极恶他们的脸相。

我不曾平心静气冷静头脑的讨论国事,不曾做正人君子学士大夫道学的骗子。

我不曾拍朋友的肩膀,作慈善大家,被选为扶轮会员。我对于扶轮会同对于青年会态度一样。

我不曾禁女子烫头发,禁男子穿长衫,禁百姓赛龙舟,禁人家烧纸钱,不曾卫道崇孔,维持风化,提倡读经,封闭医院,整顿学风,射杀民众,捕舞女,捧戏子,唱京调,打麻将,禁杀生,供大王,挂花车,营生圹,筑洋楼,发宣言,娶副室,打通电,盗古墓,保国粹,卖古董,救国魂,偷古物,印佛经,禁迷信,捧班禅,贴标语,喊口号,主抵抗,举香槟,做证券,谈理学……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纪昀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卷八十一·司马迁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卷六·萨囊·彻辰
  卷一百十五·杨士奇
  王端毅奏议巻三·王恕
  卷三十九 职官十一·龙文彬
  卷四 帝系四·龙文彬
  卷六十六、戊戌政变·黄鸿寿
  奚萼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傅大询·唐圭璋

      大询字公谋,号铃冈,宜春人。   水调歌头   草草三间屋,爱竹旋添栽。碧纱窗户,眼前都是翠云堆。一月山翁高卧,踏雪水村清冷,木落远山开。唯有平安竹,留得伴寒梅。   唤家童,开门看,有谁来。客来一笑,清话煮茗更传杯。

  • 论宾白第三十四·王骥德

      宾白,亦曰“说白”。有“定场白”,初出场时,以四六饰句者是也。有“对口白”,各人散语是也。定场白稍露才华,然不可深晦。《紫箫》诸白,皆绝好四六,惜人不能识;《琵琶》黄门白,只是寻常话头,略加贯串,人人晓得,所以至今不废。

  • 列传第六十 循吏·李延寿

    吉翰 杜骥 申恬 杜慧度 阮长之 甄法崇 傅琰 虞愿 王洪范 沈瑀 范述曾 孙谦 何远 郭祖深昔汉宣帝以爲“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至于道德齐礼,移风

  • ●卷九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   起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尽二十八日丁亥。   二十一日庚辰大元帅告诫府发济州。   汪伯彦日历(改作纪)曰:二十一日五更初发先锋次发前军次发左军次发右军辨色发中军发讫请大元帅府王上马

  • 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四百五十八·佚名

    协修官许承尧恭纂  总纂官钱骏祥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五签四月二十二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蒿■禾本陆恭覆阅癸丑十一月二十一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五月十八日陈恭阅六签又二签正月初五日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六歌颂五十六【生监诸臣七】万夀诗【四言一章】生          员【臣】邹庆鲁皇帝御极宝历光昌数周甲子岁纪昭阳化行四表泽被万方和气蒸洽惠风翺翔祥徵五序瑞曜三光鹿鸣鼓瑟

  • 卷五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五庆祝五【贡献二】三月十五日壬辰诸王贝勒贝子公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各进縀疋鞍马等物庆祝万寿上皆却之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礼部为通行

  • 春秋辨义卷二十二·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襄公三癸丑○灵王二十四年二十有五年○晋平十齐庄六弑衞献二十九殇十一蔡景四十四郑简十八曹武七陈哀二十一杞文二宋平二十八秦景二十九楚康十二吴诸樊十三卒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左传以报孝伯之师孟公

  • 黄老篇·胡兰成

    《周礼&middot;王制》之时未有黄老与儒之别。井田废,王制坏,于是从天官出来黄老与儒,从地官出来兵家法家等。天官司祭祀与天文音乐,儒是从祭祀的司仪而来,黄老是从司乐司卜而来。而从地官出来的兵家等则大概是依于黄老。自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原文】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

  • 大射仪第七·佚名

    【题解】 《大射仪》记述诸侯有朝觐、会盟、祭祀、息燕诸大事而与群臣习射的礼节仪式。篇中首先对射前的准备做了详细描述:射前戒百官、洗涤、量道、张侯、设乐县、陈燕具、设席位。射日命宾、纳宾、作乐、娱宾。然后

  • 禅苑蒙求拾遗卷上·志明

    沙门释(名阙)编少林斥相牛头辨通碧岩录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初见梁武帝。帝不契。遂潜渡江至魏。直过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时魏光统律师.菩

  • 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睹史多天宫中。与妙住等无数千菩萨摩诃萨俱。是诸菩萨摩诃萨。皆得具足诸法转不退轮。一生当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时复有无量天众并诸营从亦来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下·佚名

    大唐总持寺沙门智通译尔时观世音菩萨。说是咒时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六反震动。色究竟天魔醯首罗不安其处皆大恐惧。一切恶鬼皆大叫唤受大苦恼。东西散走莫知所趣。尔时化身语诸大众及诸恶鬼神等。若不随顺

  • 沙弥尼戒经·佚名

    在后汉录沙弥尼初戒。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言

  • 玉台书史·厉鹗

    书法史传,一卷。清 代书学家厉鹗撰。厉鹗 (1692~1752),字太 鸿,号樊榭。浙江钱塘 (今属杭州)。康熙举 人。嗜书,工诗。此书专辑历代妇女中工书 者为一编,各具一传,并附书迹、题跋,各 注出处,征引有据。分宫闱、女仙、

  • 虎牢关三战吕布·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三战吕布》。郑光祖撰。末本。剧写袁绍等18路诸侯在虎牢关与吕布相持,不能取胜。曹操催粮路过平原县,劝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3人前去助战。刘、关、张3人来到军前。因职微受到孙坚的轻视。张飞因讥笑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