巎巎传
巎巎字子山,姓康里氏,自幼学习儒家典籍,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毕生历任承直郎、集贤待制、兵部郎中、秘书监丞、同佥太常礼仪院事、监察御史、河东廉访副使、秘书太监、侍仪使、中书右司郎中、集贤直学士、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领会同馆事尚书、经筵官等职。在任经筵官期间还兼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翰林院学士承旨,主持起草皇帝诏令及编修国史,提调宣文阁崇文监。其一生最主要的职务是充任经筵官,主持为皇帝讲解经史子集和圣贤格言。
顺帝即位后,欲铲除朝中权奸,改革政治, 巎巎劝顺帝多学治国之道,并为之详细耐心讲解《四书》、《五经》中有关治国安邦的道理,直到皇帝心领神会为止。尤其好讲解柳宗元的《梓人传》及张商英的《七臣论》,特别是《七臣论》,皇帝身边臣僚听了又惊恐,又嫉恨,但又不敢露于形色。顺帝爱画, 巎巎进呈郭忠恕的《比干图》,并解释说,商纣王因不听忠臣比干之言,致使国家灭亡。有天顺帝看了徽宗的画,连声称好, 巎巎进谏说“:宋徽宗多才多艺,唯独当皇帝无能,宋朝为金所灭,他自己为金所俘,都是他无能做皇帝所致。皇帝最主要的才能就是当好皇帝,其他都是次要的。”
巎巎敢于直言进谏。他常说“:国家政事宰相应该发表意见,宰相不敢讲,御史谏官应该讲,谏官们不讲,则经筵官应当讲。我身为经筵官,能够在皇帝面前讲出别人不敢讲的话,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凡有利于治国安民意见,他都从不讳言地进谏。如每遇天变民灾,他就进言于皇帝。大臣建议撤去先朝所设的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机构及其官员。 巎巎认为不妥,进谏说:“平民中有千金户者,还在家设立私塾,请师教育子弟,哪有我堂堂天朝,富有四海,还不能容许设一学堂的道理。”皇帝非常同意这个意见,于是只把奎章阁改为宣文阁,把艺文监改为崇文监,并命 巎巎监督管理,又请设检讨官十六人为皇帝进讲,也被批准了。当时,科举停考,在巎巎建议下恢复了。他还建议及时修纂辽、金、宋三史及诏表彰唐代刘..、宋代邵雍的道德正直。这些建议都被采纳。
巎巎德高望重,身居高位,但酷爱儒士,所以四方士大夫都仰慕他,纷纷投入他的门下。有些依仗权势的达官对巎巎说“:孔孟之道有什么好,值得这样酷爱。”巎巎回答说“:世祖认为孔孟之道足以经邦治世,曾夜间召我先人在卧房,为他讲说《四书》及古史中治乱之道,至深夜不眠。世祖非常高兴地说‘:朕之所以令你从许仲平学习,正是要求你们以治国安邦之道进告我。’今天你们不爱儒士,难道也不想想圣祖神宗爱好儒学的深刻意义吗?而且遵循儒家之道,则必然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国家得到治理;反之人伦全失,国家遭乱。你们要乱自己的家,我管不了,但不可以轻儒学之言而乱国家。”这些权势达官听后满面惭色。
不久, 巎巎受任为浙江行省平章政事,翌年又奉诏还京为翰林学士承旨。当时中书平章缺员,近臣想推荐他们的人选,顺帝说:“平章一职我已拟定人选,现正在途中。”所指的是 巎巎,近臣也就不敢再荐别人了。巎巎到京任七日因病去世,时至正五年(1345)五月八日,终年五十一岁。谥文忠。
猜你喜欢 卷十八·张九成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中·吴伟业 卷二十七·佚名 卷六十七·班固 卷一 长安看花记·杨懋建 答失八都鲁传·宋濂 卷十三 鲁呼争立·李有棠 辽南条约·佚名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一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司马迁 卷八十学堂三·冯煦 第五节 唐末割据(上)·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