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一

  通鉴二百三十三【凡二条】

  三年李泌曰太子安有异谋彼譛人者巧诈百端虽有手书如晋愍懐衷甲如太子瑛犹未可信

  史炤释文曰愍怀谓晋愍帝怀帝也【海陵本同】余谓李泌正引贾后譛杀愍怀太子遹事通鉴于八十三卷晋惠帝元康九年纪愍怀手书事甚详史炤且不能考岂可释通鉴以传世乎

  七年韦臯遣三部落总管苏峞将兵至琵琶山

  史炤释文曰琵琶川地名东奚所居余按琵琶川者东蛮所居蜀之徼外未尝有奚也炤误

  通鉴二百三十四【凡三条】

  九年偾军蹙国

  史炤释文曰偾僵仆也偾军谓军不严整若僵仆也余谓偾军者覆军也军为敌人所败颠覆不能复振若人之颠仆不能复起也

  万荣纵欲跋扈势何能为

  史炤释文曰扈篱也水居者于水未至为扈水去则大鱼防扈而出小鱼独留余按防扈之语自汉有之释者以强梁为言史炤今以大鱼防扈为説夫炤所谓扈者海濒之人于海澨挿竹为之其字作沪大鱼防沪东南濒海之人初无此语中土之人与西北之人安知鱼之防沪而为是语邪炤説可谓僻陋而不通从彊梁之説为是

  十年云南王异牟寻令崔佐时衣牂柯服而入

  史炤释文曰汉牂柯郡唐为牂州属江南道羁縻州牂柯系船杙也楚灭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因以名其处牂柯服谓牂柯人所服也余按史炤止祖述汉书注言牂柯郡所以得名之由未及唐时所谓牂柯也新唐书曰牂柯蛮在昆明东九百里东距辰州二千四百里其南千五百里即交州故通鉴下文载佐时之言曰我大唐使者岂得衣小夷之服小夷正指牂柯蛮

  通鉴二百三十五【凡三条】

  十二年以浑瑊王武俊并兼中书令

  史炤释文曰浑戸本切本浑沌氏之后【海陵本同】余按浑瑊鐡勒九姓浑部之后世为臯兰州都督安得为浑沌氏之后乎自安史反瑊从其父释之在兵间父子各立战功至德宗时瑊之劳绩尤为显著通鉴盖屡书不一书而足史炤前固尝释浑瑊矣至此方以为浑沌氏之后何邪又按刘禹锡集有送浑大夫赴丰州诗曰凤衘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则浑字读从上声无亦其时浑氏功名鼎盛时人不敢言其出于藩落而为之讳遂以为浑沌氏之后邪观唐世言氏族者本其所自出必各引前世帝王公侯卿大夫士之着见者或以国或以邑或以氏或以諡或以字或以官亦或以名者往往多有傅防今亦无从而辨正之也二百四十五卷文宗太和八年浑鐬炤释同

  韦渠牟形神恌懆

  史炤释文曰恌余招切忧也悸也余按恌音他雕翻即轻恌之恌

  十六年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

  史炤释文曰埇桥地名在淮泗一曰道上加土为埇余按泗水固合于淮然言埇桥在淮泗抑以为在淮泗之交邪抑以为在淮泗之间邪此等注书胸中实无定见而持两端之説而道上加土曰埇又因甬道而创生此义皆非确论也埇桥在徐州南界唐后置宿州于此江淮运船所必由之路也二百四十二卷穆宗长庆二年埇桥注又误

  通鉴二百三十六【凡一条】

  顺宗永贞元年制以积疹未复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句当

  史炤释文曰疹止忍切乆疾也【海陵本同】余按疾疹之疹音丑刃翻从止忍切乃疮疹瘾疹之疹此疹既以乆疾为释不当从疮疹瘾疹之音二百四十三卷穆宗长庆四年嗜欲胜而疾疹作炤释又误

  通鉴二百三十七【凡一条】

  宪宗元和元年阿跌光进本出河曲歩落稽

  史炤释文曰阿跌氏其先河曲诸部贞观初内属赐姓李余按歩落稽即稽胡也自后魏以来已居塞内其内属乆矣阿跌光进兄弟元和初以军功赐姓亦非贞观初也

  通鉴二百三十八【凡三条】

  四年许孟容曰臣为陛下尹京畿

  史炤释文曰天子千里地以逺近言之则言畿也余按史炤徒知以王畿千里释畿字为是説者屡矣终不足以发明通鉴所书之义按唐以洛阳为东都以河南府汝州为都畿以长安为西京以京兆凤翔同华商邠等府州为京畿然此时许孟容为京兆尹自言尹京畿则止言京兆不及他州葢京兆府以长安万年两赤县为京县余县为畿县故孟容自云尹京畿也古人之言其取义各有攸当当博考而求其所以言之意固不可胶柱一説以为释

  四年悉甲压境号曰伐赵

  史炤释文曰悉其兵甲以镇压疆境余按谭忠説田季安以伐赵言悉甲压境谓悉举魏博之兵以压赵境非以镇压魏博之疆境也举兵以临敌境曰压炤释非

  五年伊宥为安州刺史母卒于长安不时发防郗士美先备篮舆即日遣之

  史炤释文曰篮竹也以为舆余按篮舆以竹为之非竹名也篮舆谓之担子东南只谓之轿子

  通鉴二百三十九【凡五条】

  七年成德兖郓使者

  史炤释文曰兖郓二州名余谓兖郓固是二州名此书成德兖郓使者言二镇所遣之使者也王承宗时为成德节度使李师道时为兖郓等州节度使兖郓未赐军号故止称兖郓犹田承嗣未赐天雄军号止称魏博也通鉴书唐藩镇或以军号或以州读者自审别之可也

  八年夏绥节度使张煦

  史炤释文曰夏绥二州名余谓此亦以二州为节镇之名犹兖郓也

  十年是时发诸道兵讨吴元济而不及淄青

  史炤释文曰淄青二州名余按淄青与兖郓共一镇也李师道承父兄之业有兖郓淄青曹濮登莱齐宻沂海十二州初肃宗置淄青兖郓二节度使自侯希逸引平卢兵保青州而淄青兼有淄青平卢节度之号自李正已并有兖郓淄青十五州而兖郓遂兼淄青平卢之号师道正己之孙也据有十二州于河南诸镇最为强大时人或以兖郓称之或以淄青称之或以平卢称之其实一镇也二百五十五卷僖宗中和二年淄青亦犹是也

  兵将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史炤释文以心孤为心狐注曰谓心若狐之疑也余以上下文求其义葢谓兵与将相失则兵士之心孤心孤则意怯以此为説文理甚明顺何必以孤为狐曲为之説邪

  十一年柳公绰曰京兆为辇毂师表

  史炤释文曰毂辐所凑也唐以京兆为师表谓四方所辐凑也故曰京兆为辇毂师表余按自汉以为京兆者率曰待罪辇毂下葢谓京师在辇毂之下也言京兆为辇毂师表谓京兆之下以京尹为师表耳下卷十三年辇毂误同

  通鉴二百四十【凡一条】

  十二年裴度观筑城于沱口董重质帅骑出五沟邀之大呼而进李光顔与田布力战拒之贼退布扼其沟中归路

  史炤释文曰扼持也谓分布而持扼余按通鉴上下文布谓田布也非分布之布

  通鉴二百四十一【凡六条】

  十四年刘悟见李公度执手歔欷

  史炤释文曰欷叹息貌余按字书欷泣余声葢欷者抆涕而收泗之声非叹息貌二百七十二卷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释欷误同

  田正与刘悟相见于客亭即受旌节驰诣滑州史炤释文曰説文游车载旌析羽注所以精进士卒节长一尺二寸凡为使者持之余按周礼斿车载旌注云斿车木路也析羽五色象其文德也説文曰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炤释逸旄首二字遂不成文理记曲礼武车绥旌德车结旌注云武车兵车绥谓垂舒之也尽饰也德车乗车结谓收敛之也不尽饰也正义曰旌谓车上旗旛也兵车尚威武故舒散旗旛垂绥然德车德美在内不尚亦奕故结纒其旒着于竿也兵车谓革路德车谓玉路金路象路木路既皆有旌特以绥结为别固不专以精进士卒为义又周礼掌节凡邦国之使有虎节人节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英荡函也所以盛节此史炤所谓长尺二寸者也又有符节玺节旌节注云符节如今宫中诸官诏符也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旌节者今使者所拥节是也三礼义宗云节长尺二寸秦汉以下改为旌之形是则后世之节畧如古旌节之制而尺二寸之节后世不复有矣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是所谓旌节也岂得以古者斿车载旌节长尺二寸释唐之旌节乎

  邠寜节度使李光顔

  史炤释文曰邠寕二州名余按新唐书方镇表是年置邠寕庆三州节度使史特提邠寕二字以为节镇之名其例犹淄青魏博镇冀也二百七十九卷后唐潞王清泰元年辩同

  沉酣昼夜獶杂子女

  史炤释文曰獶杂读为獶杂余按乐记曰及优侏儒优杂子女故注云优杂当读为獶杂今通鉴书獶杂炤又释曰读为獶杂何居

  穆宗长庆元年瀍为颍王

  史炤释文曰颍于轸切州名余按颍余顷翻炤音非

  刘总奏分幽涿营为一道

  史炤释文曰涿郡也余按古固有涿郡隋唐并汉之燕国涿郡为幽州涿郡天寳元年改幽州涿郡为幽州范阳郡而涿郡遂不见于史况幽营皆州名不应独释涿为郡代宗大厯四年范阳节度使朱希彩表析幽州之范阳归义固安置涿州则刘总所奏者幽州涿州营州欲分为一道非涿郡也

  通鉴二百四十二【凡四条】

  昭义节度使刘悟

  史炤释文曰泽潞藩镇自刘悟传至刘正传三世而灭有州五曰邢汾晋泽潞号昭义节度余按德宗以昭义军号赐泽潞以宠李抱真非始于刘悟昭义节度领潞泽邢洺磁五州未尝领汾晋也

  起复田布为魏博节度使至魏州号哭而入居于垩室史炤释文曰垩乌故切余按垩乌各翻从乌故切非

  朱克融焚掠易州涞水遂城满城

  史炤释文曰涞水名出涿郡余按涞固是涿郡水名以唐时言之涞水则县名也属易州涞水县乃汉涿郡遒县地隋开皇元年以范阳为遒更置范阳县于此地六年改范阳曰固安八年废十年又置永阳县十八年改为涞水因涞水以名县也唐因之

  二年军士日给不过陈米一勺

  史炤释文曰陈米腐米也余谓陈米至腐败不可食矣陈米谓藏之积年者耳

  通鉴二百四十三【凡四条】

  四年贬李绅为端州司马张又新等犹忌绅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

  史炤释文曰杀所介切削也余详观通鉴上文李绅自戸部侍郎贬端州司马葢逺谪也张又新等犹日言其太轻是欲寘之死地故上许为杀之杀当读如字史炤音义殊不可晓

  马存亮自负上入军中

  史炤释文曰负戴也余谓在首为戴肩背为负

  上怪裴度奏状无平章事以问韦处厚处厚具言李逢吉排沮之状

  史炤释文曰沮将豫切沮坏也余按字书沮止沮坏之沮音在吕翻炤音之误辩已见一百四十二卷齐东昏侯永元元年今此字义稍异故复出之

  敬宗寳厯二年宣索左藏见在银十万两金七千两悉贮内藏

  史炤释文曰左藏藏四方所献金玉珠贝玩好之库也余按汉官有中藏府属司农晋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东晋及宋有外左库内左库齐梁陈有右藏无左藏北齐有左右藏令丞属太府隋唐皆然唐左藏有东都西库朝堂库右藏有内库外库新唐书百官志左藏署令掌钱帛杂防天下赋调右藏署令掌金玉珠寳铜鐡骨角齿毛防畵则左藏库者藏天下赋调之物非四方所献也

  通鉴二百四十四【凡三条】

  文宗太和六年李德裕奏修卬崃关

  史炤释文曰卭崃山名在沈黎郡余按汉书地理志蜀郡严道县有卭崃山严道故青衣也汉武帝置沈黎郡汉光武建武十九年置青衣郡安帝延光元年置蜀郡属国都尉新唐书地理志卭崃关在雅州荣经县界祝穆曰卭崃关在黎州北九十里黎雅二州固皆汉沈黎郡地然自汉至唐州县之建置离合苟不详考而言之读者殊未知汉沈黎郡今为何地也

  七年府兵内铲

  史炤释文曰铲字未详余按字书无铲字今人多读为刬音楚限翻

  杜牧孙子序汉高祖言指踪者人也

  史炤释文作指纵注曰纵子用切萧何传发縦指示兽处者人也顔师古注云发縦谓解绁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余按杜牧注孙子序及通鉴诸本皆作指踪顔师古以汉书本皆不为踪字而读者乃以为踪迹之踪故以发踪为非而纵读如字由师古之言而推之则唐人固多有读发纵为发踪者今杜牧言指踪则习唐人之言径以指示兽踪为説也依杜牧文义释之指踪当读为踪迹之踪若以为指纵音子用切则反害于文义矣使顔师古复生亦必就杜牧文意为之音义必不如史炤之拘泥而入于迂僻也

  通鉴二百四十五【凡四条】

  九年以刑部侍郎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史炤释文曰御史之軄有四知其杂事者谓之知杂【海陵本同】余按唐制御史台侍御史六人乆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台内事颛决亦号台端次一人知公廨次一人知弹分京城诸司为东西次一人知西推贜赎受事号副端次一人知东推理匦等有不糺举者罚之次一人分司东都台如此则侍御史六人其一人分司东都台五人在台院各有其职而知杂者台院之长史炤言御史之职有四非也

  宦者举软舆迎上扶升舆决殿后罘罳疾趋北出史炤释文曰罘罳阙前饰罘复罳思也臣将入请事于此复思之余按史炤据汉书注而为之释耳然汉书注所云者阙前罘罳也此殿后罘罳则不可以臣将入奏事于其下复思之为释程大昌曰罘罳者镂木为之其中防通可以透明或为方空或为连其状扶踈故曰罘罳读如浮思浮思者犹曰防髵也因其形似而想其本状自可见矣罘罳之名既立于是随其所施而附着以为之名其在宫阙则为阙上罘罳臣朝于君至阙下复思所奏是也在陵垣则为陵上罘罳王莽去之使人无复思汉者是也却而求之上古则礼经防屏亦其物也疏者刻为云气禽兽而中空玲珑也又有网戸者刻为连文递相缀属其形如也宋玉曰戸朱缀刻方连是也既曰刻是雕木为之其状如耳后世因此遂有直织丝而张之檐窓以防鸟雀者文宗甘露之变出殿北门裂断罘罳而去是真也此又沿放楚辞而施焉者也元微之为承防时诗曰蕊珠深处少人知索西临太液池浴殿晓闻天语后歩廊骑马笑相随自注云索在太液池上学士候对歇于此余按索乃是无壁及有窻处以索挂遮防飞雀故云索犹挂铃之索为铃索也宋元献喜子京召还为学士诗曰索轩邃銮坡羽卫重用微之句也泰之言汉陵阙之罘罳与唐宫殿之罘罳不同其援据详博故具述之学者观之则知为史学者非可守一家之説以释前史也

  开成元年庄宅收买犹未已

  史炤释文曰唐置庄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置六宅余按庄宅使六宅使各是一官唐宗初置十王宅附苑城而居使宦者掌之后增置为十六宅中世以后置六宅使六宅使掌诸王第宅之事庄宅使葢掌田庄及外舎之事此言庄宅收买未已者谓使庄宅使搜买民间女子以充后宫也不可以六宅使混杂而为释盖此皆内诸司使也唐之将亡朱全忠诛宦官以所亲将校领内诸司使自此汔于宋朝遂为武散阶

  二年诏彻乐减膳

  史炤释文曰膳音善具食曰膳膳之言善也余按膳之言善古有此义然未尝音膳为善膳当读从去声

  通鉴二百四十六【凡三条】

  五年李珏坐为山陵使龙輴陷罢为太常卿

  史炤释文曰輴顺允切车转者画龙其輴也【海陵本同】余按輴音勑伦翻记天子龙輴郑注曰天子殡以輴车画龙于辕孔頴逹正义曰輴以载柩輴之为状庳下而寛广无似龙形惟辕与龙形相类故知画龙于辕也史炤音义俱非

  正人如松栢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

  史炤释文曰藤藟也萝莪也余按炤以萝为莪是据毛诗传诗菁菁者莪传曰莪萝蒿也然此非萝蒿之萝乃茑与女萝之萝能引蔓者也

  武宗会昌四年张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奚契丹室韦等并自指挥

  史炤释文曰室韦契丹别种东胡之北边盖丁零之苗裔也余按史炤既曰室韦契丹别种又曰丁零苗裔盖引李延寿宋祁两家之説李延寿北史曰室韦盖契丹之类在南者为契丹在北者为室韦宋祁新唐书曰室韦契丹别种东胡北边盖丁零苗裔也就李延寿之説则以为契丹之类宋祁之説则持两端矣契丹丁零本非同种契丹本东胡鲜卑种丁零在匈奴北夷狄荒忽史亦莫究其先之所由来也

  通鉴二百四十七【凡一条】

  三年郳公李抱真

  史炤释文曰郳城名在东海余按郳春秋时小国后为小邾唐以古国名封李抱真为公耳

  通鉴二百四十八【凡一条】

  宣宗大中二年王皥曰宪宗厌代之夕事出暧昧史炤释文曰厌于琰切厌魅也谓恶梦余谓厌代者谓升遐言厌薄人间之世弃之而上仙也厌当音于艶翻若厌魅之厌与恶梦而魇者其字义亦各不同史炤引之以释厌代之厌误矣

  通鉴二百四十九【凡三条】

  十年上曰郑光殢我不置

  史炤释文曰殢大计切极也余按字书慸音大计切极也殢音呼计翻此言殢我者谓有所负恃以事干请不得所欲不止者也

  十二年王式至交趾树芀木为栅可支数十年

  史炤释文曰芀都聊切又音调【海陵本同】余按音调及都聊切广韵以为苇花其字从艸从刁又类篇有从艸从力者以为香菜音歴得切芀艻既皆艸名必不可以为栅新书王式传作芍木字书芍陟畧翻芍药香艸也不云木名赵魏之间谓棘为音六直翻王式之先家于太原其父起多居河中庐于中条山得无因赵魏之言以棘为乎艸本从艸得无传写之误以棘为艸遂为芀字乎

  十三年郓王为皇太子仍更名漼

  史炤释文曰漼徂囘切余谓漼音七罪翻

  通鉴二百五十【凡三条】

  懿宗咸通元年王式命望海镇将云思益浙西将王克容将水军廵海澨

  史炤释文曰説文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余按史炤此説亦由广韵来通鉴所谓廵海澨者廵逻海濒耳顾野王曰澨水边地朱元晦曰澨水涯也説较简而明

  六年诸道进私白者闽中为多

  史炤释文曰闽中南越中地余按南越之地唐为岭南五管唐之闽中福建观察使所管也一百六十六卷梁敬帝绍泰元年一百六十七卷陈武帝永定元年皆有此误今以唐之疆理辩而申之

  七年南诏以范昵些为安南都统

  史炤释文作胒些注曰董冲云胒未详余考通鉴诸本及唐书皆作昵些若以字求之则昵音尼质翻

  通鉴二百五十一【凡二条】

  九年髙邮防峻而水深狭

  史炤释文曰高邮邑名属兖州余按高邮县自汉以来皆属广陵隋改广陵为江都郡又改为州唐书地理志高邮县亦属州史炤以为属兖州何也晋氏南度迄于梁陈于广陵置南兖州炤之所谓属兖州无亦以此为据邪但南兖州不可以为兖州晋宋齐梁陈之疆理不可以释唐之疆理释通鉴者当随事随时考其建置离合沿革也

  贼以千缣赠张敬思

  史炤释文曰缣并丝缯余谓史炤据説文以为説也唐制以布帛四丈为匹亦谓匹为缣所谓千缣者千匹也非并丝缯

  通鉴二百五十二【凡六条】

  十一年立战棚具礟檑

  史炤释文曰檑卢堆切机石之架也余按礟机石也檑檑木也音卢对翻檑木者自城上下之以压敌非机石之架也

  蛮合梯冲四面攻成都城上以钩缳挽之使近投火沃油焚之

  史炤释文曰缳胡贯切络也又下兖切维也一曰旗纽一曰槌耳【海陵本同】余按缳音于善翻又胡畎翻匝转索头如环所谓彄絙也前施大钩故曰钩缳广韵从胡惯切者缟文也非此义既曰钩缳亦非旗纽与槌耳也

  东蛮苴那时勿邓梦冲三部

  史炤释文提起苴那二字注曰东蛮部落名余按东蛮三部皆德宗朝韦臯帅蜀时招与共御吐蕃者苴那时一部也勿邓一部也梦冲一部也若曰苴那则以勿邓为时勿邓矣炤释非

  僖宗干符元年王凝崔彦昭同举进士凝先及第尝衩衣见彦昭

  史炤释文曰衩衣楚懈切博雅防袺袵谓之褛袐余按史炤此释全不可晓质以字书防袑也袺执袵也袵衣襟也裳际也褛亦衣襟裳际也袐无其字今秘宻之秘从示不从衣尔雅衣裗谓之防郭璞注曰衣缕也齐人谓之挛或曰袿衣之饰孙奭等释曰此郭氏两解一云衣缕也本亦作褛方言曰褛谓之衽即衣衿也与字书略同又类篇曰方言防谓之袩博雅袩衽谓之褛衩而史炤之所引既误以袩为袺衩为秘又于衩衣之义无所发明炤于四十二卷汉光武建武六年引博雅以释槽枥一百三十六卷齐武帝永明三年引博雅以释毦与此释衩衣不过务求艰僻以防世耳何则衩衣二字今人所常言也凡交际之间賔以世俗之所谓礼服来者主欲从简便必使人传言曰请衩衣客于是以便服进又有服宴防之服而遇服交际之服者必谢曰衩袒无礼可见衩衣之语起于唐人而通行于今世也防袩衽谓之褛衩岂衩衣之谓乎

  三年高骈筑成都罗城蜀土防恶以甓甃之

  史炤释文曰甓瓴甓甃井甃余谓瓴甓今之甎高骈以蜀土防恶陶甎以甃成都之城甃砌也南人率谓以甎甃地曰甃砌易曰井甃无咎马注云为瓦裹下连上也子夏传云修治也于云以甎垒井曰甃是皆以甃砌为义炤以甃城为井甃则又不通矣

  无得为坎埳以害耕种

  史炤释文曰坎埳高下也余按字书埳坎旁入也又曰埳小坎也易入于坎窞陆德明引説文曰坎中更有坎曰窞史炤所谓高下非坎埳之义也

  通鉴二百五十三【凡四条】

  四年南诏遣陁西段瑳寳等来请和

  史炤释文作琷字注云按董冲云未详【海陵本同】余按通鉴乃瑳字新唐书作琷字盖传写唐书者误以王旁差为王旁羌而董冲又误为王旁□也若从瑳字音七何翻

  王郢东至明州刘巨容以筒箭射杀之

  史炤释文曰筒徒红切竹名【海陵本同】余按唐制武举有筒射今军中亦有之筒射之箭长才尺余剖筒之半长与常弓所用箭等留二三寸不剖为筈以傅内箭筒中注箭上筒旁为窍穿小防系于腕彀弓既发豁筒向手背激矢射敌中者洞贯所谓筒箭也

  五年李克用进撃寕武及岢岚军

  史炤释文曰岢岚山名也近太原余按唐书地理志岚州岚谷县有岢岚军窦苹曰岢岚山在岚州宜芳县西北元丰九域志岢岚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军南至岚州九十里岚州东南至太原一百八十五里九域志所载道里以太原府徙治后言之也其距太原不为近矣

  六年张错郭昢帅行营兵攻东阳门

  史炤释文曰昢敷尾切余按字书朏敷尾切旁从月昢字旁从日音滂佩翻又普罪翻又普没翻

  通鉴二百五十四【凡一条】

  广明元年郑畋闷絶仆地甃伤其面

  史炤释文曰甃井甃余谓甃井甃炤之误犹前之误也葢以甓甃地畋闷絶而仆故伤其面

  通鉴二百五十六【凡二条】

  光啓元年朱敬玫留荆南尝曝衣

  史炤释文曰曝薄报切説文晞也余按曝字即孟子一暴十寒秋阳以暴礼记欲暴巫尫列子自曝于日之曝音歩木翻

  二年李克修攻孟方立防故镇武安临洺邯郸沙河史炤释文曰邯郸属惠州余按唐志惠州本磁州至天祐三年以磁慈声一更名惠州然史家只书磁州不书惠州葢后唐以天祐三年政在朱氏但仍唐世磁州之名而不用朱全忠所改惠州也二百八十四卷晋齐王开运二年邯郸注亦误

  通鉴二百五十七【凡二条】

  二年广陵城中无食以堇泥为饼食之

  史炤释文曰堇居隐切又音芹草名尔雅谓之齧苦今堇葵也【海陵本同】余按堇泥黏土也二百六十七卷梁太祖开平元年刘仁恭用堇泥为钱炤释云黏土至二百六十九卷均王祯明元年又误

  吕用之绐杨行宻曰用之有银五万铤

  史炤释文曰铤待鼎切説文铜鐡朴也余按此言银铤也今人冶银大铤五十两中铤半之小铤又半之世谓之铤银非铜鐡朴之谓也

猜你喜欢
  后汉孝献皇帝纪五卷第三十·袁宏
  第八回 父子聚麀惨遭剸刃 君臣讨逆谋定锄凶·蔡东藩
  路史卷十四·罗泌
  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二六、墨馀小感·秦翰才
  大事记解题卷九·吕祖谦
  第四十八卷清道光(一)·缪荃孙
  卷二十一·傅恒
  卷八·高士奇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五·佚名
  世家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三十一·郑麟趾
  卷七十三·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葛郯·唐圭璋

      郯字谦问,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葛立方之子。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乾首七年(1171),常州通判。守临川,淳熙八年(1181)卒。有信斋词一卷。   玉蝴蝶   和维扬晁侍郎寄伯强   忆昨苕溪,惯弄五亭月笛,四水烟蓑。何事

  • 歴代诗话卷三十九·吴景旭

      已集中之下  杜诗  红鲜  茅堂检校收稻诗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吴旦生曰此即桃花米也宋武帝张妃桃花米饭任昉卒于新安惟有桃花米二十斛公又诗云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乌  戱作俳谐体遣闷云家家飬

  •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双槐岁钞卷第九·黄瑜

    南京科道宪庙初政,昏椓尤张,在朝无敢公言者。彭教廷对策,引用接见贤士大夫之时,多截去下句是也。南京刑科给事中山阴王志默渊、金陵王尚文徽,气谊相得,乃率同官言五事:"一日览史书。谓古昔得失,载于前史。昔唐仇士良语同列曰:'

  • ●绎史摭遗卷四·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浙东监国诸臣列传于颍庄元辰李长祥(章有功)徐孚远(沈光文)王思任王玉藻李山吴从鲁何弘仁刘穆(子肇绩、肇勷、吴邦璇、张国纪、谢震龙)鲁监国画江之役,向以为张公玉笋之勋也;而实自于公九瀛,始湛然明节。史乘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二·阿桂

    八月己夘丰升额奏言讯据投入金川番人琳心摩供称索诺木遣人往绰斯甲布告言你们从前帮助天朝攻如今你们一路官兵不久想要退出退出之后我就发兵报仇绰斯甲布回言官兵退与不退我等亦不能知你们欲来打仗只管前来又索诺木

  • 陈钢传·张廷玉

    陈钢,字坚远,应天人。成化元年(1465),乡试中举,授黔阳知县。楚地民俗,守丧期间好击鼓歌舞,陈钢教他们唱古代哀歌,民俗渐度。县城位于沅、湘两江汇合之处,多次决堤,毁坏房屋。钢募人采石筑堤千余丈,防止了水患。南山崖官道数里窄

  • 卷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明 杨士奇等 撰君德宋理宗宝庆元年礼部侍郎真德秀上奏曰臣窃闻陛下乃者?选刚辰移御清燕非特恬养神明之观抑且稍正宫寝之仪臣子之心不胜慰幸然

  • 南宫奏稿巻二·夏言

    明 夏言 撰一定拟郊庙粢盛疏该司礼监太监鲍忠题嘉靖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圣防西苑等处但有空闲土地都要耕种五谷牛具种子并应用农器奏领银钱买造使用钦此本月二十九日臣带领本监右监丞宋兴等并内官监太监温玺等及官匠

  • 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七舆地考【十九】广东省【臣】等谨按马氏舆地考惟以潮州梅州入古扬州域余则别列为南越以丑岭之南即非禹迹所及也周初以南海为藩服其後楚既灭

  •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胔晏子谏第十九·晏婴

    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黙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涂,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林语堂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 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语译知道

  • 卷三十九·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九宋 林之奇 撰吕刑        周书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冦贼鸱义奸宄夺攘

  • 往生净土论讲要·太虚

    ──二十五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释题    一 经论题    二 造译题   解文    甲一 偈文     乙一 敬法主略明前三门     乙二 依经相广明观察门      丙一 明依经教   

  •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池龙王宫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及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千。悉得一切陀罗尼。余一生在住十住地。次当作佛。如王太子。俱于十方皆成佛道。具大庄严不疑如来一切功德。天龙八部

  •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波罗奈王得辟支佛一&middot;月氏王造三十二塔成罗汉道二&middot;摩诃劫宾宁王伐舍卫遇佛得道三&middot;有德王拥护弘法法师失命为佛弟子四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蒲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

  • 痘疹心法要诀·吴谦

    痘疹专著。《医宗金鉴》之一。4卷。清吴谦等编撰。刊于乾隆七年 (1742年)。即《医宗金鉴》卷五十六~五十九。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内容比较简要,但比较规范、精辟。并有附图多幅。此书先述痘疮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