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序

余友林卓人孝廉,鹭门绩学士也。尝薄游台阳,值戴逆甫平,因综其见闻,成东瀛纪事二卷,而属余为序。余三复卒业,见其兼综条贯,体裁虽本之谷氏应泰,而是非褒贬实不缪于紫阳大旨,斯诚有关风教之书也。林君之言曰:「凡载记之文,宜实事求是,无偏无饰。是以野叟之传闻,质于当轴之封事;老兵之偶语,确于大帅之文移。某尝往复郡垣,辄与田夫、老卒纵谈兵燹乱离之故,随手劄记,得数百楮;比归,发箧编次,以成此书,盖易稿者屡矣」。林君用心之勤如此,宜其体大思精,有条不紊,足以信今而传后无疑也。独念余自少饥驱海上,代人作嫁,风尘碌碌,笔砚久荒,而君不以余为门外俗生,而以文字雅相知爱,知其蕴蓄者深矣,区区海外一书云乎哉。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中秋夕,石门愚弟吴希潜拜手谨撰于竹城官廨之可谈风月书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 芮芮虏河南氐羌·萧子显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五·汪楫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四·焦竑
  妇人集·陈维崧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二·佚名
  两汉笔记卷八·钱时
  袁山松后汉书卷二·周天游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五 会见亲属·溥仪
  卷三 高后纪 第三·班固
  王约传·宋濂
  高杰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九·佚名
  驳建立孔教议·章太炎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   起建炎元年六月五日癸亥,尽七日乙丑。   又同何志同等差人押李恭佐状曰:责到翰林书艺局著缘艺学李恭佐於二月初五日大金军前取出青城见说初六日册立张邦昌右子崧等世受国恩叨冒从列闻上件称说痛

  • 卷十一 孝宗·王夫之

      〖一〗  汉之于匈奴也,高帝围,吕后嫚,掠杀吏民,烽火通于甘泉,文帝顾若忘之,而姑与款之。垂及于景帝,休养数十年,人心固,士马充,武帝承之,乃始举有余之力,拔将于寒微,任其方新之气,以绝幕穷追,而匈奴破败以遁。东晋之势,弱不能支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五·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审刑罚 ○洪熙元年七月乙未北京刑部工曹主事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洪武十五年六月戊寅朔诏国子监教官年老者遇暑月及雨雪朔望免朝参○癸未湖广管寇洞忠建宣抚田思进子忠敬沿边宣抚田阿巨孙仲名阿八出洞宣抚阿巨什用弟墨出什用覃葛洞长官覃大胜子喜乐备五峰石宝长官张仲山弟么容羙洞椒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三 夜见土肥原·溥仪

    在这里所处理的时期之初,土肥原是日本陆军大住,一九四一年四月 升到将官阶级,在“九一八”事变前约十八年间居住中国,被视为陆军部内的中国通。他对于在满洲所进行的对华侵略战争的发动和进展,以及嗣后受日本支配的伪满

  • 汉纪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司马光

    汉纪四十八 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公元167年) [1]春,正月,东羌先零围,掠云阳,当煎诸种复反。段击之于鸾鸟,大破之,西羌遂定。 [1]春季,正月,东羌先零部包围县,劫掠云阳县。当煎等诸部羌民再度起兵反叛。护羌校尉段率军在鸾鸟县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三·佚名

    美国档选录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二日两江总督何桂清奏附摺(美使请照新章纳税及先行开市来往文件)上谕(命何桂清开导美使俟英法条约议定后再照新章互市)九月初九日两江总督何桂清奏附摺(录呈美使先行开市往来照会)十月十五日两江

  • 卷一·郑玄

    ◎天官冢宰第一(○陆德明《音义》曰:“本或作‘冢宰上’,非,馀卷放此。”)[疏]“天官冢宰”。郑《目录》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者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不言司者,大宰总御众

  • 朱子学的卷之下·邱濬

    上达第十一朱子曰圣人只是理会下学而自然上达朱子曰太极者理也阴阳者气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气行而理亦行太极立则阳动阴静而两仪分两仪分则阳变阴合而五行具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乎天者也朱子曰天地之闲一气而已分而为

  • 卷三十·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十内则则法也疏谓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名朱子曰此古学校教民之书盖古经也后王命冢宰降德于衆兆民此言内则之所由始盖一篇之纲也后王谓天子降下也冢宰六卿

  • 卷四·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四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召南鹊巢以鹊巢兴夫人之德何也鹊善为巢而无鸤鸠之德鸤鸠均平而不善为巢两美不相兼物固有之人亦宜然或妇备其德而所适非其人或室家虽美而于归非其人者比比然也美哉夫人之来嫁也

  • 第十五章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梁漱溟

    说到生活规制,那便是说到礼俗制度这一方面。我这里说的礼俗制度亦复涵括广泛。初民社会许许多多的禁忌,文明社会一时一时的风尚,均算在其内。当然最重要的如两性婚配制度、土地制度和种种生活资料所有制更在其内。如此说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 译  尔时王舍城中。有二童子。一姓婆罗门。一姓刹帝利。其刹帝利童子。名曰寿命。是二童子。从王舍城出。于其路左。共为戏剧。彼寿命童子。久发正信。婆罗门

  • 卷十三·彭绍升

    居士传十三李师政梁敬之斐公美传李师政者上党人也。唐初官门下典仪。武德中太史令傅奕七上书。请除佛法。仆射萧瑀争之力。事虽不行。然犹下沙汰僧道之令。议者率谓三王无佛而年永。二石有僧而政虐。损化由於奉佛。益

  • 卷第二·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二  蓝谷沙门惠详撰翻译第二译经真伪合十四人(真十伪四)译论二人。  &middot;魏外国释正无畏(法花三昧经六卷亦一本加正字)&middot;晋炖煌释竺法护(正法花经十卷亦别出普门品光世音经)&middot;东晋

  • 丹霞淳禅师语录序·丹霞子淳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然於无法之中而立五位三玄之法。於无语之中而作呵佛骂祖之说。雷砰电射。魔外不能窥。海涌云屯。龙宫不得藏。然未尝始涉唇吻立文字矣。能具此机宏唱五位君臣之法。横说竖说如转圆石於千仞

  • 潜山集·文珦

    宋诗别集。12卷。释文珦著。作者身入空门,其诗歌创作固然有一股禅气,如《真乐》:“人皆有所乐,此乐独吾真。一静灭万虑,空房无点尘。”但世俗情韵,亦甚强烈。既有如《采莲曲》中的思妇的哀伤:“荡桨入平湖,湖波渺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