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阮旻锡撰庚子,顺治十七年、海上称永历十四年。
正月二十一日,报满州统兵将军达素头站兵至福州。
二月,赐姓调回北汛诸提镇,候拨防守。
三月,报达将军已到泉州,催促船只配兵。赐姓吊回南下官兵,分派屯扎。
四月初二日,改右提督马信为提督亲军骁骑镇。又传令各提镇将领官兵眷口搬住金门所,委英兵镇陈瑞保护,同户官郑泰一同照管。初四日,遣中冲镇萧拱宸等治崇武,堵御泉港;委辅明侯林察为水师总督,共商机宜。派援剿右镇林顺、礼武镇林福防守海门,派右武卫周全斌、骁骑镇马信防治烈(原刊为裂)屿尾。派游兵镇胡靖、殿兵镇陈璋为陆师,守高峙等处;援剿后镇张志为水师,抛泊高崎应援;拨林福防守倒流寨。二十六日,泉州清船二百余号驾到洋芝澳;陆路兵山上扎营放炮,船依山边而行,遂进至围头。赐姓令林察、萧拱宸等泊刘五店,遏止围头清船不得入同安港会合;行户官郑泰,将前派守围头官兵船只一尽防守金门,抛泊城保角,以防广海许龙等船;拨右虎卫陈鹏守五通(原刊为道)、高崎等东一带,拨援剿前镇戴捷守高崎寨,殿兵镇陈璋、前冲镇刘俊、智武镇颜望忠守澥保寨并赤山坪,游兵镇胡靖防守东渡寨。委戎政王秀奇总督高崎等处、协理戎政杨朝栋总督东渡等处临期商酌调遣各镇管理外,又令神武营康彦邦扎崎尾,兼管神武一带地方;更拨宣毅后镇吴豪、后冲镇黄昭、援剿后镇张志并陈广、吴裕水师应援高崎、五通(原刊为道)等处,堵御邀击。
五月初一日,赐姓驻演武台。拨忠靖伯陈辉、闽(原刊为同)安侯周瑞、援剿右镇下杨元标铳船、前提督下方左荣等船泊海澄港,以截漳州大队水师。初三日,赐姓亲督前提督黄廷、右武卫(原刊为镇)周全斌、援剿左镇黄昌、右镇林顺、正戎旗镇杨富等在海门准备迎敌。初八日,漳州港内先遣大船一百号,配以汉兵,部院李率泰同海澄公黄梧督之,出海澄港、同安港收拾小船。满将达素同同安总镇施琅,配以满兵,横渡高崎。俱下船,约初十日进兵。
初十日,赐姓令五军陈尧策传谕陈辉等安泊中流,不许起舵,欲待漳州船出而乘其后。倏忽间,满船乘风顺流蔽江而下,以数船攻一船;用铁链钉住,炮矢齐发,梯而登。陈尧策、周瑞一船及左方荣一船皆被烧杀。陈辉一船,满兵蜂拥而上;辉走入官舱,发火药从下冲上,船火飞烈,满兵在船上者俱死。其船未沉,为官兵夺回,陈辉得活。时赐姓坐熕船,继令何义督之;而下八桨船,往来督战。时满兵乘潮直进,海船渐渐退走,直压至厦门港口。将午,南风大发,海潮渐涨;黄廷、周全斌等奋力迎击,同正、副龙熕两船破■〈舟宗〉而入。龙熕受大弹子一丸(重十余斤)、小弹子一斗;副龙熕照样新铸者,各以一船专载之。龙熕所及,船中之人顷刻不见形骸;遂夺满先锋昂邦章京红眼二船、出桥侍卫一二等下十余员并乌沙一船。黄廷擒梅勒耿胜一船。户官郑泰自金门率鸟船五十号乘势冲入,宣毅镇黄元从鼓浪屿后冲出交攻;炮声如雷,隐隐不绝,烟火迷江,咫尺不辨。共擒满船十三号。满先锋三船被追至圭屿,弃船登岸;马信招之,皆降,夜溺杀之。惟留红带梅勒士心秀随身披甲二人。
是日辰时,达将军总督满、汉兵船至牟尼屿赤山坪登岸。殿兵镇陈璋挥兵于水中逆战,兵少,渐不及支。守高崎右虎卫陈鹏密通同安施总镇,谋为内应。其左营陈蟒,璋之侄也;见势急,欲出兵救援。陈鹏止不许,总督王秀奇速令陈蟒赴之。满兵见金龙甲兵至,以为迎己也;及下水砍杀,始慌乱。而前协万宏、领兵林雄、领协镇刘雄继至合击,前冲镇刘俊亦从东冲出,协力拒杀;俄而,吴豪赶至。满船向前迎敌,诸水师分路冲下,击沉数只。满兵先登岸者被杀及溺水者不计,生擒巨马喇及披甲三百余人,皆断掌放回。将军达素率残兵回省。数日后尸浮海岸,长发者十二三、短发者十七八。赐姓磔陈鹏,并杀其家属;以陈蟒为虎卫右镇,以何义为虎卫左镇。
六月,赐姓驻金门后浦,令思明州将领官兵眷口移驻金门;百姓搬移过海,听其自便。拨诸提镇分扎汛地取粮。
七月,命兵官张光启往倭国借兵,以船载黄蘗寺僧隐元及其徒五十众;时倭人敦请隐元,故载与俱往。赐姓书与倭国王而不及上将军主国政者,故兵不发。
九月,诏兵民家眷俱回思明州。
十月,清吊将军达素回京问罪,素在省吞金而死。满兵回京,水师船只俱入港阁岸。
监国鲁王殂于金门所。辛丑,顺治十八年(是岁,顺治驾崩,康熙登极)、海上称永历十五年。
正月,赐姓议取台湾。其地在东南海中,延亘数千里,土番杂处。天启年间,欧罗巴红夷占居之,于港口筑城,与中国、日本、广南贸易。海边贫民流寓者,种蔗煮糖为业,殆数千户。时红夷亦恐海上动兵,故于庚子春复遣通事舍人何斌及其酋长再来议贡。何斌密进地图,劝赐姓取之。赐姓陈兵自镇南关至院东,依山布阵,凡十余里,甲兵数万;周全斌统辖戎旗兵七千,皆衣金龙甲,军威甚盛;夷人震慑。至是,进兵。诸将虽不违阻,俱有难色;宣毅后镇吴豪曾到其地,力言港浅大船难进,且水土多瘴疠。赐姓含之;惟戎政杨朝栋倡言可取,赐姓纳之。
二月,赐姓驻金门,整理船只。以兵官洪旭、前提督黄廷居守思明州,户官郑泰居守金门所。
二月初一日,祭江。赐姓督文武官亲军武卫周全斌、何义、陈蟒、提督马信、镇将杨富、萧拱宸、黄昭、陈泽、吴豪、林瑞、张志等作首程先行,令守澎湖。游击洪暄引港,各船俱驾到料罗湾听令开驾。二十二日午时,自料罗湾放洋。二十四日,各船齐到澎湖,分各屿驻扎,赐姓扎营内屿。二十七日,开船到甘吉屿,阻风而回。三十日晚,风雨未息,赐姓以行粮已尽,传令一更后开驾;三更后,晴霁风顺。
四月初一日天明,赐姓至台湾外沙线,各船络绎俱至鹿耳门线外。此港甚浅,沙坛重迭,大船从无出入,故夷人不甚防备。是日水涨丈余,赐姓下小船,由鹿耳门登岸。午后大■〈舟宗〉船齐进,泊水寨港,登岸扎营。令陈泽督虎卫将坐铳船扎鹿耳门,牵制红夷甲板船,并防北线尾。守赤嵌城夷长猫鸡实叮发炮击盘营并舵马厩粟仓;赐姓恐焚及赤嵌卫,令杨朝栋督张志官兵防御看守。初三日,陈泽扎营北线尾。守台湾城夷长揆一见官兵来齐,遣头目拔鬼仔率鸟铳兵数百前来冲击。陈泽迎战,一鼓歼之,拔鬼仔战死,余夷退走。初四日,亦嵌城夷长猫鸡实叮以城孤救之,赐姓遣杨朝栋招谕之,遂率夷人三百余民出降。赐姓令赤嵌夷招夷长揆一等来降,不从。时夷人尚有甲板船在港,令陈泽、陈广等攻之,沉其一只,焚其一只,走回一只。赐姓督师移扎昆身,筑土台驾炮攻台湾城。揆一等于附城、铳城齐放大铳,顷刻土台崩坏,官兵退回。夷人出城夺炮,马信、刘国轩率弓箭手射之,乃退。赐姓遂令赤嵌降夷架铳击城,崩之。派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俟其自降。
派各镇分扎汛地屯垦。
五月初二日,二程黄安、刘俊、颜望忠、陈瑞、胡靖、陈璋等俱到台湾。
赐姓集文武各营,审宣毅后镇吴豪抢掠百姓、监匿米粟,斩之;右虎卫陈蟒同罪,捆责革职。以黄安管左虎卫。
改赤嵌地方为东都(原刊为郡),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以杨朝栋为府尹。一为天兴县,委(庄)文烈知县事;一为万年县,委祝敬知县事。
六月十六日,铜山守将蔡禄、郭义抢掠居民,胁忠匡伯张进投诚于清;进诈许,置酒请会,欲发火药与之俱焚;蔡、郭知之不赴,张进遂放火自焚。初,后提督万礼密约海澄公黄梧,欲据思明州以叛,后随征南京,被获而死,已祀忠臣祠矣。及事泄,赐姓出其木主。蔡、郭是其党也,故惧而叛。清兵入铜山城,兵官洪旭会向忠勇侯陈豹统水师击之,蔡、郭同清兵退走。报至,赐姓拔总监营翁天佑镇守,而厚恤张进之家。
七月,红夷会甲板船至。吊右武卫前协黄德挈守台湾卫,名其卫为安平镇。
张志、黄招等激变大肚社土番,杨祖与战,中梁鎗死。土番围张志营,黄安、陈瑞等攻破之。
八月,红夷率甲板船来犯。赐姓令陈泽同戎旗左右协水师击败之,获甲板船二只、小艇三只。自是甲板船退入台湾,不敢复出。
京中命户部尚书苏纳海至闽,迁海边居民之内地;离海三十里村庄田宅,悉皆焚弃。先是,达素兵至,赐姓令思明州搬空,其先人来降者(?),家眷乘隙皆渡海逃去。原任左提督庆都伯王秀奇逃回江南,埋名不出。原任漳州府知府房星晔者,为索国舅门馆,遂逃入京,使其弟候补通判房星曜上言,以为海兵皆从海边取饷,使空其土而徙其人,寸(原文为十)板不许下海,则彼无食而兵自散矣;悉从其策。升房星曜为道员,病死无嗣。至是,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垣墙、立界石,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苏纳海归,荐同安总镇施琅为水师提督,移镇海澄。
十月,同安侯郑芝龙为其家人尹文器出首通海。时,康熙新即位,四辅苏克萨与龙有隙,以初三日殛芝龙于柴市,又杀其子孙家眷凡十一人。报至,赐姓叱为妄传,中夜悲泣,居常郁悒。
十二月,守台湾城夷长揆一等乞以城归赐姓,而搬其辎重货物下船,率余夷五百余人驾甲板船远去。
赐姓遂有台湾,改名东宁。时以各社土田,分给与水陆诸提镇,而令各搬其家眷至东宁居住;令兵丁俱各屯垦。初至,水土不服,疫疠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严峻,果于诛杀:府尹杨朝栋以小斗散粮,杀其一家;又杀万年县知县祝敬,家属发配。于是人心惶惧,诸将解体。壬寅,康熙元年、海上称永历十六年。
正月,赐姓严谕搬眷。郑泰、洪旭、黄廷等皆不欲行,于是不发一船至台湾。而差船来吊监纪洪初辟等十人,分管番社;皆留住不往,岛上信息隔绝。
三月,令周全斌调铜山、思明州兵攻南粤,欲擒陈豹。豹短小精悍,号「三尺陈」,守粤近二十年,许龙、苏利皆畏之。豹骄傲专恣,数违藩令。兵至,仓卒率众搬眷下船,不敢十分迎敌。扬帆入广东投诚,封为慕化伯。未几,病疫而死。
四月,赐姓遣兵官杨都事到思明州,奉令箭欲杀董夫人及其长子经,以与乳母生子之故。洪旭等不肯奉令箭,杀杨都事。而讹传周全斌奉密谕欲杀诸将十余人,于是人人自危。洪旭等使周全斌船回厦门港,即执而拘之;黄昌劝郑泰杀之,全斌求救于董夫人。洪旭亦依回,乃得免。
五月初八日,国姓招讨大将军殂于东宁,年三十有九。提督马信及诸镇将黄昭等议以其弟郑世袭护理大将军印。未几,马信、黄安皆病故。世袭以黄昭、肃拱宸为腹心,拔刘国轩管镇事,谋自立。报至思明州、郑泰、洪旭、黄廷、工官冯澄世、参军蔡鸣雷等立长子经为嗣,称世子,发丧即位。
时靖南耿继茂移镇福建,与总督李率泰遣旗中军王明、赏功李有功至思明州。郑泰等议照朝鲜国例复耿、李,使疏请,而泰遣中军官杨来嘉同入京待命。后不报,释来嘉回。
八月,京中遣户部郎中贲(原文为贡)岱、兵部郎中金世德入闽安城招抚。凡海上文武官员投诚者,依例照品级升降补用。
十月,洪旭、郑泰以兵千余人配船,送世藩(名经)入台湾。世藩以周全斌为五军、冯锡范(澄世之子)为侍卫、陈永华为咨议参军。至澎湖,其将李思忠船飘至台湾,知诸将有谋,逃回;世藩随即防备,因乘风入鹿耳门登岸,全斌令连夜伐木为栅九(?)营。次早,黄昭会诸将出兵,值大雾,昼暝,跬步不可视,诸将多迷误失期。惟黄昭兵先至,攻其前;刘国轩兵继至,攻其后,破营而入。世藩兵却挤(?)而前,黄昭攀木梯而登,为流矢所中,坠下。全斌令斩其首,大呼示众,军士皆迎降。大雾忽晴,日已晌午;锺宇等至,皆反戈而迎。世藩入安平镇,请世袭至,待之如初。袭委罪于其仆蔡云,云自缢;收杀萧拱宸、李应清、曾从龙等,余皆不问。诸将营兵,拨守汛地如故。
十一月,世藩率周全斌等同其叔世袭回思明州。后世袭入京归命,授精奇呢哈番;颜夫人、郑芝豹自戍所发回,准在京同住。癸卯,康熙二年、海上称永历十七年。
正月,世藩驻思明州,时洪旭守思明、郑泰守金门、黄廷守铜山。世藩得郑泰与黄昭往来书,欲袭取之;泰不自安,称病不见。
三月,命周全斌督船入海澄港取粮,欲袭金门;见其有备,乃止。
四月,参军陈永华谋以世藩将回东宁,诈征郑泰为居守户官,统辖诸镇,资其饷给兵。铸「居守户官」印,遣吴慎赍至金门。泰使弟鸣骏入谢,世藩慰谕之;见陈永华,情款甚笃。鸣骏回,力劝兄行;泰遂于六月初六日带兵船并饷银十万至思明。是晚入城赴席,世藩以通书黄昭事面质之;遂交与洪旭监留。周全斌率兵并其船,独蔡璋一船走脱。天未明,至金门,鸣骏仓卒与泰之子缵绪率将士八千余人向总督李率泰投诚,全斌追之不及。鸣骏等至京,俱受封。泰闻之,自缢。
七月,以黄而辉(廷之子)为思明知州。
八月,自郑鸣骏降后,人心解散,镇营多叛;武职杨富等、文官陈彭等皆先后投降。
九月,红夷纠集甲板船十六只、夷人数千,会靖南王、李总督约同攻两岛;候事定之日,求浯屿筑城贸易,如广东香山□(澳)例。后准纳贡互市。
十月,李总督定议,调陆路提督马得功督郑鸣骏等出泉州港,水师提督施琅同海澄公黄梧出海澄港,靖南王耿继茂同荷兰国红夷扎营于同安之刘五店,刻期渡海。守高崎正兵镇陈升先约降。
十一月,世藩率周全斌等会兵船于金门。红夷船高而大,一船有大小熕铳千余号,横绝中流。是日炮声如雷,自辰至酉,相继不绝。世藩见势不敌,乘潮退出浯(原刊为梧)屿。周全斌等十三号船在后,迫于潮长不得出,遂绕夷船之后,冲大■〈舟宗〉而入;夷船发熕齐击,无一中者。马得功坐鸣骏中军船,全斌以为鸣骏也,直前攻之。值黄廷中军将吴朝宰、世藩之亲军萧乘龙前后夹攻,挥兵过船,得功亲随铁甲精兵三百人,皆被杀下水,得功顿足投水死。再攻杨富船,焚之,富亦投水,遇救得免。所遇之船,多被攻没,遂扬帆直出。日暮收兵;而海上不知马得功之死,竟弃两岛,退守铜山。清兵入岛,岛中民尚数十万,多遭白刃;投诚兵复肆杀掠,其地遂空。甲辰,康熙三年、海上称永历十八年。
正月,世藩驻铜山,诸军乏粮。周全斌率众投诚,入京封伯。洪旭以杜辉守南澳,辉亦掠其辎重投诚。
三月,世藩率众回东宁。工官冯澄世一船为家丁所迫,赴海死。洪旭以二十舟候黄廷同行,而廷部下将士多不愿行,遂率众投诚。
八月,清议取台湾,遣施琅挂「靖海将军」印,即以周全斌副之。整舟师,候风开洋。
乙巳,康熙四年、海上称永历十九年。
四月,清官军船出洋,飓风大作,各船飘散,不能相顾,皆引还。未几,召施琅入京,其降将多叙用。丁未,康熙六年、海上称永历二十一年。
部议分拨海上投诚官兵移驻外省,召周全斌入京归旗。其标下官兵及别镇兵各给行粮,分驻各省屯垦荒田;给以牛种,免其六年租税。其将领或督垦、或拨各衙门效用;文官赴部候补。己酉,康熙八年、海上称永历二十三年。
世藩在东宁,以陈永华理政、冯锡范管侍卫、刘国轩等管兵。忠振伯洪旭病故,其子磊及永华之侄绳武等俱任用。
改天兴、万年二县为州,置凤山、诸罗二县。课耕种,安抚土番,贸易外国,通鱼盐。向之惮行者,今皆为乐土焉。
清遣官渡海招抚。世藩请照朝鲜国例,不剃头、不登岸;议竟不成。癸丑,康熙十二年、海上称永历二十七年。
十一月,吴三桂反,陷云南、贵州、四川、河南、岳州诸郡县,伪称大周元年。初,平南王疏请归老辽东,留子之信袭职镇守;许之,并令举家归旗。时平西、靖南相继疏请,俱报可。至是,平西反;乃命二王仍留镇。时耿继茂死,精忠嗣王。三王交通逆命,反谋决矣。甲寅,康熙十三年、海上称永历二十八年。
三月十五日,耿王传谕各官入府议事。总督范承谟、巡抚刘秉政至,伏甲士执之;知府王之仪、同知喻三畏走出,被杀。拘承谟于狱;以秉政为统制使、乡官萧震为布政使,自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移檄各府县,俱望风而降。
十九日,檄至泉州,提督王进功纵兵焚劫,传檄所属皆降。兴化镇马惟兴、守备郭惟藩乘机劫掠。独同安城守张学尧、晋江水师李尚文所部无犯。
初,耿王将拒命,遣王镛往见世藩,请以舟师由海道出江南,而己统兵出浙江。镛回言海上船不满百、兵不满万,耿始轻之。
驻防漳海道陈启太(泰?)合家殉节。漳浦镇刘(原刊为陈)炎、海澄镇赵得胜俱降耿。福宁镇吴万福贪克失将士心,谋拒耿,众不从;耿遣曾养性督兵至,诱杀万福。乘胜长驱,温、处二府俱下。
四月,潮州总兵刘进忠降耿;耿召王进功至,留之,而征其兵。调张学尧镇泉州、化尚兰守同安。
世藩遣柯平至闽,耿谩词以应,由是遂隙。世藩侍卫冯锡范同刘国轩率舟师至厦门。
耿王征各路兵出关,黄芳度遣黄翌引千人应命;赵得胜阴约降于世藩,不受耿令。世藩兵至同安,尚兰迎降;质张学尧家眷,学尧亦降。
五月,世藩至思明州,以赵得胜为左提督、张学尧为左先锋、化尚兰为仁武镇。
耿王闻同安之失,遣王进引千人入守泉州,而提标五营兵将不肯应调。王进至,与城守赖玉相结纳,用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勒王进功家口入省,耿王遣兵接应。兵将至,而进功之子锡璠与其属杨青等议诱赖玉、戴国用、李尚文等执之,率兵攻王进。进走登涂门楼,意气自若。提标兵无统帅,相持竟日。进恐海船至,更深整队出城而去。
六月初三日。锡璠等杀赖玉,分其尸,绞杀戴国用,释李尚文,迎世藩入城。以锡璠为指挥使,暂理提督军务。黄芳度杀漳州城守刘豹豹,耿所署也。芳度遂降世藩,而差人间道赍密疏入京。
七月,平南王遣兵围刘进忠于潮州;耿王不能援,进忠求救于海上。世藩遣金汉臣率舟师援之,以进忠为右提督。
九月,耿王复遣王进率兵三万攻泉州。至惠安,肆行焚掠。世藩命刘国轩督诸镇及五营兵拒之。对垒逾旬,进退屯枫亭,列营二十余里。
十月,国轩兵至涂岭,严阵会战。王进见前阵皆新募之兵,直前击之,兵皆惧怯死闘。国轩令许耀分兵攻其后,焚其营盘,进兵大败。
十一月,吴三桂遣周文骥来和解。
刘炎在漳浦,不肯从世藩,密请救于耿。耿遣兵往援,世藩檄黄芳度击走之。耿复遣亲军都尉徐鸿弼走间道入漳浦;世藩以冯锡范、赵得胜督诸军攻之。炎、鸿弼会云霄镇刘成龙,合兵战于罗山;右虎卫何佑击之,炎等大败,走回城。冯锡范(原刊为璠)以红夷冲天炮攻城,炎等大惧,同鸿弼、成龙出降。
十二月,赵得胜督军援潮州,大破平南兵于黄冈;潮围始解。
世藩分设六官,以陈永华为总制留守,兼管勇卫;冯锡范为侍卫;二卫皆亲军。薛进思(原文为忠)为左武卫、刘国轩为右武卫,何佑为右虎卫,以施福为五军;其左右先锋及诸镇营皆听五提督调遣。凡文武事宜,皆赞画参军陈绳武、侍卫冯锡范主之。
初,世藩之来思明也,兵饷取给于东宁。洪磊承其父旭遗命,助饷银十万两。至是,兵多饷少,乃以六官督比绅士富民以充之。以郑省英为宣慰使,总理各府县钱粮。百姓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每人月纳银五分,名曰「毛丁」;船计丈尺纳税,名曰「梁头」;及设各府盐引,分管盐场,以给兵食。乙卯,康熙十四年、海上称永历二十九年。
正月,耿王遣使贺正议和,送船五只。世藩遣使报聘,约以枫亭为界。自是,二家交好。
二月,永春寨民吕华不服征派;薛进思(原刊为忠)围之,三月不下。知县郑时英谕之出降,钉杀之,家族发淡水充军。
续顺公(原刊为伯)沈瑞驻饶平,刘进忠攻之不下。广兵来援,何佑遇之于百子桥,击走之,瑞出降。
传流洪经略之侄士昌、天伦、天恩及眷口于东宁之狼峤。流前进士杨明琅及眷口于狼峤;以其过怀宗梓宫不下马、其父修南安县志以海上为海寇故也。后皆死于戍所。
五月,刘进忠请大师南下,从之。初六日,世藩入海澄。遣郑斌入漳,慰谕黄芳度:「或束(原刊为东)兵(身?)入见、或率兵随征」;芳度不受命,密调回黄翌之兵。耿王召之,亦以疾辞。
刘国轩率诸镇兵至潮,与进忠规取属邑之未下者。安达公尚之信悉力守御,相持日久,粮乏兵病。之信调十余万众尽锐来攻,国轩自新墟一日一夜退至鲎母山;以解粮露载车上,宣慰使洪磊悬金以待有功,军心稍定。进忠与国轩议曰:『之信大军必从小路而来,出我不意,须得劲将扼之。惟何佑可任;然不可明言其故,恐其心怯。子可严阵以待,而予将兵马背城以为应』。国轩从之。是夜大路上敌营中火光点点,进忠放大炮击之,见火光不动,进忠曰:『是空营也,吾兵可安寝以待』。次日,之信率兵从小路而来。何佑见大队突至,欲退不可,冒死奋勇以闘,无不以一当百。之信大败退走,国轩等日夜追之,杀死者不计其数。是役也,以饥卒数千破数万之众。由是,何佑之名振于粤东。佑,绰号何锥子。
六月,世藩自海澄移檄万松关;黄芳度令其下俱剃发据守,令其兄芳泰入粤请援。世藩进攻不利,其将万宏登梯中炮死,乃筑长垣围之。调何佑攻平和县,守将赖升降。诸属县皆下之。
十月,海澄公标将吴淑以漳州降。初,淑投诚,属公标下,黄梧待之厚;将死,嘱之曰:『吾子年少,君可保全之』。及被围日久,谓其弟潜曰:『吾本海上旧将,公虽待吾厚,吾负罪于先藩实深。今世藩待吾眷属,恩尤有加,吾不可以负之』;遂以初六日开城。兵入,芳度投井死,擒其将黄翌、朱贵等杀之;没其家,剖黄梧棺,戮尸斩首,及芳度首揭竿以徇众。世藩以吴淑为右提督。
十一月,令人往日本取回郑泰所寄之银。凡七十一万,止得二十六万而还。丙辰,康熙十五年、海上称永历三十年。
正月,世藩以右虎卫许耀、前冲镇洪羽等率舟师会在潮诸军攻取广东州郡。
二月,平南王尚可喜昏病日甚,会伪周师克肇庆、韶州等处,广州人人自危。驻潮诸军闻报,烧营遁回。刘国轩、何佑、刘进忠等分南北两路而进。碣石苗之秀军程乡,其妻在汛,遣人迎降;之秀纳降款,世藩令其回镇碣石。围惠州、攻博罗不下,旋下长乐、龙门诸县。之信穷蹙,因乞降于伪周;周封为辅德公,令其让惠州于海上。之信檄提督等撤守兵回广,遣使馈弓马、币帛通好。乃以国轩镇惠州。东莞守将张国勋亦降,以为后劲镇。自是,与周分界而守。
五月,耿王调汀州镇守刘应麟兵出关,麟不从,密来通款。乃遣吴淑提兵驰书与耿王,言欲假道于汀州。耿王遣兵防城,麟惧其图己,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等处。吴淑兵至,麟与谋攻城,下之;以应麟为□(前)提督。
耿王檄曾养性等自温州航海入闽,朱天贵以舟师来降,其余逃入福州。奇兵镇黄应选(邀?)击之,获巨船数千号。
七月,调刘进忠出师,进忠称疾不行。进忠自潮州定后来见,世藩待之礼意疏略;见左右用事者皆碌碌,知不与有为。及攻(原刊为改)汀州,悔失计;至兴宁,与诸将不协,流言日起,遂称病回潮,阴为自守之计。
九月,耿王师出浙江者为总督李之芳所扼,多被摧败,京中遣和硕康亲王提兵乘机入闽;兵出江右者为总督蔡毓荣及满州兵移驻防兵拒之,失广信,弃建昌。大势已去;又闻汀州不守,益忧内顾。诸将遂密谋,诈作耿王投诚献关。耿王闻变,收王进、范承谟、萧震绞杀之;欲乘船奔海,为都尉徐文耀所胁,不得出。遣王进功回泉取救兵,密嘱曰:『吾忍死以待也』。延津已失,不得已于十九日剃头迎康亲王入城。耿王至京,国轩等日夜追之,杀死者不计其数。是役也,以饥卒数千破数万之众。由是,何佑之名振于粤东。佑,绰号何锥子。
六月,世藩自海澄移檄万松关;黄芳度令其下俱剃发据守,令其兄芳泰入粤请援。世藩进攻不利,其将万宏登梯中炮死,乃筑长垣围之。调何佑攻平和县,守将赖升降。诸属县皆下之。
十月,海澄公标将吴淑以漳州降。初,淑投诚,属公标下,黄梧待之厚;将死,嘱之曰:『吾子年少,君可保全之』。及被围日久,谓其弟潜曰:『吾本海上旧将,公虽待吾厚,吾负罪于先藩实深。今世藩待吾眷属,恩尤有加,吾不可以负之』;遂以初六日开城。兵入,芳度投井死,擒其将黄翌、朱贵等杀之;没其家,剖黄梧棺,戮尸斩首,及芳度首揭竿以徇众。世藩以吴淑为右提督。
十一月,令人往日本取回郑泰所寄之银。凡七十一万,止得二十六万而还。丙辰,康熙十五年、海上称永历三十年。
正月,世藩以右虎卫许耀、前冲镇洪羽等率舟师会在潮诸军攻取广东州郡。
二月,平南王尚可喜昏病日甚,会伪周师克肇庆、韶州等处,广州人人自危。驻潮诸军闻报,烧营遁回。刘国轩、何佑、刘进忠等分南北两路而进。碣石苗之秀军程乡,其妻在汛,遣人迎降;之秀纳降款,世藩令其回镇碣石。围惠州、攻博罗不下,旋下长乐、龙门诸县。之信穷蹙,因乞降于伪周;周封为辅德公,令其让惠州于海上。之信檄提督等撤守兵回广,遣使馈弓马、币帛通好。乃以国轩镇惠州。东莞守将张国勋亦降,以为后劲镇。自是,与周分界而守。
五月,耿王调汀州镇守刘应麟兵出关,麟不从,密来通款。乃遣吴淑提兵驰书与耿王,言欲假道于汀州。耿王遣兵防城,麟惧其图己,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等处。吴淑兵至,麟与谋攻城,下之;以应麟为□(前)提督。
耿王檄曾养性等自温州航海入闽,朱天贵以舟师来降,其余逃入福州。奇兵镇黄应选(邀?)击之,获巨船数千号。
七月,调刘进忠出师,进忠称疾不行。进忠自潮州定后来见,世藩待之礼意疏略;见左右用事者皆碌碌,知不与有为。及攻(原刊为改)汀州,悔失计;至兴宁,与诸将不协,流言日起,遂称病回潮,阴为自守之计。
九月,耿王师出浙江者为总督李之芳所扼,多被摧败,京中遣和硕康亲王提兵乘机入闽;兵出江右者为总督蔡毓荣及满州兵移驻防兵拒之,失广信,弃建昌。大势已去;又闻汀州不守,益忧内顾。诸将遂密谋,诈作耿王投诚献关。耿王闻变,收王进、范承谟、萧震绞杀之;欲乘船奔海,为都尉徐文耀所胁,不得出。遣王进功回泉取救兵,密嘱曰:『吾忍死以待也』。延津已失,不得已于十九日剃头迎康亲王入城。耿王至京,与徐文耀及诸将领皆伏诛。
兴化守将马成龙以城降,令许耀率兵守之。
十月,许耀进兵福州,驻师乌龙江;骄纵饮酒,诸将不服。清兵渡江,或请于半渡击之,不从;既登岸,仓皇出战,败走。
十一月,邵武守将献款于吴淑。淑赴之,移兵据守。
十二月,清兵至邵武,吴淑御之。时大雪严寒,诸军涉溪拒战,冻坏不能走;退扎汀州。清兵至建宁,薛进思守汀,闻之,警惧失措;刘应麟愿倾赀饷兵固守,进思猜疑不从,弃城而走。麟奔潮州依刘进忠,发病而死。
平南王尚可喜于九月病故,之信遣使报讣,并请其妹奔丧。妹,沈瑞之叔母也;许之,并遣使吊丧。
伪周封之信为辅德亲王。丁巳,康熙十六年、海上称永历三十一年。
正月,清兵至兴化。时诸将锐气已丧,何佑又与得胜不睦。得胜出战,何佑坐视不救,致得胜力战而死。何佑奔回泉州。
二月初九日,清兵至泉州。守将林定无备,城破;标将林孟、参宿营谢贵死之。林定素与民相安,逃于民间,剃发走免。诸军溃散。
十九日,清兵至漳。世藩仓皇登舟;至海澄,弃而不守;至厦门,欲回东宁,百姓号泣攀留。角宿营吴桂整兵防守,众赖以安。祭赵得胜,斩薛进思;许耀捆责,数日而死。何佑、吴淑戴罪自效。命诸将眷口搬回东宁。王进功、沈瑞、张学尧陆续起行。刘炎投诚;至京,流宁古塔。
三月,诸将聚集思明;饷不给,乃分汛屯扎,措饷召募。
漳浦巫者朱寅诡称三太子,聚海上残兵二百余人夜袭泉州,攀堞而入,鸣鼓扬旗。守兵以为海兵复至,发一大炮。寅乃抽回兵,出城而去。人以为神,附者日众。屡屡取胜,蔓延于漳、泉之间。首裹白布,时人谓之「白头贼」。
六月,刘进忠献款于伪周;后投诚,殛死。
刘国轩守惠州,尚之信已投诚,孤城难守,乃率所部航海而归。
清封黄芳世为海澄公。
伪周将韩大任守吉安,清兵围之经年,无援,乘夜溃围走入闽界。既以粮尽投诚;后从征噶尔旦,冲阵而死。
康亲王遣漳、泉二府知府,照朝鲜例,从海上招抚;海上不从。
十二月,清兵围吴淑于天成寨;朱寅率众来援,吴淑突围而出。戊午,康熙十七年、海上称永历三十二年。
正月,泉州提标兵巡界,与海上将陈升遇,击破之。
二月,以刘国轩为中提督总督诸军,后提督吴淑副之。初十日,国轩督军攻玉洲(原刊为川),守将刘宗降;三叉(原刊为日)河、福浒皆下。十八日,进取江东桥。清守将王重禄、吕韬等溃,遂烧断桥梁以绝援兵。漳州援兵至,国轩分兵击败之。三战三捷,军声大振。二十三夜,取石码,获清守将刘□(茂)、杨朝宗,遂军于祖山头。清副都统孟安等自潮来援,国轩退屯石码,筑垣拒守,仍分屯漳州郭外。清提督段应举自泉州来,宁海将军喇哈达自福州来,平南将军赖哈(塔?)自潮州来,先后应援。国轩倏水倏陆,满、汉疲于奔命。
三月初一日,国轩列阵郡城之东赤岭,清兵背城逆战。前虎卫林升一军当其锋,杀伤相当。朱寅率兵按天宝山,以牵漳州之势,黄芳世击败之;寅遁入长泰。国轩树栅双桥一带,离漳数里。满、汉诸将会议,以一股同黄芳世扎水头小湾腰树、一股扎镇门安炮,以断其往来水路。国轩侦知之,十一日黎明焚营撤兵。漳州意其遁也,少顷,举帆直抵水头登岸,陟岭进战。芳世素不知兵,又与汉将不协;吴淑攻之,战败坠马,遇救得免;走入漳州,病月余死。自水头之败,海澄饷道阻绝,段应举会绿旗兵及满州将军兵数万,列营祖山头。十八日下午,国轩兵至,应举以兵迎敌,为何佑杀退。江胜、吴淑等绕出祖山之背,国轩督劲卒登山,冲满洲兵。满兵败走,其众大溃。国轩又以劲兵截漳州大路。满、汉兵弃辎重,自相践踏,奔入海澄。国轩夜令军士凿堑,每人一丈;引江水环城绕之,外又凿沟数里。沿堤两岸,安铳守之。由是,内外阻绝。
是月初三日,吴三桂僣伪号于衡州,以周为国号,改元昭武。
四月,朝命总督郎廷佐(相?)入京,以布政使姚启圣代之。勒巡抚杨熙致仕,以按察使吴兴祚代之。调江南提督杨捷代段应举。援兵四集,屯笔架山以救海澄。
五月,刘国轩以笔架山南小寨县崖,状如挂灯,俗呼「灯火寨」,下临大溪,顺流可通海澄,问谁可抗(扼?)守?吴淑请往。乘夜率兵进寨,天明,寨栅完备。初十日,满营发炮攻击,连夜不绝;淑令军士穴地藏身,无死伤者。驰报国轩,以为乘夜炮,意不在寨,当别防之。信至,满、汉兵齐至祖山岳岭,破林彪、张凤二营,凤战死。进攻林升营,国轩援兵至。姚启圣之子姚义统领韩大任降兵,以牛载土囊滇沟,至第三重,国轩发大炮齐击之,死者无数。满、汉兵多填于堑,遂退。时,京中传上谕有能救海澄者及城中兵将有拔围而出者,皆重赏。奈国轩凿堑通潮,围至数重,不可复救矣。
六月初十日,国轩攻入海澄城,段应举、穆伯希佛自缢,黄蓝不知所终;获孟安、马虎等满、汉官三十余员,皆释之,授官给俸。满兵千余,迁之东宁。时城中满州披甲二千、马八千余匹、绿旗兵与城守兵计二万余;围八十三日,粮尽,杀马而食;马尽,屑马骨而食之。死亡及泅水而出过半。闽省震恐,诸援兵退守漳州。
朱寅下海,封为荡寇将军,改名蔡元义;岁余病死。
刘国轩议乘虚攻泉州。令吴淑分兵下长泰县。国轩兵至同安,都统大雅里走泉州,擒乡兵总黄朝斩之。与何佑、江钦(胜?)、杨钦十数骑离队伍至泉州城,循清源山,于东岳庙相视营地,城中兵不敢出。久之,队伍始至,扎营于城外;城中兵终不敢出。
七月,国轩水陆并进。江钦(胜?)攻南安,杀守将。诸县守兵相继弃城而走,遂取南门锐(铳?)城。载龙熕及大铳数十号攻南门城,城崩坏数十丈,尽为本地;城内再筑短墙以守。清城守马胜等以钉钉船板铺于地上,兵入城无踔足处,伤损甚多。会天大雨,城竟不拔。围泉两月,援兵四至。将军喇哈达从漳平间道出安溪,巡抚吴兴(原刊为国)祚同浙右提督由白鸽岭出永春,江南提督杨捷由广桥进河市,皆未敢向前。清提督调水师林贤、黄皓等出闽安镇,遥为声援。
八月,水师提督萧琛守定海。林贤等舟师至,琛战船不先期整顿,议以舟寡且小,欲据上流牵制之;水师五镇章元勋(原刊为振)欲先发制人,率所部十舟进战。林贤等共击之,众寡不敌,阻风逆流,一军尽没,被擒入福省杀之。萧琛不设备,遇敌大溃,退舶海山,遂妄报福水师大至;世藩遂令国轩退兵守思明州。国轩于二十四日退兵下船,隔三日,城中兵始敢出。世藩召回萧琛斩之,以援剿左镇陈谅、后镇陈启明督朱天贵等水军防御北船。
伪周主吴三桂病死衡州,孙世璠立。其侄应奇守岳州,骄而且贪;清兵攻之,弃城而走。于是湖、广、云、贵皆不守,遂亡。
九月,刘国轩入江东桥,至长泰;满、汉兵遇之皆披靡,乘胜长驱。至耿精忠营,冲之,马中炮,掀国轩坠地;有满州披甲前蒙国轩放免,至是乃以骑授之,得脱;满将知而杀之。国轩守汊河(?),列营观音山。
十月,时漳、泉属县尽弃,惟姚启圣等欲得海澄,乃令人往议和。海上不从。己未,康熙十八年、海上称永历三十三年。
正月,刘国轩请停文武俸,自出粮饷兵三月;从之。
三月,姚启圣以果堂寨逼尽江东桥,欲发兵据守。国轩侦知,令吴淑据其寨。漳兵至,败之。
自定海失守,以朱天贵守海坛,陈谅为水师总督。于二十九日早,各船乘南风迅发,进泊定海。福州集船百余号,由五虎门出。陈启明、朱天贵率熕船直冲而入,连破十余船,获大船一只。值大风暴起,福船收入五虎(原刊为号),海船收舶海坛。
四月,陈永华请克■〈臧上土下〉监国,号「监国世孙」。
六月,郑时英驻东石督饷,欲掘沿海盐埕,则利尽归于我。乃令杨忠率兵往浔尾,舍舟登岸,连掘两昼夜。俄而大队兵至,四面合攻。忠力战而死,余众死亡过半。
七月,国轩筑浔尾寨,一夜而成。同安兵至,击走之。由是,同安船不敢出。
初,右武卫林升汛守东石,取给军饷。及杨忠败死,林升调兵随征,仅以散卒三百人委施廷、陈申守之。有叛兵入泉报知,城中发兵四面环攻,施廷被创、陈申战死。寨破,兵民赴海死者过半。清兵仍筑三寨以守。
十月,国轩离漳城五里而军。时援漳满、汉兵十余万,国轩亦有万余;营垒咫尺相望,指挥自如,诸军畏之如虎。国轩以果堂扼要,初八日率兵就果堂后版尾地方再筑一寨。初九日,满、汉将军提督以兵数万齐至,锐不可当;国轩与吴淑、何佑、林升、江钦(胜?)引千余劲卒奋勇死闘。自午至申,敌皆退。斩章巴、石儿(?)等,死者无算。自是,不复出。
十一月,吴淑守版尾寨。清兵筑垒环攻,炮声不绝,淑处之自如。身被重伤,复染病,不以为意。时值阴雨,淑踞床而卧,墙倾压死。世藩痛哭,以淑次子天驷为建威左镇,统其兵。
十二月,姚启圣、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题请浙、粤水师克期协攻。世藩调各洋船私船配兵北上,以右武卫林升为总督,左虎卫江胜、楼船右镇朱天贵为左右副总督,率诸军御之。庚申,康熙十九年、海上称永历三十四年。
正月,水师提督万正色提师出闽安镇,抚院吴兴祚率兵沿海援之。林升分船三十号守海坛,自统六十号泊泉州臭涂湾。
二月,万提督至海坛,海船俱至泉州迎敌。万提督至围头,朱天贵以七船冲其■〈舟宗〉,所向无前。俄而海风大作,万提督乘风收入泉州港,沿海岸上安炮,整师防守。海上各船无所取水,乃退至金门。世藩所亲幸施福密通姚启圣,欲为内应。使授降兵数百人,挈眷来归,欲乘机举事。国轩谍知之,启世藩收施福杀之。世藩议欲拨国轩兵三千,配小船直入泉州港,攻万提督。使人持令箭抽兵;时兵久已无粮,尽皆退溃,国轩禁不能止。海澄守将陈昌以城投诚。国轩至厦门,知势不可为,收拾余众下船,百姓遮道攀留。二十六日,兵变掳掠。世藩焚演武亭行营,尽率诸军登舟。协理五军吴桂收败卒据厦门,以待清兵。二十八日,万提督入思明州。二十九日,世藩至澎湖。朱天贵守泊铜山,姚总督招之,遂投诚。
二月十二日,世藩至东宁。
五月,东宁有声如驴鸣。半路店雨雹,大如鸡子。
六月,总制陈永华昼坐,见衣冠甚伟者曰:『我行灾使者,欲借公署三月』;永华设席张乐宴之。未几,永华死。
承天府猪生子,四耳三目,前二足向上。
令每田一甲,出壮丁一名。
十月,刘国轩营中猪生子,猪身人面。
十一月,白气长数丈见于西方。辛酉,康熙二十年、海上称永历三十五年。
正月二十八日,世藩殂于承天府行台。三十日,冯锡范、刘国轩调兵驻承天府,会六官议立嗣。董太妃与诸公子收监国印,克■〈臧上土下〉不肯与,拥兵自卫。公议以克■〈臧上土下〉乃乳母所生,奸生子也,非正嫡所出,乃缢杀之;妻陈氏亦自杀。二月初一日,董太妃率世子克塽袭位;时年十二,锡范之婿。百官朝贺毕,太妃起,出位,谕以诛监国故;以世子付托冯、刘等佐,竭力匡扶。涕泪沾襟,众心大慰。封冯锡范为忠诚伯、刘国轩为武平侯。大赦国中。以二公子聪为辅政公,领护卫。三月,以五公子智为右武骧将军,募兵。四月,以三公子明为左武骧将军,募兵。
五月,总督姚、巡抚吴、陆提诸、水提万题为报明事:『本年四月,臣等密探得伪藩病故,幼主嗣袭,文武解体;此天亡之时,不可失也。会同具题,请旨密示臣等遵奉施行』。
六月十六日,董太妃薨。时协理刑官柯平已病故,陈绳武闲住,国事锡范主之、兵事国轩主之。
八月二十八日,中军营火。
九月初三日,涂轻(墼?)庭火。
十月,宾客司傅为霖通清事发,逃亡;二十八日,获之。
十一月,诛傅为霖及高寿、陈国威等,尽杀其子弟。令沈瑞自经,家属发配。
总督姚上疏请攻台湾,力荐内大臣施琅可任水师提督;万提督言台湾难攻,且不必攻。朝命召见施琅,仍以靖海将军充水师提督,改万正色为陆师提督代诸遇。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海上称永历三十六年。
正月,施将军出京至闽,于厦门各处调兵整船。刘国轩以铳船十九号、战船六十余号、兵六千人,拨诸将守澎湖;亲身往来督视。
施将军请命专征,奉旨相机进取。
十二月,承天府灾,沿烧一千六百数十余家。米价腾贵,民不堪命。癸亥,康熙二十二年、海上称永历三十七年。
六月,诸将进攻澎湖。国轩御之;列大炮,架巨舰数十以待。诸将皆望风而逡巡,惟提标蓝理、曾成、张胜、正黄旗侍卫吴启爵及游击赵邦试、许英、阮钦冒险深入鏖战。海船齐出,已合围;施将军恐有失,急以坐驾冲入。内外合攻,敌小却,将军遂同七船随流而出。时天色将晚,遂在西屿头洋中抛泊。
十八日早,舟次于八罩,以收诸军。国轩闻而喜曰:『谁谓施琅能军』!盖以澎湖数起大风,无三日晴朗;遇大风,舟立坏故也。然停泊数日,浪静无风,亦天意也。
二十日早,稳至虎井。施将军取小舟于内外堑峙间密觇形势。于是再申军令,严明赏罚。令总兵陈蟒领船五十号,从东畔峙内直入四角山;又令总兵董义领船五十号,从西畔内堑直入(牛)心湾,以为疑兵,示若欲登岸者。将军自率诸将士,部署大鸟船五十号,居中分为八股排入;余舟以次而进,以为后援。指画既定,俟风而发。
二十三日巳刻,南风大发,波涛汹涌,诸船扬帆而进。风利舟快,瞬息飞腾,据其上流,乘势奋击,以一当十。又令火器船乘风纵发,烟焰张天,海船相沿烧殆尽。国轩见势败,遂乘小舟逸去。清前锋林贤、朱天贵亦战死。
国轩既败,群情汹汹,施将军又厚抚降卒以诱之;于是莫不解体。世子与锡范、国轩相对泣曰:『民心既散,谁与死守?惟有求抚之计耳』。于是乞抚;不许。世子又令人求抚云:『惟命是听』。明宁靖王术桂投缳而死。施将军令侍卫吴启爵等宣布德意,于是俱剃头归顺。侍卫还报,将军喜曰:『不劳王师而倾国效顺,朝廷之福也』;即令侍卫驰驿入奏,并缴归诚册印。
九月初六日,侍卫至京,朝廷召见,特加慰劳。因问澎湖克捷事情,侍卫披图指画,备言将士用命血战之苦;上为之挥泪。因口谕部臣:『闽师远涉海岛,比滇、黔陆路不同,论功再加一等』。上又问归降事,对曰:『伪主年幼未谙国事,尽委冯、刘;冯懦而无断、国轩倾心归命,可保无他虞』。上又问台湾形势,条对甚悉。上问:『提督重兵入险,有虑否』?对曰:『海上既败之余,无与共乱者。但恐总督迟至,议论不一,或至中变耳。若总督与提督能一心共济,事可万全。今提臣系督臣保举,必无异心,指日可定;如谓奔败之余,再奋螳臂,敢拒巨辙,必无之理』。上悦;自解所御龙袍并赋诗以赐提督,加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以示酬庸焉。
八月十五日,施将军统率大师至台湾,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十月十七日,侍卫自京回至军前,衔命申告,军民莫不以手加额。
部议以台湾番民杂处、山海要津,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统水陆官兵一万镇守之。设道官一员、一府、三县,以统治百姓及番众。府曰台湾府,附郭为台湾县,南路为凤山县,北路为诸罗县。建置既定,经画事竣。
十月,世子与冯、刘、何并眷口登舟。十一月初六日,至泉州。初七日,从省进京。
十二月,总督姚启圣病故。克塽至京,封为汉军公;弟克举准开牛彔,叔郑聪等俱食三品、五品官俸,随旗。冯、刘俱封伯。国轩随补天津卫总兵;其子准开牛彔。
自丁亥永历元年起至癸亥永历三十七年止,海上始末俱载于此,以备采择焉。取台湾一节,行文多以叙事,而又多载诸人口中语,与本录是两样笔;今两存之。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二·刑法三·宋濂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一·杜大珪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六·阿桂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下·袁枢 绎史卷一百十六 ·马骕 卷七十·司马迁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七。·金富轼 韦温传·刘昫 唐愍帝本纪·欧阳修 曹望之传·脱脱 五九 一只大笨牛·邹韬奋 第四章 大唐帝国自此衰·吕思勉 李植藩·周诒春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