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 徙五国城

或日,阿计替手持文字谓二帝曰:「我共官人不免又要走五七百里路也。」 

帝问:「何也?」阿计替曰:「金主又命徙汝等于五国城安置之故耳。」帝喟然曰:「将我父母如是之东迁西播,不仁甚矣。」乃掩泣而退。 

次早,阿计替引二帝及后徒行,及护卫六七十人出西江州后,纵火烧其屋宇而去。约行六七十里,太上及太后皆不能行,泣告阿计替曰:「何不告知金国皇帝,就此地将我等敲杀,以免匍匐千里路也。」阿计替曰:「且耐辛苦前去,莫思他事。有我在此,你三人且省烦恼。」 

自此又行五七日,郑太后病甚,不能动,少帝负之而行。是晚,太后殂于树林下,时年四十七岁。仓卒之间,于路傍取佩刀掘一坑,以身兜土而埋之。二帝俱恸哭失声,护卫亦有不忍而嗟悼者,亦有促行而倨詈者。二帝不胜哀苦,幸阿计替再三劝勉,又行至三日,始达五国城下。 

其处颇有类于西江州景况,据云此处乃昔时囚契丹阻羌西部落黑水吐蕃奚国酋长之处。入其城中,有居民五七十家,荒残不成伦次。行至官府署,有大庭及廊庑皆倒卸。护卫者引二帝至庭下,见上坐一紫衣老番人。阿计替即于怀中取出文书示之,老番唯唯,使人引帝入左庑下小室,又进一窄室,仅有土台,可坐两人而已。四面有土墙,当前有木棚,护卫者缄封而去。至日晨,得饭一盂,分食之。居此凡七八日,大抵每日一餐,锁闭而已。 

天辅十四年,即绍兴元年辛亥,此一年中,惟金主生日得酒肉一次,七月七日祭神得酒肉一次。阿计替与其弟香查理争番奴,手杀之。至十月间天寒,仍掘地窟而居。又因病疫缠染,护卫多半死亡;二帝亦久病垂危。 

天辅十五年,即南宋绍兴二年壬子,此处元宵亦同汴京,但灯火皆于磁碗中贮羊脂,以草为炷而燃之。有胡僧五七人作佛事,皆云祝颂皇帝福禄,俱在中庭堂上。二帝被拘不得出,问阿计替曰:「此地离燕京若干里路?」阿计替曰:「三千八百里,此间西北去黄龙府二千一百里。五国城即汉时李陵战败处。」至日午时,老番以奶酪一瓯使人持至隙中,谓二帝曰:「今日元宵节,可吃乳。」 

二帝勉饮之。时雨雪三十余日,屋舍崩毁,墙壁圯裂,有蝎数十枚螫太上之臂,痛楚移日。少帝以土砖俱击杀之。 

或日,中庭列香案,堂上坐紫绿褐衣三番人饮馔,云此日是金主生日所赐酒食也。亦分与二帝食之,哕呕至尽。问阿计替,乃知为蜜浸羊马肠,为彼中贵人珍味。帝曰:「我侪囚人,无福享受此佳品,故致哕呕,靡有孑遗矣。」 

或日,太上皇因哭郑后过悲,一目生翳障而失明,终日闭目坐室中,呻吟求死不得,时年五十一岁。语少帝曰:「我祖宗二百余年基业,一旦覆于羯虏,此皆误于奸臣之手,以至于此。有子二十七人,今惟汝一人在此,余外飘萍流落,闻知多有为人作奴婢者,思之可赧可恨。惟有韦妃,为盖天大王所占,自于云州一别,未知近日何如?今与汝寄生于腥膻瘠壤,度日如年,真乃生不如死耳,哀哉痛哉!」言毕,泪泣如雨,少帝亦悲泣不已。太上自此目病转剧,月余后一目已枯而盲矣。 

或日,中庭设祭品,云是祭天王,盖番中所重者。是夕列灯烛在中庭,至深夜乃罢。少帝于隙窦中默祷,望神位暗祝云:「愿求南朝中兴社稷,北则愿早还内地;如若不能,惟求速死以免辱。」是夕,梦神自空中降于庭下,为帝曰:「我北方神天王也。上帝有命,统摄阴兵,卫庇南北生灵。自此更十年,当天下太平,南北中兴,与昔相似。」言讫升天而去。帝寤语太上,太上曰:「我梦亦如是,但神自怀中探二玉羊,赠我而去,不知是何祥也?」 

或日,有一中贵人坐堂上,与老番人相对,且命少帝至庭下,语帝曰:「北国皇帝欲立赵氏为皇后,云是荆王之女,吴王孙女,不知宋朝的派实迹,故遣我来问,汝可速具图谱,明日奏闻。」帝曰:「我亦不知详细。宗族谱系不存,实难稽考也。昔日攻破汴京时,大内宗正册籍,俱被取去。今底尚在,何不检阅?兼问皇后,便知宗支位下也。」中贵人曰:「臣亦东京人,昔为陛下小内监,离京时方十六岁,今二十有六岁,原本是娘娘私自遣我来的。路逢盖天大王夫人韦娘娘,呼臣问何所往,臣告以往五国城,问皇后宗谱。韦夫人为起居二帝太后,余无所语。」帝曰:「郑太后已亡矣。」中贵又曰:「今月十一日想已册立皇后矣。尝闻后云,在京师日,呼太上为伯公,少帝为伯兄。今有二子:长曰殊哥,少曰青哥,早晚议立为太子。」言毕,上马而去。 

或日,又有中使至庭中,与番人对坐,使人引帝至庭下,称金国皇帝降指挥,许令朱郑二后之丧,同葬于五国城,官给棺木。俄一人以担荷竹席囊至,内皆零落骨殖。复令人取二木,亟殓之。仍许令昏德公父子送埋城外,二帝乃相送出城,葬于浅山之下;仍有旨封二后曰夫人,盖推新皇后恩泽也。又宽二帝囚禁,许令城中自便往来,但不得出城;然二帝亦时一出城也。 

或日,晴和,至市里民家,语及南朝事,民皆不能答,但供进饮食而已。帝以五国城去燕京三千八百里,自燕京至京师又三千九百里,凡七八千里,绝不闻中国音耗。其地亦时有旅客往来,见二帝衣服破碎,亦从中有遗赠者。内有一老者,自称京师人,因兵火被掳,流落在此。见上皇语及当年正月元宵,于端门赐酒,共庆升平之事,彼此相持哭泣。移时适值主者老番人经过,于马上见之,怒曰:「不得放他!」仍以鞭鞭上皇肩背三五下,皮破血流;老人亦然。命左右引去,仍拘入室。自此又复不得出外矣。 

或日,阿计替来告曰:「老番人今日死矣。无碍,可复出外不妨。」遂引二帝复纵步市井间。至晚,于怀中出许纸,上书「绍兴」二字,以示帝曰:「且喜江南以淮河为界矣。」二帝问「绍兴」二字之由,对曰:「是南朝年号。」又曰:「闻知相杀尚未尽止,恐南朝不能复河南河北之地也。」帝曰:「我在此已死在旦夕,何暇念及彼事乎?」 

或日,五国城新到同知,乃一少年胡人,同妻妾数人坐庭前,引二帝于庭下诘之,并具酒肉曰:「此地去燕京远,可以保护你。」又呼其妻出拜曰:「此女,汝家人也。」妇人拜二帝,不复相识,但云:「只记得官家是爹爹兄弟,不知是何王何名位也。」自此得少年胡人夫妇之力,稍宽拘禁。 

或日,忽有中使至五国城,宣金国皇帝敕旨:「皇后赵氏已废,凡亲族属子女为将吏妻者,并赐死。其城主者妻赵氏,可日下赐死。」立命少年胡人呼其妻出。其妇大哭,其夫亦泪下不舍。中使遣人押出斩之,置其首于匣;且戒少年曰:「赵家父子恐有后命,宜严行防护。」言讫而去。二帝复拘于室,不知废后之由。 

或日,阿计替以传闻语告二帝曰:「官人知废后之故乎?先是肃王女为金主之妃,前年得罪被杀,以荆王女亦与郎主生子,册为贵妃,今年立为后。因与郎主争弈,语言不逊,金主怒曰:你道我杀赵妃,今日须杀赵皇后。皇后泣而起,脱衣冠待罪之间,又有谮后者云:常出怨言,又曾与盖天大王夫人韦氏私语廊庑下,又对月烧香,面南再拜等语。金主因怒而废戮之。缘此凡在金国官吏家赵族女子,不论为妻为妾,尽行赐死,故殃及前日少年胡人之妇矣。」 

或日,太上皇因赵氏死后,拘囚益急,乃解衣绞索,挂梁上欲自尽;少帝觉而持下之,且泣曰:「岂可如此?皆由臣不孝亡德,致王父至此。」监者知之,日以汤饮劝进,数日不能食,日渐困惫。少帝时刻抚摩劝慰。室中止可容一人,监者亦时来劝勉,终不能进饮食。病及两月余,旦夕卧土室中。阿计替时来,以拨云木煎汤馈饮之云:「此间无药物,有患疾者,将木煎汤,饮之即愈。」其木状如枯杨,基于地中,掘取之,无蒂叶。上皇饮之少安。又云:「此木能占吉凶,初煎时汤沸拾次,其木上浮者愈,半浮沉者难以速愈,沉而不浮者不救。」 

或日,天气极寒,大雪雨雹,雹大者如鸡卵,小者若弹丸,顷刻厚数寸,百鸟皆被打死。是夕,阿计替得病,口噤昏愦。二帝忧之,亲以拨云木煎汤,见木浮于水面,旋转不止,帝私幸之,乃以手亲馈之。饮毕,汗出如雨,即日平复。 

或日,阿计替之妇产子,亦以是木煎汤饮之,妇亦平安。将所生子用大索缚腰,挂梁柱上,曰去胎毒。少刻,先抱子饮羊乳毕,乃饮母乳。经过七日后,复以拨云木为末,作艾丸状灸顶心,云去灾疾,并不绷扎也。 

或日,雪下,二帝伏处坑中,感受寒疾,作腹痛不可忍,不饮食者数日。阿计替仍用拨云木煎汤饮之,久渐痊可矣。 

天辅十六年,即宋绍兴三年癸丑,是岁金主生日,不赐酒肉。传闻金主有疾,太子绳果之子立矣。 

或日,阿计替为二帝曰:「今日寒食节,北方例祭先祖烧纸钱,出游野外水际。我为主者,所以不敢放你二人出外观看。」是夜,城中大火,屋宇烧毁者不计其数,死者以万计,护卫者亦烧死大半。阿计替左臂烧烂,鬓发俱然。帝所居室亦被烧灼。二帝见火势盛大,拆门窗户,父子扶掖避出,衣服皆焦,身体糜烂,急投池水中得免。二帝相谓曰:「初见火起时,发愿在火焚死。及火至室前,若似有人扶之而出,以投池水中者。」是日,饮食俱无。后数日方定。主者一中年胡人名瓜欧者,亦被焚死。尸积盈衢,焦灼糜烂,臭秽不可近。有兵马至云:「西明州主者知此处失火,特来扑救。」乃探斫树木,修盖屋宇;复置官府,重设小室,以拘收二帝。并携粮食至,方始得食。阿计替被火烧损一臂,不能持物。少帝亦被焚伤二指,不能屈伸。 

或日,大风昼晦,不辨人物。天雨下稗实,有如豆大者,满地厚数寸,人取磨而食之。大火之后,居民赖以得生。 

或日,云是十月朔,阿计替谓二帝曰:「我三人相共七年矣,何时得入燕京省问父母?今渐天寒,衣服全缺。又经大火之后,饮食窘迫,如之奈何?」正相谓间,忽闻新差同知列坐于庭上,呼阿计替曰:「金国皇帝教你监守赵氏父子,今已七八年矣。前日火起,莫是有人生事,如此煞好公事。」呼左右鞭胸,遂将阿计替鞭数十下,阿计替叫喊不已,乃舍之。自后阿计替不亲二帝,对之常有怒色,时在人前诟责二帝,盖绐之也。 

或日,闻二月十一日,金主宴驾,大太子之孙完颜亶上金主谥曰至圣文武大德皇帝,庙号太宗。 

或日,有人走报,城下遥望见骑从拥一人来曰:「此完颜亮也。」良久入坐堂上,使人引帝至,乃诟责曰:「汝南国无道,劳我师旅,连年不息。俟平静江南州郡,却来与你理会未晚。」令人仍引入室,严紧拘囚。 

或日,闻人至云:「今日十月一日。」上皇泣谓少帝曰:「不见天宁节已八载矣。我亦不久,必归泉下,谅不能复转中原。汝正当壮年,可勉以祖宗之业,父母之仇为念。汝与九哥二人,共图恢复。」言毕,泣下不止。帝亦然,竟夕不寐。自此太上耳聋目瞶,步履不前,终日偃卧土墩。 

或日,甚寒,先霰后雪,积至数寸。忽传天使到五国城宣言曰:「北国皇帝已灭南宋,立刘姓为皇帝。南朝臣民,俱被大兵赶逐入海。」阿计替曰:「南朝灭信矣。」二帝泣下,移时相谓曰:「祖宗二百多年统绪,灭于我父子,为万世之羞,怀愍不若矣。」 

天眷元年,即宋绍兴五年乙卯,正月初,有百姓老幼数百人,皆曰是燕京到此,俱系有罪之人,流徙到五国城中。内中亦有善于经营者。又传言:「已获康王,囚在燕京狱中。我等因议朝廷事,罪当诛戮。幸遇皇子生得一子,敕免死罪,流徙至此。」亦有来二帝囚室外卖荳饼者,所言如是。二帝相谓曰:「日前闻年号绍兴,其绍字已不佳,乃刀在口上,今果见灭亡。」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一 高祖上·姚思廉
  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柯劭忞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紀五十五·司马光
  ●卷十五·邵伯温
  路史卷三十九·罗泌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六十七、移居上海之始·包天笑
  高元海传·李延寿
  卷之一百一  雲中紀變(明)孫允中 撰·邓士龙
  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四·彭定求

        卷604_1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许棠   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下国闲归去,他人少此情。   云移寒峤出,烧夹夜江明。重引池塘思,还登谢脁城。   卷604_2 【失题(一作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第二首)】

  • 胡寅·唐圭璋

      寅,“全”已见。   水龙吟   玉梅冲腊传香,瑞蓂秀荚开三四。莲花沉漏,熊罴占应,洛阳名裔。岁比甘罗,便疏同队,累棋观志。向修文寓直,仙楼侍宴,梁王宝、真难俪。   多少襟怀未试,暂超然、壶中游戏。行看献策,归瞻旒藻,

  • 第十三出 哭主·孔尚任

    ◎甲申三月(副净扮旗牌官上)汉阳烟树隔江滨,影里青山画里人;可惜城西佳绝处,朝朝遮断马头尘。在下宁南帅府一个旗牌官的便是,俺元帅收复武昌,功封侯爵。昨日又奉新恩,加了太傅之衔;小爷左梦庚,亦挂总兵之印,特差巡按御史黄澍老爷

  • 卷十一·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十一(明)袁华 撰○律诗(七言)题吴景谅草堂疏後太息神州巳陆沉归营别墅掷朝簪闲居自得安仁趣乐志仍存长统心架竹依垣开鹤庆凿池引水置鱼罧谁云海内无知己周鲁高风重可寻送洪宰相使还高丽回望三

  • 卷442 ·佚名

    杨公远 三用韵十首 性野耽幽隐,茅茨一二间。 身侔黄鹤瘦,心与白云閒。 囊里诗无俗,毫端画有山。 忽惊时节换,塞雁又南还。 杨公远 三用韵十首 不作皱眉事,何烦古押衙。 且尝桑落酒,更沦雨前

  • 第十六场·田汉

    〔咖啡馆,玉良、若英,带贝贝在进餐。贝贝 (她十分亲热地望着玉良)爸爸您吃饱了吗?章玉良 吃饱啦,这几个月来今天第一次吃这么饱。贝贝 爸,你手上怎么啦?章玉良 这是给他们用香烟头烧焦了的。贝贝 啊——可怜的爸爸!(吻他的

  • ●卷二十五。诗文六·梁章钜

    ◎潘世恩诗十三首△甲午正月廿一日奉命入直枢廷,翼日即蒙恩赐第,恭纪夙夜趋公敢计私,燕居早又荷鸿慈。庭留花木安排好,坐有琴书位置宜。入直近依天咫尺,退归真觉日舒迟。巢林已慰鹪鹩愿,况许朝阳借一枝。△八月二十六日蒙恩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正德二年六月癸酉朔以祔 孝宗敬皇帝神主遣驸马都尉蔡震告 太庙○遣内官祭中霤之神○以河南右布政使张子麟为本司左布政使○甲戌奉安 孝宗敬皇帝神主于 太庙○乙亥夜流星如碗色青白光浊地起自中天云中东北行至云中尾迹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纪昀

    列传宋 【二十三】○宋二十三傅潜【张昭允】王汉忠 王能张凝 魏能陈兴许均 李重贵 呼延赞刘用 耿全斌 周仁美田绍斌杨琼钱守俊徐兴 王杲白守素张思钧傅潜王汉忠王能张凝魏能陈兴许均李重贵呼延赞刘用耿全斌周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三·佚名

    武帝下孔融【东坡】孔融祢衡杨修【鲁直】华佗【刘禹锡】荀彧【温公】曹氏代汉【黄鲁直】管宁【东坡 子由】华歆邴原管宁三友【子西】臧洪为张超死【少游】使蒋干说周瑜【东坡】孔融东坡曰文举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

  • 三年·佚名

    (庚午)三年大明隆慶四年夏四月4月23日○庚申,館學儒生等伏闕上疏,乞崇奬眞儒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彦迪從祀文廟,以爲明士趨、養元氣之地。且云:國家自己卯斲喪之後,又經乙巳之禍,國是未定,士氣摧折,爲學尙懷於疑懼,檢身猶

  • 交际 第三十·王符

    语曰:“人惟旧,器惟新〔二〕。昆弟世疏,朋友世亲〔三〕。”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四〕,背故而向新〔五〕;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悟先圣之典戒〔六〕,负久要之誓言〔七〕。斯何故哉?退而省之〔八〕,亦

  • ·正心诚意··王守仁

    答罗整庵少宰书罗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江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困知记》。阳明先生的这封回信

  • 孔子过泰山侧(1)·戴圣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

  • 《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箚·钱穆

    朱子成《论语孟子集注》,《大学中庸章句》,为其毕生瘁精尽力之作。而务求简明,下语不多。在其文集语类四书或问诸书中,逐章逐句,讨论发明,为集注章句所未及者,实繁有之。后人荟萃为《朱子四书集义》。元初刘因静修加以删节,为

  • 大智度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緣起論第一 智度大道佛善來 智度深海佛窮底 智度相義佛無礙 稽首智度無等佛. 有無二見滅無餘 諸法實相佛所說 常住不壞淨煩惱 稽首佛所尊重法. 聖衆大海行福田 學

  • 潜斋文集·何梦桂

    宋代诗文别集。11卷。何梦桂著。卷末附《铁牛翁遗稿》1卷,是作者族孙何景福的诗赋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颇学白居易体,殊不擅长;文则颇援引证佐,有博辨自喜之意”。其诗词创作多抒发闲情逸致,其中隐含遗民的

  • 体撰录·章太炎

    一卷,收录章太炎校核古算法的著作,1933年被收入《章氏丛书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