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路史卷三十九

馀论二

重卦伏羲

子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夫八卦成列,斯小成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则六十四矣。小成者,八卦自重者也。是造六画者伏羲,而六十有四者,亦伏羲也。故《世纪》云:炎帝?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夫卦不六十四,不可以筮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此伏羲之易也。而曰:八卦相错,盖一贞一悔,必相错而后见。故刘安云:八卦可以识吉凶,知善恶矣。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则辅嗣之,言为得其本。然而洛诵之流,俱以为文王重卦因扬?之说而缪之也。且昔闻之《傅》说之初,赭衣而赁舂,于巗既梦。乘云遶日而行,于是筮之。得利建侯,是则前有豫矣。满招损,谦受益。谦与损益,益稷之言,不自后世,畋渔之离,谓之小成可也。耒耜之益,与交易之噬嗑,此小成哉,然则不自文王断可识矣。若古圣人立创一事,则必周旋反覆,极其至而后已。固非若后世苟且,依违稍可行,而遂止者伏羲之时。八卦自重亦自详于施用,特未见之文字。至连山与归藏反易上下。则爻象已大备,而世弗深究降及文王。拘囚羑里用以卜筮,加窜繇辞,更改衍数,以立大衍之策,使之可衍,而后文辞始详遂名之。以周易其所详定,固非为六十四。实大衍之说也。虽然衍数之立亦其本,有文王者致其法尔。七百六十八卦三千八百四十之变,而后二百五十有六其本然也,此歴法之。所以歴代不能改岂。后世邪,郑夫谓文王易八卦之方,而次六十四卦其可知矣?

书契说

书之叙曰:伏羲氏王天下,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按:书纬与孝经援神契,则俱以为三皇无文,故或者谓太昊结绳而治。黄帝始有书契。而班固郑玄、马融、王肃之徒,更以为文籍起于五帝,斯大缪也。夫《三坟》、《八索》不自后世,而《易卦》、《本草》本于羲炎,岂五帝之为哉?尝窃稽之,先天之书始乾终夬。而书契之作实取夬象,是则书契之兴出于羲氏。有不疑者,子国之言初未必究乎,此盖偶合尔。而皇甫《世纪》遂尔。从之善取?矣。班、马之言,頴逹既已辨之。亦谓遂皇刻石已在伏羲前。则文字宜与天地,并兴况史皇。固已作书,伏羲固已作易,岂后世哉?周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而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乌得云无文邪。且《洞神》论三元八?,为三皇之前。鸟迹之始,虽世无有,然无懐氏固已封泰山。昭姓纪号播之山石,其书略已见于尉律,则是伏羲之有书契,为不迕也。又况无懐之前,昭姓之后已自不少俱有,鑱勒见之封丘曷得谓至黄帝始有书契乎?

九井列山

世言:神农生,而九井自出。按:九井在頼山。《荆州记》云:江夏随县北界厉乡村南,重山也。井在山北重堑。周之广,一顷一十畆。内有地云:神农宅,神农生此,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旧》说:汲一井则八井皆动。《寰宇记》在县北百里,人不敢触。按:今惟存一穴,大木傍?人即其处。为神农社,年常祠之。亦引《荆州记》所言:厉乡村,厉山下之穴,神农所生。穴口方一步,容数人。上有神农庙。即《荆州图》永阳县西北二百三十里,厉乡,山东石穴也。髙三十丈长二百尺,谓之神农穴。神农生于厉乡者,老子亦生于此。故崔氏《濑乡记》以为老子教堂之故处。秪今真源老子祠北三里有李母祠,门内东院有九井。《述征记》云:汲一则八动。然当涂南十里又有九井山,《伏滔记》丹阳山南有九井,五乾四通大江。《寰宇记》穰之九井与江寜三井皆汲一则馀俱震。而广济之静林院亦有九井。攷之院记,乃开成中宗义所凿,为隂窦使相通,引东巗水注之。即今之九井寺,固知巗井之相通,附?者非一矣。且若江寜三井在城南五里三井冈,而县复有烈山,烈洲临江中流上有神祠,记或以为烈山氏之故迹,乃伏滔记之,栗洲也。其上有小山,如栗王敦举兵所至者,《舆地志》云:吴之旧津是矣。内有小水,商客停舟以避烈风,而名亦曰溧洲,非古之烈山也。

事始

《传》曰: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夫物之始,或创、或基、或因、或革,皆有自来此礼之所由始也。故能知之则知礼之所自起。知礼之所自起,则礼之为有不由己,而由人乎哉?是则器械、舟车、宫室之为用可重,而其因变之始,尤君子所当致意焉,者也。鲁侯有云:君为故事,何礼之拘?彼衆云者饮食日用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也。欲其动之,恊礼难矣哉。原智者之创物存乎。《记》注:曩之人,裒之者,亦已衆矣。然而或猥、或畧,伪谬实繁,稽之于事,贤者为忸。易曰: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此神农氏之事也。而新论以为伏羲。《黄帝内传》以为黄帝谓:伏羲者盖以《吕览》赤粪杵臼为伏羲之臣,谓黄帝者,盖以《世本》雍父践舂为黄帝之佐尔。夫神农之耒耜,亦见于《易》。其为斧斤作鉏耨则见于《周书》。而《皇图要览》。若《世本》则以为垂作耒耨。《字林》又以耒耜为皋陶所作,是伏羲先耕而为杵臼,神农不以耒耜而耕。而《易》、《传》之言且不信矣。《古史攷》云:“神农之时,民始食榖,释米加烧石之上而食之。”黄帝始有釡鏳,火食之道始成,斯盖本之《周书》。黄帝始鏳灶蒸榖,为饭烹榖,为□燔肉。为炙之说兹大缪也。夫有火食则有烹蒸之事矣。又孰有能定百药之蒸炮不违一性,而不能辨一榖之可蒸烹,而有待于千百载之后人哉。大抵始事之书,最为无统。《纪》原之作,缪落尤繁。彼琵琶、觱篥、胡笳、#笛、羯鼓,胡床、兠绵、狨锦、鞾、敦、塔、寺之类不穷异方,而惟以见于中国者,为始犹云可也。有如尧之羮,纣之箸,稷之隘巷,舜之廧里,伊尹之屦,吾丘子之鎌,#之舞衣,公刘之槖囊,秦穆公之沐浴不究,在昔而惟以见于《传》者为始。岂尽见邪?又至以秋千为千秋之倒语,则寻语声而不知其为迂。以拓?为拓?之转称,则认字形而不识其为。妄指旃为氊,认蘓为梳,是亦升谢堂,覔凤毛。责坊州贡杜若者,岂特见笑于一时哉?

神农求雨书

大旱雩祭而祈雨,大水鸣鼓而攻社。被雩以青衣,繫社以朱索。此隂阳之义也。神农求雨书曰: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为青龙,又为火龙,东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为赤龙,南方壮者舞之;戊巳不雨,命为黄龙,壮者舞之;庚辛不雨,命为白龙,又为火龙,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为黑龙,北方老人舞之。如此不雨,潜处阖城门,置水其外,开北门取人骨埋之,如此不雨,命巫祝而暴之,如此不雨,神仙积薪撃鼔而焚之。

汉董仲舒为请雨法,春令县以水日祷社稷山川,家人祠户。禁伐聚虵八日,为坛东门植八苍缯,祠共工,八生鱼,玄酒,博脯。甲乙日共十一青龙,东方。东乡八僮衣青舞之。田啬夫青衣立,里社通沟池。置五虾蟆,焚?鸡老猳,阖南门,置水其外,开里北门。焚老猳,埋骨开泉。

夏,令县邑以水日家人祀灶,暴釡为坛,南门外植十赤缯,祠蚩尤,十赤鸡。丙丁日共七赤龙南方,南乡七壮衣赤舞之。赤衣而立,通社,燔鸡猳。如春祠季。

夏,祷山陵,无举土。令县邑十日,一徙市南门外,五日,家人祠中霤。及稷以母五坛,帝旁植五黄缯。戊巳日为五黄龙,中央,南乡。五丈夫衣黄舞之。老者黄衣立,通社。

立秋,暴兵尫巫。无举火。煎金器。家人祀门。祠太昊,以九桐鱼,植九白缯。庚辛日为九白龙,西方。西乡。九鳏,白衣舞之。司马白衣。

立冬,舞龙六日,祷名山以助之。家人祠井,无壅水。祠玄冥,以雏犬六,壬癸日,立六黑龙,北方。北邻。六老人衣黑舞之。尉黑衣立。他随方色,虾蟆池皆如春。

仪雨至,报以豚酒黍,茅席无断。衣物,乡位各从方色。四时皆以水日为龙,开隂闭阳,焚薪薶骨,十日各异。又奏江都王母,收广陵女子为人祝者视一月。诸巫母聚郭门,为坛以脯酒祭女,择寛便徙市,毋纳丈夫。丈夫毋相从饮,令吏妻各往视其夫,到即起,雨而止。刘歆致雨,其作土龙,吹律,诸方备具。盖本诸此汉世,旱则公卿官长以次雩礼,士人舞僮七日。一易如故。事自立春,尽立秋,郡国上雨泽以为农也。故《尸子》云:神农之理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日为榖雨,旬五日为时雨,万物咸利,故曰神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岂非太平之应哉?

赤松石室

予游炎陵,过西阳之乡,值云阳老期,我于山中观赤松,轩辕之坛寺。后山之顶为嵗祈所。赤松子者,炎帝之诸侯也,既耄,移老襄城,家于石室。故齐孔稚#馆碑云:赤松家于石室之下,神农行弟子之敬,今襄阳之境也。而说者乃以为东阳之石室山。故东阳记北山去郡三十里有赤松庙。赤松涧云:昔徐公遇赤松于此,而郦氏《水经》亦谓赤松子逰金华山,自烧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载稽非也。乃黄初平尔。初平亦赤松子也。炎世赤松迹在襄阳,不在于此。按:习凿齿《襄阳传》蔡阳界有赤松子亭,下有神陂,即《南都赋》所谓松子神陂者也。《神仙传》云:赤松子者,服水玉,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炎帝少女追言与之俱仙。髙辛之时,复为雨师。而《列仙传》有赤松子舆者,在黄帝时啖百草华,不榖,至尧时为木工,故传谓帝俈师之。又云:尧师之。而道亦有黄帝问赤松子《中戒》等经,此张良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然今西蜀娥眉、衡阳在在,俱有赤松坛墺,岂其所寓邪?云阳之迹迩于炎陵,可得而详也。皋禖古祀女娲。(变媒言禖变稷 言禝神之也)皋禖之神,女娲是飨,末世已失其源。谓为娥简之所託者?矣。昔者骀姜従喾郊禖,则郊禖之礼,古先之世有之矣。娀骀同列,岂得为娀简哉?而《五经》异义乃以为简狄吞鳦卵而生子后王。以为媒官嘉祥从而祠之,故王权为问,谓《旧》注以言先商之时,未有髙禖生民,禋祀以祓无子,而姜嫄禋祀,上帝以生契,则郊禖非立于生契之后,《郑志》谯乔答云:先商之时自有禖氏祓除之祀,位在南郊,以玄鸟至之日祠之彼。其所禋乃于上帝至娀简吞乙之后,后王乃复祀之以配帝。若昔先禖则废之矣。斯说为覈,然乃不知其为女皇,至商而祠蕳狄,迨周而祭姜嫄,时各推其本而配之。亦犹后稷之神,古祠帝柱,逮周而易,以弃事资沿革随世,而有变易。此蔡邕所以谓禖神,髙辛以前之所旧有,不由于髙辛也。束晳云:皋禖者,人之先也。卢植乃云:玄鸟至时,隂阳中,而万物生,于是以三牲请于髙禖之神。因其明显,故谓之髙。因其求子,故谓之禖。而古有禖氏之官,因以为之神。斯得之矣。秦废典祀及汉武。晚无子,于是始立禖祠。城南下洎北齐,爰以太昊,配之青帝,坛之南郊,旁隋唐。因之,及皇朝景祐四年,乃以春分之日坛于南郊。祠青帝而配伏羲与喾,犹不及女娲云。

蜡腊异

蜡报田之祭,嵗终合万物,而索飨者,孔子曰:一日之蜡,百日之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春官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主日而配月,百神从之,致百物而用六乐。《籥章》:“国祭蜡,则龡《幽》、《颂》,击土鼓,以息老物。”伊耆氏,掌共仗,取其老物以佚。蜡氏掌除骴,取其老物以息。盖有以劳之,必有以佚之。有以作之,必有以息之。故既蜡则饮酒于学,《党正》:属民饮酒于序。令得极欢而大饮。所以休息之也。虽然蜡与腊异腊也,者猎也。猎取禽以祭祖,故礼腊先祖五祀在蜡后。黄衣、黄冠而祭,谓之息民。而蜡则祭日月星辰,祠门闾公社,皮弁素服以送终。葛带榛杖,以从丧杀。所谓大蜡,大蜡天子之礼也。是以汉唐蜡祭,遍及五祀,蜡则于郊,腊则于庙。蜡祭宗而不及天,祭社而不著地,以异于郊也。《玉烛寳典》云: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而异祭。盖亦以汉世季冬,劳农大飨。腊祭宗庙,五祀同于一日尔。按:晋宋旧事,魏帝逊位,祖以酉而腊以丑。髙堂隆议王者,各以其行之。盛者为祖而衰腊,故木行之君子祖。辰腊。火以午戌;木以夘未;金以酉丑;土以戌辰。今魏土王,宜以戌祖,辰腊。博士秦静谓:古礼,嵗终祭蜡,皆有常日,而无正月祖祭之文。汉以戌腊。而以寅正午日祖。盖非经义。黄精之君,盛徳在未,而坤位于西南。辰者嵗终,日穷之辰不宜,以为嵗功。祖祭之行,惟丑者土之终,宜如前。未祖而丑腊,魏名臣奏司农董遇之议。亦谓土行之君,且以未祖。丑腊。而魏台访议。臣崇所议,月令左氏,俱不著日。《师说》:惟以盛祖而终腊,此即隆之说也。厥后宋徳以水,故子祖,而辰腊。周以十日祭神农,伊耆下至毛介于五郊,五方,天地、星宿、四灵、五帝、五官、岳镇、下至原隰,分方而合祭之。故隋初因以孟冬,丁亥蜡,百神失厥。所谓:至开皇始,以建丑用腊。贞观十一年房玄龄复。按月令蜡法,惟祭天宗,其五天帝,五人帝,五地极,俱非古典。请除之。而以季冬前,寅蜡。百神南郊。以夘日祭社稷于社宫,以辰腊,飨宗庙五祀。及开元定礼,乃命三祭,皆从腊。辰以应土,德益失之矣。(六 典 唐以季冬腊前寅蜡百神于南郊大明夜明神农后稷 伊耆五官五星二十八宿十二辰岳镇海渎五田畯青龙朱雀麒麟驺虞武五方山 川以至昆虫一百八十七座)皇朝乾徳元年,盖用戌腊,而以前七日,辛夘大蜡,和岘以为蜡者,腊之别名。遂援开元之事,而以今所行者为非。于是三祭同,用戌其合矣乎。

祭先饭

老者多儇,佛者多戅。儇故敢为妄,戅故敢为诞。理势然也。礼,食必祭,祭先饭。祭乎!其始饭者也。古者将田祭貉,将射祭侯,用火祭爟,用师祭禡,食必祭先仓,?必祭先炊,养老则祭先老,不忘本也。先衣、先虞、先蚕、先卜、先马、先牧、先农、先啬、先食、先酒,皆其类矣。先王之制礼,无非教也。食祭,祭所先进主人,先进则先祭,后进则后祭。春官大祝,辨其九祭。一曰食祭。而《膳夫》王食与《肆师》之飨食,一皆授祭,亦以报本反始也。玉藻曰:君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先饭,徧尝羞,饭饮而俟。命之品尝,然后惟所欲。是故孔子侍食于君,君祭先饭。少施氏食子,以礼而饱祭。则作而辞,?食不足祭也。客若降等,则主人延客祭,而后祭客不降等,则遂先祭,#尚环,鱼尚膴。而殽之序,则徧祭之其不祭者,惟水浆、鱼腊、湆酱、若餕馀尔。此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泛祭,而工所以赋《茅鸱》也。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之仁。吾于食祭见之矣。孔頴逹谓:君子不忘本,有徳必酬之,故得食。必种种出少,置笾豆间,以报先代造食之人。是以王涣每食必絃歌而荐之。盖是意也。今世固有当馈,而祭者实本诸。此其为佛者窃而倣之。既乆而莫究其由,则又引而入之。佛鬼之说曰为鬼设也。亦可喊矣。?《纪闻录》有谒:薛相讷之,子直者未食,先祭直。曰:是奚为者,客曰:释言。圹野之鬼,食人血肉,而佛氏化之。制为此戒,且食而先施,得其命寿延。长直诘之曰:若何妄邪?何所有佛?何者为鬼,俗人相诳,愚者雷同。而子信之邪。子俗人也。若直亦可谓豪杰之士矣。然录所记乃谓:于是空中有声责者。若云:迨午且死,及是果殒,可谓大妄。夫人之死生,虽天地有不制,佛鬼奚为哉,使直之死,为果然耶。是亦适与死?,而山鬼得以凭虚,乗衅倡吓而厌祟之尔。奈何世俗更益,崇信多见无识,虽然世之诞妄。岂惟二氏哉?其在儒宗固有之矣。谓寒食为介推,谓五日为屈原,与夫七夕牛女之类,其与佛者中元目连等事,何以异然。而举天之下奔走企羡,至数十百年而不可止。君子于此可不攷,驳其流而微怪之,是信耶。?《韩诗》、《外传》云:孔子侍坐哀公,公赐之桃与黍,孔子先饭黍而后噉桃,公曰:夫黍,以雪桃也。子曰:丘闻之矣。黍五榖之长,而桃为下。君子以贱雪贵,不以贵雪贱。则子之先饭,特先饭尔。而先饭之祭,未可废也。

善乎!王符氏论,隂阳巫祝之说。曰:贤人君子秉心正直可与言也。世俗小人,丑妾婢妇,浅陋愚戅,渐染既成。又数扬精,而破胆矣。今不顺,其精诚,所向而彊之。以其所畏直,亦増病尔。是犹羸病之人,且畏蝼螘。而欲俾之观虎,其与怖而死者又速矣。今畏佛者类此。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张廷玉
  卷十 三国·王夫之
  第二十五回 讨权臣石头殉节 失镇地栎林丧身·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徐乾学
  卷二百五十四下·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第二四九札光绪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一一六○五--一·佚名
  六六六 谕着梁国治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名卿绩纪一·王世贞
  司马彪续汉书卷四·周天游
  ·补授台湾道谢恩摺·丁曰健
  职官四四·徐松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775_1 【宜春郡城闻猿】崔江   怨抱霜枝向月啼,数声清绕郡城低。   那堪日夜有云雨,便似巫山与建溪。   卷775_2 【谪宜阳到荆渚】李伉   汉江江水水连天,被谪宜阳路几千。   为问野人山鸟语,问予

  • 卷七百零九·彭定求

        卷709_1 【西华】徐夤   五千仞有馀神秀,一一排云上泬。叠嶂出关分二陕,   残冈过水作中条。巨灵庙破生春草,毛女峰高入绛霄。   拜祝金天乞阴德,为民求主降神尧。   卷709_2 【岚似屏风】徐夤   

  • 江东集钞·吴之振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笊篱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青精,芼以天随寒绿萌。饥时作齑仍作羹,饱后龙凤空炰烹。大

  • 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沈约

    庾悦,字仲豫,颍川?焉陵人也。曾祖亮,晋太尉。祖羲,吴国内史。父准,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悦少为卫将军琅邪王行参军、司马,徙主簿,转右长史。桓玄辅政,领豫州,以悦为别驾从事史,迁骁骑将军。玄篡位,徙中书侍郎。高祖定京邑,武陵王

  • 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脱脱

        王赞 张保续 赵玭 卢怀忠 王继勋 丁德裕 张延通 梁迥 史珪田钦祚 侯赟王文宝 翟守素 王侁 刘审琼   王赞,澶州观城人。少为小吏,累迁本州马步军都虞候。周世宗镇澶渊,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问之,知其

  • ●卷十四·陈康祺

    ◎朱石君衡文之精朱石君先生每握文衡,必合观经策,以精博求士。乾隆丙午典试江南,一榜多名士宿学。嘉定李许斋方伯赓芸以第二人中式,仪征阮文达公以第八人中式,尤为先生所奇赏。庚戌,先生总裁会试,会元既定,拟之曰:此必江南李许

  • 明熹宗焎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天启三年十一月丁巳朔冬至 上亲祀 天于圜丘毕还 御皇极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免宴给与宴官胙仍宴外国夷使人等于阙左门东○遣侯薛濂张国彦柳祚昌伯施壮猷赵祖芳朱自洪张嘉猷方一元孙廷勋费天泽杨崇猷祭 长陵 献陵

  • 卷一·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一元 胡一桂 撰三皇总论三皇之号昉於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周礼注云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而不指其名其次则见於秦博士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议【史记秦初并天下令议尊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

  • 袁山松后汉书卷二·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律历志○一五刘洪字符卓,泰山蒙阴人也〔一〕。鲁王之宗室也〔二〕。延熹中,以校尉应太史征,拜郎中。迁常山长史,以父忧去官。后为上计掾,拜郎中,检东观著作律历记。迁谒者,谷城门候,会稽东部都尉。征还,未至,领山阳太

  • 朱龄石传·李延寿

    朱龄石,字叫伯儿,沛郡沛县人。世代为将,伯父朱宪和朱斌都是西中郎袁真的高级军官。桓温到寿陽讨伐袁真,袁真因为朱宪兄弟暗中沟通桓温,而把他们一块杀掉,朱龄石的父亲朱绰逃走归附桓温。寿陽平定,袁真已经死去,朱绰则挖出棺材

  • 一·沈从文

    一九二三的春天,北京的春雪还不消融,大街小巷各处皆黑泥白雪相对照,天空中有“一块瓦”风筝飘扬,我在北京西城所住的一个公寓里,认识了一个圆脸长眉大眼睛的女孩子。当我们把话谈到各人所生长的地方时,我告给她我

  • 起世经卷第六·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阿修罗品第六之余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有二岐道。为通彼王往来游戏故。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宫殿之处。有二岐道。亦复如是。诸小阿修罗王宫殿之处。亦二岐道。诸小阿修罗住止之处。亦二岐

  • 翠渠摘稿·周瑛

    七卷。《补遗》一卷。明周瑛(1430—1518)撰。周瑛,字梁石,号翠渠。莆田 (福建)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知广德府、南京礼部郎中、四川参政、右布政使。著有《翠渠类稿》。此本乃其门人林近龙所选录,故名《摘稿》。

  • 画继补遗·庄肃

    画史著作。南宋庄肃撰。此书是邓椿《画继》的续补,故称《画继补遗》。于元大德二年(1298)成书。辑 录南宋绍兴元年(1131)至德祐元年(1275) 间画家八十四人小传,分上、下两卷,上卷 记缙绅、僧道、士庶,下卷记画院众工。《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范康

    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

  • 路史·罗泌

    南宋罗泌撰。论述远古传说和史事。罗泌,字长源,庐陵 (今江西吉安县) 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完成此书。凡47卷,计前纪9卷,后纪14卷,国名纪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该书内容侧重于记述我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言行和有关

  •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度支志。江南通志有食货志,近今方志有财政志,今拟立度支志。自晋南迁,储蓄粮馈,苏为根本。盐法大兴,淮之运行及六七省,莫之与京。其后关榷亦复日盛,雷氏创厘,东南之平,其原在

  •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佚名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与《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同,地婆译,缺观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