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本谱着手之先,实集汕头「西河林氏重修族谱」、厦门「鳌岗族谱」、厦门「辂存氏族系考」、秋金氏家藏手抄谱、耀亭氏家藏铜壶手抄谱、饶平县子华祖派下族谱、「五全族谱」、先考家藏手抄谱,以资参考,力求减少过去之误谬。虽见闻所限,误谬或不能免;然心力既尽,吾宗必能谅之。
一、本表以「辂存氏族系考」为蓝本、与诸谱及「仕籍考」互相校对,从其可信而弃其可疑。
一、由比干上溯自轩辕三十三世是为林姓以前之族系,今以得姓为始,故列坚公为一世始祖。
一、本表自坚公至禄公六十四世,而「鳌岗族谱」所载仅四十七世,相差至十七世。今以干支求之:自武王元年丁卯坚公受姓、至晋太康十年已酉禄公诞生,计年得千四百二十三;再以六十三世分之,每世相距二十二载有奇。设以「鳌岗族谱」四十六世分之,每世相距三十载有奇(禄公仅一载故不算)。以汉民族之早婚,则从每世相距二十二载之说,或较可信也。
一、坚公至放公,本表为二十三世,「鳌岗族谱」为十二世。考坚公受姓至放公出仕之年(周敬王三十年),计六百四十五年,一世相距至五十余年,此又理之必无者也。
一、坚之子,本表所载日载、曰磋;「鳌岗族谱」所载曰锺、曰铭;其它名字相同者,亦十无一、二。今以「仕籍考」及经史百家所载为据,无征不信之语均付阙如。
一、萍公与九牧为从兄弟。萍公无生卒之年,乃以迈公出仕之年为据(唐光化二年)。旧谱载:萍公之孙和义公于宋末始入漳州漳浦。夫以唐光化二年,距宋末至于三百八十一年;如此悠久之间,仅传三世,则其脱落又何待言。故老相传:和义公以上不可知者至十四世。故明、清之际,修谱者称和义公之父为十四郎公;然此语亦未可遽信,姑仍其旧,以俟咨访。
一、诸谱之序,录要删繁,使读者得其梗概足矣。
一、旧谱自九牧以上,凡人仕者,皆有像。然考其冠裳,则朝代倒置;视其面貌,则老少无分:盖俗工所补无疑。今惟存比干公、坚公、放公、禄公四像,以志景仰;余人则惟留像赞,以存德徽。
一、墓图不免失真,姑留之以待他日按图而索。
一、自坚公至子慕公兄弟,谓之「公谱」;自子慕公以下,谓之「私谱」。「公谱」谓宜家置一册,「私谱」则颁布独限于本支也。
一、「仕籍考」旧谱止于禄公,今以「尚友录」、「中国名人辞典」、「台湾通史」、「台湾全志」为据,又增补三百余名;自东晋至于有清历代知名之人亦略备矣。其有挂漏,后起之贤或能匡其不逮也。
一、「林氏世纪源流」序所载之系统,虽与本表不同,姑存之以作参考。
一、系统表以十一世为一表,其第十一世复重载于第二表;盖欲其首尾衔接,眉目明了;又别附说明于表下,亦「史记」年表之遗意也。
一、系统表之说明,当以逐世顺序为正。然因子孙众多,一世之人数多至数十人;恐阅览不易,乃变其例:如九牧苇公之直系叙完,然后叙藻公直系是也。
一、坚公受姓于武王元年(丁卯),至公历千九百三十五年,合计三千六十九年,是为林姓纪元。
一、本谱之搜集材料,实赖庄发君之力为多,志此以旌其劳。
三千六十九年小暑日(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六月八日),裔孙献堂谨识。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欧阳修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赵尔巽 卷八十七 西秦録三·崔鸿 卷三十四·谷应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二·傅恒 卷十七·胡一桂 世家卷第六 高丽史六·郑麟趾 尼布楚条约·佚名 提要·杨廷和 卷九十一·佚名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