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一、本谱着手之先,实集汕头「西河林氏重修族谱」、厦门「鳌岗族谱」、厦门「辂存氏族系考」、秋金氏家藏手抄谱、耀亭氏家藏铜壶手抄谱、饶平县子华祖派下族谱、「五全族谱」、先考家藏手抄谱,以资参考,力求减少过去之误谬。虽见闻所限,误谬或不能免;然心力既尽,吾宗必能谅之。

一、本表以「辂存氏族系考」为蓝本、与诸谱及「仕籍考」互相校对,从其可信而弃其可疑。

一、由比干上溯自轩辕三十三世是为林姓以前之族系,今以得姓为始,故列坚公为一世始祖。

一、本表自坚公至禄公六十四世,而「鳌岗族谱」所载仅四十七世,相差至十七世。今以干支求之:自武王元年丁卯坚公受姓、至晋太康十年已酉禄公诞生,计年得千四百二十三;再以六十三世分之,每世相距二十二载有奇。设以「鳌岗族谱」四十六世分之,每世相距三十载有奇(禄公仅一载故不算)。以汉民族之早婚,则从每世相距二十二载之说,或较可信也。

一、坚公至放公,本表为二十三世,「鳌岗族谱」为十二世。考坚公受姓至放公出仕之年(周敬王三十年),计六百四十五年,一世相距至五十余年,此又理之必无者也。

一、坚之子,本表所载日载、曰磋;「鳌岗族谱」所载曰锺、曰铭;其它名字相同者,亦十无一、二。今以「仕籍考」及经史百家所载为据,无征不信之语均付阙如。

一、萍公与九牧为从兄弟。萍公无生卒之年,乃以迈公出仕之年为据(唐光化二年)。旧谱载:萍公之孙和义公于宋末始入漳州漳浦。夫以唐光化二年,距宋末至于三百八十一年;如此悠久之间,仅传三世,则其脱落又何待言。故老相传:和义公以上不可知者至十四世。故明、清之际,修谱者称和义公之父为十四郎公;然此语亦未可遽信,姑仍其旧,以俟咨访。

一、诸谱之序,录要删繁,使读者得其梗概足矣。

一、旧谱自九牧以上,凡人仕者,皆有像。然考其冠裳,则朝代倒置;视其面貌,则老少无分:盖俗工所补无疑。今惟存比干公、坚公、放公、禄公四像,以志景仰;余人则惟留像赞,以存德徽。

一、墓图不免失真,姑留之以待他日按图而索。

一、自坚公至子慕公兄弟,谓之「公谱」;自子慕公以下,谓之「私谱」。「公谱」谓宜家置一册,「私谱」则颁布独限于本支也。

一、「仕籍考」旧谱止于禄公,今以「尚友录」、「中国名人辞典」、「台湾通史」、「台湾全志」为据,又增补三百余名;自东晋至于有清历代知名之人亦略备矣。其有挂漏,后起之贤或能匡其不逮也。

一、「林氏世纪源流」序所载之系统,虽与本表不同,姑存之以作参考。

一、系统表以十一世为一表,其第十一世复重载于第二表;盖欲其首尾衔接,眉目明了;又别附说明于表下,亦「史记」年表之遗意也。

一、系统表之说明,当以逐世顺序为正。然因子孙众多,一世之人数多至数十人;恐阅览不易,乃变其例:如九牧苇公之直系叙完,然后叙藻公直系是也。

一、坚公受姓于武王元年(丁卯),至公历千九百三十五年,合计三千六十九年,是为林姓纪元。

一、本谱之搜集材料,实赖庄发君之力为多,志此以旌其劳。

三千六十九年小暑日(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六月八日),裔孙献堂谨识。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欧阳修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赵尔巽
  卷八十七 西秦録三·崔鸿
  卷三十四·谷应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二·傅恒
  卷十七·胡一桂
  世家卷第六 高丽史六·郑麟趾
  尼布楚条约·佚名
  提要·杨廷和
  卷九十一·佚名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十·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十      宋 黄升 撰宋词【闺秀】吴城小龙女清平乐令【黄鲁直登荆州亭柱间有此词鲁直凄然曰似为余发也笔势类女子又有泪眼不曽晴之语疑其鬼也是夕有女子见梦曰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

  • 郑文焯·龙榆生

    郑文焯字小坡,一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又号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隶汉军旗。其自称高密郑氏者,诡托於康成之后也。咸丰六年(一八五六)丙辰生。父瑛棨,官陕西巡抚。一门鼎盛,兄弟十人,裘马丽都,惟文焯被服儒岈。中光绪

  • 孙惟信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孙惟信(1179-1243)字季蕃,开封(今属河南)人。以祖泽调为监当官,不乐,弃去,游四方,留苏杭最久。自号花翁,名重浙江公卿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

  • 列传第八 赵伦之 萧思话 臧焘·李延寿

    武帝北伐,伦之遣顺阳太守傅弘之、扶风太守沈田子出峣柳,大破姚泓于蓝田。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少帝即位,征拜护军。元嘉三年,拜领军将军。伦之虽外戚贵宠,而居身俭素,性野拙涩,于人间世事多所不解。久居方伯,公私富

  •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宋濂

        程钜夫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讳,以字行。其先自徽州徙郢州京山,后家建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

  • 卷二十七 昭宗·王夫之

      〖一〗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者,非但草木禽虫之怪也,亡国之臣,允当之矣。唐之乱以亡也,宰执大臣,实为祸本。大中以来,白敏中、令狐绹始祸者也,继之以路严、韦保衡之贪叨无厌而已极;然其为人,鄙夫耳,未足以为妖孽

  • 卷十 张李皇甫江欧列传第七·陆游

       张义方,不知其所以进,烈祖代吴,用为侍御史,义方既就职,即上疏曰:古之任御史者,非止平狱讼,肃班列也,有怙威侮法弃忠贼义,树朋党,蔽聪明者,得以纠弹,至于人主好游畋声色,说奢侈佞媚,赏非功,罚非罪,得以论争。使诸侯不敢乱法,百司不

  •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

  • 卷九·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 学 士司马贞索隐唐诸王侍读率府长 史张守节正义 吕后本纪第九 【索隐吕太后本以女主临

  • 高乾传·李百药

    高乾,字乾邕,渤海..地人氏。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度,被州中人士所尊崇。孝昌末,葛荣在燕、赵诸地作乱,朝廷认为翼是山东的豪族,便在他的家中拜他为渤海太守。上任没有几天,贼徒越来越多,翼率领所有部众,移居河、济之间。于是魏设

  • 李元护传·李延寿

    李元护,辽东襄平人,是晋朝司徒李胤的八世孙。李胤的儿子李顺、李..,及孙子李沉、李志都是有名的官员。李沉的孙子李根,曾在慕容宝那里任中书监。李根的儿子李后智等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在青州定居。因为李氏三代中没有出一个

  • 帝系五·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神宗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诏:「定王宗朴定王:原作「康王」。按据《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宗朴生前封濮阳郡王,死后追封定王,并无康王之封,今改。,先帝近亲,其子仲容、仲任仲容、仲任:按据《宋史》

  • 晋起居注·黄奭

    (南朝宋)刘道荟撰 (清)黄奭辑太始元年,诏曰﹕&ldquo;朕遭悯凶,奉承湟业,追慕罔极。正日虽当受朝,其伎乐一切勿有所设。又,殿前反宇及文武帐织成帷巾莫之属,皆不须施。&rdquo;(刘道荟《晋起居注》*《御览》29)太始元年,置中军将军,总宿

  • 序·阎若璩

    尚書古文疏證原序 (黃宗羲)吳草廬以古文《尚書》之偽,其作《纂言》,以伏氏二十八篇為之解釋,以古文二十五篇自為卷帙。其《小序》分冠於各篇者,合為一篇,置於後。歸震川以為不刊之典。郝楚望著《尚書辨解》,亦依此例。然從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契理与应机  甲 契理之实义  乙 应机之对治 二 经题与译题 甲 释经题 乙 释译题释经 甲一 证信 甲二 正说  乙一 明世出世业果   丙一 就因明果   丙二 即果明因   丙三

  •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相续解脱经说。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有十地。所谓欢喜地离垢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佛地第十一。此诸地几种清净摄。为有几分。佛告观世音菩萨。有四

  • 六壬兵占·佚名

    六壬非为用兵而作,而五行生克制化与夫王相死生之用理可相通,故兵家亦多取为占验。《唐志》有李靖《玉帐经》一卷,李筌《六壬大玉帐歌》十卷,彭门《玉帐歌》三卷,其馀若胡万顷《军鉴式》之类,不可胜数。然流传既久,大抵出自术

  • 遵闻录·梁亿

    遵闻录,一卷,明梁亿撰。太祖亲征婺州,时有民进一女子,年二十,善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也。」命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