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七十一

检讨呉任臣撰

楚五

列传

武穆王德妃袁氏夫人陈氏夫人华氏衡阳王夫人杨氏

文昭王顺贤夫人彭氏

废王夫人某氏

防孝王夫人苑氏

武穆王德妃袁氏衡阳王其所生也有殊色见宠于武穆王累封德妃文昭王心怨衡阳王先立袭位日颇督责于衡阳王母弟希旺且不为德妃礼德妃忧愤无所出久之先希薨

夫人陈氏文昭王母也偕袁德妃华夫人事武穆王被宠用事文昭王诞蓐时正与衡阳王同日及衡阳王先立无逊辞夫人内怀觖望由是与德妃有隙

夫人华氏希杲母也希杲镇桂州有善政文昭王疑忌之夫人内惧愿削封邑赎子罪王谬为慰藉而心实不善也未几夫人卒希杲竟不良死

衡阳王夫人杨氏长沙人武穆王时父谥为节度行军司马夫人盖其中女也【按薛氏旧五代史杨谥仲女为衡阳王夫人】衡阳王嗣位谥子昭惮用夫人故擢衡州刺史自以地连戚里积财货建大第二子俱为牙内都将少长豪富任气凌下士大夫多恶之及长沙兵乱指挥使陆孟俊怒曰杨氏怙宠灭义为国患久矣于是族灭其家夫人竟不知所终【孟俊灭昭恽之族而取其财时杨氏有女美献于王弟希崇及周将韩令坤入杨州希崇以杨氏女遗令坤令坤嬖之后孟俊仕于唐为今坤所擒将械送于周主杨氏女在下忽捶膺恸哭曰孟俊在潭州杀妾家二百口今日请复其寃令坤乃杀之】

文昭王顺贤夫人彭氏父玕官唐吉州刺史梁开平末为呉所败帅众奔武穆王武穆王怜其忠表领郴州且为文昭王娶其女文昭王继立彭氏累封秦国顺贤夫人天福二年薨夫人貌寝陋而治家有法文昭王颇严惮之及殁后王始纵情声色为长夜之饮国事遂至中衰先是夫人常上香报恩禅院报恩僧问曰夫人何家妇女夫人以其辞之忽也遽索檐子疾归且以其言告文昭王王笑曰此释氏禅机耳何不答以彭家女马家妇则禅机立解矣夫人惭服曰是妾无见性之过也其通逹多此

废王夫人某氏恭孝王陷长沙废王率夫人与王子匿于慈堂已而废王遇害夫人亦被杖死市中国人伤之恭孝王夫人苑氏桃源人相传齐大夫苑何忌之后夫人素有贤行废王时恭孝王调朗州丁壮为乡兵且造战舰将攻潭州夫人谏曰兄弟相攻胜负皆为人所笑恭孝王不听已而王赟等大破朗兵于仆射河恭孝王轻舟遁归夫人泣曰祸将至矣余不忍见也赴井而死

武穆王弟賨存

賨武穆王弟也性沉勇知书史初从秦宗权于淮西为盗已又事孙儒为百胜指挥使儒败賨为呉兵所执吴武忠王收儒余兵号黑云都署賨指挥使賨从呉武忠王数有功未常自矜【新唐书云与钱镠战数有功】夜卧常有光怪武忠王心爱之从容问賨谁家子賨曰马殷弟也武忠王大惊曰汝兄贵矣吾今归汝可乎賨不对他日又问之賨泣谢曰臣孙儒败卒幸公待以不死非杀身不足报湖南隣境朝夕闻殷动静足矣不愿去也武忠王叹曰昔吾爱子之貌今吾得子之心矣然勉为吾合二国欢通商贾易有无以相资亦所以报我也厚礼遣賨归武穆王殊出望外大喜表賨武安节度副使居久之武穆王议入贡天子賨曰杨王地广兵强与吾郡接不若与之结好大则缓急可援小亦通利商旅武穆王作色曰杨王不事天子一旦朝廷致讨罪且及吾汝休矣当置此论勿道开平末武穆王开天防府以賨为左相俄为朗州留后寻拜永顺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天成初武穆王建楚国改賨静江军节度观察使唐明宗制曰尔賨名尊四辅位冠三师旣非品秩升迁难以井田增益时人以为多溢语云【北梦言以賨为尔未详是非】

存亦武穆王弟从武穆王征讨积功至永州刺史开平中会静江节度使李琼卒武穆王以存知桂州事已而王开天防府命存为右相未几领永顺军节度使送王女于广南后数年攻呉上髙俘获有功无何卒

武穆王子希振【子光惠】希旺希杲

希瞻希能希贯

希隐希濬希知希朗

希振武穆王嫡长子也厯官至武顺节度使加侍中工诗句躭吟咏常延诗僧虚中于斋阁酬答不厌颇筑别墅憩息以为乐虚中常题其池亭云嘉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盖纪其实也衡阳王故希振庶弟用母宠得立希振遂弃官为道士清泰中卒葬长沙之陶浦掘得石碣其文曰乱石之壤絶世之冈谷变庚戌马氏无王盖马氏诸子于辛亥嵗迁江南而其国之变实在庚戌也希振子光惠

光惠广顺初为王逵等所推权武平节度使而逵与何敬真及诸军指挥使张仿参决军府事恭孝王具以状言于唐唐中主遣使以厚赏招谕逵等纳其赏纵其使不答其诏唐亦未敢诘也然光惠性愚懦嗜酒废事不能服众心未几仍为所废送金陵

希旺衡阳王同母弟也官至亲从都指挥使文昭王怨衡阳王先立及嗣位颇督责希旺不为礼希旺母袁德妃请纳希旺官为道士文昭王不许罢其军职令居竹屋草门不得预兄弟燕集会德妃薨希旺亦忧愤而卒希杲武穆王第【阙】子也文昭王时累官静江节度使同平章事希杲有善政监军裴仁煦数谗其短于王且言希杲收众心不图将有尾大之患王心动会南汉侵桂二州文昭王自将兵诣桂州希杲不自安属母华夫人逆王子全义岭谢曰希杲为治无状致冦戎入境辱殿下亲渉险阻皆妾罪也愿削封邑洒扫掖庭以赎希杲罪王曰吾久不见希杲闻其治行尤异故来省之无它也顷之汉兵引去徙希杲知朗州仍领静江节镇如故久之加侍中后十年希杲复得朗人心文昭王数数令人伺动静希杲愈益惧称疾求归不许俄遣医视疾因酖杀焉朗人莫不悲之

希瞻武穆王庶子也天成三年监袁诠军败荆南兵于刘郎洑有功未几授静江军节度使会恭孝王与嗣王希广争国二王皆希瞻兄也遣使切諌继以痛哭二王不从希瞻知马族必覆不胜其忧疽发于背卒

希能武穆王子也国亡归唐居扬州及周陷扬州下诏安抚已而扬州复入于唐希能等遂归周授左屯衞大将军

希贯武穆王第【阙】子国亡入唐同希能等居扬州后归周授千牛衞大将军

希隐武穆王第【阙】子也【通鉴云少子今从五代史之序】文昭王立署希隐静江军节度副使是时恭孝王与嗣王希广交兵南汉中宗乘其衰也密遣内侍使呉怀恩为西北招讨使屯南境以伺进取嗣王亦命指挥使彭彦晖屯龙峒备之会恭孝王自衡山遣使擢彦晖为桂州都监在城外内廵检使判军府事希隐心恶之潜遣使檄防州刺史许可琼来桂州怀恩遂进据防州侵桂管西南大扰希隐可琼不知所为但相与饮酒对泣南汉中宗乃遗希隐书曰武穆王奄有全楚富强安靖五十余年正由三十五舅三十舅兄弟寻戈自相鱼肉举先人基业北面仇雠今闻唐兵已据长沙窃计桂林继为所取当朝世为与国重以昏姻覩兹倾危忍不赴救已发大军水陆俱进但令相公舅永拥节旄常居方面希隐得书与僚佐议降支使潘珪以为不可未几怀恩奄至城下希隐率将士斩闗奔全州岭北之地遂尽为南汉所有希隐后入唐已又归周授节度行军司马

希濬武穆王第【阙】 子也国亡入唐随兄希崇居扬州显德三年周世宗下扬州优诏安抚未几扬州复为唐地希崇率兄弟等归周周授希濬节度行军司马终于其职

希知武穆王第【阙】 子同兄弟十七人归周官节度行军司马久之卒

希朗武穆王少子也国亡降唐已而又入于周周世宗授希朗行军司马武穆王子凡三十余人今见史籍者衡阳四王而外希振希旺希杲希瞻希崇希能希贯希隐希濬希知希朗不过十余人而已

文昭王诸子废王诸子恭孝王子光赞

文昭王子失其名数恭孝王陷长沙时马军指挥使李彦温与战棹指挥使刘彦瑫同奉王子趣袁州奔唐后终于金陵

废王子亦失其名数朗兵陷长沙时王子匿于慈堂不得出后不知其所在李彦温刘彦瑫又别奉王众子奔唐终于金陵

光赞恭孝王子也恭孝王趣长沙留光赞守朗州已而长沙旣陷署光赞武平军留后命何敬真为朗州牙内都指挥使帅兵戍焉及王逵之乱推光赞从兄光惠知州事光赞遂被黜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志第九 音乐二·刘昫
  志第十三 仪卫·欧阳修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一·杨仲良
  第五十二回 唐肃宗称尊灵武 雷海青殉节洛阳·蔡东藩
  二百六十五 内务府奏曹(兆页)送来缎疋如数收讫摺·佚名
  第三六红禀光绪七年十月七日一一二○四-二二·佚名
  一五一一 谕内阁四库全书内未缮入高宗诗文及续办方略等书着一体增入庋藏·佚名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宇文融传·欧阳修
  “皇甫四杰”传·张廷玉
  朱升传·张廷玉
  卷四十·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五·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回 念糟糠熊君感旧·陈端生

    第三十四回念糟糠熊君感旧诗曰:平江侯娶奇英伯,左右先锋旧著劳。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天子重贤豪。话说其时,京中已将刘国丈父子二人审过几堂。本是罪实情真,一件件口供招认,不敢抵赖。派审的大臣得了口供,从直奏闻天子。元

  • 卷一百四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十九 王安石 耿天骘着作自乌江来余逆沈氏妹于白鹭洲遇雪作此诗寄天骘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开门望锺山松石皓相映故人过我宿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六章 官制·吕思勉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历代设官既多,(二)而又时有变迁。(三)他的变迁又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至。于是有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

  •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佚名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日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浙江省先后查缴过违碍书籍一十九次,节次奏明解送军机处查收

  • 第二章 古代史家与史籍·金毓黻

    吾国史籍之生,应在制字之后,故远古无史可言,近世考古学家,发掘地下之藏,就所得之骨骼器物,以推断有史以前人类之状况,是之谓史前史,然此为晚近产生之史学,而与古人无与者也。《左传》载楚灵王谓其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

  • 张嵊传·姚思廉

    张嵊字四山,镇北将军张稷的儿子。年少时方正风雅,志向远大,言辞清丽。他的父亲到青州做官,被土著居民杀害,张嵊对此家祸感伤不已,终身吃素食,穿粗布衣,手不拿刀刃。后被州里举为秀才。初为官时任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洗马、司

  • 卷四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盛事【十六 辟雍一】【臣】等谨案诗歌育才必务以人君之夀为颂如泮水三章以芹茆喻多士之景从即继之曰锡难老顺长道盖以祈君多夀乃获恒承教泽咸顺此

  • 卷二百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世职表三正黄旗满洲世职上【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史部

  • 夏官司马第四·佚名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

  • 平书订卷十四 礼乐第十·李塨

    平书曰:人有斯须之不敬,则慢易之心生而非礼矣;有斯须之不和,则乖戾之心生而非乐矣。故礼乐之教,不过使人无不敬无不和,自一家推之乡国天下莫不然,自一身推之父子夫妇、长幼亲疏、宾主上下莫不然。事欲序而心欲纯,序者义也,纯者

  • 孝经大义·董鼎

    【朱子刊误古文】元 董鼎 撰孝经【善事父母为孝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大圣人也其道不过孝悌而已禹汤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壹以此道此书乃曽子闻于孔子而曽子门人又以所闻于曽子者合而记之以为一经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当受用

  • 卷三·佚名

    是时尊者舍利弗。白妙吉祥童子言:善男子,如此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如此三毒贪瞋痴故。舍利弗言:善男子,此贪瞋痴住当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此三毒住由如地界故。舍利弗言:善男子,此地界复住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

  • 卷第三·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三(盗戒之余)复次佛住王舍城。广说如上。瓶沙王先祖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以手拍头以为严教。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更不作至祖王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

  • 七颂堂识小录·刘体仁

    中国书画著录书,一卷。清代刘体仁编著。体仁字公勇,颖川 (今河南许昌) 人。顺治时期诗人,进士,官吏部郎中。从孙奇逢问学。为人轻财重义,以交友为乐,与王士祯、汪婉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精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刘完素

    简称《伤寒标本》。伤寒类著作。金刘完素撰。二卷。完素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已著录。上卷载以伤风、伤寒、中暑、中湿四证为始,至劳复、食复共四十六种杂证。下卷则集麻黄、桂枝五十二方。书中反映出刘氏学术思想和

  • 开门雪尚飘·张恨水

    《开门雪尚飘》又名贫贱夫妻,本书描写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北京的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是一个位置低微的小职员,太太漂亮非凡,丈夫的同事和丈夫的高几级的长官,都向她展开攻势…… 在黄河以北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感觉:“有钱不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