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四

检讨吴任臣撰

吴四

列传

太祖太妃史氏夫人朱氏

太后王氏 睿帝让皇后王氏

太妃史氏家世齐鲁或云鴈门史建瑭族姑也唐僖宗时太祖内之生烈祖高祖已而封武昌郡君烈祖嗣王位尊为太夫人及纪祥之变严可求假太夫人敎令诸将宜无负杨氏高祖遂得立未几徐温暴张颢弑君罪诣西宫白其事太夫人恐惧泣曰吾儿幼冲祸难如此愿保百口归庐州公之惠也温曰颢弑逆不可不诛太夫人宜自安武义元年尊为太妃无何薨【按九国志渥母史氏封武昌郡君渥嗣位后尊为太夫人通鉴又云隆演尊母为太妃一云让皇尊为皇太后者非也】

夫人朱氏奉国节度使延寿姊也少以黠慧侍太祖会延寿被诛并夫人出之【朱氏唐封燕国夫人制曰全燕列壤大国防封式示宠荣以旌贤淑】

太后王氏睿帝其所出也武义二年六月睿帝即王位尊为太妃未几称帝尊为皇太后干贞二年八月殂让皇后王氏初事睿帝为德妃太和五年九月册立为后及南唐受禅睿帝殂于丹杨宫后不知所终

太祖子临川王蒙新安公浔德化王澈

临川王蒙太祖第三子【五国故事云第十六九国志曰蒙字志龙常持节册徐温大丞相温见曰此子瞻顾特异恐难其下】武义元年封庐江郡公时徐温秉政蒙内不能平居恒抚膺叹曰我国家竟为它人所有乎温闻而恶之是冬出为楚州团练使明年徙舒州及高祖即世蒙以次当立而温不欲长君且忌蒙乃奉睿帝嗣吴王位未几睿帝称尊号进蒙常山王明年改封临川累加昭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已而齐王知诰将谋受禅遣人告蒙藏匿亡命擅造兵器以搆其罪降为歴阳郡公令守卫军使王宏帅兵二百幽之和州居二年蒙知国将亡遂破壁杀宏宏子勒兵攻蒙蒙射杀之引二骑诣庐州德胜节度使周本画防为本子祚所执已见杀于采石追废为悖逆庶人蒙妻子在和州悉为侍卫军使郭悰所杀南唐升元元年追封临川王谥曰灵以礼改葬

新安公浔太祖第五子也高祖开吴国封郡公寻卒德化王澈太祖第六子也武义元年封鄱阳郡公睿帝即皇帝位封平原王已又徙封德化不知所终【又按实賔録云杨行宻有一子病瘖鄕里号为不语杨家未知为太祖第几子附记于此】

论曰语云芳兰当户不得不鉏其蒙之谓乎一奋而死邦家沦丧所由过于江夏诸王贪生者逺矣

高祖子南阳王玢

睿帝子太子琏江夏王璘

宜春王璆

从子建安王珙宜阳王璪

南阳王玢高祖子也初名继明武义时封庐陵郡公已而改今名干贞元年封南阳王南唐禅代降为公太子琏睿帝长子也干贞二年封江都王太和初立为皇太子天祚中纳齐王知诰女为妃及南唐受禅降封农郡公领平卢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已又改康化军节度使升元四年琏谒平陵还至竹篠口维舟大醉一夕暴薨或曰左右承唐主指实置之死也追封农王谥曰靖

江夏王璘睿帝第二子也干贞初与宜春南阳诸王同封累加太尉禅代时奉玺绶于齐南唐主迁官增邑降封为郡公

宜春王璆睿帝第三子干贞初封王宜春不知所终建安王珙睿帝兄子也初封南昌郡公干贞元年进封为王南唐受禅降珙等十二人为公【或作十一人】珙领康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居无何称疾罢官归永宁宫终焉宜春王璪亦睿帝从子天祚元年璪赍册寳册徐知诰为齐王及南唐禅代降封郡公

太子妃李氏

太子妃李氏齐王知诰第四女也贤明温淑容仪絶世天祚中册立为皇太子琏妃及南唐受禅宋齐邱请离其昏唐先主不许封永兴公主妃自以为吴家冡妇而国亡中怀愤悒闻人呼公主輙悲伤流涕左右为之惨戚诸兄多恶之唐先主曰内夫家而外父家妇人之德也何罪之有已而从太子琏至池州琏既薨妃还居金陵宫终身缟素斥去容饰不茹荤血自称未亡人焚香对佛誓曰愿儿生生世世莫作有情之物年二十四岁无疾坐亡有光如剪长丈余自口而出凡五夕始灭至敛温软如生唐先主悼痛诏李建勲勒碑宫中纪其异云

论曰妇人内夫家义之正也史言妃闻呼公主必流涕而辞其志操亦何异黄皇室主邪良可哀矣

睿帝女上饶公主

上饶公主者睿帝爱女也太和末下嫁左仆射徐景迁会景迁死公主亦继亡南唐禅代追封景迁为高平郡王公主为燕国君谥曰贞庄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志第十六·五行二上·脱脱
  卷三十三·表第七·柯劭忞
  越绝卷第八·袁康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八·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三·徐紘
  延平二王遗集·佚名
  九○四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河源纪略》凡例内地名改正黏签呈览片·佚名
  耶律学古传·脱脱
  一一二、鲁平公欲见孟子考·钱穆
  卷二百十四之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青幕子妇·唐圭璋

      原为妓,能诗词。   减字木兰花   清词丽句。永叔子瞻曾独步。似恁文章。写得出来当甚强。

  • 江月松风集卷十一·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题遗安轩为吴江朱君竹子诚作子孙何以遗方寸系安危获稻水云里读书风雨时寜无五湖兴应有鹿门期迟我来看竹弹琴更赋诗空隠子以灯花写草虫人物葢用云巢家法且书坡翁题雍秀才八诗于右戏把灯花幻草虫世间笔墨讵

  • 第二十四出 鼠牙·许自昌

    【碧牡丹】〔丑上〕茶肆邀冠盖。傍市开。底事关心处。延颈待。因何聒耳。噪檐前鸦可怪。老身前日因阎婆息抢白了我。我在宋公明跟前说了他些勾当。宋公明竟一向不到他家裏去。昨日那阎妈妈亲来拉他到家&#63975

  • 歳时杂咏巻十五·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清明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穷坐一室家人辈倒残壶得浊酒数杯泥浊道路无人行去市又逺索于箧筐得枯鱼干鰕数种强饮疾醉昏然便寐既觉索然因书所见奉呈圣俞二十五兄

  • 卷一百八十八 嘉祐三年(戊戌,1058)·李焘

      起仁宗嘉祐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九月己巳朔,詔河東經略使,西人議府州橫陽河界,恐麟州勢孤絕,其相度利害以聞。橫陽河為府州界,乃去年八月壬申。   辛未,以荊湖北路轉運使、兵部員外郎王綽為工部郎中,辰澧州體量盜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三·佚名

    万历九年六月癸巳朔以山西行都司佥书张惟忠掌狭西都司事○总督蓟辽吴兑以该镇防春客兵夏深劳久议将山东河南北直隶班军蓟镇以六月初十日昌镇以五月二十六日为期撤放休息其各路主客南兵并应留延绥宣大真定兵马仍分派防

  •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吕思勉

    在上册中,我曾按文化的项目,把历代文化的变迁,叙述了一个大略,现在却要依据时代,略叙我们这一个民族国家几千年来盛衰的大略了。社会是整个的,作起文化史来,分门别类,不过是我们分从各方面观察,讲到最后的目的,原是要集合各方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六·阿桂

    正月丙午桂林阿尔泰奏言【臣】等进取卡丫业将克期进勦缘由先行具奏兹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午刻各隘官兵均密行调齐而卡丫地方坚碉林立山势陡险在甲木郭松之西南中隔一河必须分路进攻俾三处贼畨皆难接应始能制胜因令总兵宋

  • 史记集解卷一百四·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劎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嵗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狶反代【徐

  • 离俗览第七·吕不韦

    离俗一曰: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所有馀者,妄苟也。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馀,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然而以理义斫削,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材犹有短。故

  • 卷十五 遗谶十三·孙星衍

    《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洛书摘亡辟曰:建纪者,岁也。成姬仓有命在河圣,孔表雄德。庶人受命,握麟征。《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推即位之术:乾坤三,上中下。坤变初六复,曰正阳,在下为圣人。故一圣,二庸,三君子,四庸,五圣,六庸,七小人,八君子,九

  • 卷三十八·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八钱塘程川撰易三十八说卦传賛于神明犹言治于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賛于神明神明所賛也圣人用于字恁地用不然只当说幽賛神明此却是说见助于神明【防渊录第一章】賛只是賛化育之賛不解便说

  • 嘱累品第二十八·佚名

    於是总{敖力}王菩萨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善分别说此经典义。所演微妙其辞粲丽。菩萨元首所当行者,降制一切诸魔异学。方便随时导御诸典。而复悦可得众生心。出生一切诸乘之行。悉入如来无极功勋。亲具诸愿显现大道。

  • 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胡适

      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所谓“禅法”是些什么东西,应该用敦煌、关中、庐山三处所出的禅经作研究资料;3世纪以前所译的禅书太简单了。不能应用。  《坐禅三昧经》说五门对治法,我们用作禅法的纲要:  【1】多氵

  • 小偷日记·让·热内

    《小偷日记》名为日记,只是托名而已,它以自述体记录的主要是热内1932年到1940年间的经历。而1936年到1937年穿行欧洲8500公里的流浪生活构成主体。小偷日记是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小说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理感受的描写和对

  • 翰苑·张楚金

    民族史书。唐张楚金撰。原书30卷,雍公睿注。国内存旧抄本残帙,失卷次、卷尾。仅存《后叙》。日本《秘府略》、《香字抄》、《药字抄》存片断残文,西高迁氏存残本一卷,即《藩夷部》及《后叙》。20世纪30年代,辽阳金毓黻借得

  • 汉奸叛国丑史·佚名

    世界上的“正义”和“丑恶”,永久是站在两个极端的。 中华民国自从揭开==战争的幕幔,一方面是军民一体的抗战,另一方面却是恐曰份子的叛逆,一方面是“正义”的呐喊,另一方面则是“丑恶”的暴露。由于某些毫无节气的惊伙们

  • 自闲觉禅师语录·佚名

    八卷,清觉说,洪暹等编。卷之一,住苏州黄溪罗汉禅寺语录住苏州崇川慈济禅寺语录住明州奉川法海禅寺语录。卷之二,住明州奉川岳林禅寺语录住嘉兴龙渊景德禅寺语录。卷之三,住常州荆溪芙蓉禅寺语录。卷之四,示众小参晚参法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