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琨传

王琨,琅笽临沂人。祖父王荟,晋朝任卫将军。父亲王怿,不聪慧,与侍婢生王琨,名为昆仑。王怿后来娶南陽乐玄的女儿,无子,改王琨名字,立为子嗣。

王琨少时拘谨笃重,为堂伯父司徒王谧所喜爱。宋朝永初年间(420~422),武帝因其娶了桓修女儿,授他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元嘉初年,堂兄侍中王华权重受宠,因门户衰弱,待王琨如亲兄弟,多次荐举他。后任尚书仪曹郎,州治中。累官至左军谘议,领录事,出京任宣城太守,司徒从事中郎,义兴太守。历任都很廉洁。还都任北中郎长史,黄门郎,宁朔将军,东陽太守。孝建初年,迁任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授临淮太守,又转为吏部郎。吏部选辟,朝中权贵往往要来开后门,王琨规定从公卿到士大夫,以例任用两门生。江夏王刘义恭曾要王琨照顾两个人,后又派来给王琨做下属,王琨回答说不行。

出都任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南方富实肥沃,在任者往往能聚敛巨富,世人称“广州刺史但凡从城门一过,便可得三千万”。王琨不仅分文不取,还上表献上俸禄的一半。州镇原有鼓吹一部,他也上启送还朝廷。及卸任,孝武帝知道他清廉,问他还有多少资?王琨说:“臣买房用了一百三十万,别的东西就是应得的了。”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后任廷尉,加任给事中,又转任宁朔将军长史、历陽内史。

皇上因王琨忠厚老实,调他任宠子新安王东中郎长史,加任辅国将军,调任右卫将军,度支尚书。出任永嘉王左军、始安王征虏二府长史,加任辅国将军、广陵太守,都是孝武帝的几个儿子。泰始元年(465),迁任度支尚书,不久加光禄大夫。

当初,堂兄王华的孙子王长承南齐书袭王华的爵位为新建侯,嗜酒过度多有失言。王琨上表说:“臣下的门侄作风不好,从孙王长是已故左卫将军的后裔,少时资质猥劣,指望长大有所长进。现在更是昏酣,毫不检点。故卫将军王华忠肃奉国,善行泽及后世;而王长承袭封爵,将败坏原来的基业。下面还有个小孙儿王佟品性端正谦退,很有祖风,如能被扶立为继嗣,则死者和生者都将感荷皇上给予的殊荣,并可保下私禄。”

又出任冠军将军、吴郡太守,迁任中领军。在郡任时因用朝舍钱三十六万供给二宫诸王及作绛袄奉献军用,被降职为光禄大夫,不久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骑常侍。廷尉虞和认为社稷应合为一神,王琨据典辩驳。当时虞和很得皇上亲宠,朝廷很多人钦佩王琨强正。

明帝临崩时,王琨出京任督会稽、东陽、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左军将军、会稽太守,常侍如故。因失误竟被关押起来,降号冠军。元徽年间(473~476),迁任金紫光禄、弘训宫太仆,常侍如故。任本州中正,加特进。顺帝即位,进号右光禄大夫,常侍等如故。顺帝逊位时,王琨陪同他交还帝位并辞别祖庙,都痛哭流涕。太祖即位,王琨领武陵王师,加侍中,配给亲从二十人。

其时王俭为宰相,示意王琨用东海郡安排部下,王琨对传话的人说:“告诉他,中央的三台五省,都是他定人用人;外方小郡,应当让给寒贱人士,省辟还能再剥夺去吗!”于是不答应这事。

王琨性情古板谨慎,但过于俭啬,家人杂事,都要亲自操持。公事朝会,都是半夜就早早起来,检查衣裳,料理冠帻,如此再三再四,世人因此笑他。不久解去王师之职。

建元四年(482),太祖驾崩,王琨闻这个噩耗时,牛车不在家,离朝有几里地,就步行入宫了。朝士都说王琨:“你实在应坐车,这样有损国家威严。”王琨说:“今日奔赴国丧,都应如此才是。”不久得病,亡故,追赠左光禄大夫,别的官爵名位如故。时年八十四岁。

猜你喜欢
  卷十九 隋文帝·王夫之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三)·陈寅恪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辽方镇年表序·吴廷燮
  一○四四 谕办理四库全书错误记过之潘庭筠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八一五 谕内阁《契丹国志》体例书法讹谬着纪昀等依例改纂·佚名
  金佗续编卷二·岳珂
  废帝本纪·姚思廉
  王筠传·李延寿
  元澄传·李延寿
  陈奇瑜传·张廷玉
  卷四·鄂尔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侯彭老·唐圭璋

      彭老字思孺,号醒翁。衡山(今湖南省)人。登大观进士。绍兴三年(1133),知藤州。   踏莎行   十二封章,三千里路。当年走遍东西府。时人莫讶出都忙,官家送我归乡去。   三诏出山,一言悟主。古人料得皆虚语。太平朝野总

  • 卷四十六·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四十六 宋 陆游 撰 孟夏方渇雨忽暴热雨遂大作 蒸溽殊未解雨来那可涯鹊惊无稳树灯暗不成花处处跃秧马家家闲水车儿童伴翁喜聚首话桑麻 小池 荷锸庭中破嫰苔清沟一派引泉来剪刀草长浮萍合无

  • 绅士的请客·胡也频

    ——两幕剧,后一幕是第二天的事——人物:绅士绅士太太厨子听差(李三)姥姆(陈姆)地点:一个省城中时代:民国十七年某一日第一幕 绅士的客厅布景:一间半新半旧的客厅,其中的陈设,极不统一,有沙发,藤椅,竹榻,和红木

  • ●四声猿·沈泰

    (山阴文长徐渭编公安中郎袁宏道评西湖梦珠张元徵、练江荩臣程羽文阅) 正名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 卷六·本纪第六·成祖二·张廷玉

        ◎成祖二   永乐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及属国使。乙酉,享太庙。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复周王橚、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楩旧封。以北平为北京。癸巳,何定侯孟善镇辽东。丁酉,宋晟为平羌将

  • 第八回 遣师南下戡定荆湘 冒雪宵来商征巴蜀·蔡东藩

      却说建隆二年夏六月,杜太后寝疾,宋祖日夕侍奉,不离左右,奈病势日重一日,未几痰喘交作,势且垂危。太后自知不起,乃召集子孙,并枢密使赵普,同至榻前,先语太祖道:“你身登大宝,已一年有余,可知得国的缘由么?”太祖答道:“统是祖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佚名

    正统三年八月癸丑朔改贵州金筑安抚司并镇宁州永宁州安顺州俱隶贵州布政司上马桥等十二长官司并平坝驿俱隶贵州宣慰司木瓜等四长官司隶金筑安抚司十二营康佐二长官司在城税课司安庄驿隶镇宁州慕役顶营二长官司盘江巡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纪昀

    昆虫草木略 【四】果类○果类梅 【说文作楳】 一名■〈艹橑〉实似杏微甘酸可啖周礼馈食之笾其实干■〈艹橑〉注干■〈艹橑〉梅也夏小正五月煮梅 为豆实其类不一范成大梅谱有江梅消梅绿萼梅杏梅鸳鸯梅诸名乌梅白梅可入

  • 卷二十·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诸君子自分党 洛党 蜀党 朔党元佑元年诏苏轼傅尧俞等供职初轼与程頥同在经筵轼喜谐谑而頥以礼法自守轼每戏之朱光庭贾易积不能平乃力攻轼所选策题讥仁宗胡宗愈劾中

  • 卷之八十  菽園雜記八(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元年·佚名

    (乙卯)元年(1399年)春正月1月1日○壬申朔,始行朝廷建文年號。○上率宗親,朝太上殿行賀禮。太上王以水陸齋齊戒,不受賀禮,上進表裏一套,還殿冕服,賀登極,仍賀正訖,服冠袍受朝,宴群臣,夜罷。平壤府尹成石璘,進《欹器圖》,左道監司李廷俌

  • 卷五十一 坊记第三十·郑玄

    (陆曰:“坊音防,徐扶访反。经文皆同。郑云:‘名《坊记》者,以其记六艺之义,所以坊人之失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坊记》者,以其记六艺之义,所以坊人之失者也。此于《别录》属《通论》。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

  • 孟子纂笺卷一·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梁惠王上凡七章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防【于耕反】也都大梁【按魏初都安邑在汉河东郡安邑县至惠王徙大梁在汉陈留郡浚仪县魏地有少梁故以大梁别之】僣称王諡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以招贤者而孟

  • 卷十二·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二     宋 刘敞 撰十一年叔孙得臣败狄于咸公羊曰长狄也非也春秋有赤狄白狄山戎陆浑戎淮夷之类记夷狄如此之详也苟有长狄如公羊所说盖长百尺无为不言长狄也十二年盛伯来奔公羊曰失地之

  • 卷之二·张居正

    大禹谟谟,是谋议。这一篇是史臣记大禹所陈告于帝舜的谋议,故名为大禹谟。【原文】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直解】曰若,是发语辞。文命,是文德教命。敷,是布。祗,是敬。帝,指帝舜。史臣稽考古时大禹,说禹为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弟子品第四(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所谓阿若拘邻比丘是。初受法味。思惟四谛。亦是阿

  • 佛说处处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言。道人行道。若嗔恚意起时。即当制己。制便念善。是为道人行。若布施财利。得之便计无常。不随身犯。谓不犯杀盗淫。是为不随身犯。出嗔恚者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为出嗔恚意中大深声者。

  • 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谓诸法之自性为幻化、不可思议、无所生、无主宰、无有我、无碍、无生、无灭、无色、无